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Pivot — 創業家最重要的本領

October 29th, 2010

一直很想介紹 Pivot 這個概念,但是他非常的難翻譯。字面上,Pivot 是「轉軸」、「軸心」的意思,也就是一個機械構造賴以旋轉的基礎,是一個平常很少用的單字。但是 Pivot 變成了形容詞 “pivotal” 之後,就帶有「關鍵轉折」、「逆轉聲勢」的意思,變成一個非常常用的單字。

而創業上的 Pivot,就是比較接近「關鍵轉折」這個意思,一個團隊經歷一個 Pivot 後,做出了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用幾個例子來看看吧:

Pyra Labs 與 Blogger

我想大多數人不知道,現在已經被視為網路最重要、也最基本工具之一的「網誌」,或稱「部落」(blog) 當初是怎麼來的。Blog 這個字,其實是從 Web + Log → Weblog → Blog 來的,可以說是由 Pyra Labs 的創辦人 Evan Williams 發明的。而 Pyra Labs 這家公司,是在 1999 年時創立,本來想要開發一個線上專案管理軟體,結果這個軟體本身不怎麼受歡迎,想不到其中的「網路記事本」 (Web Log) 功能大家特別愛用。所以 Pyra Labs 最後決定來個 Pivot (轉換跑道),專心做 Blogger,後來雖然也經歷了不少苦日子,不過最終被 Google 買下,功德圓滿。

Ludicorp 與 Flickr

當 Stewart Butterfield 和 Caterina Fake 在 2004 年創辦 Ludicorp 時,他們一心想做的是一個網路萬人連線遊戲平台。想不到這個平台上的遊戲不怎麼紅,但是聊天室中的照片分享功能卻大受使用者的喜愛。於是他們做了一個 Pivot,把分享照片功能獨立成一個網站,才有了 Flickr 這個受到全世界照相迷愛用的分享平台。

Odeo 與 Twitter

很多人大概也不知道,現在在全世界最紅的「微網誌」Twitter,當初是怎麼來的。Evan Williams (沒錯,同一個人) 當初離開 Google 創辦 Odeo 這家公司的時候,本來是想要做一個 Podcasting (Personal On-Demand Broadcasting 網路個人隨選廣播) 平台。結果開發產品的同時,創辦團隊間發現有大量互相傳簡訊的需求,所以做了一個簡訊轉發/廣播平台 (twttr) 來滿足這樣的需求。不久之後發現 Podcasting 並不是市場想要的「未來廣播」,但是 twttr 反倒是紅了。於是,整個公司又來了一個 Pivot,才有了今天如日中天的 Twitter。

Pivot 的真正意思

看完了上面三個故事,我想你應該比較能夠了解 Pivot,他的意思就是從你的產品和市場互動的結果,挖掘出一個新的方向,然後調整組織的策略,重新出發。創業團隊需要 Pivot 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唯有把產品丟出去,你才能從中萃取出新的出路,新的商機。

如果你去看歷史上的創業家,他們都是很會 Pivot 的,上面的 Evan Williams 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這些人每次 Pivot,都會把組織帶到一個新的境界。所以,如果要說 Pivot 是創業家最重要的本領,其實一點也不為過。想更了解 Pivot?我們日後還會多聊到,你也可以去讀精實創業這個詞的發明人 Eric Ries 的網誌

有什麼 Pivot 的故事嗎?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

___

關於創業的種種思考,我常分享在 Facebook 上,歡迎追蹤

(Pic via soleir, CC License)

財富不是錢

October 21st, 2010

昨天 appWorks 請到我台大經濟的學長,對輔導創業團隊非常有一套,現在服務於慧誠事務所的張瀚星會計師來演講。就看他一個人在台上說學逗唱,從人生經歷、公司財務安排一路講到經營哲學,兩個多小時過去大家還欲罷不能。

演講中張大會計師提到一個說法:「你的財富,是五個最親近的好朋友的平均值」,下午也引起了 appWorks 裡面小小的討論。有人解釋成你的「收入」會跟朋友相近,有人則持反對意見說「有錢人」的消費我們負擔不起,跟他們混會變窮。

於是,我認為有必要在這裡解釋一下「財富」跟「錢」的不同,畢竟許多人創業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脫離領薪水的生活,嘗試為自己創造一些財富。

財富不是金錢

關於財富跟金錢的不同,Y-Combinator 的創辦人保羅‧葛蘭 (Paul Graham) 在這篇文章的第三節裡面解釋得很好。其實那是一篇關於「創業與創造財富」的好文章,我鼓勵所有的創業人花點時間把它讀完。沒時間的人,下面是「金錢不是財富」這一節的略譯:

如果你想要創造財富,那必須先了解「財富是什麼」。財富並不是金錢。從有人類以來財富就已經存在,甚至更久,其實螞蟻都有財富。而金錢,相對的,則是相當近代的發明。

財富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觀念,它就是「你想要的東西」– 食物、房子、車子、電子產品、旅遊等等。你可以擁有很多財富,但不一定要有錢。如果你有小叮噹的神奇口袋,可以從裡面拉出車子、晚餐、甚至是傭人來幫你洗衣服,或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你並不需要金錢。另一個極端的情況是如果你身處在冰天凍地的南極,什麼東西也買不到,那你銀行裡有再多錢也沒什麼意義。

所以,財富是你想要東西的總稱,而不是金錢。但如果財富才是重要的,為何每個人開口閉口都是錢、錢、錢呢?因為錢背後代表的是財富交換的過程,在實務上它跟財富是可以互換的。但這兩者不是同一個東西,除非你想要靠著印假鈔來變得富有,否則談論越多關於「賺錢」的事,只會讓你迷失了方向。

金錢其實只是人類社會走進專業分工社會後,所產生的副產品。在一個高度分工的世界,你往往無法生產大部分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當你需要一包米,你必須要想辦法跟農夫拿。在遠古,你或許會用農夫需要的東西和他交換。但是以物易物在實作上有很多困難,如果你是專門製作二胡琴的,請問有多少農夫會願意跟你換?

所以,因為專業分工的需要,人類社會把以物易物的過程,變成了一個兩階段的步驟。你先把二胡琴換成銀兩,然後再拿銀兩去換你想要的東西。這些銀兩,或是任何的中間交換媒介,以往必須是稀有金屬。但近年來我們又把它換成鈔票,而鈔票的稀有性則由政府來保證。

有了金錢的好處是讓交易的過程變得非常有效率,但是壞處就是它讓人們忘記了交易的本質。人們開始以為企業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賺錢,但我們說過了,錢只是過程,錢只是為了拿來換取人們需要的東西。所以,一個企業真正的本質應該是要建立財富,建立人們想要的東西

創造人們想要的東西

也就是說,既然創業的目的是在創造財富,而財富就是人們想要的東西,那創業真正的意義就是建立一個組織,然後更有效率的創造出人們想要的東西。這裡的人們包括創業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和每一個客戶。創業團隊的成員想要更好的生活、更有意義的人生、贏得大家的尊敬,而客戶們也想要更美好、更有效率、更有趣的生活。

所以當你創造出了人們想要的產品,創業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就能因此得到財富,人們也能得因此得到財富,而這就是創業的真諦。所以,財富不是金錢,創業要創造的也不是金錢,這樣,你懂了嗎?

(Pic via cayusa@flickr under CC license)

開發產品前,搞清楚客戶在哪裡先吧!

October 19th, 2010

這幾天還是在和申請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們面談,所以昨天從一早 10 點開始,到晚上 9  點結束,餐餐都在會議室裡面解決。沒辦法,總共有 40 多隊,每一隊都希望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解釋他們想做的事情,只好犧牲我們自己用餐、休息的時間。

倒是昨天回家後反芻,我發現來面談的團隊可以明顯的分為兩種,一種是關於產品的細節想了很多,但是沒有想到使用者是誰的。另外一種,是我比較喜歡的,就是產品的樣貌還很模糊,但是人家已經經營了一個 Facebook 粉絲頁,早就累積了 1 萬個潛在客戶。

這個觀念,其實先前就已經聊過好幾次,包括說你們該「先弄個社群起來」,更點明了「別窩在家裡做沒人用的產品」,所以當來面談的團隊中還是有一些人只想到產品,沒想到市場時,總是覺得很可惜。

「這不就是你 Jamie 發明的觀念嗎?為什麼我一定要聽?」你說。

不不不!我沒有這麼偉大,這觀念其實是大兵法家孫子發明的。他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只做產品的人,就是先戰,然後才想辦法求勝 (先做產品,然後再想辦法賣),還沒搞清楚狀況,就已經投身戰場,當然很有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而相反的,在還沒出兵前就摸清楚客戶的底細的勝兵,成功的機率當然就高了許多。

所以,各位親愛的創業人,關於先找客戶的觀念,看在孫老大的面子上,請你們務必聽進去。而相關的「精實創業模式」文章,我也寫了許多,就請你們多多參考吧!我繼續去跟剩下的 10 多個團隊奮戰了…

(photo via tojosan@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