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好書」文章

久等了,《Jamie 流行銷》電子書

March 28th, 2012

自從 3 月初宣布Jamie 流行銷》以來,大家就一直在問會不會有電子書版、什麼時候會有電子書版。這點說起來還蠻丟臉的,一天到晚在喊數位革命的人,自己出書卻沒辦法同步有 eBook 版。不過中文電子書畢竟是一個很不成熟的市場,光「平台」的選擇就會讓人抓狂。我和出版社討論過很多方案,身為使用者,我最喜歡的 Kindle,但是它明顯不可行,因為 Kindle 並不支援中文 — Facebook 上讀者提醒現在已經支援,我會請出版社去研究看看。

再來就是直接做成 Apps,但這個方案也有問題,因為必須要針對 iPad、iPhone、Android Pad、Android Phone 分別開發,也無法支援 PC 與 Mac 的使用者。台灣有一些自己的電子書平台,但它們對 OS (Operating System) 與裝置的支援度還更差。就在我們抓破頭皮、苦無解答時,Zinio 出現了。

Zinio?那不是一個電子「雜誌」平台。沒錯,Zinio 的確不是以電子「書」聞名的。但是雜誌跟書,說穿了,又有什麼不同?或者說,雜誌也是一種書,甚至是在用色、排版上要求更多的一種書。既然一個平台可以放電子雜誌,那當然可以放電子書。

好,既然選定了平台,我們就開始跟 Zinio 談把《流行銷》放到上面。技術上沒什麼大問題,只是要把內容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格式交過去就可以。但接著狀況來了,Zinio 的人說,他們通常建議電子雜誌最低就是賣實體的 8 折。8 折?我的實體書在博客來上市特價都直接 69 折了,電子書只打 8 折,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我當然完全不依,跟出版社說如果這樣 eBook 就不要出了。「那多少錢你才要出?」他們問。「如果實體定價 NT$ 320,電子版最多賣 NT$ 99。」我說。而我那非常負責任的編輯 Katie,就這樣跑去跟 Zinio 協調,想不到 Zinio 也很爽快的答應了。

也因此,《Jamie 流行銷》Zinio 版,終於正式登場,只賣實體的 31 折,iPad、Android Pad、PC 和 Mac,通通可以看。並且只要買過一次,你就可以在所有這些裝置上下載、閱讀。

(當然,如果你還是比較習慣實體書的感覺,博客來金石堂目前也還有 79 折的活動。)

當然我還希望價錢可以更便宜,畢竟我並沒有收版稅,只希望書裡的內容可以幫到越多人越好。但我們也要考慮到出版社已經投資了不少成本,所以我想 NT$ 99 的價格是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也希望這樣的定價策略能夠為市場接受,也為未來的電子書作一個示範。

4/6 (五) 1pm appWorks Demo Day #4 — 歡迎一起來 Party!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Jamie 流行銷》正式登場

March 14th, 2012

久等了,我的新書《Jamie 流行銷》,從今天開始,正式在各大書局開賣。

誰需要看這本書?

這是一本 Internet 和 Mobile Internet 行銷的「入門書」,寫給所有想要利用這兩個新通路來經營品牌、提供服務和產生銷售的行銷人。

行銷?

這本書講的「行銷」,不是「行銷手法」,而是用一個完整的「市場學循環」,去幫助你檢視、追蹤,進而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Jamie 流行銷》的最核心,是一個簡單有效的「TAP FURRR」架構。透過這個架構,你可以很快的檢視市場策略上的不足,進而找到改善的方法。

還有呢?

除了我自己的觀點,本書還請到行銷人必看的《動腦雜誌》社長,也是台灣廣告主協會秘書長的王彩雲女士,從媒體人的角度出發,在每一章的結尾,提出她的經驗與看法,形成一個精采的對話,讓這本書多了一整個新的面相,也讓讀者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參考。

寫書賺錢?

不,這本書不是寫來賺錢的,事實上,我所有的版稅已全數捐贈家扶基金會。

上市 69 折活動,只有三天

為了答謝所有讀者多年來的支持,我原先跟智園出版「拗」了一個 2 萬粉絲上市 69 折活動。我們在 3/12 成功跨越 2 萬個人的門檻,而智園也同意按照約定提供折扣。不過更棒的事情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就在《Jamie 流行銷》上市的前一刻,博客來與金石堂得到消息,也決定參與這個活動。

所以說從今天 (3/14) 到星期五 (3/16),總共三天的時間,《Jamie 流行銷》將會以 69 折的上市特惠價在這兩個網路書局販售。請大家把握這個時間,因為過了這三天,他們就會調回一般的價格。

決定好要擁有這本書了?請到博客來金石堂購買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持,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書。也希望《Jamie 流行銷》為你們帶來的價值,遠遠勝過你們所付出的價格。

Enjoy!

魔球 (Moneyball):一個 Hack Everything 的棒球故事

November 14th, 2011

電影《魔球 (Moneyball)》終於在台灣上映了,我還沒有去看,不過早上讀了 fOx 的評論,我猜想有些大眾化 — 電影嘛,開心就好。但更重要的是短短 2 個小時,應該沒辦法抓住整個故事的精隨。所以所有創業者,除了去看這部電影,我推薦你們一定要讀讀魔球這本書。這是一本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書,裡面除了有很多棒球「產業」的秘辛,還有滿滿的精實創業精神。

一個老產業 + 一支窮球隊

1997 年,Billy Beane (Brad Pitt 飾) 接手奧克蘭運動家隊時,這是一支落入大連聯盟「人生失敗組」的球隊 — 超級窮、成績也超級爛。當洋基隊每年花 1.2 億美金在球員薪水上,運動家只有 4,000 萬可以花。當洋基隊一年贏 96 場 (勝率 .593),運動家隊一年只贏 65 場 (勝率 .401)。更重要的是,MLB 是個百年老產業,裡面既有的種種遊戲規則、官僚體系、媒體生態,足以壓垮任何一個想要挑戰「創業者」。

勝場數 = 營收

但 Billy Beane 和他的團隊發現,如果要有更多預算好辦事,他們必須要提升球團的營收。提升營收要靠更多觀眾來看球,而觀眾要來看球,重點不是贏得世界冠軍,重點就是「贏球」– 世界冠軍可遇不可求,但勝場數越多的球隊,觀眾出席的比率就越高。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決定 hack 這個產業,當洋基隊花大錢想贏冠軍,他們就反過來專心買「勝場」。

最珍貴的資源: 27 Outs

要贏球,就是要在九局裡面,製造出比對手更多的分數。而要製造分數,首要條件是上場的球員不能出局。因為一場比賽最關鍵的資源就是出局數,每局只有三個,每個球隊最多只有 27 個,全部都用完了,比賽就告結束。

數字 > 天賦

Billy Beane 又發現,大多球探選球員,看的是他們的體格 — 因為天賦異稟的球員,總給人無限的幻想。但棒球這個運動除了鬥體力,其實也鬥心理和智商。很多天才球員雖然有很好的運動天分,但卻無法用對的態度去選球、執行戰術。所以 Billy Beane 決定專注在「上壘率高」(也就是出局率低) 但卻體格不好,沒有被其他球隊注意到的球員上。

第二年

雖然發現了這些 hacks,但 Billy Beane 的 GM (球團總經理) 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開始重組球隊,但是前兩年的成績並沒有特別的起色,大家也不斷的質疑他的作法 — 辛苦的第二年。但 Beane 咬著牙根堅持下去,到了第三年 (1999),這個新的 business model 終於發揮作用,運動家隊成功「製造」出了 87 場勝利。而一旦有了 traction,這個成長還延續下去,2000 年 91 場、2001 年 102 場,最後在 2002 年達到了 103 場,比聯盟最高薪的洋基隊還多出 2 場。

Hack, Everything!

而以上這些,也只是 Moneyball 故事的開始,更多他們的 Hack Everything 精神,我推薦你們讀讀魔球這本書。創業最終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斷找尋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更省成本的做事方法,然後永無止盡去優化的過程。我從 Billy Beane 的故事裡面,看到很多這樣的創業精神,也希望能夠給你們很多啟發。

Update (11/15/2011):XDite 也寫了一篇「魔球,一個搞清楚產業重點的棒球故事

(Image via keinoguchi,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