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0-to-1’

別再上課學創業了,直接跳入新創吧!

January 5th, 2017

U.S. Army World Class Athlete Program bobsledder

「我們想要送台灣年輕人們去矽谷上創業課程,半年、一年後回來,希望他們會更有勇氣跨出這一步」某熱心的政府官員跟我說。

「我想去商學院修財務、會計、行銷、管理課,為將來的創業做好準備」某熱血的學生跟我說。

「我們大學的創業學程非常完整,從敏捷開發、數據分析、廣告投放,到商業計劃書撰寫、如何跟創投募資的課程都有,總共 36 學分,讓學生們一次學到所有創業需要的知識」某熱忱的校長跟我說。

「我們這個創業課程非常重視實作,讓學員們在一個月過程中實際體驗用戶需求訪談、產品開發、推廣、數據收集,經過這個培訓,創業的能力會大大增加」某熱情的私人培訓機構主任跟我說。

何必捨近求遠?

聽到這些論述,我的直覺反應往往是,為什麼要繞遠路?如果想學創業前緣的真正精髓,為什麼不直接去一家優秀、真正在第一線打仗的新創公司裡學習?無論是實習、上班都好。為什麼要在離實際戰場那麼遠的地方玩模擬遊戲?

真的去打仗一不小心就會死傷,但真的去加入一家新創公司,風險其實跟去加入一家一般公司,沒有太大的不同。無論是新創或是一般公司,如果不幸失敗了,負責人可能傾家蕩產、身敗名裂 [1],但身為實習生、員工的人,頂多就是最後一、兩個月薪水沒拿到,損失一些收入而已。聰明人甚至會在公司狀況開始變差時,就先行離開,連這樣的損失都不會發生。就算第一次碰上不懂得判斷、沒有先走,用一、兩個月薪水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還是非常划算的社會大學學分。

風險同樣很低,在新創公司實習、上班,得到的創業相關學習,卻會遠遠大過上課。在新創公司,你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真實商業世界中,跟真正的創業者一起奮鬥。相比之下,在學校、創業補習班,老師與教練自己多半沒創過業、沒經營過公司,上課過程中,也往往無法感受到真實世界的競爭與複雜。

所以,如果真心想學創業的精髓,實在沒道理把時間浪費在上課。[2]

沒有既定模式可以複製的 0 到 1

這裡所謂的創業精髓,簡單來說就是 0 到 1 的思維與做事方法。

0 到 1 是在極度缺乏資源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借力使力、無中生有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既定模式可以抄襲 (否則創業豈不保證成功?)、有效的方法很快就會半衰、還得跟許多優秀的創業同儕比快。因此,創業者要學的不是公式,而是提高成功率的觀念與能力。

舉例來說,洞察市場板塊位移 (Paradigm Shifts) 與新興需求,定義目標客群,與目標客群訪談,挖掘他們真實面對的問題,形成解決方案的構想,定義最小可行產品 (MVP) 以測試解決方案有效性,精準推廣產品給早期目標客群,收集、分析數據,基於數據決定修正、擴大,或是放棄該目標客群,共同創辦人間的分工與關係、新創招聘、向早期投資人募資、現金流管理、乃至於選擇創業加速器等,都是 0 到 1 過程中重要的能力。但這些領域的相關知識,卻都有相當的模糊特性。

找好師父的重要

2011 FIL Luge World Cup

因此,就跟音樂、作畫、電影等其他創造性、有模糊知識性的工作一樣,要學習 0 到 1 的心法,跟著一位好師父,近身觀察他,從與他協作的過程去磨練自己,反而才是更有效果的學習方式。

換言之,如果你未來想當一位獨當一面的創業家,那麼今天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去上課,而是該挑一家優秀新創公司、一位優秀的創業家,以實習、員工的身分加入,然後在過程中去吸取日月精華。

哪種老闆可以教你最多創業心法?

至於要如何挑一位值得追隨的創業家、值得加入的 Good Startup,之前的文章已經寫過,就請大家自行點擊回去參考。除了這兩篇文章提的重點之外,基於今天「加入創業學創業」主題我想補充的,是追隨哪種創業者,才能讓你學會更多、更好的創業心法。

1. 經常 Start with Why 的老闆

學習創業是學習事物背後的道理,因此,老闆再厲害,如果與你的溝通停留在 What 的層次,換言之,只是交代你做事,卻沒有讓你充分理解這麼做的原因,那麼對你理解創業世界的幫助當然較小。相反的,經常 Start with Why 的老闆,會讓你領悟到很多道理。

2. 質問你到底的老闆

優秀的創業導師老闆不只自己 Start with Why,也會要求團隊成員都要如此。因此,當你跟他溝通,他會不斷的質問你,直到所有道理都明確為止。而他的這些質問,會敦促你更努力去理解這個世界。

3. 喜歡被你質問的老闆

除了 Start with Why 與質問同仁,這些教學相長的老闆還會非常喜歡你的 Respond with Asking Why,換言之,他們不但不會像一般老闆一樣因為你的質問而動怒,反而會很喜歡跟你一起,把事情弄得更清楚。

4. 讓你參與核心決策、事務的老闆

要學習創業的精髓,當然必須要接近公司的核心事務與決策。尤其 30 人以下的新創,都不該因為會議室太小,而造成同仁無法參與。所以,選擇偏好扁平、透明的老闆,會讓你能更貼身觀察。

5. 給你舞台與空間的老闆

能夠幫助你學習的老闆,當然必須給你舞台與空間。一些風險較小的專案,他們會願意授權給新人、實習生,讓你自己去發揮,當個小小內部創業家,從過程中去磨練、學習。

6. 鼓勵你主動爭取的老闆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較核心的專案,雖然沒辦法讓你自己去主導,但只要你主動爭取,好導師老闆多半會願意讓你參與、貢獻,在過程中得到珍貴的學習。

7. 希望你變強、有一天自己出去闖的老闆

最後,這些好導師老闆,不會認為同仁是公司的固定資產。相反的,他們會用更開放的態度面對雙方關係,心理上準備好,在公司磨練兩、三年後,你可能會想自己出去闖。當那一天到來,他們不但不會阻止你,甚至還會投資你。

以上,就是在我心目中,會讓你學到最多創業道理的老闆。這些特質應該不難確認,只要在面試過程中聰明的問問題即可。

年關將至,今天的文章送給所有年後想有一番新氣象的你和妳,祝 好運。

___

想加入新創學習的朋友,2017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熱烈進行中,85 家優質 Internet 公司、787 個職缺供您挑選

[1] 有些負責人在公司財務陷入負向循環後,會去動用房貸、信貸,甚至是高利貸來支應資金需求,因此造成自己在公司破產後,也陷入債務深淵。另外,也有負責人在過程中會挪用公款、挖東補西、人謀不臧,甚至進行內線交易,最終在公司倒閉後,造成自己的信譽破產,甚至必須逃亡海外,或是受牢獄之災。

[2] 商學院的課程不是沒有價值,只是對於創業的初學者效益較小。商學院的真正價值,我認為,在於歸納商業世界運作的模型,以及經理人應有的對策。但就像是籃球的戰術一樣,對於有相當經驗的球員非常重要,但對於剛開始打籃球的菜鳥則沒有太大意義。菜鳥還不如先開始打球、看球,透過這些經驗去理解籃球的基本概念,比較有價值。

(Photos via familymwr and adamtaber, CC License)

如何熬過創業最痛苦的 ─ 第二年

April 20th, 2016

Walking through the valley

創業最有趣的是第一年,一群夥伴一起實現夢想,做出心目中最棒的產品。討論功能、努力推廣、看 Google Analytics 流量、聆聽用戶回饋、解開被媒體報導成就、跟供應商、通路夥伴談合作、跟廣告客戶提案、碰到佛心的天使投資人、被創投主動邀約,幾乎什麼事情都很新鮮。

到了第二年,刺激感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殘酷的現實。做了五個產品都沒有 Product-Market Fit,共同創辦人經常為路線選擇吵得面紅耳赤,承受不了經濟壓力的夥伴退出回去上班,失去耐心的股東開始變得嚴厲,沒有創投願意投資,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勸你放棄,甚至連身體健康都出現問題。

這是創業必經的死亡之谷,對你身心靈最嚴峻的考驗,多數團隊會在這裡彈盡援絕、分崩離析,只有真有決心的少數人才能撐過,找到之後的康莊大道。

所以,如果你現在在這個階段,恭喜你,雖然你還沒有真的感覺到,但事實是你離 PMF 更近了。當然,說是這樣說,第二年的個過程還是非常痛苦的。要怎麼撐過?以下有一些實用的提醒。

加速產品週期

進到這個階段,你應該已經沒有面子問題了。既然如此,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可以更 M (Minimum),加速推產品、取回饋週期,才能最大化單位時間的學習。我的建議是每個禮拜至少推出一次新版或新產品,如果可以更快,那更好。

學會愛上挫折

在第二年,你應該已經發現,創業過程中,挫折發生的機率遠遠大過順遂,你或許也有些感覺,挫折其實不是失敗,相反的,它可以讓你學到很多關於真實世界的知識,是很珍貴的養分。既然如此,你不應該排斥它,反而應該要愛上它。發生可以學到教訓的挫折,總比沒事發生還好。

跟更多用戶聊天

尤其是那些已經加入會員、長期使用、訂購、甚至回購很多次的用戶,花時間了深入解他們為什麼喜歡你的產品、用來解決什麼問題,可以幫助你更了解市場真正的傾向。

砍掉所有不必要現金流出

縱使你有再多雄心壯志,如果銀行現金用完,那公司就有倒閉風險。所以,為了買到更多時間,進入第二年,請狠下心,把所有不必要的經常、非經常支出,通通都刪掉。

加入創業社群

第二年的痛苦,只有正在經歷,或是剛剛走過的創業者,才能真的明白。選擇適合的創業社群加入,讓同病相憐的同學們提供你心靈上的支持,會讓你不孤單。

正常作息

不正常的作息,會讓心理更難安定。你應該已經體會到,這是一場長期抗戰。既然如此,除了每天投入 12-14 小時在創業上,也要有固定、優質的睡眠時間 (我自己的實驗結果是 11pm-5am)。

保持運動

同樣的道理,你需要保持身體的健康,才能一路走到第三年、第四年、第十年。所以養成運動的習慣,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運動的過程中,你的大腦會進入不同的狀態,常常反而會得到更好的靈感。

別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來創業

最後,別忘了你當初為什麼要放棄大好就業機會,跑來創業,是想讓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更美好、幫一群弱勢的人、還是要創造一個令人敬佩的企業?別讓現實害你忘了理想,眼睛鎖定你的北極星,會讓你更能堅持,直到走過這個大沙漠。

___

正在經歷創業的第二年?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讓我與同學、AppWorks 校友們一起陪你走

(Photo via papercuts, CC License)

行銷 + 工程

October 23rd, 2012

AllThingsD 的 Liz Gannes 幾天前寫了一篇「The Secret Behind Pinterest’s Growth Was Marketing, Not Engineering, Says CEO Ben Silbermann

Pinterest 瘋狂成長的背後,與一般所謂「矽谷的玩法」一點關係也沒有。Pinterest 靠的完全是推廣,草根的推廣,而不是更好的演算法。

在 2012,Pinterest 上線的三個月後,他們只收集到了 3,000 個會員。但其中有一些是相當活躍的使用者,這些人超愛 Pinterest 的服務,創辦人 Ben Silbermann 自己也是。

「與其繼續修改產品,我想說或許我可以試著找到更多像我一樣的使用者。」Silbermann 說。

因此 Pinterest 開始在精品店舉辦使用者見面會,然後幫來的人拍有趣的照片。為了讓更多部落客邀請人們加入,他們啟動了「Pin It Forward」活動,當部落客寫跟 Pinterest 相關的文章,(還是邀請制的) Pinterest 就放寬他們的可以邀請的人數限制。

Silbermann 說他知道這個策略開始奏效,是當他在其中一場見面會上聽到人們開始討論他們在 Pinterest 上的創意專案,而不是像 Twitter 使用者見面時那些膚淺的寒暄。

這個 Pinterest 如何把 0 變成 1 的短短故事裡面,已經有好多值得其他創業者學習的東西。

首先,Pinterest 的網站剛上線時,如同大多數網站一樣,使用者非常的少。但 Silbermann 從那時候就懂得要去分析使用者的「分佈」情況,從中找到那群真正的愛好者。當然你處在 0 的階段,你不僅要知道 100 個來你網站的人裡面,有幾個人會留下來,你還得知道那些人到底是誰。在這個階段,你不應該只是像大型網站一樣用「大數法則」來分析你的服務,還必須找出那些早期的熱愛者 — 或許他們存在,或許他們不存在,但無論如何這樣珍貴資訊 Google Analytics 沒辦法告訴你,你必須要從自己的網站或資料庫裡面挖掘,

找到這些 Early Adapters 後,Silbermann 不只一個個 Email 給他們,還陸續舉辦了見面會。為什麼?除了可以跟他們交流,了解網站如何改進之外,這樣的活動能夠把這些人串起來,在 Pinterest 上形成早期的「網路效應」(使用者間的交流)。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他們在活動時幫大家拍有趣的照片,活動後再貼到 Pinterest 供大家領取。

他們還懂得花力氣去經營部落客,網路上最被低估的推廣通路。他們 Hack 部落客的心態,用小小的特權 (增加邀請數量) 來換取他們的推廣,是非常划算而且完全符合推廣目的的設計。

這些東西說起來沒什麼了不起,但我看到很多「技術底」的創業者卻往往無法做到。或許你比較習慣跟程式語言相處,看著 Google Analytics 的分析幫助你做產品決策。但千萬別忘了,每個統計點的背後,都是一個真正的人類。網路上能夠純粹用演算法解決的問題,大概都已經被解的差不多了。接下來的發展,將會是更細膩的服務與經營。所以,或許你該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如何跟人相處,從他們的反饋找到 Insight,然後把你的服務經營得更好。

行銷,是一場心理戰。–蔣美蘭

___

第六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正在接受申請,歡迎你來一起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的創業者。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