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解構商業模式 #2 —「牛肉」在哪裡?

May 30th, 2012

歡迎來到解構商業模式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上次,我們詳細解釋了「Customer Segments」和如何確認客戶的問題,緊接著今天,我們要來聊聊 Business Model Canvas 的第二個區塊:「Value Propositions」(價值訴求)。

如果你注意觀察整個 Business Model Canvas,你會發現並沒有一個區塊叫做「Products」。第一次看到的人會覺得很奇怪,創業不是在做一個很棒的產品,為什麼在整個 Business Model Canvas 上,卻沒有一個地方來放這些產品呢?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客戶要的其實不是一個產品,不「只」是一個產品。他們要的是幫誰來幫他們解決痛苦的問題,誰來幫他們創造價值。所以我們強調的不是產品,而是價值。

價值 > 價格

另外,注意「價值」與「價格」是不同的。價值是你給顧客的,而價格則是你跟他們收取的。大多數的時候,價值應該大於價格,否則這門生意不可能持久。網路業尤其明顯,我們最喜歡「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創造一大堆價值,但只收取一點點的價格,甚至不跟消費者收費。我們大概都很難想像沒有 Google、Facebook 或是 Dropbox 的生活,但是大多數的人,卻不需要付一毛錢,就可以 24 小時享用這些有價值的服務。

解決客戶的哪些問題?

還記得嗎?在上一篇「客戶」裡面,我們定義了 Target Audience (TA) 是誰,他們有哪些真實存在的問題。所以在 Value Propositions 裡面,我們就必須決定要幫 TA 解決哪些問題。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必須被解決,問題都有「痛」的程度,也有解決的難易程度和成本,所以理論上你應該挑「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s, ROI) 最高的一個來解決,不過實務上 ROI 的判定沒有那麼容易。所以先挑實作成本低、速度快,但價值看起來不錯的,那就夠了。

熱情也很重要

除此之外,也別忽略了「熱情」的重要。有些問題看起來很有「商機」,但如果你不是真的很有興趣處理,到最後只會讓自己陷入一個恐怖的泥濘之中。別懷疑,從外面看起來一切都很簡單,但真的殺到裡面,你會發現戰況比你想像中的複雜 100 倍。所以如果有幾個問題看起來都不錯,那記得挑你真的很有興趣來解決,創業需要不厭其煩決心和毅力,所以選一個心之所向的題目很重要。

價值如何真的被創造

這個問題一開始或許不清楚,但是你必須要在過程中慢慢弄懂 — 記得嗎?Business Model Canvas 不是一個靜態的文件,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動態更新的看板。最直接的價值創造當然是幫客戶節省「成本」– 這個東西本來要 100,我只賣你 50 — 但別忘了這個 Value Prop 必須要搭配從商業模式的其他區塊創造效率。另一個明顯的方法是幫他們節省「時間」,尤其是對忙碌的現代人,這個價值應該是越來越高。接著還可以幫他們省下「麻煩」,也就是讓客戶可以把大腦花在其他他們更在意的事情上面。再往上一層是需求面,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幫他們加值,提供他們更好的產品。最最高層的則是去訴求心理面,深入人性的「七宗罪」,去滿足消費者內心的渴望。

產品 &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決定了問題與價值之後,接著就能夠思考功能與產品。對於創業團隊而言,這裡的產品應該是一個功能非常非常簡單的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而做這個 MVP 的目第只有一個,那就是確認上述客戶問題和價值訴求的存在。所以一個 MVP 只需要專注解決設定好的問題,其他不必要的功能都可以晚點再做,或者是先拿市場上現成的方案來替代 — 用 Facebook Login 代替自己的會員系統、用 WordPress 代替自己的內容平台… 等等。直到你確認了問題與價值真的存在,那再慢慢把這個產品越做越完整。

所以以上,就是 Business Model Canvas 的 Value Propositions 區塊,以及關於它的各種邏輯、注意事項,希望有給你們一些啟發,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也歡迎發言跟我們討論。

(Photo via jdhancock, CC License)

你的「九個東西」是什麼?

May 29th, 2012

在這裡,我們並不花太多時間往後看。我們不斷的往前推進、開啟新的可能和做新的事情,只因為我們充滿好奇,而好奇正是那個一直帶領著我們走向新道路的東西。 –Walt Disney (source)

我很難描述「文化」的重要,因為有很多管理者更相信「SOP」(標準作業程序 Standard Operations Procedure)。在他們眼中,只要一份 SOP 寫得好,任何員工來執行都是一樣的 — 隱含的意思就是可以請最便宜的就好。這個假設是正確的,直到你所處的環境開始改變,那 SOP 也必須跟著更新,接著員工要重新被訓練。好死不死我們身在的世界,改變的速度是越來越快,我嚴重懷疑等你重新訓練好,SOP 已經又要再被改寫。

這似乎不是長久之道。

最好的例子就是台塑。已故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是著名的 SOP 管理大王。所以在他過世之後,理論上這家公司可以靠著極度標準化的作業程序,永續經營下去。但可惜這個永續只永續了兩年,王先生遠去才 1,000 個日子,台塑集團就開始狀況百出,營收、盈餘、股價,通通大幅下滑。

所以顯然只有 SOP 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往上游走去,去探討那個能夠讓 SOP 被自動動態更新的東西,而我認為那叫做「文化」,也就是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有了好的文化,當狀況來臨時,團隊成員將能夠自己作主,根據公司認同的價值,去做出最適切的決策,而不是望著過期的 SOP 發呆。

當然提到「核心價值」,難免會讓人聯想到什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之類的新生活口號。不過其實它不需要這麼飄渺,否則一點也不符合現代化網路公司的性格。專門做線上語音的熱門新創公司  Twilio,最近就在網站上公布了他們的九個核心價值。我覺得這些點寫得非常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1. 活在「挑戰」的心態中 — 解決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野心」感覺一點都不恐怖,那代表我們驅策自己不夠用力。
  2. 成就他人 — 創造英雄,引出他人身上偉大的力量,無論是在公司內部或是外部。
  3. 從「為什麼」開始 — 先了解客戶為什麼會在意某些事情,用實際的數據去挑戰各種假設。
  4. 創造體驗 — 從每一次與使用者的互動中,贏得信任與尊重。
  5. 不打迷糊仗 — 體貼對方,在每次互動,一定要真誠、直接並且透明。
  6. 謙虛 — 每個人永遠都在學習,先試著了解對方,接著再嘗試讓對方了解。
  7. 思考規模 — 預估我們正在朝向的地方,預先投資必要的系統,確保一致的客戶體驗。
  8. 自己畫貓頭鷹 — 我們處在的地方沒有說明書,因此我們必須自己畫出來。弄清狀況、推出產品去,接著快速的更新。
  9. 務求簡約 — 利潤是讓我們可以達到目標的引擎,如果我們可以用更少的東西達到更多,那我們就可以達到更更多。

我想 Twilio 的這些點不但貼切、重要,而且他們用的語言讓團隊很容易了解,並且真的付諸實行。或許在下次的每周會議,你們也可以想想你們的九個東西。當然,不一定要是九個,也不一定要一次就完美。但公司的文化、核心價值,絕對是值得你長期投資時間、精神的東西。

「更便宜」之前,你必須要先「更有效率」

May 28th, 2012

這個東西居然要賣 1 萬塊,我來做一個一樣的,然後只賣 8 千,一定可以贏過他。

這幾乎是我們最常聽到的一種創業點子 — 找一個市場上價格 (毛利) 不錯的產品,做一個山寨版,然後用更便宜的價格賣。反正我只要願意少賺一點,薄利多銷,一定可以賣贏原來的廠商。

這樣的「削價競爭」策略聽起來很合理,直到你去想想這個賽局的下一回合。假設你真的做出來了,初期也賣得不錯,請問「衛冕者」可以如何反擊?首先,他可以跟你進行價格割喉戰,比比看誰的財力雄厚。再來,他可以採法律途徑整你,你猜誰請得起張牙舞爪的律師?他還可以向通路施壓,不准他們進你的貨品。最後,他甚至可以在供應鏈上搞你,把你的代工廠挖走,或是讓你拿不到關鍵的零組件。

所以對於一個沒有規模經濟的創業者而言,單純的「更便宜」事實上不是一個選項。如果你想要在市場上真的打敗衛冕者,最終你還是必須要比他「更好」。注意這裡所謂的「更好」,不一定是在產品上的「功能更多」或是「更棒」。事實上,新創打敗衛冕的方法,往往反而是「更少」加上「更有效率」。

DuckDuckGo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比起 Google Search,它少了 80% 的功能,但好死不死那些也剛好是大多數人用不到的東西。所以一旦人們開始發現 DDG 的「好」,這個產品也就這樣在市場上起飛了 — 下圖是 DDG 的使用量成長情況。更重要的是,當 Google 有 3 萬名員工,其中可能有上千人負責搜尋的營運,DDG 卻只有兩個人。所以這個創新者不只在產品的「市場效率」上勝過衛冕者,連公司的營運效率也高過許多,這才是會讓 Google 嚴重頭痛的地方。

今年即將突破 40 億台幣營業額的 Lativ 又是另一個好例子。Lativ 的創業靈感來自 Uniqlo,但它並不只是產品跟 Uniqlo 一樣好,價錢又比 Uniqlo 便宜一半而已。跟 Uniqlo 的實體生意比起來,Lativ 的電子商務少了房租、銷售員等固定費用,更重要的是能在產品週期與行銷策略上更快速的反映市場情況,這種效率才是 Lativ 真正讓 Uniqlo 傷腦筋的地方。

所以說穿了,更便宜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的策略,把商品標簽拿起來,用支筆寫上更低的價錢,誰都會。但是真正能夠長期支持更便宜的,其實是背後的「更有效率」。新創者當然是資源匱乏的那一邊,所以無論如何,你終究必須學會用效率打敗對手。因此,先別管削價,想好怎麼真正的做出效率,那才是創業的王道。

(Inspired by Seth Godin; Photo: anaxila,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