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Product Market Fit’

Google+ 做對了什麼?

July 1st, 2011

自從 Google+ 前天開始開放加入以來,掀起了網路圈一陣旋風,ReadWriteWeb 第一時間宣布 This is Very Cool,隔天 Inside 的 Mona 給了89 分,說這是一個潛力無窮的服務,Deduce 提出了愛上 Google+ 的 5+1 個理由,TechOrange 的 Carrie 甚至幫大家把從 Facebook 搬家到 Google+ 的方法都找好了。

在歷經 Jaiku、Dodgeball、Orkut、Wave、Buzz 等種種大大小小的社群災難後,第一次,Google 似乎找到了一點點 Product/Market Fit,好,現在問題來了,Google+ 到底做對了什麼?

單向連結

單向連結是 Google+ 和 Facebook 的第一個大不同,當我把某個朋友加入一個 Circle 時,我並不需要對方的認可。也就是說,我可以認定你是朋友,但是你可以不需要回應。這大大降低了「網路效應」的早期進入門檻,也是為什麼 Google+ 一開始就不無聊的原因。

反向連結

和 Twitter 的單向 Follow 不同的,是當我在 Google+ 把一個朋友加入一個 Circle,我是在給他「接收」我分享的內容的權利,而不只是在追蹤他的內容。也就是說,如果我把 Allen 加到我的 Friends Circle,那從此以後我分享給 Friends 的照片,他都可以看到。但是如果 Allen 沒有也把我加到他的任何一個 Circle,那我是不會看到他的 (非公開) 內容的。這點需要花一點時間解釋,因為它和 Facebook 或是 Twitter 的邏輯很不一樣,但對消費者似乎是比較直覺的架構,我們可以持續觀察下去。

病毒 Email

也因為反向連結的設計,這讓病毒 Email 非常容易傳播,我想這幾天大家都收了不少 XXX 把你加入 Circle 的通知,它並不強迫你回應,但是卻讓你很想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我覺得是相當優雅的處理方式。

與 Android 手機串連

建好了 Circles,也就是分享通路,那總得要有內容。從這裡開始,Google+ 進行的是組合戰 (這很有可能也是命名的其中一個原因),首先是 Google + Android — 一個設計得非常好的 Android 手機用戶端,除了相當好用的介面,它還利用了 Android 開放的特性,提供了「立即上傳」(Instant Upload) 的功能,讓你拍完照片不用做任何事,在背景就幫你上傳一份到 Google + Picasa (會暫存在私人相簿)。Google 還因此間接開放了 Picasa 的無限容量,左打 Facebook,右打 iOS + iCloud。畢竟 Android 現在已經瘋狂成長到一天 50 萬支的量,Google+ 去利用這個武器,是非常聰明的。(更多關於 Google+ Android App,可以看電腦玩物的介紹)

與 Picasa 串連

就像上面提到的,Google+ 除了 +Android,還有 +Picasa。除了新上傳的照片會進入 Picasa 的相簿外,Google+ 也讓你很輕鬆的就可以把已經放在 Picasa 的照片分享到 Google+ 上面。這大大提升了 Google+ 上的初期內容量和質 — 我在用 Picasa 的朋友很多都是 DSLR 的使用者,這也是非常聰明的一步。

所以,Google+ 上路了,我認為這一次 Google 有好好的從過去種種錯誤中學習,試著推出更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至於這些糖果夠不夠把使用者吸來、黏住,我們再觀察個一兩個月吧!

歡迎在 Google+ 追蹤我

(Image via xkcd, CC license)

王偉忠才是真正的 A 咖

June 17th, 2011

之前聊到創業團隊該如何徵才,文章中說你應該要「只請 A 咖」。但是對於誰是 A 咖,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剛好今天讀到一篇很得我心的文章,同樣也是「超級天使」的 Eric Paley (艾瑞克‧普雷) 給了 A 咖一個非常簡單又容易了解的定義:A Players Write the Playbook. (一流玩家訂下遊戲規則)

以下,是我加入自己的經驗,幫大家做的整理:

F 咖

沒有生產力,任何公司都不要。

C 咖

大企業裡面充斥著 C 咖,他們連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完都要抱怨。C 咖只想把上班時間混過去,趕快回家看電視,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好每天搞搞團購、叫叫下午茶、跟同事一起八卦。這些人對小錢斤斤計較,如果有一天年假沒要休到,就好像公司欠他們好幾百萬一樣。C 咖管理起來也很麻煩,常常需要盯著他們把事情做完,可惜你花了這麼多工夫,這些人如果有把今年的業績做到就很偷笑,「追求卓越」?這幾個字在 C 咖身上你別指望。

B 咖

B 咖很不錯,他們很守本份,會去了解每個工作的目的,然後自動自發的把該做的事情做完,有時候甚至做得比你想像中的還好。這種人在大公司很少,通常可以爬到副總、總經理的職位,有一些甚至有成為 A 咖的實力。

A 咖

A 咖不只是玩這場遊戲,他根本就是自訂規則。他不只把事情做好,還會幫大家定義該做什麼、要怎麼做。這些人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能,可以把團隊帶到另一個層次。所以在大公司你幾乎看不到 A 咖,因為他們就算不小心進去了,也很快就會被 C 咖盤據的官僚文化逼走。當你跟這些人面試的時候,你會發現是他們在幫你上課,而不是你在考他們,這時候你得趕快用力抓住,因為你挖到一塊寶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看看電視圈,那些號稱「綜藝天王」的主持人們,其實根本都只是 B 咖。只有王偉忠,才稱得上 A 咖。NBA 也是,Kobe Bryant (小飛俠布萊恩),對不起,你只是 B 咖。發明發揚三角戰術的 Phil Jackson (傑克遜教練),才是 A 咖中的 A 咖。

而如果你要創業,真的,你不可能找 C 咖,甚至也不需要只把事情做完的 B 咖 — 尤其是創業初期。你需要的是兩、三個 A 咖,跟你一起發現問題、找到方向、 一起 iterate、pivothack everything,最後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這時候,你或許才考慮開始請一些 B 咖。

這樣,了解了嗎?

好久不見的 appWorks Startup Mixer 回來了,6/24 (五) 6pm 在 BCDog Cafe,每個報名的團隊將有一分鐘的時間上台自我介紹,而且當然一定要是完全免費,大家請圈好月曆,報名頁隨後送上!

(Image via bridgetds, CC license))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June 2nd, 2011

啊~ 爆紅!多麼性感的一個字眼啊。每個人都想爆紅,一夜成名、一夕致富,你聽過太多故事了,既然他們都可以,我也有機會。只要我把這個東西弄出來,全世界的人已經等著掏錢給我了…

昨天 Michael Chiu 說得好

我覺得中樂透比較快

真的,這個世界唯一真正可以稱為一夕「成功」的方式,大概就是中樂透。所以如果你對創業懷抱著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我鼓勵你還是把錢拿去買樂透吧!期望值應該會比創業高很多。

爆紅的背後

今天讀到我異父異母雙胞胎哥哥 Mark Suster (馬克‧薩斯特) 的這篇文章,特別有同感。他說:

Rapid success stories happen, true.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most “overnight successes” come at the end of years of hard work and those witnessing the “success” part too readily assume the “overnight part.”

翻成中文就是:

這世界真的有不少「爆紅」的故事,但實際的情況是這種事大多發生在多年的辛苦耕耘之後,可惜旁觀者多半只看到最後的「成功」這個部分,於是很簡單的認定:這就是「一夕」成功啊!

颱風什麼時候會來?

我常說創業最重要的是市場,因為當一股大浪衝來,雞犬升天,團隊的好壞根本已經不重要。所以你會常常覺得:「什麼?這種人也能成功?」的原因就在這裡 — 市場,才是成敗最重要的推手。

但問題來了,就像颱風一樣,你只知道市場就在附近,但是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會不會來,什麼時候會來。真的,沒有人知道。三年前,大家還在說 Facebook 永遠不可能在台灣起來。兩年前,大家還在說 iPhone 太貴台灣人不會買單。一年多前,全世界沒有人看好平板電腦。

那怎麼辦

雖然你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但是你可以持續的積極準備。因為也就像颱風、大浪一樣,市場會不斷給你新的機會,套句 Mike Jiang 的名言:「所以你得先把自己划到海中間。」

但也別小看這句「划到海中間」,它可沒有字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首先,你根本不知道「中間」在哪裡。所以你必須要透過「精實創業」,不斷的去測試、了解消費者的喜好。不要太執著於某個答案也是很好的方法,如此你就變成了「幸運的人」,可以抓住任何一個市場給你的機會。

最後,最重要的是,你或許沒有別人聰明,沒有別人幸運,但是你可以比別人更努力、更持之以恆,套句 Lawrence Lin 的話:「簡單的事情每天都做就不簡單

當然我不是真的很紅,appWorks 也還沒有什麼超級了不起的成就,不過如果你問我上面這張圖 (我網誌過去一年半來的流量) 能給你什麼啟發的話,我會說:「沒有奇蹟,只有累積」,真的!

歡迎加入我的  Twitter

(Image via takeitez,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