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Mobile’

你的 TA 到底在哪裡?

December 6th, 2012

搞清楚了你的 Target Audience 是誰,把他們的年齡、性別、收入、居住地區、有什麼興趣、處在什麼狀態、有什麼問題等等「輪廓」描繪出來後,你還必須要知道這些人都在哪裡逗留 — 你得先能夠找到你的 TA,然後才有機會把他們拉到你的新網站上。

網路上人們會主動去閒晃的地方,大略可以分為四個大類:

Search (搜尋)

當人們在找資料、找答案的時候,他們會主動的去 Google 等搜尋引擎,用關鍵字來檢索。這就是你必須了解 TA 有什麼興趣的原因,因為要從 Google 上拉 TA,你並沒有辦法用年齡或是性別來定義他們 — 很多時候,連 Google 自己也不清楚他的使用者是什麼年齡、什麼性別。所以在 Search 這個大項,你必須要透過 TA 有興趣的東西,也就是「關鍵字」,來分辨,並且抓住他們。這也是為什麼你要買 AdWords 這類「關鍵字廣告」,以及針對某些關鍵字做 SEO (搜尋引擎最佳化) 的原因,因為這樣的工作會幫助你抓到你針對的 TA。

News (新聞)

當人們想要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情時,他們會來到自己喜歡的新聞網站閱覽資訊 — 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是透過了朋友在 Facebook 等社群網站的分享,來到了新聞類的網站。但無論如何,人們花很多時間在新聞類型的網站上吸收新知,這是無庸置疑的。每個新聞類的網站,都有自己的 TA 族群 — 無論他們是用性別、年齡,還是興趣去區分,所以要在 News 裡面找到你的 TA,你必須要針對的是目標受眾與你相似的新聞媒體,而要做到更精準的推廣,你甚至要以一篇文章為單位去圈住 TA — 畢竟即使是在某個特定的新聞網站上,人們還是會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文章閱讀。在新聞類的網站找 TA,除了要知道他們會讀哪些新聞外,你還必須要動作非常快,因為絕大多數新聞的閱覽量都是在第一個 24 小時內發生,所以如果你沒有抓住黃金時間,即使出現了一篇完全符合你 TA 興趣的文章,你還是有可能錯過抓住他們的好機會。

Social (社群)

Social 又可以分為 1% 發言、99% 閱覽的「內容型網站」,10% 發言、90% 閱覽的「討論區型網站」,以及 50% 發言、50% 閱覽的「社交網站」– 舉例來說,我的網誌、YouTube 都算是內容型網站,巴哈姆特FashionGuide 則是討論區型,而 Facebook 就是典型的社交網站。這些網站自己的 TA,越「左邊」就越集中,越「右邊」就越發散,因此要拉你的 TA,你必須要先把與你「TA 關連度」高的每個 Social 類網站,通通表列出來,然後再依據各個網站的子類別,以及實際經營情況,找出鎖定 TA 的方法,例如當你找出與你 TA 關連度最高的 10 個部落客,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他們合作撰寫開箱文或是體驗文。而在 Facebook,除了做精準廣告投放之外,你還可以經營自己的粉絲團,或是去找與你 TA 關連度高的粉絲團合作。

Mobile (行動)

最後,現代的消費者,除了睡覺與在「桌機」面前的時間之外,通常就是掛在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之上,所以 Mobile 也是另一個你必須要突破的 TA 逗留處。注意 Mobile 雖然是一個大類,但它基本上包含了上列全部,然後再加上一些額外的規則。而這些額外的規則至少包括了:A) 你需要知道與你 TA 關連度高的 Apps 有哪些,然後想辦法與他們合作;B) 像是 WeChat、Whatsapp、LINE、Cubie Messenger、Instagram 等這類的「Mobile Social」平台,又是另一個你要經營的通路;C) 別忘了智慧手機還是手機,所以傳統的簡訊、電話拉 TA 很多時候仍然管用;D) 如果你要在 Mobile 上拉 TA,那最好確保你的網站是有針對小螢幕最佳化過的,否則好不容易把 TA 拉到你的網站,卻讓他們發現你的網站在手機上很難使用,那是很丟臉的。

所以以上,就是當你確認了要針對的 TA 是誰之後,還必須要去弄清楚的「他們在哪裡」這個問題,希望對你們思考推廣策略,能夠有一些幫助。再次提醒,這些工作最好在你悶著頭開發產品之前,就已經完成初步的調查,而有些能夠先做的事情,例如粉絲團,也應該要先開始經營 — 沒錯,就是我所謂的「通路先行」。

___

更多關於設定 TA 與如何吸引他們的知識,也可以在「Jamie 流行銷」裡找到。

(Photo via thomashawk, CC License)

為什麼 Facebook 的光榮 IPO,最後演變成一場大災難?

May 31st, 2012

在連續三天下跌之後,Facebook 的股價昨晚已經來到 28.19 元一股的低點,比起當初 38 元一股的上市價,足足掉了 26%。不,這不是希臘的問題,因為大盤在這段時間基本上是持平。這也不是科技股的問題,因為 Google 與 LinkedIn 都只有小跌 5-6%。(而且很有可能是被 Facebook 拖下水的)

所以這是 FB 自己的問題,但是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當初信心滿滿,兩度提高 IPO 價格,結果風光上市之後,股價不但沒有瘋狂上揚,卻淪落到這樣的窘境?

背後的原因當然有很多,包括技術性的 — Facebook 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 IPO (以市值計算),IPO 當天的成交量更是 Nasdaq 最大,佔整體交易達一半,所以 Nasdaq 的電子媒合系統從開盤就出現不堪負荷的情況 — 很多投資人甚至在開盤後都不知道自己有分配到 Facebook 的 IPO 股票。這些種種情況累積起來,造成了信心的動搖,而且每天越搖越大。

不過那樣的東西應該是暫時性的,如果說股價擺盪個 10%,我覺得合理。但 FB 要像現在這樣狂瀉 26%,幾乎是信心崩盤的情況,那應該是比技術面更深層的問題,也就是基本面有狀況。這點,我覺得從網路女王 Mary Meeker 昨天在 D10 發表的年度 Internet Trends 其中一張投影片,可以看出些端倪。

從上面 Mary Meeker 分析的數據可以看到,在經歷了一段飛速的成長後,Facebook 的活躍行動用戶已經正式在去年第四季超越整體的一半,這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對於 FB 的長線布局是很棒的消息。但對於短期的營運,卻是很壞的消息,因為 Facebook 行動版本並沒有任何廣告版位。所以從「每戶營收貢獻值」 (Averaged Revenue Per User, ARPU) 看去,隨著 Mobile 的成長,Facebook 的營收效率也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明顯的停滯,這對於財務表現是一個警訊。

也就是說,市場正在表態,既然 Facebook 已經有一半使用者移到 Mobile 上了,那你就必須證明你能在行動上也找到像 Web 上一樣好的獲利模式,否則這家公司的遠景堪慮。因此股價陷入盤整,大多數投資人決定觀望 Facebook 的策略演進。

但 Facebook 這廂也沒有閒著,所有 Facebook Page 的管理者應該在這幾天都有發現,他們已經開始全面推廣「Promoted Posts」的服務,也就是讓你可以付錢增加貼文的曝光程度。沒錯,這是厚臉皮從 Twitter 那邊偷過來的招式,但從小藍鳥的經驗來看,這樣的廣告型態顯然非常有效,而且跟 Mobile 是一個絕配。

所以,Facebook 的股價在一上市後就慘遭圍剿,但長期而言,我認為這只是市場的後知後覺。Facebook 在行動上有很強的能量和影響力,我也很有信心類似 Promoted 這種邏輯的服務,將能夠給他們比現行 Cost Per Click 廣告更有效的獲利模式。剩下的,就只有時間能夠證明了,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Photo via andrewfeinberg, CC License)

趁你還年輕,來學點程式吧!

March 8th, 2012

2011 年,蘋果賣了 1 億支 iPhone,Android 陣營也賣了超過 1 億支智慧手機。今年,這個數字可能還要倍增,另外還得加上 1 億台平板電腦。這場「行動革命」來得很兇 — 不,人類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新平台這麼快的穿透全球市場 — 因此不僅企業沒準備好,連整個人才市場,都沒有準備好。所以在北美,矽谷的公司完全找不到工程師,Facebook 甚至要跨海去中國挖人,但在全美其他的州,失業率卻高達 8.9%。

歸咎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系統太老舊。現代的大學體系,是 100 年前因應「工業革命」所設計,為得是幫助大規模擴產的製造業,培養會計、產銷、營運、行政等等白領人才。而生產線上需要的大量藍領勞力,則由技職體系負責供應。問題是當軟體產業興起,這樣的人才供給比率,當場就出了問題。現代軟體產業需要大量的資工、資管、資科「腦力」,去取代以往生產線上的「勞力」,但我們的大學體系,卻完全無法供應。

這造成了北美嚴重的人才市場不平衡,而我估計三年內,同樣的情況會來到亞洲,會寫程式的人屆時將會嚴重短缺,而其他科系的人才卻供給過剩。所以,各位小朋友,如果你能夠,我建議你們開始學寫程式。而雖然這樣說,我也不是叫每個人都去讀資工系。事實上,學程式語言就像學英語,所以純粹學會它就像純粹去補習班學英文一樣,如果你沒有真的實用,其實沒有多大的好處。

軟體產業是「知識產業」、是「創意產業」,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專才」,而是可以把不同領域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知識的人才。既然程式語言就是「新英語」,是你和電腦溝通的工具,那除了懂它,你還必須要知道你想叫電腦「幹嘛」,所以有別的領域的知識、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從哪裡開始?網路上有太多的教學,像是今天讀到 Jimmy Li 的這篇文章就整理得很好。沒錯,它是英文的。另外一點,千萬不要懶得讀英文,全世界最領先的知識,目前都是先以英文的形式存在的。英文讀得快,比起其他人你會有莫大的競爭優勢 — 我有說了嗎?我們正在經歷的,是「知識經濟革命」。

2012 年新希望,學點程式吧,各位。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始申請

(Photo via berkeleylab,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