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總體市場」文章

「新」聞

December 23rd, 2011

搬回到台灣之後,越來越不看電視新聞。因為說實話打開電視,根本沒有新聞。不是翻拍自 YouTube 的「Kuso」影片,就是「網友」、「鄉民」又幹了什麼好事,不然就是誰家的大阿姨昨天出國的時候買東西被貴了 3 塊錢。有時候你還真的搞不懂,這些人新聞系念了四年,就是為了有一天在電視上播報這些五四三東西嗎?當然我知道這是「收視率導向」的自然結果,結論是觀眾沒有水準,但因此我也就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上面。

前幾天讀到 Seth Godin 的「Lazy Journalism」一文,倒是幫這件事情做了很好的解釋,他說:

以前,報新聞是很地區性的,所以這件事情的公式很簡單:在其它媒體上找重要的趨勢、活動或是議題,然後就報導它。因為你就是你鎮民的聲音,所以跟全世界其它 1,000 家媒體同步是很重要的,這樣你的讀者才不會錯過重要的資訊,這也會讓挖掘到這個故事的記者知道她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

這不是懶惰,這是明智。你的工作是服務你城鎮的居民,讓他們知道重要的大事,這也是所有的媒體都在做的事情。

然後我們就有了這個:

到如今,早就已經沒有所謂的「地方性媒體」,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新聞,所以「追熱門話題」這個習慣,反而傷害了新聞的專業性。

我們不需要專業媒體幫我們「retweet」(轉推),這樣做只會更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他們給我們一堆智障的隔夜加熱新聞,只是希望能夠藉此抓到一些些注意力,因為這是一則「熱門」的話題。這種東西根本可以留給那些免費媒體去做。

接下來的專業新聞,重點在於報導那些還沒有被報導的,把鎂光燈轉向還沒有被照到的地方,和講一些新的故事。

Seth 解釋得很好,追逐熱門話題這個習慣,在以前新聞媒體的供給尚未過剩時,是必要的,因為這讓人們不會錯過重要的發展。但時至今日,媒體應該要開始回到源頭,專注在挖掘沒有人挖掘的故事。從這個觀點,你就能了解為什麼壹週刊、蘋果日報會那麼成功。雖然他們是把這個精神用在八卦新聞上,但至少他們做到了大多數傳統媒體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報真正的「新」聞。

PS. 2011 年最後一次歲末大團員 TechOrange +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將在 12/29 (四) 6:30PM 舉行,先圈好行事曆,活動細節隨後就來。

(Photo via YouTubeErnst Moeksis)

中間人

December 19th, 2011

Louis CK 是一個北美的笑匠,一個「Stand-Up Comedian」他們是這麼稱呼的,換成中文,大概比較接近「單口相聲演員」。他還蠻有名的,不是超級有名,但是還蠻有名的。我也蠻喜歡他的表演,沒看過他的人,這裡有一段他講「演化」的小短片:

不過重點不是他的笑話,重點是他最近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把他在紐約著名的 Beacon Theater 的兩場表演,拍攝了下來,並製作成了精美的影片。不,他並沒有把這支影片授權給電影公司,出版一張 20 美金的 DVD。不,他也沒有自己找廠商製作成光碟來銷售。他,把這段影片放在網路上,用每個授權 5 元美金來賣。只要花 5 塊錢,你可以得到終身、全球授權,無論你要在什麼地方,使用什麼機器,你都可以線上觀賞這部影片。

有人會買嗎?你問。

以下,就是 Louis CK 自己公布的數據

…首先,我必須要說這是一部高檔的影片。我們用了六台機器同步拍攝,拍了兩場我在 Beacon Theater 的表演。Beacon 座落在紐約曼哈頓,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場地。我自己執導這部影片,它的製作成本大約是 17 萬美金 — 大多是用這兩場表演的門票收入支付。這部影片裡面我表演的橋段,是花了數個月的時間設計,都是從未曾出現在我先前的演出中。所以我的風險是,所有我創造出來的橋段,都是我的重要收入來源,有點像是農夫每年的收成一樣。我花在這支影片上的時間和成本,遠遠超過如果我和一個大公司合作所花費的。如果我和一家大公司合作,他們還會保證我一筆可觀的權利金。但當我自己來,我還必須要從口袋裡掏出製作費用。

製作網站還另外花了我 32,000 美金。因為這個網站必須要速度很快,要很可靠,所以必須要小心設計。我們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不斷的測試每一個小細節,為了確認它會讓想買這支影片的人有一個非常棒的購物體驗。自從那兩場表演之後,我也不眠不休的剪接這支影片,直到網站開張。

我們從 12/10 開放這支影片讓大家購買。12 小時之後,我們就收到了 5 萬張訂單,也就是 25 萬美金的營收,把影片和網站的製作成本收了回來。4 天以後,我們總共賣了 11 萬套,也就是超過 50 萬美金的收入。減掉所有的成本,我大概賺了美金 20 萬元。這個收入當然比不上如果我和一家大公司合作,我只負責表演,然後讓他們來處理所有其它的事情。但重點是,他們做成的 DVD 會要價 20 美金,而且他們會給你一個鎖碼,還加上限制區域的版本。所有客戶的資料,他們會收集起來納為己用。他們還會把緊緊抓著國際版權,永遠不肯放手。

換成我這種作法,你只需要花 5 塊錢,然後你就可以用任何你想要的方式看這部影片。你只付我一次錢,然後你跟我就同時、永遠擁有這支影片。你不需要加入任何奇怪的電子報,也永遠不需要聽到我的廣告…

中間人,網路是個通路革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拔掉的是那些跋扈的中間人,那些把自己的利益架在兩造之上的傳統通路商。沒錯,網路殺死了很多產業,但在她上面,又將生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業。你可以抗拒她,也可以像 Louis CK 等人一樣試著擁抱她。但無論你怎麼做,網路的發展不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各位,歡迎來到一個新的世界,相信我,一切才剛開始。

(Inspired by AVC, photo via louisck.net)

 

Groupon IPO:千呼萬喚始出來

December 15th, 2011

2008 年創立,三年內瘋狂成長,成為人類史上最快突破 10 億營收大關公司的半價團購領導品牌 Groupon,在經歷了上市前「錢進口袋」、「緘默期 Email 外洩」、「財務報表被 SEC 退回重編」等等重大事件後,終於在日前 (11/7) 辛苦搶灘納斯達克 (Nasdaq) 成功,以 GRPN 掛牌,正式開始交易。

上市第一天,Groupon 獲得投資人熱烈歡迎,一開盤就跳漲 50%,來到美金 30 元一股,之後雖然熱度燒降,但 GRPN 最後還是撐住 25.5 元收盤,比掛牌價 20 元高了足足 27.5%。換算成市值,Groupon 價值近 170 億美金,正式成為全球第八大公開交易的網路公司。GRPN 也成為僅次於 Google,有史以來第二大的科技股掛牌事件。

翻開 Groupon 的股東名冊,參與投資的創投基金也都獲利頗豐。其中最「賺」的是 Groupon 早期 VC 投資人 New Enterprise Association,手上持有的 8,745 萬股 GRPN,當場翻漲 150 多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全壘打。其他像是 Accel Partners、DST、Battery Ventures,也都有數十倍的投資報酬。

然而 Groupon 風光上市,股東熱鬧退場的背後,它的商業模式也不是沒有隱憂。首先,Groupon 這家公司距離真正獲利,還有非常大的一段距離。根據上市前最後重編的財務資料顯示,2011 上半年,Groupon 共產生了 6.9 億美元營收, 結算後帳面虧損達 2.2 億。細究虧損來源,主要是 Groupon 在六個月內,就花費了 4.3 億美元的行銷預算,佔營業額高達 62.8%。不少投資人認為 Groupon 正值「搶市」階段,行銷預算的比重短期偏高,尚屬合理。未來只要減少廣告花費,公司即使轉虧為盈。

和 2010 年同期 67.6% 行銷預算相比,Groupon 的廣告費用基本上是維持高檔,的確是表現出積極搶佔市場的態度。但是翻開流量數據我們會發現,Groupon 大打廣告之下,它與 LivingSocial 之間的差距,不但並沒有出現擴大的趨勢,甚至還不時有被 LivingSocial 超越的情況。也就是說,即使砸大錢行銷,Groupon 並沒有辦法提高市佔、穩住市場。既然如此,那 Groupon 離可以把行銷預算壓低的一天,其實還相當遙遠。因此這家公司的獲利之路,也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

雖然北美、歐洲的經濟都開始進入熊市循環,但顯然投資人對科技成長股還是有些胃口。Groupon 成功闖關後,本來開始卻步的 Yelp、Zynga 等網路公司,又燃起了一線希望,也開始動作頻頻。接下來的兩三季,IPO 市場會如何發展,還會有什麼重量級的科技股嘗試掛牌,值得我們好好觀察。

(Graph via trendslate; 本文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12 月號的《創新發現誌》上)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