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Mac’

蘋果失去靈魂了嗎?至少最新的廣告絕對是

August 1st, 2012

俗語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但是他們沒有告訴你的是「強將手下無強將」。每當一個強勢的領導人離開了他的組織,繼任的接班人幾乎很少能夠挺起原來的位置。這裡面有磨練的問題 — 這些副手早已長期習慣把決策外包給上面,這裡面也有期望的問題 — 無論誰來接班都很難滿足眾人的眼光,這裡面還有政治鬥爭的問題 — 平平我們都是 No. 2 為什麼只有他可以接班?這裡面還有團隊合作的問題 — 既然我不滿足他的表現也不服他當老大,那我就偏偏要「蔥餃」(出老千) 給他難堪。

這個現象屢試不爽,GE 的傳奇執行長 Jack Welch 離開後,他親手培養的接班人 Jeff Immelt 到現在還沒把公司轉回正向循環。Bill Gates 離開後,微軟帝國也在 Steve Ballmer 的手上一天天日落西山。王永慶先生離開後,台塑經歷一陣又一陣的管理亂流,業績也跟著出現問題。張忠謀先生幾年前嘗試退休,台積電馬上兵荒馬亂,搞得他現在連退字都不敢提及。

所以問題就來了,現在看起來如日中天的 Apple,能夠躲過這樣的宿命嗎?至少在 Steve Jobs 離開我們的第一年,蘋果看起來是延續了之前的聲勢。但也有些跡象,顯示這個組織正在失去它的靈魂,例如,他們最新推出來的 Mac 系列廣告。

(自從這些廣告影片在網路上負評不斷後,蘋果官方帳號已經把它們隱藏,以下是網友備份的版本)

短短四天裡面,第一支廣告在 YouTube 上面累積了 43 萬人次觀賞,得到 3,500 個 Likes,但有高達  2,000 個 Dislikes。第二支廣告更慘,36 萬次觀賞,有 3,400 個 Likes,和高達 2,900 次的 Dislikes。我不知道你覺得如何,但這些廣告讓我覺得很不舒服,看完之後並不會更想要擁有一台 Mac,只會感到蘋果認為除了 Apple Genius,其他人都是傻瓜。

當然我不是電視廣告的專家,但曾經服務於微軟行銷部門的 Sean Oliver 也說這些廣告「失敗到讓他以為是微軟拍的」。進一步分析這些廣告的問題,他說:

  • 這些廣告沒有把產品好好的 Show 出來 — 蘋果以往的產品廣告,都讓人對他們的產品留下了強烈、正面的印象 — 還記得從信封跑出來的第一台 MacBook Air 嗎?
  • 沒有把產品好好解釋 — 即使沒有把產品好好的 Show 出來,Apple 以往的廣告也會花很大的篇幅好好描述產品對使用者的好處,而且一次專注在一個點上,例如:Mac vs PC 系列。但這次新的廣告似乎什麼都想講,最後卻讓人無法留下印象。
  • 這些廣告讓目標客戶覺得愚蠢 — 這些影片讓目標客戶投射的對象,是那個向 Apple Genius 求助的一般人,可是在劇情裡面,蘋果卻把這些人演得很愚蠢,讓人看完後覺得很受打擊。如果先前的 Mac vs PC 系列對準的是早期採用者,那這次 Apple 顯然是對著大眾市場而來,Sean 認為「大眾」不代表「白痴」,大眾裡面有很多醫生、律師、老師,這些人只是比較晚採用科技產品,不應該被當做智障對待。
  • 它讓 Apple Genius 看來過度的全知 — 相對於「無知的大眾」,影片裡面讓 Apple Genius 看起來像那些傲慢、自以為是的年輕人,這似乎也很難討人喜歡。
  • 影片沒有清楚的行動指令 (Call to Action) — 最最重要的,這些影片沒有讓觀眾留下任何價值,沒有快樂的結尾,沒有任何啟發,即使你真的愛上了 Apple Genius,影片也沒有告訴你該去哪裡找他們。這是很糟糕的結局,因為明顯的這些投資將沒有太多回報。

接著,Sean 說:

當我還在微軟時,我看到這樣「拼湊」型的廣告短片不斷的被創作出來,不是因為微軟的行銷人員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他們都是非常有天份的行銷人才。這樣的短片會被拍攝出來,問題發生在上層沒有把清楚的「創意願景」(Creative Vision) 傳遞下來。當領導人把這樣的決策外包給中階經理人,中階經理人往往是沒辦法一個人作主的。於是他們開始與其他團隊開會,當然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意見,最終就妥協成了這樣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委員會領導」,但它絕對不是 (以往) 蘋果的管理方式。

所以,這些廣告只是冰山的一角,重點是它們背後極有可能是蘋果開始失去了靈魂,漸漸陷入官僚管理的窠臼,和微軟的後塵。如果那是事實,我們又會再次失去本世紀最創新的科技公司,就像 Steve Jobs 第一次離開蘋果時一樣,就像所有強人離開他的組織時一樣。

___

我每天都會在 Facebook 上分享許多讓你生活更美好的科技人事物,歡迎追蹤

(Photo via almondbutterscotch, CC License)

換顆腦袋

May 10th, 2012

最近出門去開會時,發現會議桌上人手一台 iPad,常常除了簡報的那位仁兄之外,幾乎很少人在用「筆記電腦」寫筆記。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天龍國或是科技圈特有的現象,但是事實上它並沒有這麼簡單。

翻開最近開始跑出來的 2012Q1 北美電腦銷售數字,在慘淡的 2011Q4 後,PC 產業在過去的這一季,總算開始稍稍回春,整體較一年前上升 1.0%。但接下來你再看清楚這個成長從哪裡來,你就會發現事情有點不妙。總共 16 萬台多賣的電腦中,有 8.1 萬台是來自 Apple,也就是 Mac 的成長。而更慘的是,扣掉 Mac,另外前四名的 PC 製造商,整體居然是下滑 2.0%。而且,你看到了嗎?就當 PC 市場停滯的同時,這些年的蠶食鯨吞下來,Mac 的市佔率終於第一次來到 2 位數了,可怕吧。

當然全球的情況沒有那麼悲觀,PC 全體上升了 2.3%,而且在聯想與華碩的帶頭之下,前五強也是上升的局面。不過我想北美市場應該是世界的領先指標,所以上面的戰況蔓延到下面,很有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這裡的時間,很有可能也只是 2-3 年。另外,從蘋果自己公布的數據來看,2012Q1 他們賣了 4 百萬台 Macs,較去年同期上升了 6.4%,也比整體 PC 市場來的好很多。

光從「電腦」的市場去看,雖然 Mac 在緩緩成長,PC 則是小小掙扎,不過情況好像也沒那麼糟。但其實那只是事實的一半,因為同樣在 2012Q1,Apple 除了賣出 400 萬台 Macs,他們還賣出了 1,180 萬台 iPads。沒錯,兩者加起來,足以讓 Apple 超越 HP,成為全球第一名的電腦製造商。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而且應該是一個死亡交叉。

所以,大家都在用 iPads,那不是只在科技圈才有的現象。平板電腦快速取代人們對 PC 的需求,那是在全世界都正在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所謂「後 PC 時代」的來臨。

「這干我什麼事?」你問。

干你很多事。以往,製造一台 PC,台灣的供應鏈可以賺到美金 30-50 元。現在,製造一台 iPad,台灣的供應鏈只能賺到美金 2 元。沒錯,我們 PC 製造業,我們整個社會賴以生存的經濟火車頭,已經開到了懸崖旁邊。當蘋果 2012Q1 獲利較去年成長兩倍的同時,Acer 卻要靠著變賣祖產才能轉虧為盈。這就是真實世界的情況。

歡迎來到後 PC 時代,親愛的台灣同胞,現在,請你開始換顆腦袋。

(Photo via wafer,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