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Moneyball’

沒錢,是初創者最大的優勢

August 27th, 2014

Survivor

初創業者的工作目標是找到 Product-Market FitScalable Business Model,然後再化身成有規模優勢的大型企業。找 PMF 與 SBM 的過程,你需要一些錢,為了活下去與做有效的實驗。但你不需要太多錢,因為更多的錢,對於找 PMF 與 SBM,其實沒有幫助。事實上,很多時候,你寧可戶頭裡太少錢,因為沒有錢,你才不會:

成天幻想改變世界

改變世界需要一個極大的平台,這個平台往往得用許多 Scalable Businesses 才能堆積出來。因此創業者必須專注在找到第一個 Market Fit、第一個 Business Model,而每天面對即將餓死的壓力,可以讓你更專注在眼前的目標。

開發產品只為了要有很多人用

網路發展 20 年來,很多人用的失敗產品不計其數,從 Digg、Google 的 Orkut 到 Myspace 都算名列其中。開發產品不只是要為用戶帶來價值,也要能市場中換回價值,也就是創造出營收與利潤。當然,追著錢跑賺不到錢,但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研究、學習、思考商業模式,也很不健康。而缺錢,比較能驅使你在中間找到好的平衡。

一次嘗試太多個產品

好的創業者通常是觀察王、點子王,創造的機會俯拾即是。但這些機會裡面,往往只有極少數座落在金三角,而更只會有一個是相對最有機會的。缺乏資源,會逼著你只能專注在那一個之上。

盲目的追逐商機

每天報紙、研究機構,都會發表很多所謂的商機。但問題是,你有什麼優勢可以成為這些機會中的最後獲勝者?沒錢,你就不會輕易的動搖。

砸錢推廣平庸的產品

大公司做產品只要達到 60、70 分,就能用龐大的廣告、通路資源去推廣,獲得相當的成功。沒有廣告、通路,你只好把產品做到 90 分、99 分,但換來的很有可能是更大的成功。

承租氣派的辦公室

氣派的辦公室讓人自滿,反而傷害了找到 PMF、SBM 需要的虛心。

太早雇用總機、秘書等非核心同仁

增加公司的現金支出,但對於找 PMF 幫助有限。

雇用平庸的開發人員

新創團隊需要 90、99 分的產品才能突破缺乏品牌、通路、傳播力的劣勢,因此你只應該雇用最優秀的產品開發人員。

重金禮聘大公司老手

新創業務、新創行銷、新創公關其實都是不同的專業,因為新創沒有大公司的品牌、商譽作為後盾。

忽略效率的重要

錢多就不需要效率,但沒有效率就無法打敗大傢伙們。

忘記了重點是學習與成長

不管學費繳多繳少,重點是學到了什麼。當你習慣花錢解決問題,常常就忘了過問問題是怎麼解決的,也不會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少了過程中的學習與累積,你進步的速度將會很緩慢,那成功當然不會是指日可待。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

(Photo via anjan58, CC License)

魔球 (Moneyball):一個 Hack Everything 的棒球故事

November 14th, 2011

電影《魔球 (Moneyball)》終於在台灣上映了,我還沒有去看,不過早上讀了 fOx 的評論,我猜想有些大眾化 — 電影嘛,開心就好。但更重要的是短短 2 個小時,應該沒辦法抓住整個故事的精隨。所以所有創業者,除了去看這部電影,我推薦你們一定要讀讀魔球這本書。這是一本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書,裡面除了有很多棒球「產業」的秘辛,還有滿滿的精實創業精神。

一個老產業 + 一支窮球隊

1997 年,Billy Beane (Brad Pitt 飾) 接手奧克蘭運動家隊時,這是一支落入大連聯盟「人生失敗組」的球隊 — 超級窮、成績也超級爛。當洋基隊每年花 1.2 億美金在球員薪水上,運動家只有 4,000 萬可以花。當洋基隊一年贏 96 場 (勝率 .593),運動家隊一年只贏 65 場 (勝率 .401)。更重要的是,MLB 是個百年老產業,裡面既有的種種遊戲規則、官僚體系、媒體生態,足以壓垮任何一個想要挑戰「創業者」。

勝場數 = 營收

但 Billy Beane 和他的團隊發現,如果要有更多預算好辦事,他們必須要提升球團的營收。提升營收要靠更多觀眾來看球,而觀眾要來看球,重點不是贏得世界冠軍,重點就是「贏球」– 世界冠軍可遇不可求,但勝場數越多的球隊,觀眾出席的比率就越高。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決定 hack 這個產業,當洋基隊花大錢想贏冠軍,他們就反過來專心買「勝場」。

最珍貴的資源: 27 Outs

要贏球,就是要在九局裡面,製造出比對手更多的分數。而要製造分數,首要條件是上場的球員不能出局。因為一場比賽最關鍵的資源就是出局數,每局只有三個,每個球隊最多只有 27 個,全部都用完了,比賽就告結束。

數字 > 天賦

Billy Beane 又發現,大多球探選球員,看的是他們的體格 — 因為天賦異稟的球員,總給人無限的幻想。但棒球這個運動除了鬥體力,其實也鬥心理和智商。很多天才球員雖然有很好的運動天分,但卻無法用對的態度去選球、執行戰術。所以 Billy Beane 決定專注在「上壘率高」(也就是出局率低) 但卻體格不好,沒有被其他球隊注意到的球員上。

第二年

雖然發現了這些 hacks,但 Billy Beane 的 GM (球團總經理) 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開始重組球隊,但是前兩年的成績並沒有特別的起色,大家也不斷的質疑他的作法 — 辛苦的第二年。但 Beane 咬著牙根堅持下去,到了第三年 (1999),這個新的 business model 終於發揮作用,運動家隊成功「製造」出了 87 場勝利。而一旦有了 traction,這個成長還延續下去,2000 年 91 場、2001 年 102 場,最後在 2002 年達到了 103 場,比聯盟最高薪的洋基隊還多出 2 場。

Hack, Everything!

而以上這些,也只是 Moneyball 故事的開始,更多他們的 Hack Everything 精神,我推薦你們讀讀魔球這本書。創業最終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斷找尋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更省成本的做事方法,然後永無止盡去優化的過程。我從 Billy Beane 的故事裡面,看到很多這樣的創業精神,也希望能夠給你們很多啟發。

Update (11/15/2011):XDite 也寫了一篇「魔球,一個搞清楚產業重點的棒球故事

(Image via keinoguchi, CC License)

Web 3.0 創業的《魔球》策略

August 10th, 2010

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他不是一本創業叢書,裡面卻滿滿的是值得學習的創業精神。

魔球在講什麼?

《魔球》這本書講的是奧克蘭運動家隊的傳奇經理人比利‧比恩 (Billy Beane),如何利用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科學的方法,破壞大聯盟職棒這個百年老店的既有秩序。從 2000 年到 2003年,帶領著藍領階級的運動家隊,靠著全聯盟倒數的預算,卻打出和總薪水高出他三倍的紐約洋基隊平起平坐的成績,包括連續 4 年打入季後賽。

而這本書的作者麥可‧路易斯 (Michael Lewis),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他受歡迎的著作還包括前陣子拍成電影的《攻其不備:麥克歐爾躍升足球巨星的故事》(The Blind Side) (不過現在 Blind Side 紅了,魔球也找來帥哥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 主演,即將在明年上映)。麥可曾經是華爾街的股票交易員,第一本書《Liar’s Poker》就以揭發金融業內幕成為 MBA 必看讀物。而之後的每一本著作,麥可也都以「產業的新秩序和舊秩序如何被打破」等類似的角度去撰寫,所以我非常的喜歡,也覺得其中隱含了豐富的創業課程。

魔球與 Web 3.0 創業

而雖然沒有大聯盟職棒的百年歷史,網路這個發展了不到 20 年新興產業,卻也出現了魔球般的策略。這樣的觀點近來在北美的網路圈被廣泛的討論,其中又以創業投資者大衛‧麥克勞爾 (Dave McClure) 的 MoneyBall for Startups 一文,我覺得最值得一讀。

大衛是一個近來很受矚目的天使投資人轉任創投,過去較有名的投資案例包括 Mint.com (賣給 Intuit) 和大家很愛用的 Slide Share。他剛剛募集了一個 3,000 萬美元的創投基金,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是在宣告世人,他的投資理念和對網路業發展的觀察。

照慣例,英文好的人,我鼓勵你們去把這篇文章讀完,對你們看網路和創業,會有很大的幫助。沒時間的人,我把我的重點整理在下面:

產品

Web 3.0 的產品,現在已經不一定 (不只) 是一個網站,他可能是一個服務,以不同的型態呈現在不同的平台上。他背後用的是一堆免費 (或是非常便宜) 的開放原始碼軟體所撰寫,並架設在非常便宜的雲端伺服器上面。產品開發的時間,已經縮短到幾個月,甚至是一個周末。開發的團隊,也縮小到 1-5 個人,但他們透過在網路上與客戶即時互動所取得的回饋,在極短的時間內不斷的更新他們的產品。

行銷

Web 3.0 的行銷,主要透過三種管道,意即搜尋、社群和行動。其中社群的意義是透過 Facebook、Twitter、Plurk、Youtube 等社群媒體,讓產品的推行達到事半功倍的病毒效果。行動則是把產品帶到 iPhone、iPad 和 Android 等平台,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方便的取用你所提供的服務,並善用這些平台的特殊功能,來帶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由於後面的這兩種管道,多是近五年才出現的,所以常常是 Web 3.0 團隊能夠打敗老牌網路公司的關鍵,之前提到的神來也,就是最好的例子。

獲利

Web 3.0 公司的可以很容易的透過各種線上付款機制,向使用者收費,Richi 就是其中的一個好例子。更重要的是,除了傳統的 CPM 和 CPC 廣告,Web 3.0 新創團隊,將會越來越倚重 CPA/CPR (Cost per Action / Cost per Revenue) 等方式獲利,從廣告模式轉移至電子商務的供應鏈。

請享用

所以,無論從這次大衛的論述之中,或是從我之前幫大家整理的各種心法裡面,你可以看到網路業的領袖們,對於這個產業未來的發展,觀察是非常一致的。我希望這些文章,有幫助你們得到一些 Web 3.0 網路創業的正確觀念,更希望他們能真的能幫助你們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加油!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