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personal brand’

創業 CEO:CEO 經營個人品牌的注意事項

August 5th, 2014

Move fast with stable infra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在這裡,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對於追求擴張效率的快速成長期企業來說,除了日漸知名的企業、產品品牌,CEO 如果能擁有並持續經營一個良好的個人品牌,實務上是非常高槓桿的策略。

價值

最大的回報來自於能幫助你贏得更優質的供應商、通路、投資人等夥伴。當你的用戶、營業規模日益茁壯,在協力企業方面也會需要往食物鏈上游移動。一個在產業裡有影響力的 CEO 品牌,這時就能幫得上忙。除了敲開大門、增加對方拉下身段合作的意願外,甚至可能會吸引理念相合的優質夥伴主動找上門來。

另一個明顯的回報則是人才,尤其是吸引有豐富業界經驗的高階經理人。這些人往往已經在很好的生涯道路上,也不乏機會可供選擇。要讓他們放棄眾多更穩當的可能陪你走上一遭,除了企業本身的顧主品牌之外,CEO 的個人品牌,以及你所代表的信念、價值觀,也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

風險

當然,有作用力的地方,就有反作用力。CEO 經營個人品牌的風險,除了發言不慎引發公關危機,因為價值觀不合而在業界樹敵之外,最嚴重的就是 CEO 品牌太成功,未來若與公司間需要分道揚鑣,也會有非常痛苦的撕裂傷。

目標受眾 ─ 知名度 ≠ 品牌

要經營一個好的 CEO 品牌,首先必須設定明確的受眾 ─ 潛在客戶、業界社群、人才,都是不錯的選擇。受眾設定錯誤,或是過分針對知名度去優化,都是新手容易犯的錯誤。除非是要出道當明星,否則家喻戶曉通常不是最好的策略,因為訴求廣度的同時往往也會失去深度,反而無法影響更有價值的受眾。

管道

在管道的選擇上,除了傳統的媒體公關,個人的 Facebook、出書,甚至 YouTube,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喜歡寫文章的話,不一定要拘泥於自建網誌,現在像是 udn、天下、商周等各大媒體網站,都開放給意見領袖進駐,也是可以考慮的落腳處。

品牌印象

有了管道與受眾,接著就是 CEO 品牌要讓他們留下的印象。是聰明、誠懇、溫暖、詼諧、有品味、有觀點、領先市場、能袖善舞、進步神速,還是就事論事、關懷社會,這些都是可能的特質,也是必須思考、慎選的路線。

一件事

除了特質,如果能有你的「一件事」,也就是你長期在推動的改變,那麼當然會更能吸引同樣羽毛的鳥兒聚集 ─ 舉例來說,Bill Gates 近期的一件事情是消滅小兒痲痺,Mark Zuckerberg 近期的一件事情則是讓全世界的人都上網,而我的一件事情 (當然品牌的影響力遠遜於他們兩位) 是推動台灣成為世界一流的網路聚落。

擁抱批評

當然,既然把自己放在那裡了,一定會有人挑戰你的論點,批評你的作為。人沒有完美的,品牌也是,面對批評,有則道歉、改之,無則謝謝對方的建議、時間。重點是這個過程,也會磨練你與人為善的人生智慧。

Iterate

也就像所有品牌,個人品牌也需要 Iterate。不定期的與受眾聊聊,確認你有沒有留下想要的印象,並且根據回饋來修正,也很重要。

做自己

最後,還是要語重心長的提醒大家,在這麼多的注意事項、工作之中,最好的策略還是做自己。為了達到短期目的而扮演了一個你不是的人格,那是很難長期而持久的。當然,如果在這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因而敦促你變成更好的自己,那這個投資又更值得了。

___

歡迎訂閱我的每日創業精選 Flipboard 雜誌

(Photo via Recode)

網誌有什麼好?

August 26th, 2010

Joan 今天在 appWorks 網誌上登出的文章,透露了我一直強迫他要趕快開始寫網誌這件事情。這大概是自從他 8 月 1 日正式加入 appWorks 團隊以來,一件我要求他要求的最嚴格的工作項目。不過這個要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我自己認為自從去年 6 月開始寫 Mr. Jamie 以來,網誌教了我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即使我已經在網路圈足足有 10 多年之久。更重要的是,這中間許多的領悟,是我沒辦法用言語敘述的。所以我常常叫所有的網路人,趕快自己跳下水開網誌,把自己浸在裡面,才能夠深深體會箇中奧妙。

寫網誌幫你記錄思緒

寫網誌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記錄你的思緒。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當你每天吸收了那麼多的新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篇文章把感想記錄下來,方便日後可以回過頭來咀嚼、參考。我其實常常回過頭去看我以前寫的文章,當然有時候會覺得當初的想法很幼稚,但也常常發現我居然忘記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觀點。如果當初沒有寫下來,那這些東西就都不見了。

寫網誌可以強化你的論述

當然如果你只是要想法寫下來,準備將來給自己看,那一本筆記本就解決了。但就因為網誌面對的是全世界,所以你被強迫必須要好好把思緒整理清楚,再刊登出來。我們常常說要把一件想法融會貫通,最好的方式就是試著把他拿來教會別人。那網誌,就是你的 24 小時線上教室,剛剛想通一件很酷的事情嗎?何不試著在你的網誌上解釋給讀著們聽,自己也更能掌握這個想法的精髓呢?

寫網誌幫你面對顧客

閉門造車常常是許多創業人容易掉入的陷阱,由於產品開發的過程通常是內化的,所以一忙就是好幾個禮拜沒跟人群接觸,這常常讓你陷入自己的世界當中,忘了問問人們的需求是什麼。但如果你固定寫個網誌,至少有一個和全世界溝通的管道,讓你可以不斷的把想法跟計畫和大家討論,減少過渡自閉的可能。而和讀者間的留言討論,也可以訓練你溝通的藝術,和如果說服潛在客戶你產品的優點。

寫網誌幫你了解他們的喜好

很多人沒發現,網誌除了你散播思想的好管道,更是得知客戶喜好的絕佳途徑。我每天都會看看網誌的每篇文章的點擊率、被分享的強度、讀者瀏覽的路徑等等資訊,來幫助我了解華文地區網路人和創業人,也就是 appWorks 的客戶,所關心的話題。例如昨天的 Joan 一文,比前天的 Web 3.0 一文還熱門,就證明了一件事情,宅宅都是愛正妹的!!

網誌會給你能量

而除了網誌本身,他背後的這群讀者,更會給你很多的能量。好的文章,他們會幫你轉寄、推薦。好的想法,他們會吸收,融入他們的思想中,再散播給其他人。他們會和朋友聊到你,會和老闆提及你,很多時候,機會就會從這中間出現。說的誇張一點,整個 appWorks 和我到今天為止的一些小成就,都是從 Mr. Jamie 一個小小網誌開始的。

寫網誌讓你成為社群的一員

最後,寫網誌還會讓你成為「網誌圈」的一員。這可以說是一個由「網路意見領袖」組成的小社群,所以成為社群的一份子,會給你帶來許多好處,例如你可以和大家互通有無,得到別人沒有的圈內資訊,也可以和大家互相幫忙,在關鍵時刻幫助彼此宣傳重要的資訊,例如 appWorks 育成計畫開始收件時,Inside 和 MMdays 就非常熱情的幫助我們打廣告。

當然,寫網誌的好處,絕對不只上面這些。很多的奧妙,就像一開始說的一樣,只有自己跳下去體會。所以,正在創業的你,何不從今天就開始呢?

___

在 Facebook 上追蹤我

(Picture via trois-tetes@flickr under CC license)

Web 3.0 帶來全新的個人品牌時代

August 18th, 2010

個人品牌」其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我甚至強烈懷疑從有人類開始,這件事情就已經存在。舉凡遠古的蚩尤、黃帝、大禹、商鞅,到春秋戰國的孔孟、老莊,三國時代的諸葛、趙雲、呂布,一直至到今日的王建民、徐熙娣 (小 S)、孫芸芸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個人品牌的作用,就是讓你聽到這個人的名字,雖然沒見過本人,也聞風色變、肅然起敬、甚至願意掏出腰包。

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也就是說,跟所有「品牌」一樣,個人品牌的主要功能,就是影響人們的決策,或者說在商業的社會,就是讓人們更願意買單。所以既然經營這件事情有利可圖,當然從古至今就會有許多神棍、假權威、假專家的出現。這些人靠著說謊、作弊、蒙騙、造神運動,搞出分身、羅盤、顯像、聖水等把戲,來騙取人們的信任,最後換得他們口袋中白花花的鈔票。

然而由於資訊的不對稱性 — 神棍知道自己是神棍但你卻不知道,所以這件事情往往淪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旁人雖然為這些受害的人心急,卻沒有辦法證明他們其實已經受騙上當。

直到網路的出現,帶來了資訊供給的解放,媒體不再稀有,也不再受到少數人的把持。於是資訊的不平衡才逐漸消失,神棍一個個的被踢爆,而相對的,像酪梨壽司這樣的「網路原生名人」也一個個的誕生,但這只是網路對個人品牌帶來的第一場革命。

Web 3.0 與個人品牌

時序進入後 Facebook 的 Web 3.0 時代,大家的人際關係通通被網路化,並且可以透過 FB Open Graph 和 Twitter @anywhere 等平台來存取。於是,我們看到類似 Peer Index 這樣的服務開始出現,讓個人品牌的權威和影響力,除了可以被感受,還可以被量化和分析。

Peer Index 的概念其實很簡單,他蒐集一個網路「名人」的發言和行為,透過科學的方法去分析、比較,然後產生這個個人品牌的權威、活動和群眾強度等數據,最後再歸納出一個「同儕指數 (PeerIndex)」數字,讓你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是不是專家、有沒有權威。

也就是說,在 Web 3.0 的時代,一個「個人媒體」的影響力將不再只是用「感受」的,也不再只是百萬人次到訪這樣無意義的數字。我們可以用很科學的方式去衡量一個專家的權威性,以及群眾對他的信任度等資訊。這樣的架構,會讓真正專業的意見和評論更容易的顯現出來,也讓灌水膨風的專家逐漸被埋沒。

未來還會怎麼走

當然,就像很多新領域一樣,Peer Index 也絕對只是 Web 3.0 個人品牌分析的起點。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量化分析工具出現,我甚至認為更專業,分工更細的「影響力溫度計」也會被開發出來。這些工具將會幫助我們去蕪存菁,在茫茫的資訊海找到更正確、更值得我們信賴的信息來源,讓我們吸收、消化資訊的過程更有效率,而這不就是網路創新,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所以,有興趣在這個領域嘗試的創業人,我認為現在是開始的大好時候,可以好好研究,加油加油。

PS. 八月份的 Startup Mixer 將在 8/26 (四) 6:30 舉行,這次換到更大、更舒服的 Marquee,一定要讓大家玩得更開心,趕快去報名吧!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