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個案分析」文章

小小 iPhone 應用開發商 Tapulous 的千萬美金大成功

December 23rd, 2009

八月底時,我寫到了 iPhone 應用的市場,今年將達到 24 億美金產值的消息。在十月底時,又提及了Apple 開放了重大的商業模式,讓免費程式也可以使用,將大大刺激此市場。兩個月後的今天,果然傳出了靠著”遊戲中購買 (In-Game Purchase)“模式,讓只有 20 個員工的小 iPhone 應用開發商 Tapulous快速成長到每月百萬美金營收的規模

Tapulous 知名的遊戲包括 Tap Tap Revenge 系列,已經被下載超過 1 千 5 百萬次。這個遊戲其實再簡單不過,他就是當年受歡迎的”跳舞機 (Dance Dance Revolution)”的指上版,玩家透過三支手指,隨著音樂起舞,誰能在指定的節拍上,點中越多音符,就能獲得高分。

就像 DDR 一樣,這個遊戲有趣的地方,全在於可以與朋友對抗,透過 Facebook Connect for iPhone,他讓玩家可以輕易的邀請朋友加入,以及分享戰果。而他獲利的模式,就是在遊戲中販售所謂的”高級曲目 (Premium Tracks)”,讓你可以挑戰 Lady Gaga 等最新流行單曲。抓到了重點,在這樣簡單的架構,就讓他就可以做到一年上千萬美金的營收。

所以,有興趣開發 iPhone 應用的團隊,可以從 Tapulous 這個案例學到的重點,就是互動還有和內容的結合。喜歡玩遊戲的人都知道,和朋友對打,永遠比自己關著門玩有趣。而消費者對於音樂等數位內容的興趣,是永遠會存在的。如果能把這幾個點串起來,我相信絕對可以做出受歡迎的遊戲。加油。

(Images via tapulous.com)

正在開發 iPhone / Android 遊戲嗎?別再單打獨鬥了 (12/16 更新)

December 15th, 2009

(上圖: Scoreloop 跨平台智慧手機遊戲模組 via Scoreloop)

在網路的世界創業,我們常常會利用各種不同的免費/便宜的資源,例如: RubyApacheTomcatMySQLWordPress,讓網站的開發更迅速,更經濟,功能更強大。而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生態系 (ecosystem),各式各樣的網站才能不停的冒出來,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近來,這樣的環境,也終於漸漸開始在智慧手機應用開發市場萌芽。

首先是 Facebook 在今年 (2009) 三月宣布 Facebook Connect for iPhone,讓遊戲商可以選擇省下許多會員功能及社群行銷的開發工作。

四月,以全 3D 瀏覽器內置遊戲平台 Unity Player 聞名 Unity3D 公司,也正式推出功能強大,價錢合理的 Unity iPhone 3D 遊戲開發平台。這個平台支援多種受歡迎的 3D 模型程式,包括 Maya,3D Max 等等,內建全套遊戲開發,測試功能,讓製作 iPhone 遊戲變得更快速且直覺。

(上圖: Unity iPhone via Unity3D)

到了十月,Scoreloop 則宣布 Core Social 白牌 iPhone 手機遊戲模組,內建計分,社群,多人遊戲,交叉推銷等功能,還可以幫助遊戲商發行虛擬貨幣,帶來營收。更棒的是,Scoreloop 和 Unity 已經互相整合。而到了上周五,Scoreloop 更正式開始支援 Android,能夠提供跨平台的互動能力。

這些工具雖然不是全都免費,不過價錢也不是不合理 — Unity iPhone 要價美金$399,Scoreloop 則是採抽成的方式。正在/有計畫開發智慧手機遊戲/應用的團隊,我鼓勵大家多多研究,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採用。這些現成的模組,不但可以縮短開發時程降低團隊負擔也可以更專注在更重要的故事/遊戲性/行銷上面

Good luck.

Update (12/16): 如果你計畫開發的是 2D 遊戲的話,則有 cocos2d for iphone 模組可以用,據說是把 OpenGL 2D 的一些功能包裝起來的好用平台,更多說明可以參考這裡。(感謝 Boris Yang 分享)

Mr. Jamie 台灣行 感想

December 8th, 2009

Social Apps Event 1

Social Apps Event 2

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途中在小鬼的堅持下重複看了無數次海綿寶寶 (應該要禁止兒童觀賞的卡通) 和天外奇蹟後,我終於回到了下著雪的紐約。

這次在台灣停留的三個多禮拜,除了很高興在 meeya 辦的 Social Apps 座談會見到了許多創業圈的朋友 (上圖,感謝 meeya 的 Jimmy 提供。更多照片),我也馬不停蹄的拜見了許多創投同業和創業團隊,試著深入去了解網路創業在台灣的氣壓和環境,然後聆聽大家對這樣一個產業,存在的疑慮和想法。

大體上來說,網路創業的意願在台灣,是相當高的,而且是在加溫的 — 尤其當大家開始意識到 Facebook 和智慧手機崛起後,所能帶來的新契機。至於疑慮,大多是針對市場規模,營收來源,和來自大陸的競爭對手。

我在這邊把我的 FAQ 跟大家分享:

市場規模

“台灣市場太小!”

這大概是我這趟聽到最多次的一句話,然後就是”要走出去!”  其實台灣市場一點也不小,就像我在 Social Apps 座談會上的簡報寫得一樣,台灣線上電子商務,有高達 2,000 億台幣的年產值,且年增率達 22%。大陸的人口雖然是台灣的 70 倍,但就 B2C 產值來說,也只有台灣的 3.3 倍。 以 B2C 佔 GDP 比率來說,台灣甚至勝過網路產業先驅的美國 (1.06% vs. 0.83%)。所以只要選對商業模式,台灣的網路公司絕對有創造上億營收的能力。

當然這麼說不是叫所有的網路公司都只要做本土市場就好了,而是建議大家其實可以先站穩腳步,再邁向國際。且在 Web 3.0 的大環境下,”國境”的角色會越來越薄弱。網路的藩籬,將只剩下語言。所以只要專心把服務/產品做好,有營收的支持,進入全球華文市場只是佈署的問題,而英文等外文市場,也只是當地化的過程,真的不怕走不出台灣。

營收來源

就像上面說得一樣,台灣網路的大餅在於線上交易。以往大家都在看線上廣告的 50-60 億產值,這樣的規模當然養不起幾家網路公司。所以網路業要生存,就要把自己擠身到線上交易的供應鏈中。無論是賣產品,或是介紹買家給賣家,收取佣金,都是比廣告更有潛力的營收模式。如果拿 60 億來估算,那詹宏志先生的 100 家上市網路公司,當然聽起來像是春秋大夢。但是換作 3,000 億去計算,那這個 100 家的數目是指日可待的。

競爭對手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創業家們普遍對於大陸的山寨能力感到畏懼。其實早在大陸崛起之前,抄襲就已經在科技業行之有年。微軟視窗是抄自蘋果,蘋果的 iPod 也是抄自創巨,Google 更不是第一個發明搜尋引擎的公司。所以我在這個網誌最常提的就是後進者優勢,如果怕人家抄,那就要更用力的去研究對手的動態,更努力的利用別人的創意,來讓自己的產品/服務更精進。網路時代,比得是速度,服務和使用者經驗,如果只想守株待兔,不知精進,當然只有被對手趕過的份。所以這個憂慮,其實是不存在的。

無論如何,這次的旅程,讓我對於推動 Web 3.0 在台灣的發展,又更加的有信心。未來的幾個月,我會努力的執行 appWorks 育成創投啟動的相關事宜。這次因為停留時間短,錯過了很多團隊,在這邊也跟你們致歉,希望能很快有機會再次回去拜訪你們。

Update (12/9): 2009 台灣 B2C 產值為 2,076 億,較 2008 成長 22% (原誤植為 3,000 億)。2009 台灣網路廣告產值為 69 億,較 2008 成長 15%。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