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品味」文章

品味:變聰明的「行動工具機」Handibot

July 5th, 2013

handibot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六年來 Smartphone 的快速普及,首先掀起了「純軟體」的 App 運動。但改變並沒有停在那裡,緊接著,這件事正在快速演化到下一個層級,所謂「軟硬整合」的層級,要將各種電子、機械設備連網化、智慧化。

以前要讓這些設備連網,非常麻煩,必須要內建 WiFi 晶片與天線,還要設計介面好讓使用者更改、除錯 WiFi 的設定。現在有了 Smartphone 當橋樑,這些設備只要內建藍芽,就可以透過智慧手機連上網路。

同樣的道理,以前要讓這些設備更聰明,可以把更會強力的 CPU 擺進去,那還算簡單。但那之後要如何把好用人機介面也設計進去,又不能佔去太大的空間,才是真正的困難點。有了智慧手機之後,人機介面可以外包給 Smartphone,還能夠開放給軟體開發者去製作好用的 Apps,要讓這些設備變聰明,當場容易許多。

今天要介紹的 Handibot 就是在這樣的新時代下,被設計出來的「移動 CNC 工具機」(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它在 Kickstarter 上的募資影片:

Handibot 充分利用了 Mobile 時代的優點,把連網、設計圖上傳、使用者介面等工作通通外包給 Smartphone,最後只剩下一個「Start Button」,就可以開始工作。但 Handibot 非常聰明,它內建了完整的 3D 掃描與導航功能,可以精準的完成各種 CNC 車床任務。它也非常靈活,採用 Open Hardware 設計,上頭的工具可以被彈性的更換,完成各種需要的任務。

它的軟體層級也是開放的,開發者將可以為它設計各種特殊用途的 Apps,讓消費者可以更輕鬆的創作出自己需要的物件。我們再來看看另一支影片,欣賞一下 Handibot 工作時流利的樣子:

從某個角度看,iPhone & Android 或許只是更像電腦、可以上網的手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正在聯手掀起的革命,卻似乎會完全改寫人類的生活模式。這是令人緊張的時代,也是令人興奮的時代。

___

今天 (7/5/2013) 下午 1:00,歡迎到 appWorks Demo Day #6 來看看我們最新育成的 20 個 Internet Startups,其中包括 3 支專注在「軟硬整合」上的團隊哦!

(via designboom)

品味:為腳踏車愛好者設計的新玩意

June 28th, 2013

handleband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這禮拜要介紹三個新發現,都是為單車族所設計的好東西。

The Handleband

The Handleband

The Handleband 幾乎不需要解釋,它就是一個把手機牢牢固定在龍頭上的橡皮筋。當然,講起來簡單,但實作上並沒有那麼容易,畢竟有些人會把車子騎到山坡上去 Off-road,要設計出在那種極度震盪的過程中還能把手機抓緊的裝置,是需要一些功夫。

The Handleband interations

住在科羅拉多州的 Daniel Haarburger 經過了好幾次的 iterations,才終於找到現在這個對的方程式。The Handleband 抓手機抓得有多勞,請來欣賞一下實際測試的影片:

How Strong?

當然,除了抓緊之外,The Handleband 超級容易解開方便你隨時接電話、正面束帶貼心的挖空不擋住任何 App,以及最後還附上開瓶器等細節,也相當讓人激賞。而且它還有一個特殊應用,當夜間缺乏車燈時…

The Handleband bike light

Ringtool

Ringtool

今天早上看到 Ringtool 時,我大叫了一聲「Duh!」天啊,怎麼沒人想到過,原來要把這九個小工具帶在身上,只需要這麼簡潔的設計。市面上的「萬用螺絲起子」,總是用傳統的起子去想像,然後把頭做成可以更換的。但那就會變成一個把手加上一堆頭,零零散散非常難攜帶。而做成「多機合體」的小萬用起子,則常常為了體積犧牲掉 Torque,好帶但是實際很難施力。因此看到 Ringtool 我驚為天人,奇怪之前怎麼都沒有人想過,把它做成圓形的就好了。這樣不但好帶,而且也很好施力,再緊的螺絲,都不怕轉不動。

Ringtool fixing

而且,當然,除了開螺絲,Ringtool 也能拿來開啤酒 (行政院衛生署提醒您,喝酒不騎車)。

Ringtool opening bottle

The Belll

The Belll

最後是位在阿姆斯特丹的 Dutch Design 設計的 The Belll 單車鈴。這個東西或許沒有前面兩個那麼令人驚艷,但我覺得他們勇於去打破「單車鈴就是該長得像一個鈴」的這個態度值得我們學習。而事實上要把一個單車鈴做成方的,還要考慮到容易安裝,也沒有那麼簡單。從以下他們的設計圖,你可以看到對細節的一些用心。

The Belll inside

不過 The Belll 的價值訴求似乎是弱了點,在 Kickstarter 上的募資狀況比前兩者差非常多,當然,也或許只是 Dutch Design 忘了把開瓶器設計進去罷了。

大家週末愉快

___

7/5 (五) 歡迎來 appWorks Demo Day #6 看看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所有團隊的作品

品味:重新發明電視遙控體驗 — Fan TV

June 21st, 2013

Fan TV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在今年 AllThingsD 主辦的 D11 大拜拜上,Fanhattan 推出了他們的 Fan TV。這是一個重新想像的電視機上盒,只有一個非常簡潔的觸碰遙控,以及一個比 AppleTV 稍大的主體。我們先來看看影片:

Meet Fan TV

我最喜歡 Fan TV 的是他們從零開始,重新發明了「遙控」這個體驗。你不再需要先看準遙控器上的按鈕,然後才能控制電視。從頭到尾,所有遙控的回饋都在電視上,而手上的 Fan TV 遙控器就像是一支滑鼠一樣,是你不需要看著它,就可以使用的操作器。

而當實體的遙控器被簡化成只剩一個觸碰板,電視上的軟體介面相對的就變得非常重要,你也可以感受到 Fan TV 花了很多功夫在那上面。Fan TV 的主要設計者是  Yves Behar (沒錯,跟之前的 August 智慧門鎖是同一個人),創辦人是 Gilles BianRosa。Gilles 在 D11 上给了一個不錯的 Demo,我們可以來欣賞一下:

這幾年來,很多人在講「互動電視」,但似乎都把重點放在「互動的內容」,例如可以自己選結局的連續劇,或是可以點擊的廣告上面。但就像 iPhone 之前的智慧手機一樣,空有上網功能、空有軟體、空有互動的程式,如果沒有好的人機介面,好的互動體驗,根本都是白搭。所以我認為互動電視的發展,還停留在最前面的階段,我們必須先重新發明「人機互動」,把它做到直覺、簡單到不行,後面的 Apps 才有任何機會。

在這個大洗牌過程中,會有很多很多挑戰者出現,既得利益者也會試他們自己的東西,究竟誰才能得到市場的青睞,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值得細細品味的過程。

___

生活中的美好風景,我都分享在 Instagram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