Author Archive

無名的慢性死亡

October 1st, 2013

Wretch Homepage

親愛的網友您好:

從去年開始,相信大家已看到全球Yahoo!正在快速發展中,像是推出Yahoo!電子信箱、天氣App以及超級商城手機版等行動化服務、收購深獲年輕人喜愛的輕網誌Tumblr、針對Flickr大規模改版,提供免費1TB儲存空間,並在台灣正式推出Flickr網路相簿服務。然而為了重新聚焦在優化核心產品和加速開發創新服務,有時我們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經過審慎評估,我們將在2013年12月26日終止Yahoo!奇摩無名小站服務。

無名小站敬上 (Source)

8 月底,Yahoo 貼出了以上公告,宣布將在今年聖誕節過後拔掉無名小站的插頭,讓這個台灣出品,曾經名列全球前二十大網站,擁有 600 萬會員,比 Facebook、Flickr 都還早為廣大使用者喜愛的社群服務,一腳走入歷史。

當然我們可以怪新執行長 Marissa Mayer 狠下毒手,但事實是無名的死早從 2007 年就開始了。

Google Trends: Wretch

當對手 Blogger、Flickr、Facebook、Twitter、Wordpress、YouTube、Tumblr 乃至於後期的 Instagram 都以超高時速在不斷進化的同時,無名幾乎是停留在原地。事實上,即使現在回到無名,我發現它與剛認識時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網路產品不進則退,無名在這麼久沒有好好更新的情況下,能夠續命這麼久,其實已是一種奇蹟。

網路效應

終究得歸功於無名早期建立起的龐大網路效應,不只是使用者與使用者間的網路,還有使用者與文章、照片、留言間的連結。一旦有了這樣的外部性,使用者會為了其他使用者而回來,也會為了站上的內容回來,因此即使無名的功能並沒有顯著的更新,網路效應仍舊維持了它對使用者的價值。

慢性死亡

但當競爭對手都在進步,你卻停留在原地,終究對新使用者而言你的吸引力將越來越低。老使用者緩慢的流失,新使用者不再加入,就形成了一個慢性死亡的曲線。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無名,被 News Corp 買下後停止進步的 Myspace,也遭遇了同樣的狀況。

Google Trends: Myspace

起死回生

當你陷入了這個惡性循環,必須要靠重新發明你的產品才能夠突破它。不過歷史上少有公司能夠做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一個產品荒廢了這麼久,背後肯定是人才、文化與組織的問題。產品更新容易做,重整團隊、改造風氣才是真正困難的。近期最值得參考的大反攻案例,就是當年與 Flickr 齊名,擁有 60 萬付費會員的專業相片分享社群網站 Smugmug,在 2008 開始慢性下滑後,近兩年又奮發圖強,透過大幅更新產品再次振作了起來。

Smugmug

Google Trends: Smugmug

Lessons Learned

當試著創造有價值網路的服務時,網路效應常常是眾創業者追求的聖杯。但如果無名的案例給了我們什麼啟發,那就是證明了這效應的確存在,但並非無敵。創業者除了該思考如何快速積累強大的 Network,也得體認到產品終究是「活的」,如果沒有與時俱進,不斷重新校正與使用者的密合度,終將會在一波波時代洪流的沖刷逝去。

無名消失了,但我相信有一天,另一個從台灣出發,進而改變世界許多人生命的新產品,終將再次出現。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的分享

(Inspired by Ben Evans)

創業 CEO:增資、財務該有多透明?

September 30th, 2013

See, Hear and Say Half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企業普遍使用 Email 後,除了讓同仁間的訊息交換更方便之外,也等於給了每個人一個廣播電台,徹底改寫了以往「上對下」為主的溝通模式。近幾年 Facebook、WeChat、Whatsapp、Line 的興起,更是把這個「通訊下放」帶到了另一個高度。也因此,新一代的企業多講求「透明」,反正訊息是藏不住的,不如擁抱新的世界,讓每個人都知道公司的大小事,還可以增加參與度與向心力。

但任何事情過猶不及,極度的透明不一定是好事。近來有好幾家 AppWorks Startups 陸續成功完成募資,而完成後 CEO 們會跟我討論的其中一個題目,就是這中間的細節應該讓團隊知道多少。

首先,我會說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面每個同仁都非常理性、非常知道輕重、擁有高度的財務知識,且完全以公司未來為人生目標時,則創業 CEO 可以對公司全體完全透明,因為他知道所有人都會像他一樣,根據公司的體質調整努力的方向與節奏,並且不會因為財務壓力而心煩氣躁,影響工作的生產力。

但畢竟我們不在一個理想世界,現實生活中多數人並不是非常理性,也往往沒有必要的財務知識,更很難要求他們與你的公司共存亡。因此為了讓船能夠繼續用最快的時速前進,並且能在必要的時候靈活的轉彎,關於公司財務資訊的透明化,實務上必須要有一些權衡。以下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點:

激勵機制

當然必須要有一些機制激勵同仁努力,但是不是一定要用營業額、利潤等財務數字就值得深入思考。財務往往是落後指標,且太過講求金錢會塑造短視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用財務去激勵的缺陷。最厲害的企業應該把財務成長拆分成函數,例如:用戶取得成本 (CPA)、活躍用戶數、付費比、平均每戶貢獻額 (ARPU)、留存率等等,並且把每個指標交給一些人負責,則當大家的數字都在成長時,整體企業的營運績效也就會成長。(當然這裡也要小心單一指標短期最佳化造成公司長期損失的風險)

工作安全

雖然「穩定的工作」是一種迷思,但多數人還是在意的。太過在公司內部分享 Runway (跑道)、Leeway (餘地)、Burn Rate*,弄得人心惶惶反而不利於公司在時間內更上一層樓。無論如何,新創公司都必須要做出好產品、抓住好客人,才能夠存活並且長大。只要大家已經用最高的時速推進,剩下的現金壓力應該由 CEO 與核心團隊扛下就好。(*另外,我建議少用 Burn Rate 這個字)

股權

當公司開始分發技術股、Option 等股權工具,用來增加同仁的擁有感與向心力時,也必須平衡資訊的揭露。太過強調持股比例,可能會導致同仁與核心團隊、股東間的比較心理。過分溝通每一輪的估值,則會讓大家被虛無飄渺的紙上富貴所誘惑,反而遠離了現實。實務經驗是減少用比例,盡量用「股數」來溝通,並且把股權發放的時間拉長。畢竟公司如果沒有被併購、上市,這些股票並沒有任何實際的價值。設計好的結構,並且用正確、長期的價值觀溝通這個結構,才是讓全體一起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的方法。

結論

在這樣的新時代,我贊成一家企業大體上可以比過去透明許多,也應該比過去透明許多。但透明的目的畢竟不是透明,透明的目的應該是讓企業更有效率的運作,並且積累更強的長期競爭力。因此在財務、股權等敏感且容易弄巧成拙的範圍內,CEO 還是需要用心選擇好的透明度,才能讓企業與員工間有一致的長期目標。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Inspired by Mark Suster; Photo via jiuck, CC License)

如何挑一家 Good Startup 加入

September 27th, 2013

Working

與其低濃度的上班 40 年,不如認真拼個 4 年 –Paul Graham (How to Start A Startup)

年輕的時候加入新創公司有很多好處,你可以擁有自己的舞台、擔起重大責任、影響產品與公司走向、更全面理解一家企業運作、跟著公司一起成長,甚至有機會因為併購、上市而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因此我常說在好的新創公司待 1 年,得到的價值抵上在大公司待 5 年、甚至 10 年。當然這句話的關鍵字是「好的」,畢竟好 Startup 與爛 Startup 是極大的對比。所以如果你想搭上新創高鐵來加速人生的成長,那首先必須了解如何挑選一家 Good Startup。

讓你著迷的產品

一家 Startup 精神的具體實現,就是它的產品,因此如果你很享受他們推出產品與服務,那八九不離十你也會同樣享受他們公司的企業文化。事實上如果這是一家 Good Startup,他們絕對會在意來應徵的人是不是真的了解他們的產品,真心喜歡他們的服務。所以對於產品著迷的程度,絕對是選擇一家 Good Startup 最先決,也最重要的條件。

對應徵者的尊重

好的 Startup 絕對是求才若渴的,而這個態度也絕對會反應在對應徵者的尊重上。當你試圖跟他們聯絡、投履歷、約面試、問問題時,可以觀察一下公司上上下下對於這些流程的態度。如果他們常表現出不耐煩、愛理不理,那可能不是一家值得以身相許的 Good Startup。

辦公室的氣氛

當你去參觀、面試時,記得觀察他們辦公室的佈置與氣氛,想像一下自己在裡面工作的感覺。畢竟那會是你未來幾年三分之一的人生,是不是一個真心喜歡的環境也非常重要。

欣賞的創辦人

尤其是越早期的 Startup,核心創辦人的理念與領導方式對全體的影響越大。所以請好好跟他聊聊,確認這是一個你很欣賞,想要向他學習的前輩。

與員工聊聊

你的同學、學長、朋友的朋友裡面,一定有現在在該公司上班的員工,找他們出來喝杯咖啡,跟他們聊聊在該公司工作的感想,那絕對會給你很多重要的資訊。

Follow Your Heart

最後,如果事情順利的話,可能會有不只一家 Good Startup 邀請你加入。當然你可以客觀的比較他們提出的各種條件,也可以好好評估這些公司未來的潛力,但最終,我認為,就像 Steve Jobs 在給 Stanford 學生的演講中說的一樣,生命中的節點,只有在未來才能看出之間的連結,因此往前看時,更重要的是 Follow Your Heart。

2013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

如果你正在考慮加入新創公司,歡迎到 2013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活動頁逛逛,裡面有 24 家我們輔導的新創企業正在徵求 45 個職務,說不定其中之一,就是那個改變你一生的新創旅程。

(Photo via hackny,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