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Google’

Facebook > Google, Chrome > Firefox

September 2nd, 2010

幾次的網路創業經驗,教了我很多事情,其中一個就是重視統計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所以,我每天都會簡單的瀏覽 Google AnalyticsClickyFeedBurnerFacebook Insights 等服務所產生的數字,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注意的狀況。而到了每個月初,我更會花不少時間在這些數據中鑽研,試著挖掘出新的趨勢和特別的發展。

而這個剛過去的八月,就是非常非常獨特的一個月,至少以 Mr. Jamie 這個網誌來說。首先,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窮追猛趕,每個月都以兩位數在成長的 Facebook,終於在這個月份,首度超越了 Google 搜尋,成為幫 mrjamie.cc 介紹最多流量的一個網路服務。

另一方面,每個月都微幅成長,踮踮吃三碗公半的 Google Chrome 瀏覽器,也正式在這個月擺脫 Firefox 和 IE 的纏鬥,成為 Mr. Jamie 社群最愛用的網路瀏覽器。

社群媒體最佳化

當然,我幫 Mr. Jamie 所做的社群媒體最佳化 (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 是非常的充足的。從各種分享按鈕、社群動態、Facebook 登入,到經營 Mr. Jamie 在 FacebookTwitterPlurk 等平台上的分身,這些都會貢獻到 Facebook (在流量來源上) 的驚人成長。所以跟其他網站比起來,很有可能 FB 在 Mr. Jamie 是非常早篡位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社群行銷工具不但都是免費的,安裝、上手也都很簡單,效果更是非常的強 — 從 FB 來的朋友,無論是流覽頁數和停留時間,或是忠誠度,往往是比從 Google 搜尋來的散客高。所以大大小小的網站,開始學會使用 SMO 來提升社群的流量和黏度,我認為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我們可以預期的是社群媒體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取代搜尋 (SEO),成為網路上最重要的行銷工具。

這也就是我在「Web 3.0 有什麼不同」一文,點出的「社群化」和「內容取代廣告」兩個重要的趨勢。說穿了,大家都會好奇朋友推薦的文章,都想跟朋友一起討論,所以只要能把內容帶到社群,流量自然就會過來,連一分廣告預算也不用花。這件事情背後,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邏輯。

快、快、還要更快

另一方面,在瀏覽器的戰爭上,我則是很高興看到我自己最愛用,打著一個「快」字訣的 Chrome,終於在這個月稍稍擺脫群雄,成為大家的最愛。當然 Mr. Jamie 的社群大多是創業人和網路人,所以 Chrome 在這裡受歡迎,我並不意外。

不過對我而言,這更證明了另一件事情。理論上這些科技人應該比較能夠為了更強大的功能,忍受 Firefox 的龜速。但事實不然,無論是大哥小弟、老爸老媽,果然每個人都愛快、快、快。相反的,為了快,大家還寧可割捨掉ㄧ些功能 — 我現在只有需要用 Firebug 的時候才會打開 Firefox 了。這樣的結果跟我半年前寫的一篇「網路應用的 10 個黃金定律」的第一點,其實是完全呼應的。

所以,由於以上兩點,2010 年的 8 月對 Mr. Jamie 來說,是一個劃時代的月份,特地寫一篇文章來紀念。更重要的是,我相信這兩個趨勢絕對不會只在我的網誌上發生,他將會慢慢的散播到整個網路。各位觀眾,歡迎來到 Web 3.0 的時代。

(Pic via constantine-graphics@flickr under CC license)

需要宣傳你的 iPhone 應用嗎?蘋果推出 iAd for Developers

August 2nd, 2010

無論是新 iPhone 應用上架,或是希望更廣泛推廣,我們往往會需要投放一些廣告,來替使用者量「播個種」(seeding the user base)。

過去這兩年多來,剛被 Google 以 7.5 億美金高價買去的 AdMob,一直是這樣一個需求最好的解決方案。不過,這件事情在上周出現了重大的改變,蘋果宣布延伸他們自己的行動廣告平台 iAd,推出 iAd for Developers 來搶佔這個重要的戰略地位。

定價

有別於 AdMob 的競標式 CPC (Cost per Click) 或 CPA (Cost per Acquisition) 等方式,iAd 採固定價格策略。使用者每點擊一次你的廣告,蘋果將會收取 $0.25 的費用。雖然聽起來不便宜,不過比起 iAd for Advertisers 的每次顯示 $0.01,每次點擊 $2,是低了許多。

轉換率很重要

既然 iAd 的價格是固定的,那優化你的轉換率就非常的重要。假設每 10 個點擊廣告的人,才有一個會下載你的應用,那你的使用者購買成本就高達 $2.5,除非你賣的是 $4 左右的 app,否則扣除蘋果的 30% 抽成,你將會是賠本的。(當然如果有 In-App Purchase,那又另當別論。)

iAd 的好處

除了固定價格之外,這個由莊家蘋果自己設置的 iAd 和其他廣告服務相比,還有一些其他好處。

  • 更好的分析、追蹤:你將可以知道哪些應用的使用者,有較高轉換率 (但是似乎還無法指定投放的應用)
  • 背景下載:新購買的應用將在背景下載,不會影響使用者目前的工作。
  • 排除競爭對手:置放 iAd 的應用將可以排除競爭對手的廣告 (或者趁他們還沒發現你的時候趕快投放)

Mobile Ad 的未來

競爭總是帶來進步,有了 iAd 挾著東家的力量加入戰局,我相信會刺激目前的領先者 AdMob 更努力的創新。目前看來,這兩個解決方案也都還離市場的需要有點距離。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還會在這個領域看到許多的進步。

如果是現在馬上就有需要投廣告的開發者,我建議兩邊比較看看。而我們其他人,就等著看這場從手機平台延燒到廣告的 Apple vs. Google 大戰,會打出甚麼火花來吧。

創業不是你想的那樣

July 23rd, 2010

這幾天在溫習保羅‧葛蘭 (Paul Graham 見前文介紹) 的舊文章,其中一篇,現在回頭去看特別有感覺。

我很喜歡有工作經驗,然後再跳出來創業的團隊,因為他們往往對產業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於一個組織如何運作,也有比較合理的期望。不過這些人也往往會把創業和先前的工作比較,而葛兄的這篇文章,就是談這中間很不一樣的地方。

這篇文章叫做「What Startups Are Really Like (創業到底是什麼情況)」,是他向參與過 Y-Combinator 育成計畫的創業團隊,調查他們認為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意外 (surprises),然後再從所得到的 100 多個回答,整理出來的結果。裡面很多內幕和小故事,我覺得非常值得準備創業的人參考。而正在創業的人,讀了之後應該也會跟我一樣有會心一笑的感覺。

照慣例, 我鼓勵大家直接連過去閱讀,而下面是參雜我自己的經驗,所作的整理:

請準備好跟共同創辦人結婚

你將會每天從早到晚跟他相處在一起,不要懷疑,你們會一起高興、一起難過、會擊掌、會大吵、會不理對方,然後又和解。而創辦的公司就像你們的小孩一樣,為了他的未來,你們會不惜犧牲一切。其中一個 YC 人說的好,你們就像結了婚一樣,除了上床那個部分以外。

創業就是你的人生

創業將會從早到晚都佔據你的腦袋,他一點都不像「工作」,因為你不會「下班」,就算你完成了一個進度,事情還是沒有結束。而且由於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時間將會過得很慢,一個禮拜的時間,感覺已經做了以前一個月的事情。

準備好心情大起大落

由於你全心全意都貫注在你的公司上,所以很容易心情跟著上上下下。今天,你可能覺得你是下一個 Facebook,明天,你又會覺得根本沒有希望。如果好一陣子都沒有好消息,整個團隊會陷入低迷的士氣。但是我要提醒你,要學會放少一點感情。歷史上成功的創業人,都有非常沮喪的過程,連現在意氣風發的賈伯,先前曾經瀕臨破產,被迫接受微軟的注資。

但也會很有趣

如果有任何事情,創業將會非常非常的有趣。記住,你是在改變這個世界,人生大概很難有比這個還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堅持

我常常說創業就像打棒球一樣,你知道你有一個打擊率,但是不知道哪次上場的時候會擊出安打,所以堅持是很重要的。多幫自己找幾個打數,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實力,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打出什麼來。

這是一個長期抗戰

創業的另一個常態,就是他往往會比你想像中的還久。蘋果花了 20 幾年,才終於達到今天的地位。Google 和 Facebook 都是在成立將近 5 年後,才第一次獲利。而社群遊戲像是 Zynga 和神來也,也需要 3-4 年的時間。(不過你可以看到這件事情越來越快) 所以記得給你自己幾年的時間摸索,因為往往就是需要這些磨練,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市場的脈動。

由很多很多小事情組成

很多人幻想中的創業,就是有一個超強的 idea,把他化為產品推出,消費者為之瘋狂,自己也功成名就。但事實剛好完全相反,創業是有很多很多的小成功累積而成的,即使是 iPhone,也是從先前的 iPod 經驗累積而來的,即使是 iPod,前面兩代也是無人問津,即使是 Apple,也浮浮沉沉了十幾年。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多方嘗試,就像先前說的一樣,千萬不要只有一顆雞蛋,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哪個籠子是好的。

從最簡單的產品開始

MVP 這個觀念我們談過很多次了,不過 YC 的朋友點出了一個我非常同意的重點,就是創業團隊往往是因為「愛面子」的心態,所以沒辦法真的實踐 MVP。我把這個稱作「藝術家心結」,因為藝術家往往是想要在同業中取得尊敬,更勝於讓觀賞者了解他們的創意。問題是創業是商業行為,所以千萬記住,你的重點是讓消費者買單,其他工程師覺得屌不屌,一點都不重要。

從一開始就接觸客戶

而 MVP 的功用就是讓你拿來接觸客戶,從很早就根據客戶的回饋來改進你的產品。典型的錯誤就是之前說的,窩在家理做沒人要的產品,卻自已為很有進度。大家的經驗是,使用者要的東西往往是非常容易做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如果你不一開始就跟他們接觸,很難知道這些內幕。

勇於改變

由於使用者的需求是無法預測的,所以你必須要能夠接受改變,把使用者放在第一位,產品只是滿足他們的工具。採用 fast iteration 的策略,把開發周期壓縮到最短,讓產品的不斷的被調整,才能更快變成符合客戶需要的東西。

根本不用去想競爭對手

很多團隊都會神秘兮兮,深怕人家「偷走」他的 idea。你必須知道,全世界大概有 5,000 人都想到了同一件事情,大概有 200 個團隊都在做你想做的。重點根本不是 idea,而是你的執行力。唯有做得比他們快,比他們好,你才會有機會。但是這不是叫你不要去管他們在做什麼,相反的,你必須密切追蹤他們的一舉一動,才能確定你能夠執行的比他們好。

找客戶真的很難

不要懷疑,不會有太多人想管你在做什麼,所以重點是去找出那些會需要你產品的少數人。你必須試著從一開始就吸引一個社群,無論是靠 MVP 也好,靠你的網誌也好,在還沒有什麼東西前,就要開始累積這群可能會用你的產品的人。

別對合作案期望太高

別人沒有必要給你好處,而兩個臭皮匠加起來,也不一定會勝過一個諸葛亮。所以你必須要和別人合作,但是不要以為這樣可以解決全部的問題。你還是必須要把自己的客戶、產品做好,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資人常常什麼都不懂

雖然我自己是投資人,而且很努力在鑽研,但是還是必須要承認,有時候我可能沒有你懂。所以不要覺得投資人說的都是對的,我們看到的範圍也許比較廣,但是你們是在第一線打仗的部隊,要有自己依照局勢判斷的能力。

你要學會演戲

而除了對投資人 (任何人) 的建議,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你也要學會溝通的藝術,這將會是你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除了要把你的公司賣給投資人,你還必須要把產品賣給客戶、合作夥伴、廣告商。

運氣也很重要

這點大概不用說明了,不過我要提醒的是,運氣在找準備好的人。所以就像某成功創業家說的一樣,唯有把自己滑到海中間,才有機會乘著下一波大浪衝上雲端。

同業非常非常重要

這就是我們創辦 appWorks 育成計畫,而且每個禮拜照三餐安排活動,促進團隊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合作的原因。也是我們每個月固定舉辦 Startup Mixer,希望把網路業的人拉得更接近的原因。

很難得到圈外人的尊重

或許你在網路圈、創業圈已經成為大家敬重的人士,但是出了這些圈子,你可能不會有什麼份量,因為他們沒辦法了解。不過你至少還有一個網站可以給人家看,想想當年張忠謀試著解釋「晶圓代工」給朋友聽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慘況,你已經比他幸運多了。

公司獲利後呢?

答案是當然一切都還沒結束,你會有員工,然後你必須要學會做一個好領袖,幫公司找到下一個成長,另一個方向。記住,創業是一個人生態度,不是一個工作,他沒有終點,也沒有休止的一天。

(Pic via dpstyles@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