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Rainbow Loom 的人氣快速起飛,粉絲上傳了數百支影片到 YouTube,也冒出了許多像 Julia 這樣所謂的「兒童創業家」
NYTimes 不久前刊登了一則相當啟發人的創業故事 Rainbow Loom’s success, from 2,000 pounds of rubber bands,內容講述 22 歲時移居美國的馬來西亞華僑吴昌俊 (Cheong Choon Ng 音譯),本來是一個在 Nissan 服務的品管工程師, 下班時為了加入一雙女兒的橡皮筋手作遊戲,開始利用他的機械工程知識去製作工具,結果最後大獲女兒們的愛用,也在她們的鼓勵下決定商品化這個工具組,命名 Rainbow Loom,走向創業者條路。當然創業後不是一帆風順,經歷了一些波折,但三年後終於演變成千萬美元的大生意。
我鼓勵大家都去讀讀這篇故事 (中文版在這裡,雖然翻譯得不怎麼樣),以下是我從中間得到的啟發:
- 最棒的需求,往往是在我們身邊發現的
- TA 就在身邊的好處,是可以快速 Iterate,更快找到 PMF
- 需要教育市場的新產品,要善用 YouTube 的力量
- 最初的合作通路,要選針對早期熱衷者的那種
- 打開通路的關鍵是贏得店主人的推薦
- 與其佔很多店的一小部分營收,不如佔很少店的一大部分營收
- 就算產品再好,進入市場後,也要一段時間的醞釀
- 向下相容很重要 (美國小孩間本就有編織友誼手鍊互送的習俗)
- 正向力量很重要 (與其打電動,父母更希望孩子動手)
- 一旦打開,小孩市場的傳染力非常強
- 有了初期成功後,還要不斷演進,才能維持顧客的興奮與市場的領先
這是去年八月的文章,而到了今年 2 月,Rainbow Loom 已經正式在美國成為一個潮流,連脫口秀主持人 Jimmy Kimmel 都穿起用它編織出的西裝。(不過我不確定是廠商置入還是製作單位主動安排的)
另一方面,WSJ 去年九月也刊出了另一篇文章,報導 Rainbow Loom 成功後,馬上引來眾多仿冒品,而吴昌俊正在透過訴訟,盡力維護他三年來辛苦建造的小王國 — 沒錯,山寨不是中國的特產,有錢賺的地方,就有黑帽的存在。
無論如何,希望今天分享的這則故事有給你一些啟發。
___
(Screenshot from NYTimes; Picture via Kans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