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分不清「網路」與「網路思維」的差異,是國民黨敗陣的原因,也是台灣落後的原因

December 25th, 2014

Sean Lien run for Mayoral elections 2014 勝挺到底大遊行

你以為柯P選戰打法,是隨興、憑感覺?錯了,它是極度科學,精算出來的。常用「政治創投公司」形容自己的他,以SOP、扁平式管理、大數據專業助陣,讓一群倉卒成軍的素人團隊,寫下台灣選舉史上傳奇。《商業周刊

連勝文與柯文哲這一役,可以說是近十年來所有行業先行者面對網路原生挑戰者的最佳縮影,也將會是未來十年此消彼長的最佳寫照。

首先,整個選舉的過程,連勝文不是沒有用網路。舉凡官方網站FB 專頁等標準配備,一直到 YouTube 頻道等進階工具,連陣營幾乎都有啟用,也產製了不少對應內容去發佈。但就像所有習慣傳統媒體的傳統企業一樣,連團隊對於網路的運用,也幾乎僅止於發佈。

相較之下,柯團隊不僅僅是設置官網、FB、YouTube,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運用網路所帶來的 New Paradigm,例如:收集最接近母體的民意,觀察人心傾向的變化,測試議題的接受度,尋找合適的出擊時間、以及有效利用網路平行傳播的特性等等。

簡單來說,這場戰爭,是「傳統思維 + 網路」與「網路思維」兩種核心價值間的對決,而結果高下立見。

往前走,類似的案例將不會只發生在政治圈。人類的食、衣、住、行,乃至於各行各業,都將面對源自網路,用網路思維工作的新品種,所帶來的顛覆。

更有甚者,像台灣這樣在 20 世紀工業革命中找到成功,因而成為領先者的經濟體,也必須面對更懂得運用網路思維工作的矽谷、中國、韓國、新加坡,乃至於芬蘭等新變種、新品種的挑戰。

所以我們不僅必須懂網路,更要能夠以活用網路思維在所有工作之上,才能夠在這波大洗牌中屹立不搖,甚至趕中超美。

所謂網路思維,或是對岸稱的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重點:

1. 重視數據

網路與手機帶來了徹底的、近乎全母體的數據收集能力,不僅是使用者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完成了什麼,連他做到一半的、中途反悔的事情,也能全然掌握。得到這些資料後,可以做分群、個人化分析,拿來作為優化宣傳素材、改善產品功能的參考,更可以修正企業的短、中、長期走向。數據是網路帶來的最大資產,因此重視它是網路思維的最核心精神。

2. 轉換率觀念

數據的另外一面是轉換率,無論是點擊、發文、加入購物車、註冊、填寫信用卡資料,不同的作法都有不同的轉換率,因此有網路思維的人,除了重視數據的收集,更重視轉換率的計算與優化。

3. 科學精神

數據與轉換率,都必須經過實驗才能收集、驗證。因此網路思維講求的是用科學的精神,選擇適當的範圍去實驗,收集數據後,再決定下一步的走向。

4. 縮短迴圈

由於網路的即時性,實驗數據往往可以很快被取得,因此讓這個數據能更快回饋到決策過程,來提昇下一週期決策的準確性,就變得可能,也變得重要。

5. 分秒必爭

網路帶來的即時性,不是任何一個人的特權,因此用網路思維工作,就必須不斷追求速度、效率上的進步,才不致落於人後。

6. 永無止盡的追求進步

數據、轉換率、實驗、迴圈、速度,這些是工作方法,而其目的是要造成個人、組織的進步,才能創造更長期的競爭優勢。

7. 更直接面對用戶

你可以想像,要把以上工作做好,透過傳統層層代理的方式是不行的。因此網路精神的另一面,就是直接面對用戶。透過自有媒體、自有通路,直接去與用戶互動,在過程中得到第一手資料,來提升判斷、進步方向的準確性。

8. 以人為本

最後,網路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因此科學、數據之上,都是人性與心理。真正成功的網路思維,是用這個工具去彰顯、引導人性,達成雙贏,甚至是多贏的長期成功。

當然,網路思維絕對不只這 8 點,但希望今天的文章能拋轉引玉,讓大家更廣泛地去討論這背後的種種精神,讓網路思維的實踐,真的在台灣開花結果,那麼我們或許還有機會,再次創造新的台灣奇蹟。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

(Thank you, Daniel, for letting me use your photo.)

創業 CEO / 創造危機

December 23rd, 2014

Burning match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危機使人團結、專注,更有效率的工作。身為領導者,適時的創造危機,是讓團隊齊心齊力,確實執行組織需要的關鍵任務,重要的方法。

要創造危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選項。

外部死期

向客戶、媒體記者掛保證,公司會在某個日期前達到某個里程碑,是許多領導者常用的方法。由於這件事關乎公司整體的顏面,甚至還會產生罰金,往往可以讓團隊產生相當大的危機意識。還記得嗎?Steve Jobs 站上台去發表第一代 iPhone 的前一晚,工程師們都還在為它除蟲。但正由於這個記者會非發生不可,它為蘋果上下創造了專注前進的動力。

創造假想敵

同樣的道理,當外部有一個前代拳王,已經佔據了極大的市場,隨時可能醒過來跟你競爭,或是有一個後起之秀,正以極快速度前進,馬上就要趕上、超越你時,也會讓公司產生很大的危機意識。當你覺得同事意志開始渙散,或許就是在全員會議把鎂光燈照向某個假想敵的時候。

內部競爭

當面對像是新產品研發等必須秘密進行的工作,無法靠著外部承諾來加壓時,有些 CEO 會直接在公司內創造競爭。同樣是 Apple 的例子,當初組了兩個團隊,一個由 iPod 的系統出發,另一個由多點觸碰出發,同時去發展他們認為最棒的 iPhone,最終再由 Steve Jobs 定奪。

雖然名為內部競爭,但它不需要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舉例來說,當 CEO 在每週五的 All-Hands / Town Hall Meeting 獎勵做出極優異貢獻的小組,這也會讓其他人想要起而效尤。

扮演嚴父

無法利用內、外部來產生壓力的時候,領導者往往必須自己扮演那個壓力來源。當然,這會讓你不能繼續跟同事們麻吉麻吉,但為了組織的偉大,領導者常常也必須做出一些犧牲。

週期性危機

最後,優秀的領導者會在公司內部創造恰到好處的週期韻律,讓全體不斷朝著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大步邁進。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Gordon Moore 的「摩爾定律」,它讓 Intel 上下持續 40 年維持高轉速的運行。

___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Photo emiliokuffer, CC License)

品味 / 同理心的力量

December 19th, 2014

Empathy

歡迎來到每週五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看到的種種美好

為了協助大眾了解「同理心」及其重要,有 260 年歷史的 The RSA (英國皇家藝術工商策進會) 近期與心理學家 Brené Brown 博士與綽號 Gobblynne 的動畫家 Katy Davis 合作,精心製作了這部幽默風趣又發人深省的影片,請欣賞。

RSA Shorts – The Power of Empathy

我非常同意影片中講有同理心的人擁有的四種特質:

  • Perspective taking 也就是能夠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
  • Staying out of judgment 不責備批判
  • Recognizing emotion in other people, then communicating that 感受他人的情緒,並且溝通那個情緒
  • Feeling WITH people 與他人一起感受

Dr. Brown 並且說,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先放下防備,去記憶中找到那些類似的脆弱時刻,才能在心理上與苦難的朋友真正連結。這很困難,因為它代表著我們必須去喚醒並面對那些痛苦的回憶。但這個行為是強而有力的,因為心理的連結,會讓痛苦的人溫暖、不孤單,更有勇氣去面對他碰到的挫折。比起自以為是的建議,冷淡理性的回覆,往往有效得多。

將心比心是創業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希望這支影片有幫助你體會箇中的奧妙,更能釋放這個力量。

___

去 Instagram 收看更多美景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