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市場學」文章

蘋果神秘感行銷再告失效 iPhone 4G 慘遭完全揭露

April 20th, 2010

上次 iPad 發表會前後,眼看著蘋果因為堅持“神秘感行銷”而引來包括期望管理等種種麻煩,特別寫了一篇“從 iPad 看蘋果的行銷手法 出了什麼問題?”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順便提醒大家在網路日益發達,資訊越來越公開的今日,蘋果這樣的行銷手法將漸漸不可行。

果不其然,不到半年的時間,Apple 就完全破功。這次,發生問題的是好幾個月之後才要上市的四代 iPhone (iPhone 4G)。蘋果前幾天才剛暗示兩個月後 (6/22) 要幫 iPhone 4G 辦場大型發表會,今天 (4/19),北美科技網誌 Gizmodo 這邊馬上就已經“透過管道”取得原型機,並且把影片、照片、規格通通大方的揭露出來,搞得 Apple 直跳腳。

姑且不論 Gizmodo 的取得管道是否合法,或是這樣炒新聞的手法是否符合商業道德,但我認為這就是網路時代、媒體下放,企業將沒辦法再像以前一樣操作新聞和資訊的流動,最好的證明。相反的,你越不想要人家知道的秘密,越容易因為眾多網誌爭著引起觀眾的注目,而遭到挖掘和洩漏。之前寫過的 Twitter 機密檔案事件,也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看著 Apple 的慘案,我想再次提醒大家,在這個網誌逐漸成為主流媒體的時代,面對行銷和公關等工作,創業團隊應該有以下的幾個新思維:

公開為上策

這件事情必須要從團隊內部開始,每個人都要對公司目前的發展和未來的走向瞭若指掌。小團隊、小公司或許比較不會引起媒體的注目,但在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管道。所以與其防範,還不如面對然後化為助力。正在開發新功能嗎?何不先在網誌、Facebook 上與使用者們分享,聽聽他們的意見。

每個員工都是代言人

就像上面說的,在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新聞管道。所以與其禁止員工發言,還不如訓練每個人都成為代言人。鼓勵員工寫網誌、參與 FB 上的討論,都是很好的開始。

重點是網路效應

每次創業人跟我說怕山寨,怕人家直接抄襲,我的回答都是要創造網路效應。什麼意思?現在叫你山寨一個 Facebook,有很難嗎?當然沒有,幾乎所有的功能 FB 都有公布文件。但是你寫完之後,我保證沒有使用者會來用,也沒有應用商會來開發。為什麼?因為你可以複製他們的功能,卻沒辦法複製上面的網路效應。所以,重點是要讓你的網站、你的應用上面,也能出現無法取代的網路效應,這才是你對抗抄襲最好的辦法。

同場加映:iPhone 4G 小評

  • 新的工業設計讓 iPhone 4G 和 iPad 看起來像是子母機
  • 960 x 640 的螢幕讓人非常期待
  • 終於加上了閃光燈和前方自拍/影像電話用攝影機
  • 電池多了 16% 的容量看來會大大提升續航力
  • 耳機旁多了減噪麥克風應該會提升通話品質

所以,大家開始存錢吧!

(Pic via Gizmodo.com)

行銷 你們都誤會他了!

February 12th, 2010

自從去年 Facebook 在台灣爆紅之後,不但社群行銷 (Social Marketing) 一夕間變成顯學,連帶著各路行銷駭客 (Marketing Hackers) 也開始橫行了起來 — 前兩天,MMDays 便出來踢爆了這些人的黑暗兵法。譴責之外,我更擔心大家因此對“行銷”這件事情,有了似是而非的認知,那就糟了。於是,便有了下面這篇文章…

什麼是行銷?

其實“行銷”這個中文名字取得很不好,很容易讓大家跟“行銷術”有錯誤的聯想,認為行銷就是想盡辦法把自己推銷到客戶的面前。其實真正的行銷,跟那個一點關係也沒有。行銷的英文是 “marketing”,是從 “market (市場)” 這個字來的,加了 “ing” 就是便成了“跟市場相關的事情”的意思。所以行銷的另一個名字 — 市場學,其實是比較好的翻譯。

那到底什麼是市場學呢?市場是由買方和賣方造成的,所以當你是賣方的時候,說穿了就是要去研究買方,了解他們的需求、習性、偏好、預算等等,然後對症下藥的提供產品和服務

而這件事情之所以會變成一個學問,是因為這個公式裡面,本來就有許多未知數。且更糟糕的是,在傳統的行銷活動裡面,還要再加上諸多大環境的限制,結果就把行銷活生生變成了一個近似黑盒子的怪獸,也難怪大家很容易對他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傳統的行銷

前面說了行銷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戶,傳統上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你又不可能把客戶通通叫來喝咖啡,也不可能到他們每個人家裡面研究他們的生活習慣 — 就算你有這個閒功夫,人家也不一定肯讓你去。所以就有人發明了用“抽樣”來預測“母體”這件事情,但結果常常是未知數 ↑ ,正確性 ↓ (而且什麼叫作 95% 信心水準根本就是放屁統計術語,翻成白話叫做如果結果不符算你倒楣,不要怪我)。而請這些抽樣的人來測試產品,也是問題多多,就算實驗過程設計的再好,還是跟真實生活有差距,所以又是一個不確定。

一個最有名的案例就是 1985 年的“新可樂 (New Coke) 事件”,其中可口可樂公司誤信“盲目測試”的結果 (真的很盲目),以為大家比較喜歡百事可樂的口味,於是連夜把舊可樂換成較甜的新可樂,結果反而招來市場的一陣大反彈,又連夜推出“傳統可樂”,才平息了眾怒。問題出在哪裡,後來的另一個測試找到了答案。原來當你把瓶子都拿掉,大家會偏好百事可樂。但是當你把瓶子裡面的可樂對調,大家還是喜歡可口可樂瓶子裡面的飲料,也就是說人們對 Coca-Cola 品牌的愛,勝過兩個產品間的小差距。

而當 Coke 這麼大的公司,都可以在市調上捅出這麼大的婁子,你怎麼能期待其他小公司的行銷部門和少得可憐的預算,能搞出什麼大成績。所以到最後“了解”變成了“猜測”,做出來的產品不夠精確,只好靠著廣告來洗腦,靠業務人員去欺騙推銷。行銷也因此淪為了“塞貨”,這也難怪大家對這件事情沒什麼好印象。(想想你過去這年來因為廣告還是業務人員,買了多少用不到的東西。)

網站的行銷

然而當行銷的主題從產品變成一個“網站”的時候,很多實體上的困難,當場就消失了。客戶的使用習慣,通通都在你的資料庫裡面。市場上的競爭產品,通通都在瀏覽器的下一個頁面。需要宣傳你的網站,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管道讓你選擇。

當一切變得這麼方便,你的行銷工作重點,就變成了如何提升產品的價值,而不是想盡辦法的拉客。因為如果你還是在想塞貨,卻沒有好貨,拉再多的流量,一個也不會留下來 — 上次“品牌 你們都誤會他了!”裡面提到的拼命打廣告卻沒有改善產品的 Yahoo!,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好意思 Jerry 我又拿你的公司開刀了)。相反的,你什麼時候看到 Gmail 打廣告了?但是我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不是“一用成主顧的”。

這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網路上的產品,轉換成本極低,所以當你一心只想把客戶拉來,又不給他價值,結果當然是通通跑去對手那裡。也就是說網站的行銷,少了很多環境的限制,既然如此,就要回歸到市場學的本位 — 也就是了解客戶,滿足他們的需求,然後從中獲取利潤。如果你專注的做這件事情,做得比別人好,我保證你一定會成功。如果你迷失在傳統的 “行銷術”中,卻沒有把產品做好,就算運氣好一時風光,也很難長久。

社群行銷

那社群行銷呢?他基本上只是增進你和使用者間溝通的另一個平台罷了。他的功能,其實和以往的 BBS、討論區、email、MSN,並沒有很大的出入。差別只在使用者聚集的量,和他們的關注程度上的不同罷了。也就是說,講白一點,如果你的產品很爛,並不會因為放到 Facebook 就爆紅,也不會因為有粉絲頁大家就愛你一點。

但相對的,如果能夠善用社群平台,來促進使用者對產品走向的參與,對你的進步的速度,絕對有正面的效果 (這個循環在 Mr. PM 最近的“社群行銷”投影片內有不錯的示意  — P. 12 開始)。

有了好的產品,這時候再透過社群去散播訊息,讓更多人發現、愛上你的服務,都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罷了。

所以,什麼是行銷?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好產品,而且是客人喜歡的好產品!

這樣,你懂了嗎?

PS. 第一屆 appWorks Ventures 育成計畫 已開放申請

天下的會員都是不一樣的

January 29th, 2010

在幾天前貼出的”如何寫出黏死人不償命的社交應用?”一文本文FB 頁上,都有一些不錯的討論。但其中有一個重點,我想在這邊再點出來 — 那就是每個地區的會員,價值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直接拿來一比一。

要了解原因,我們要從財務面說起。一個公司要賺錢,除了產品的售價要比成本高以外,更重要的是“每筆交易產生的利潤”要比”取得訂單的行銷成本”來得高。也就是說如果 7-11 一瓶飲料賺 3 塊錢,但是平均要花 4 元打廣告,才能把一個客人拉進店裡面,那這就是一門賠錢生意。但如果他推出 30 元一點的集點活動,讓每個人平均買兩瓶飲料,那這當場就變成一門賺錢的生意了。

而網站和社群應用也是一樣的情況,當你下廣告拉會員,每個人的成本是 $1,而每個會員帶來的營收如果是 $2,那這就是一門賺錢生意。因為虛擬的世界幾乎沒有原物料成本,所以在財務分析上,這個公式對你來說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了這樣的觀念,我就可以跟你解釋,為什麼每個地區的會員,是不一樣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他們本來就有不同的薪資水準 — 大陸大約是台灣的三分之一,而台灣又大約是美國的三分之一。

在美國,一個 Zynga Poker 靠著 25M 會員,就可以做到 $80M 營收,每個會員的 monetization rate (營收貢獻度),高達 $3.2

在繁體中文市場 (台灣/香港為主),雖然沒有公開的數據,但是根據我側面了解,一個社群遊戲的每會員營收貢獻度,大概可以達到 $1,也就是美國的 1/3 左右。

在大陸,開心網的 6 千萬會員,每年貢獻的營收是 $12M,也就是每個會員只有 $0.2

有了這些數據,你就知道為什麼我說三個地區的會員是不同的。以營收貢獻度來看,1 個美國的會員,是可以抵上 3 個繁體中文的會員的,然後 1 個繁中會員又是 5 個大陸會員的價值。

當然這中間還是有每款遊戲的差異,但是三個地區不同的薪資水準,和所造成的可支配所得水準差異,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所以當你把類似的遊戲拿來比較,在營收貢獻度上,就是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這樣的不平等,是要等到有一天薪資水準拉近,才有可能改變的。

更重要的結論是,如果情形是這樣,比較起競爭白熱的英文市場,和競爭同樣激烈,利潤卻非常薄的大陸市場,沒什麼競爭,卻有很多營收空間的繁體中文市場,根本就是創業家的天堂。這樣,你懂了嗎?

PS. 謝謝昨天大家熱情參與 Startup Mixer 活動,希望你們都有得到收穫。以後我會把這個活動變成常態舉辦,如果有什麼建議請留言讓我知道。有照相的,也歡迎貼到活動頁上,和大家分享,謝謝。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