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通路先行

June 19th, 2012

「我的產品做好了,請問 Jamie,現在要怎麼行銷?」

像這樣的 Email,我已經不知道接到了多少封。先不論網路產品有沒有「做好」的一天,也不管這些人把「行銷」與「推廣」都搞混了這個事實,重點是你等到這個時間才來想「行銷」(推廣) 的事情,那不是註定要讓團隊空轉好幾個禮拜。

我不知道這種「產銷分離」的概念到底哪裡來的,但它很明顯的不是真實市場運作的方式,即使是在「實體」的世界。書籍就是最好的例子,當一本新書還在概念的階段,其實出版社早就已經和博客來聊過,確認「通路」同意那是一本有市場的書,等到書籍上市,他們也願意配合推廣。這也是為什麼出版社越來越喜歡找「人氣部落客」合作的原因,因為至少他的想法、文字,已經接受過市場的考驗,而當書出版時,他已經累積的讀者群也是銷售的基本保證,更是「病毒推廣」的早期種子部隊。

而書的出版商之所以會這麼的「精實」,那是因為這個產業現在非常的艱辛,整體市場呈現持平甚至萎縮的狀態,但每年被出版的書籍種類卻還在成長,所以書商們無不絞盡腦汁,想辦法提升行銷的效率。所以他們步步為營,在還沒有投入成本去校稿、製版、印刷、屯貨前,就已經先從各種角度去確認了這個產品的市場性,同時也定義了初步的推廣策略。

如果連書都是這樣搞,那身為一個網路創業者,等到花了三個月、六個月的時間開發之後,才開始想產品的市場性、如何推廣,那實在太晚了。既然網路的反饋比任何傳統通路都即時、都直接,那你更應該在花任何時間力氣研發前,就先進一步的確認做出來的產品到底有沒有人要買單。

所以我鼓勵大家寫網誌、經營粉絲團,除了累積知識之外,其實就是「通路先行」的用意。如果你先透過這些「社群媒體」,累積了一個數量的目標客戶,那等到產品「做好」之後,你也不會不知道要如何推廣。況且,與新產品的「壽命未知」比起來,這些通路往往是更持久的,無論你將來如何 Pivot,除非是大幅度的更換了市場,否則你的每一個產品,都還是可以用同一個的粉絲團宣傳,所以這個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我知道你只是想做一個受歡迎的產品,但在那之前,麻煩你,請讓通路先行吧!

6 月號的「TO Startup Mixer 想像力就是你的行銷力」來了,本周四 (6/21) 6:30PM 在蛙咖啡松江店,快去報名

(Image via intersectionconsulting, CC License)

如何走出「知情的悲觀」

June 18th, 2012

自從這張圖在上個月底出現在 TO 的「創業公司是如何被不斷的新 idea 所摧毀?」一文之後,就成了不少 appWorks 團隊的「視力檢查表」,大家開始把它釘在牆上,然後對照自己到底處於哪個階段。

還不熟悉這張圖的朋友,它可以用來描述不同階段中創業者所抱持的心境。一開始,由於你知道的有限,所以處於「無知的樂觀」 (Uninformed Optimism) 當中,認為你的 Idea 非常棒,消費者一定早就在等這樣的產品,我得趕快把它做出來,然後很快就會大紅大紫、平步青雲。

接著,往往隨著產品的上線,你開始發現事情並沒有當初想的那麼簡單,消費者並沒有在等這個產品,而少數願意給你機會的客人,用完之後也沒有再回來。你被迫開始 Iterate & Pivot,但是事情並沒有起色,你漸漸進入「知情的悲觀」(Informed Pessimism) 當中。但這時的團隊,還沒有失去動力,仍舊在用力的掙扎著,試圖找到那個出路。

從這裡,有少數人會逐漸找到方向,但有更多人,會落到下一個階段,那就是「存在意義的危機」(Crisis of Meaning)。通常它發生在銀行只剩下幾個月現金,但無論產品怎麼改,就是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同的時候。這時團隊內部會出現「為什麼要創業」的質疑,失去信心的人開始離開,甚至連創辦人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一半以上的人會在這裡死去,但有極少數的人會痛定思痛,大刀闊斧的砍掉過於理想的計畫與因子,然後從那裡浴火重生。

「迷你窩」就是在這裡 Pivot 成為「神來也」,而「 Zakka」也是在這裡 Pivot 成「Lativ」。

我認為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因為唯有經歷過那段日子,你才會了解到市場的殘酷,和出來做生意,你終究被迫要在理想和現實間取得平衡。也唯有當你身上刻著這一段傷疤,你才會時時刻刻被提醒「無知的樂觀」是多麼可怕,這時,你就成為了一個「有知的人」,而且往往因為有知,你是務實而且樂觀的,所謂「有知的樂觀」(Informed Optimism)。

成功創業者轉戰創投的 Andreessen Horowitz 創辦人 Ben  Horowitz 最近寫了一篇「The Struggle」,除了描述那個過程,也給了創業者一些如何走出掙扎的竅訣。以下就讓我借用他的重點,聊聊走出絕望的方法。

  • 別把所有責任都往肩上扛 — 會出來創業的人,通常都是很「羹」(撐) 的人,但是那對走出低谷沒有幫助。別把團隊擋在 Firewall 後面,讓你的共同創辦人們也一起參與這個過程,會讓你不那麼無助。況且,如果最後真的浴火重生,那段經歷會是永遠把你們綁在一起的東西。
  • 這不是圈叉遊戲,這是他媽的 3D 圍棋 — 科技產業變動得很快,沒有人卡到的位置是可以真正持久的。你以為微軟的 Windows 很穩固嗎?他們以為自己的對手是 Mac,但今年的耶誕假期打敗 PC 的將是 iPad。這個世界上永遠都在出現破壞式創新,所以這場 3D 圍棋也永遠都有出路。
  • 專注在道路 (而不是圍牆) — 當一個賽車手的第一課,就是專注在道路,而不是圍牆。當你以時速 300 公里前進時,分心 0.1 秒去顧慮牆壁,就是會讓你撞毀的原因。創業也是一樣,即使處在有知的悲觀中,也請你專注在所有的小可能之上,試著從中間尋找小成功,而不要浪費時間去研究已知的不可能。
  • 撐得夠久,也是會碰到幸運女神的 — 不要懷疑,大多數的大成功,往往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既然是瞎貓,那也得活夠久才能贓到一隻死老鼠吧。
  • 不要把個人情緒放進去 — 每個人都會犯錯,重點是能不能趕快發現,趕快修正,下次不要再犯。情緒化與責怪當初的自己,一點幫助也沒有。
  • 你要當男孩還是男人 — 能夠從這裡走出去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嚷嚷著我要創業,然後碰到一點點困難就夾著尾巴逃走的,只是長不大的偽彼得潘。撐住,能夠在荒蕪中找到出路的人,才配稱得上真正的創業家。

6 月號的「TO Startup Mixer 想像力就是你的行銷力」來了,本周四 (6/21) 6:30PM 在蛙咖啡松江店,快去報名

(Photo via fourhourworkweek)

20 歲前,你該知道的 20 件事情

June 15th, 2012

EZTABLE 的網誌上看到他們的 VP Engineering,大神 York Tsai 貼出的一篇「我二十歲時該知道的二十件事」,我覺得非常有啟發意義,今天就借用他的這 20 個點,跟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1. 世界其實試著讓你保持愚笨

原因是愚笨的人的錢比較容易賺,愚笨的客戶與員工也比較好管理。整個台灣的媒體生態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專注在給你錯誤的價值觀,告訴你賺錢是人生最重要的工作,退休是每個人努力的目標,而明星的八卦則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資訊。這些都是完全偏頗的邏輯,在你還沒被他們洗腦之前,記住,知識與思考才是讓你真正自由的東西。

2. 不要信仰教育機構

台灣的教育體系注重訓練學生的技能,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套用已知的公式,但他們從來不刺激年輕人的思考能力。因此我們「製造」出了一堆碩士博士,但大多數人卻連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在這個網路的世界,套用公式的動作將越來越被電腦所取代,但唯有在思考上,才是人類能夠贏過機器的地方。

3. 閱讀,越多越好

要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你必須要先擁有足夠的知識,所以你需要大量的閱讀。我每天平均要讀 80 篇文章,而你絕對有時間超越我。

4. 任何時間,跟所有人保持關係

當我們從「資本密集」的工業革命跨到「知識密集」的網路、軟體革命,能夠幫助你的對象不再是含著金湯匙出身的有錢人小孩,每個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學習的知識,所以你應該養成跟每個人學習的習慣。

5. 不要浪費時間「害羞」

你真的沒什麼好損失的,失敗了,也沒幾個人認識你,頂多再來一次罷了。年輕真的是本錢,勇敢的去揮霍它吧!

6. 如果一段關係感覺很奇怪,那通常也會以結束收場

相信你的第六感,潛意識內建的雷達其實一直在默默的接受很多訊號,內建的 CPU 也一直在處理這些信號。

7. 試著了解長輩想告訴你的

年輕人往往覺得長輩不懂,但他們身上其實累積了很多從真實世界受了嚴重的傷後,好不容易換到的真實教訓,你需要試著挖掘、了解、吸收。

8. 找到並與那些比你更強的人相處

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強的吸收能力,與比你更屌的人相處,你也會越來越強。

9. 人會隨著時間越來越保守

你會結婚、有小孩、有房貸,然後會從無知的樂觀,慢慢變成有知的悲觀。所以在你被這個世界同化之前,趕快去挑戰那些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事情吧。

10. 盡量減少開銷

其實人只要不會餓死、沒地方住,就會生存下去。所以壓低開銷,就是你立於不敗的方法。

11. 經驗的滿足,比物質的滿足更滿足

物質其實沒辦法讓你滿足,越多物質,只會讓你心靈越空虛。相反的,精神層面的滿足,才能讓你成為越來越快樂的靈魂。

12. 學會很多跟錢有關的問題

如果你能夠規劃自己一年、三年、五年的財務,那你就能夠有經濟上的自由。

13. 學寫程式

這件事情已經講了好幾百次了。

14. 趁年輕練個六塊肌吧

到了我這個年紀,就練不出來了… XD

15. 學會烹飪

我在美國煮了六年的飯,它會教你很多事情,真的。

16. 每天都睡個好覺

我每天都 11 點睡,5 點起床,因為我發現早睡可以少睡,而且睡眠品質也比較好,一整天都很有精神。

17. 寫筆記,或者用 iPad App

人腦的記憶不可靠,尤其到了我這個年紀。更重要的是寫過一次的東西,會記得更清楚。如果有 iPad 的話,我最喜歡的是 Notability,它可以打字、手寫、拍照,還可以自動把寫好的筆記印成 PDF,自動儲存一份在 Dropbox 裡面,方便你在電腦上閱讀。

18. 找大事情來做

不要讓他們說服你,你沒辦法改變這個世界。如果每天用力的嘗試,持之以恆,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太多太大的事情無法改變,尤其在這個新的社群媒體時代

19. 深入了解很多項知識

現在起,這個世界需要的是跨好幾個領域的人才,並且你需要把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揉合在一起,成為新的東西,所以你需要深入了解更多領域的更多知識。

20. 不要試著修好任何人

其實沒有一個人是壞掉的,你也往往無法改變他人。與其浪費時間在你無法改變的人身上,還不如去找那些願意接受你的想法的人。

6 月號的「TO Startup Mixer 想像力就是你的行銷力」來了,6/21 (四) 6:30PM 在蛙咖啡松江店,快去報名

(Photo via jonathankosread,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