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AppWorks Demo Day #9 重點總整理

November 7th, 2014

AppWorks Demo Day #9

前天的 AppWorks Demo Day #9 相當成功,18 支團隊都表現得非常好,來賓出席的情況也非常踴躍,估計又是千人到場。除了國發會管中閔主委、交通部葉匡時部長親臨現場,真的坐在台下聆聽了團隊們的簡報之外,我的許多好朋友,像是 Yahoo! 的 Rose (鄒開蓮)、痞客邦的 JR (陳正然)、udn 的 Duncan (王文杉) 等,也都來物色合作夥伴。

錯過的朋友,TechOrange 上有全程錄影可供觀賞,也可以參考 PunNode 的完整報導,以下則是我的活動亮點總整理。

AppWorks Ecosystem 近況更新

  • 目前累積輔導 190 支新創團隊,組成亞洲最大的創業加速器校友網絡
  • 全體 AppWorks Startups 累積募資金額已達新台幣 22.3 億元 (較 DD#8 成長 32%)
  • 全體加總估值來到新台幣 64.1 億元 (較 DD#8 成長 68%)
  • 全體過去 12 個月產生的營業額為新台幣 39.5 億元 (較 DD#8 成長 154%)
  • 全體目前雇用的人才數為 1,420 人 (較 DD#8 成長 47%)
  • 近期有重大突破的 AppWorks 校友
    • EZTABLE (AW#1) 餐廳訂位突破 500 萬人,香港、吉隆坡、曼谷分點開張
    • Tagtoo (AW#1) 成為電商 RTB 廣告的領導服務商,約當年營業額 5,200 萬
    • CHOCOLABS (AW#2) 娛樂類 Apps 下載突破 600 萬次,切入行動影音廣告
    • Fandora (AW#3) 插畫周邊、文創商城持續成長,約當年營業額 4,800 萬
    • urAD (AW#3) 成功切入品牌、遊戲 RTB 廣告服務,約當年營業額 5,400 萬
    • 愛健康 (AW#4) 健康商品商城約當年營業額成長至新台幣 1,680 萬
    • 電子豹 (AW#4) EDM 2.0 服務持續成長,每月發送 550 萬封
    • Niceday (AW#5) 體驗活動商城約當年營業額成長至 5,400 萬
    • THLight (AW#6) iReemo 產品熱賣,約當年營業額達 8,000 萬
    • VoiceTube (AW#7) 看影片學英文服務獲上百大專院校採用
    • AirSig (AW#8) 空中簽名技術獲鴻海青睞,投資 200 萬美元

 AppWorks Demo Day #9 登場服務簡介

  • 車勢修車網 ─ 幫車主找到專業、服務好的維修保養廠
  • PickOne 挑場地 ─ 幫活動舉辦者挑選好場地
  • CarteScape ─ 幫滑雪場製作專屬 App,以提供滑雪者更全面的服務
  • KKlabs ─ 幫助企業快速建置佈署 iBeacon 的 Spot 解決方案
  • Guest What ─ 讓人人都可以扮演主廚,在家辦美食饗宴款待饕客
  • SnapViva ─ 幫餐廳訂製的精美相框,讓消費者分享照片同時行銷
  • Bookclass ─ 來自香港的體驗活動商城
  • 17 健身網 ─ 健身資訊網站,推出包月制健身課程活動
  • Yobi3D ─ 全球領先的 3D 模型搜尋引擎
  • Umbo CV ─ 具 3D 視覺與人工智慧的企業安全監控系統
  • Jumpy ─ 專為 5-8 歲小朋友設計的智能手錶
  • MightyRC ─ 為智慧家居打造的全能遙控器
  • iWEECARE ─ 超薄可彎曲、可 12 小時持續量測的體溫計貼片
  • Qme ─ 以實體寵物吊牌串起的虛擬寵物社群與協尋服務
  • PLANY ─ 幫助消費者根據行事曆空檔找到好活動的 App
  • 愛葳幸福主義 ─ 代理珠寶飾品於網路商城販售
  • GetMore ─  專注在二次時尚的線上商城
  • UNICORN ─ 專為同志開發的身體保養網路原生品牌

___

有興趣挑戰 Demo Day 舞台,向上千來賓發表產品的創業者,歡迎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0

呼叫物聯網、穿戴裝置創業團隊,我們將在 11/14 (五) 6PM 舉辦「Open House II + 物聯網、穿戴裝置創業案例分享」活動,歡迎來了解 AppWorks 如何幫助智慧硬體領域的創業者

註:本週「品味」專欄暫停一次

(Photo by 陳信一)

為什麼你的 App 留不住用戶?

November 4th, 2014

Re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在多數 Mobile 創業者的想像中,精心製作的 App 完成,上架到 App Store / Google Play 之後,那就是刺激的開始,源源不絕的用戶會來下載,接著可以透過數據分析,不斷改善產品。

但在真實的世界裡面,多數創業者會發現 App 上架之後,根本只有小貓兩三隻來下載。這時只好硬著頭皮,四處去請媒體幫忙報導。但好不容易贏得了曝光,轉換出一些下載,多數用戶根本只把 App 打開一次,就再也沒有回來。很多人甚至只是下載,連開啟也沒有發生。

在遊戲的世界,一支 App 能夠有 40% 的次日留存率、20% 的 7 日留存,與 10% 的 30 日留存,就已經是水準以上。如果是工具類的 App,留存率還要更低。所以如何讓一個用戶從下載到長期使用,這中間有太多必須要注意的事項。

關於留下率 (Retention),以下分享一些我觀察到第一次製作 App 的創業者,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進入障礙

用戶通常是在零碎時間使用手機,不是很優秀的多點觸碰輸入者,或甚至根本處於不方便輸入的情境 (想像站立搭巴士)。因此當一個新 App 被開啟時,如果還需要輸入 Email、帳號、密碼註冊,下載大型資料,或是設定喜歡的類別,才能開始享受它提供的價值,那麼用戶在中途因為零碎時間結束,或是輸入太麻煩而放棄,是很容易想像的事情。

介面太有創意

進到主畫面後,最怕的就是太「酷炫有創意」的使用介面,因為那通常也代表著用戶的難以理解。你會發現最厲害的介面設計師,往往不吝於偷竊主流 App 的用戶體驗。其背後原因很簡單,讓用戶容易理解、容易上手,才是介面設計最重要的核心。

新手入門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多數的 App 根本沒有製作新手教學,而許多 App 則只提供草率馬虎的說明。在這方面所有人都該跟受歡迎的遊戲學習,為了留下用戶,它們已經把新手教學進化到了極致。不但會告訴你螢幕上諸多按鈕的用途,還會提供一整套長達數天的入門程序,緩緩把你引入遊戲之中,確保你真的會黏上。

App Store / Google Play 兩大市集成立七年,過程中 Mobile 的競爭已經從當年的休閒級,逐漸進到現在的超職業級層次。因此一個 App 如果在配色、圖檔、介面的設計上,沒辦法得到用戶的青睞,當然也很難長期留住他們的心。

慢、閃退

觸碰式螢幕的缺點,就是按下虛擬按鈕後,沒有任何的物理反應。因此用戶對於一個 App 軟體反應的心理需求,其實還要更高。如果你的 App 沒辦法經常、即時的給用戶回饋,甚至還會閃退,留下率當然很難太高。

沒有推播,或是濫用推播

Push is the new inbox. 在對的時刻,適時推播精準的訊息給用戶,能夠為他們創造極大的價值。在錯的時刻,推播錯的訊息給用戶,下場就是被刪除。

沒有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

當然,你可以把上述的注意事項都做到完美,但如果你的 App 最終沒有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那還是一樣無法打破悲劇的結論。

___

呼叫 Mobile 創業者,AppWorks Accelerator 的大門正為你敞開

有興趣加入 AppWorks 的創業者,歡迎來 AppWorks Demo Day #9 觀摩

(Photo via banjaxx, CC License)

創業 CEO / 小心後募資低谷

November 3rd, 2014

busy making cupcakes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在這裡,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理論上,當新創公司完成一輪增資後,應該很快能運用新募得的資金來雇用好手、取得會員、建立庫存,展現更高速的成長。但實務上,我們的經驗是,在新創公司完成一輪增資之後,過半會展現出好一陣子的水平橫移,甚至還會出現反轉向下的景象。

會造成類似悲劇的背後原因,根據我的觀察,主要有以下幾項,在這邊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你避免後募資低谷。

CEO 花太多時間在募資

募資是一個全職的工作,但創業也是一個全職的工作。當創辦人花很多時間四處拜訪創投,與他們來回溝通,討論增資的可能性、架構,準備他們需要的 DD (Due Diligence) 資料等耗時且繁瑣的工作上,當然就得減少花在自家產品與商業模式上的時間。久而久之,產品會失去它的犀利度,商業模式也可能從有 Operating Leverage,掉回沒有 Leverage。

雇用錯誤的人

當資金進到銀行,CEO 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好像要趕快拿來做些什麼,才能把它們轉換為價值。最明顯的答案是增加人手,但卻不一定是最正確的答案。尤其是越早期的公司,雇用人才越是需要精準、務實,任務導向。單純因為對方是個人才,且公司可以負擔得起,往往是錯誤的開端。

創造工作給閒置人力

盲目雇用之後,公司會開始出現閒置的人力。為了讓這些人不要整天閒晃,影響同仁的士氣,你變成要創造工作給他們。不僅如此,你還得接著定期追蹤他們的進度,這又會讓你無法保持眼睛盯著目標的狀態。

誤以為投入溫體,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有些創業 CEO 會誤以為只要雇用了行銷、業務、技術的高手,把他們丟到這些問題裡面,麻煩就會自動被解決,長期穩定的結構也會自動產生。但現實是每個人才都有他過去有限的經驗,對於你公司的團隊、商業模式、歷史也很難全盤了解。因此,如果 CEO 不能花足夠的時間去引導,把溫體丟入問題之中,往往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不懂得向董事說不

最後,有些新股東加入董事會後,會很想貢獻自己的知識、經驗、人脈,於是開始幫 CEO 安排許多外部會議,或是很積極的參與公司內部的行銷、產品規劃等活動。這些都很好,如果這位董事擁有對的經驗與能力。但它將成為悲劇,如果答案是相反的話。因此,身為 CEO,必須要適時的向董事說不。他們是來輔佐你的,不是來管理你的。如果他們的建議對你想達到的短、中、長期目標有幫助,則你可以欣然接受。如果不是的話,你必須要為了公司全體的利益,好好的管理他們。

___

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10 一起學習當更全面的領導者

有興趣加入 AppWorks 的創業者,歡迎來 AppWorks Demo Day #9 觀摩

(Photo via tonibduguid,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