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個案分析」文章

智慧手機元年

November 3rd, 2010

昨天文章中提到 2010 是華文的智慧手機元年,於是早上在看 10 月份 mrjamie.cc 流量表現時,特別查了一下行動裝置的使用狀況,果然也有一點那種味道:

iPhone/Android 的大躍進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 10 月份,使用 iPhone 來看 mrjamie.cc 的讀者,在一個月內就成長了 60%,且在 1,366 總人次中,有 60% 是新使用者。相對的,Android 單月則是成長了 39%,新讀者的比率是 55%。整體來說,行動裝置佔總到訪的比率,則從 9 月份的 3.6% 大幅提升到 10 月份的 4.6%,也就是說每 22 個人次,就有一個人是使用行動裝置。這些數據,間接證明了大家使用用手機來上網的習慣,正在快速提升中。當然,本網誌的讀者應該多屬於科技的早期採用者,所以這樣的現象要擴散到所有網站,還要一段時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行動帶來的新讀者的比率比全站平均高了 13% (56.5% vs. 43.6%),這並不令人意外,應該是拜 iPhone 4 和幾支 Android 新機上市所賜。但有一點讓我蠻驚訝的,就是這些讀者瀏覽的頁面居然比全站多出了 80% (3.1 vs. 1.7)。理論上行動使用者應該是停留時間短,讀完當天的文章就離開,想不到大家居然還順手翻了好幾頁。我把這歸功於我幫 mrjamie.cc 安裝的行動介面 (WPTouch),如果你有用手機上過本網誌 (直接連到 mrjamie.cc 就可以),就會看到這個專為智慧手機設計的格式,開啟的速度非常快,閱讀起來也非常舒適,難怪行動讀者也這麼愛用。

Facebook 流量繼續挺進

另一方面,9 月初提過的 Facebook 超越 Google,SMO (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 超越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的現象,經過了兩個月,結果證明他不但不是偶發,還是一個頭也不回的大趨勢。在 10 月份單月,Facebook 帶來的訪客足足上升 31%,達到全站的 28% (+4%),而 Google SEO 只小幅上升 5%,佔總體更退步至 20% (-1.5%),也就是說經過短短 60 天,Facebook 幫 Mr. Jamie 帶讀者的能力,已經從微幅超過 Google,提升至他的 1.4 倍。當這樣的現象再過一段時間擴散到整個網路,那 Google/SEO 在網站主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岌岌可危的。

更重要的是,比較兩邊來的讀者,Facebook 具有大量的「回客」能力,這跟我在上面經營 Mr. Jamie 粉絲頁有很大的關係;相對的,Google 則是有很高比率的「散客」。所以對於一般網站而言,如何把 SEO 帶來的新客人,轉化為 Facebook 上的社群,是很重要的功課。

以上,就是 10 月份 Mr. Jamie 網誌到訪資料的一些分析,給各位創業人參考。希望你們也能夠養成習慣,常常試著從網站的各種數據中挖掘出趨勢,來幫助你們開發出更多人愛用的網路服務。

另外提醒大家,這次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將在本周四 (11/4) 於 BCDogs 舉行,希望到時候能夠在那邊看到各位,記得到活動頁面去報名。See you there!

(Pic via jesusbelzunce@flickr under CC license)

Web 3.0 創業的「先行動、後桌面」策略

November 2nd, 2010

最近打開電視,你會發現除了網路遊戲,最熱的就是智慧手機,不管是品牌、電信、通路商,通通都在主打 smartphone, smartphone, smartphone,上網、Facebook、看 email。於是 TO 上面昨天的消息,說 ABI Research 指智慧手機持續大幅度成長,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上升 50%,當然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問題是智慧手機在消費市場上大開殺戒,能夠翻譯成 Web 3.0 創業策略嗎?當然可以,就叫做「先行動、後桌面」(Mobile first, web second)。我的紐約創投友人佛萊德‧威爾遜 (Fred Wilson) 稍早寫了一篇短文介紹,而以下則是我的分析。

先行動?先桌面?

如果你看看現在市場上當紅的幾個酷斯拉 — 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Facebook 的崛起在於 2006,iPhone 掀起智慧手機革命的前一年,所以他們當初的當然是走先桌面。而相對的,Twitter 和 4SQ 的起飛分別是在 2008 和 2009,於是他們兩個的致勝策略,當然都是先手機。

也就是說 2007 年 iPhone 的出現,是網路市場的一個分水嶺。在那之後的網路公司,必須採用先手機、後桌面策略,才能夠快速抓取市場,獲得大幅成功。

沒有山頭的世界

而這樣的情況為什麼發生,其實也不難解釋。在 Web 的世界,大咖林立,身為一個小創業團隊,要跟眾多大象們搶觀眾、搶廣告、搶營收、搶市場,光靠靈巧的身段當然不一定有用。相對的,在智慧手機的世界,沒有奇摩、沒有雅虎、沒有谷歌、沒有微軟,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小團隊出線的機率肯定高出許多。

快速成長的市場

我們都知道,再好的產品,如果碰到萎縮的市場,那不可能搞出任何名堂。再爛的產品,如果搭上快速起飛的市場,運氣好就這麼跟著上去了。所以要創業,當然要選擇後者,而智慧手機,就是你在找的那個起飛市場。

開發的成本

另外,智慧手機螢幕小,能做的事情也比電腦少,所以開發、測試的成本當然比較低,這也大大有利於銀行存款少少的創業團隊。

行銷成本

更重要的是,當每個消費者每年要下載 60 個行動應用時,一個服務在智慧手機上要被人家發掘,成本當然大大降低。只要你做出好產品,獲得 App Store、Android Market 的推薦,那使用者量保證馬上一飛衝天,而這種事在 Web 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2010 華文智慧手機元年

而如果 2007 年是北美的 Smartphone Year 1,那 2010 年就是華文世界的智慧手機元年。台灣目前有 100 萬台 iPhone + Android,而我們預期未來 5 年還要賣出 1,000 萬台。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叫他 Web 3.0 時代,正在網路創業嗎?請好好考慮「先手機、後桌面」這個策略。

PS.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回來囉!將於本周四 (11/4) 在 BCDogs 舉行,詳情請見活動頁面

(Pic via carstenknobloch@flickr under CC license)

Pivot — 創業家最重要的本領

October 29th, 2010

一直很想介紹 Pivot 這個概念,但是他非常的難翻譯。字面上,Pivot 是「轉軸」、「軸心」的意思,也就是一個機械構造賴以旋轉的基礎,是一個平常很少用的單字。但是 Pivot 變成了形容詞 “pivotal” 之後,就帶有「關鍵轉折」、「逆轉聲勢」的意思,變成一個非常常用的單字。

而創業上的 Pivot,就是比較接近「關鍵轉折」這個意思,一個團隊經歷一個 Pivot 後,做出了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用幾個例子來看看吧:

Pyra Labs 與 Blogger

我想大多數人不知道,現在已經被視為網路最重要、也最基本工具之一的「網誌」,或稱「部落」(blog) 當初是怎麼來的。Blog 這個字,其實是從 Web + Log → Weblog → Blog 來的,可以說是由 Pyra Labs 的創辦人 Evan Williams 發明的。而 Pyra Labs 這家公司,是在 1999 年時創立,本來想要開發一個線上專案管理軟體,結果這個軟體本身不怎麼受歡迎,想不到其中的「網路記事本」 (Web Log) 功能大家特別愛用。所以 Pyra Labs 最後決定來個 Pivot (轉換跑道),專心做 Blogger,後來雖然也經歷了不少苦日子,不過最終被 Google 買下,功德圓滿。

Ludicorp 與 Flickr

當 Stewart Butterfield 和 Caterina Fake 在 2004 年創辦 Ludicorp 時,他們一心想做的是一個網路萬人連線遊戲平台。想不到這個平台上的遊戲不怎麼紅,但是聊天室中的照片分享功能卻大受使用者的喜愛。於是他們做了一個 Pivot,把分享照片功能獨立成一個網站,才有了 Flickr 這個受到全世界照相迷愛用的分享平台。

Odeo 與 Twitter

很多人大概也不知道,現在在全世界最紅的「微網誌」Twitter,當初是怎麼來的。Evan Williams (沒錯,同一個人) 當初離開 Google 創辦 Odeo 這家公司的時候,本來是想要做一個 Podcasting (Personal On-Demand Broadcasting 網路個人隨選廣播) 平台。結果開發產品的同時,創辦團隊間發現有大量互相傳簡訊的需求,所以做了一個簡訊轉發/廣播平台 (twttr) 來滿足這樣的需求。不久之後發現 Podcasting 並不是市場想要的「未來廣播」,但是 twttr 反倒是紅了。於是,整個公司又來了一個 Pivot,才有了今天如日中天的 Twitter。

Pivot 的真正意思

看完了上面三個故事,我想你應該比較能夠了解 Pivot,他的意思就是從你的產品和市場互動的結果,挖掘出一個新的方向,然後調整組織的策略,重新出發。創業團隊需要 Pivot 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唯有把產品丟出去,你才能從中萃取出新的出路,新的商機。

如果你去看歷史上的創業家,他們都是很會 Pivot 的,上面的 Evan Williams 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這些人每次 Pivot,都會把組織帶到一個新的境界。所以,如果要說 Pivot 是創業家最重要的本領,其實一點也不為過。想更了解 Pivot?我們日後還會多聊到,你也可以去讀精實創業這個詞的發明人 Eric Ries 的網誌

有什麼 Pivot 的故事嗎?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

___

關於創業的種種思考,我常分享在 Facebook 上,歡迎追蹤

(Pic via soleir,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