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Open Graph’

Facebook World Hack Taipei 的幾個感想

September 12th, 2012

昨天在 Facebook 的邀請下去了他們主辦的 World Hack Taipei 當評審。一早大約有 200 位「Hackers」報到進場,經過一整天的努力,最後有 34 組團隊上台,分別用了兩分鐘的時間 Demo 了他們的成果 —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表現的時間只有這麼短,團隊一天下來的思考與整理,和過去 Hacker 生涯累積的功力,要在一瞬間全部爆發出來,觀賞起來其實是蠻有啟發的。

比賽的最後是 XditePaperclip.io 得了大獎,可以飛到矽谷去跟全世界的 Hackers 再比一場。這是評審們一致的選擇,私底下我也蠻高興的,由她代表台灣出國比賽,其實非常好的人選。

不過今天的重點不是誰得了獎,而是昨天一天的觀察下來,我學到了什麼。以下就是我整理的一些重點:

Facebook 動態的加值

有好幾個團隊試著拉出使用者自己或是朋友的 Facebook 動態歷史,然後再從那邊加值。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事情,我們每天分享那麼多東西到 Facebook,雖然不是每一則故事都很有意義,但中間總些是可以拿出來回味再三的。Facebook 自己每天處理上億則新動態都來不及了,實在沒有時間開發太多幫助使用者回收舊動態的功能,而這裡,就是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切入的地方。

像是昨天獲得最佳遊戲獎的 Memory Millionaire,他們把你朋友過去某段時間的動態拿出來當「百萬大猜謎」的題目,讓你猜猜某一段話是誰說的,還可以跟另一個朋友比賽,就是非常棒的題目。另外,獲得評審特別獎的 Feed Manager,用一個「我的最愛管理員」使用介面,讓你可以把喜歡的書籤分類整理起來,也是很不錯的方向。還有 Wall++ 與 Monkey Memory,都做出了讓你可以按時間或是關鍵字檢索朋友動態的搜尋引擎,也是很有價值的功能。

Facebook Login 與行動

在行動的世界,最討厭的就是好不容易下載了一個新的 App,一打開卻還要叫你「註冊」這件事情。在手機上輸入是很不方便的,而且使用者往往只有 5 分鐘的時間,如果你沒辦法馬上給他一些價值,其實是很難把人留下來的。所以當 Facebook 已經有超過 5 億的活躍行動用戶,你應該好好利用它來降低使用者的進入門檻。提供 Facebook Login 是最基本的,至少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體驗到你的主要功能。

FB Login 之外,如果能夠用他的朋友與朋友上傳的內容來加值,那就更棒了。這次的 World Hack 由於是 Facebook 主辦的,所以幾乎每個 Mobile App 都有好好利用這些邏輯,但我認為這其實可以被更廣泛的使用。尤其是新的 App 來說,降低使用者的進入門檻其實比什麼都還重要,但也往往是最被開發者忽略的。

以 Facebook 為行銷通路

除了 Login 和挖掘有價值的資料以外,其實 FB 還是很重要行銷通路,尤其是當使用者自願的分享他們的故事回 Facebook 時,那往往對他們的朋友有不小的吸引力,能夠成為一個贏來的媒體。Facebook 的 Open Graph 提供了很多貼回的功能,這次 World Hack 的團隊也多有運用,也是我認為更多網路創業者應該學會利用的通路。

所以以上,就是我昨天下來的幾個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們正在建造的產品與商業模式有所幫助。

___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Web 正在萎縮,現在怎麼辦?

June 28th, 2011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幾天前「The Web Is Shrinking. Now What?」這則消息?上面這張圖,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還蠻震驚的。它基本上的意思是過去一年來,消費者花在 Facebook 上的時間成長了將近 70%,而花在其他網站的時間則減少了 10%。

從開始寫這個網誌以來,我就一直喊 Web 3.0 來了Web 3.0 來了 — 我承認 Web 3.0 這個字還蠻蠢的,但是我找不到另一個字更能夠一口氣代表網路業正在經歷的這幾場革命,包括 Social Web, Mobile Internet, Curation, Social Media 等等。其中 Facebook 一年多前開放的 Open Graph 平台,正是加速 Social Web 到來的最重要動力。

喊歸喊,我倒是沒有料到 Social Web 真的來得這麼急、這麼猛,居然已經開始造成「Rest of the Web」的萎縮。我去演講的時候常常做田野調查,問問大家起床第一件事情是看 Facebook 的,和睡覺前最後一件事還是看 Facebook 的,的確在過去這一年來有著顯著的上升,大約從 3 成長到 5 成左右,所以也蠻符合上圖的趨勢。

好,無論如何,Social Web 真的來了,問題是,你該注意什麼?

社群化 (Social Layer)

記住,Social Web 代表的不是技術的革命,而是消費者文化的革命。這是一場網路從「代號」走向「實名」、從「網友」走向「朋友」的運動。所以任何已經存在的服務,如果能加上「真實身分」和「社交圈」這層「Social Layer」來大大提升價值的,你就有可能打敗原本的巨人。

社群媒體最佳化 (SMO)

當使用者不再花更多時間搜尋網站,而仰賴朋友們的推薦時,你必須要學會如何贏得這些推薦,而這就是社群媒體最佳化 (SMO/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 的含意。去年九月,我就觀察到從社群媒體來到我的網誌的人,已經超越 Google SEO。事實上,又經歷了 9 個月的發展,從 Facebook 來的人已經是 Google 的 2 倍多。所以這件事情已經一去不回頭,你必須要學會如何讓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推薦你,而又如何讓這些推薦能夠他們的朋友注意到。

社群媒體是媒體,不是社群

很多人經營粉絲頁,把它當作以前 Web 1.0 時代的「會員」,或是 Web 2.0 時代的「社群」在經營 — 粉絲人數、留言、按讚越多越好,數大就是美。事實上,社群媒體根本不是「社群」,如果你再看仔細一點,它其實是「媒體」。既然是媒體,那傳播力、影響力、轉換率才是重點。也就是說,粉絲像「主顧客」一樣,貴在精不在多。留言、按讚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會不會幫你分享、推薦東西給他們的朋友,那才能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病毒效果,如果這是成立的,那才是真正的社群媒體。

所以,無論是 Facebook 來了、Social Web 來了,還是 Web 3.0 來了,那只是名號的問題,重點是這個革命真的正在發生,而身為創業者,你該做的就是好好深入了解,並且運用成為自己的優勢。加油!

歡迎追蹤我的 Twitter

(Image via allthingsd)

Web 3.0 帶來全新的個人品牌時代

August 18th, 2010

個人品牌」其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我甚至強烈懷疑從有人類開始,這件事情就已經存在。舉凡遠古的蚩尤、黃帝、大禹、商鞅,到春秋戰國的孔孟、老莊,三國時代的諸葛、趙雲、呂布,一直至到今日的王建民、徐熙娣 (小 S)、孫芸芸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個人品牌的作用,就是讓你聽到這個人的名字,雖然沒見過本人,也聞風色變、肅然起敬、甚至願意掏出腰包。

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也就是說,跟所有「品牌」一樣,個人品牌的主要功能,就是影響人們的決策,或者說在商業的社會,就是讓人們更願意買單。所以既然經營這件事情有利可圖,當然從古至今就會有許多神棍、假權威、假專家的出現。這些人靠著說謊、作弊、蒙騙、造神運動,搞出分身、羅盤、顯像、聖水等把戲,來騙取人們的信任,最後換得他們口袋中白花花的鈔票。

然而由於資訊的不對稱性 — 神棍知道自己是神棍但你卻不知道,所以這件事情往往淪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旁人雖然為這些受害的人心急,卻沒有辦法證明他們其實已經受騙上當。

直到網路的出現,帶來了資訊供給的解放,媒體不再稀有,也不再受到少數人的把持。於是資訊的不平衡才逐漸消失,神棍一個個的被踢爆,而相對的,像酪梨壽司這樣的「網路原生名人」也一個個的誕生,但這只是網路對個人品牌帶來的第一場革命。

Web 3.0 與個人品牌

時序進入後 Facebook 的 Web 3.0 時代,大家的人際關係通通被網路化,並且可以透過 FB Open Graph 和 Twitter @anywhere 等平台來存取。於是,我們看到類似 Peer Index 這樣的服務開始出現,讓個人品牌的權威和影響力,除了可以被感受,還可以被量化和分析。

Peer Index 的概念其實很簡單,他蒐集一個網路「名人」的發言和行為,透過科學的方法去分析、比較,然後產生這個個人品牌的權威、活動和群眾強度等數據,最後再歸納出一個「同儕指數 (PeerIndex)」數字,讓你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是不是專家、有沒有權威。

也就是說,在 Web 3.0 的時代,一個「個人媒體」的影響力將不再只是用「感受」的,也不再只是百萬人次到訪這樣無意義的數字。我們可以用很科學的方式去衡量一個專家的權威性,以及群眾對他的信任度等資訊。這樣的架構,會讓真正專業的意見和評論更容易的顯現出來,也讓灌水膨風的專家逐漸被埋沒。

未來還會怎麼走

當然,就像很多新領域一樣,Peer Index 也絕對只是 Web 3.0 個人品牌分析的起點。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量化分析工具出現,我甚至認為更專業,分工更細的「影響力溫度計」也會被開發出來。這些工具將會幫助我們去蕪存菁,在茫茫的資訊海找到更正確、更值得我們信賴的信息來源,讓我們吸收、消化資訊的過程更有效率,而這不就是網路創新,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所以,有興趣在這個領域嘗試的創業人,我認為現在是開始的大好時候,可以好好研究,加油加油。

PS. 八月份的 Startup Mixer 將在 8/26 (四) 6:30 舉行,這次換到更大、更舒服的 Marquee,一定要讓大家玩得更開心,趕快去報名吧!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