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個案分析」文章

華碩共同創辦人謝偉琦買下富比世,同時得到北美最大商業媒體網站

July 31st, 2014

News: Forbes Media sold on Forbes.com

華碩共同創辦人謝偉琦日前聯合香港針織服裝製造商豐臨集團創辦人任德章等,共同集資數億美金,以 4.75 億 (約台幣 143 億) 的估值買下了富比世雜誌母公司 Forbes Media 過半的股份。

經過這次交易,他們除了能掌控每年接觸 600 萬讀者的英文版 Forbes 雜誌,以及該雜誌橫跨 63 個國家、21 個語言的 36 種國際版之外,還得到了一個非常珍貴的資產,那就是 Forbes.com,這個在北美排名 Alexa #53,全球 Alexa #155,每年接觸 2,700 萬人,產生近 8,000 萬美金廣告營收的商業媒體網站。

Forbes.com 創立於 1996 年,18 年來的認真經營,讓它在流量上遙遙領先同業 ─ 兩大宿敵 BusinessWeek.com 與 Fortune.com 的北美 Alexa 排名僅僅是 #339 與 #677,連網路原生、近來持續走高的商業媒體 BusinessInsider.com 也還屈居 Forbes.com 之後,北美 Alexa 排名僅是 #64。

Forbes.com 能夠獲取這麼高流量的訣竅,在於它的商業模式。除了與 Forbes 雜誌共用內容外,他們還與近 2,500 位外部作者合作,由他們來為網站貢獻優質內容。Forbes.com 不支付這些作者稿費,而是用 10% 廣告營收分潤的方式,來鼓勵他們寫出受到讀者歡迎的文章。據稱,最頂尖的貢獻者,年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

雖然源自於傳統的雜誌媒體,但 Forbes.com 的商業模式事實上非常現代,也非常的符合 Internet 的精神,以流量與營收表現來看,也算是相當成功。我希望當謝先生花了這麼高的價碼買下 Forbes Media,除了看到這雜誌在富人圈 (尤其是中國富人圈) 的影響力,也要看到 Forbes.com 的成功商業模式,並且把背後的 Internet 精神引進台灣的科技圈、富人圈。

那麼,這筆錢就花得太值得了。

___

想加入網路產業,創造明日的華碩、Forbes,2014 夏季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正熱烈進行中,共 40 家企業提供 104 個職缺等你加入。

香港地鐵用人工智慧安排維修工作

July 9th, 2014

Hong Kong subway sign

今天早上在 NewScientist 讀到了一篇非常值得大家注意報導,標題是 The AI boss that deploys Hong Kong’s subway engineers (負責派遣香港地鐵工程師的人工智慧主管)

…在平常的一週中,整個系統裡面會有 1 萬名員工執行著 2,600 個工程項目 ─ 從把粗糙的鐵軌磨平、更換軌道,到檢查損傷都有。做這些工作的或許是人類,但選擇哪些工作該被完成的卻不是他們。取而代之的,每個工作的排程與管理都是由人工智慧來完成…

…陳教授的人工智慧軟體以模擬整個地鐵系統的方式來找到最佳的時程與必要的工程任務,由於擁有全局的觀點,這個軟體可以看到一般人類無法看到的合併工作與共享資源機會…

…它還可以檢查這樣的時程安排是否符合當地法規,陳教授的團隊把 200 個人類可以閱讀的規則寫入了他們的軟體,好讓夜間工作的工程師可以遵循,像是在住宅區工作時,他們必須把噪音維持在某一數值以下…

…這個人工智慧軟體幫助香港地鐵省去了先前每週浪費在維修時程安排爭吵的兩整天時間,因此讓維修團隊每天多出了 30 分鐘可以去完成工作,這代表著每年 80 萬美元的費用節省…

…香港地鐵這個人工智慧軟體與一般軟體的主要不同,是它包含了人類管理者經年累月堆積出來的知識,陳教授說:「我們訪問了專家他們決策時考慮的事情,然後再把這些邏輯寫入程式裡面 ─ 基本上我們把不同領域專家關於工程任務的精華萃取出來。」…

當然嚴格來說,把人類既定的決策邏輯寫成演算法只能算是非常低階的人工智慧,但你不得不承認,即使是用同樣的邏輯在決策,機器擁有的全局觀點是人類很難與之抗衡的。

Human Capital Smile Curve

這又再次印證了先前提出的人才微笑曲線模型,現在開始,像是用同樣邏輯做決策這樣重複性的腦力工作,將會以很快的速度被機器所取代,所以人才只能往多樣性腦力或多樣性勞動這兩種機器暫時做不來的工作移動。

做多樣性勞動的是香港地鐵的 1 萬名員工,做多樣性腦力的則是陳教授的軟體團隊,也就是之前常說的,在現在開始的,只有兩種工作,一種是告訴電腦它要做什麼,另外一種是電腦告訴你你該做什麼。

這又回頭解釋了為什麼學會設計思考、程式語言等新時代腦力工具,非常重要。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人類告訴你未來將發生的事情

(Photo via varfolomeev, CC License)

三年服務 2,400 萬學生,Codecademy 創辦人 Zach Sims 的故事

June 25th, 2014

Zach Sims, Founder, Codecademy Codecademy 創辦人 Zach Sims 一週前登上 YC 的 Startup School New York 舞台 (註),分享了他 13 歲以來的創業經歷,是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故事。完整的影片在這裡,我的心得則跟在後面。 Zach Sim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Internet 無遠弗屆,就看你如何運用

13 歲的 Zach 擁有了人生第一台 iPod,從此他去到哪裡都帶著這寶貝。他發現他經常不小心摔到它,因此想弄一個防水護套來裝,他發現周遭的商店裡找不到這樣的東西,所幸到處寫 Email 給保護套製造商,請他們生產這樣的東西。不久之後,他真的得到了一個給他的 iPod 使用的防水護套,也讓他了解到了 Internet 的威力。

付諸行動,不需要等任何人許可

Zach 是一個典型的行動派,當他在 Columbia 大學就讀政治系時,發現周遭同學都有所學與產業脫節的問題 (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於是立刻和朋友一起蓋出了一個叫做 ComeRecruitUs (來雇用我們) 的網站。雖然這個相當鄉愿的服務最後沒有得到太多市場迴響,但卻在他心中埋下一棵種子,後來長出了 Codecademy。

抓住越級挑戰的機會

在 Columbia 讀書的時候,有次公布欄上貼出紐約當地相當出名的新創公司 Drop.io 創辦人 Sam Lessin 要來演講。為了怕擠不進去,Zach 提早兩個小時抵達教室。後來這個活動並沒有太多人來聽,但卻讓 Zach 認識了 Sam 這位相當厲害的創業者。為了能夠到 Drop.io 去越級挑戰,Zach 接著死纏爛打 Sam 半年,終於凹到了一個無薪實習的機會,也在那裡親眼看到了 Drop.io 快速成長的過程。 不久之後,Zach 聽說兩個朋友在做 GroupMe 群組簡訊服務,他認定這個主意有很大的潛力,便決定加入他們。在 GroupMe,Zach 又親身經歷了這家新創公司從 2 個人成長為 20 人,並且很快在一年後被 Skype 併購的過程。我想 Drop.io 與 GroupMe 的兩段經驗,對 Zach 日後發展 Codecademy 絕對有大的幫助。

做你真心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因緣際會下,Zach 進到了 YC,與卻被 Paul Graham 稱為是最聰明但 Idea 最爛的團隊。在 YC 的三個月中,他們不斷嘗試各種題目,無論大家覺得這些主意有多瘋狂,只要是真心認為有價值的,他們就去嘗試。但 Demo Day 很快就要來到,他們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秀,死到臨頭的他們終於又回到當初解決產學差距問題,Zach 再加上自己學習程式的經驗,因而催生出了 Codecademy。

創業者必經的死亡之谷

Codecademy Trends 2011-2012 雖然 Codecademy 與發表時一併推出的 Codeyear 一出發就受到很大的迴響,但不久之後他們還是掉入了死亡之谷。失去新鮮的媒體開始懶得報導,而其他 MOOC 線上學習平台碰到的困境也讓大家開始懷疑 Codecademy 的未來。這迫使 Zach 回到工作檯上,努力去精鍊 Codecademy 的互動學習機制,讓它離只是播放影音的 MOOC 們越遠越好。這些 Iterations 終於在 2013 年出開始開花結果,而 Codecademy 也回到了好的成長軌跡上。 Codecademy Trends 2012-2014 雖然算是達到了可以持久的 Product Market Fit,但往前走,Zach 還需要為 Codecademy 建立一個 Scalable Business Model。他目前認為 Codecademy 的未來在協助人才與企業找到對方,但這個方向是不是真的正確,我們得繼續看下去才知道了。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 註:Codecademy 是 YC S11,也就是 YC 2011 年暑期班,的校友 (Photo via hubertburdamedia,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