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reinvent’

創業 CEO / 這是年輕人的時代,台灣企業需儘速交棒六年級生

June 9th, 2015

馬雲 逍遙子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這是年輕人的時代!!!」上個月 7 日,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以此為題,給全公司 3 萬名員工發了一封公開信,正式宣佈集團 CEO 的工作交棒給 1972 年出生的張勇。

不僅如此,馬雲在信中同時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全面由 70 後,也就是台灣俗稱的六年級生掌控兵權,第一代五年級高管把經營權移交出去後,則將專注在集團戰略、人才培養,與文化傳承的工作上。

馬雲同時分享,在阿里巴巴現有管理層中,80 後 (1980-1989 出生) 的已經達到 52%,而 70 後的也已有 45%,也就是說,在馬雲宣布 CEO 交棒的同時,阿里集團全面由移交 70 後管理的計畫,完成進度事實上已經高達 97%。

從很多面向,這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行為。

首先,雖然居於領先地位,但阿里巴巴在中國電商的霸權並不穩定。除了屢遭控告賣假貨之外,整體的成長近期也大幅放緩。前幾年固定的三位數年增率早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今年第一季繳出,僅 45% 的年營業額成長。

此外,阿里雖然是拍賣 (C2C) 與開店平台 (B2B2C) 兩大業務的龍頭,但在線上零售 (B2C) 方面,卻讓京東在近五年殺出一條血路。去年納斯達克掛牌取得籌碼後,京東開始積極跨足開店平台、以群眾募資為主的 C2C 業務,以及支付、物流等阿里正在努力發展的成長引擎,一個長期足以威脅阿里地位的重量級挑戰者,儼然出現。

在國際拓展方面,阿里巴巴目前為止的成績也非常有限。尤其在美國、日本等幾個 A 級市場,阿里仍然沒有拉出任何讓 Amazon、樂天等當地領先者感受到威脅的成長曲線。

最後,雖然已是紐約證交上市的公開公司,阿里的權力集中程度其實還是不輸掛牌前。除了馬雲仍是無法動搖的最高領袖外,由所謂 27 位「合夥人」控制絕對投票權的股權結構,也讓這批原來在位的高管,除非自願,沒有任何放權的理由。

內部權力同樣非常集中的台灣第一、二代科技事業,如宏碁、華碩、宏達電,近幾年來同樣面對內憂外患,組織需要大幅轉型,但他們的反應卻與馬雲扶植六年級生的策略恰恰相反,仍舊依賴當年開疆闢土的元老們帶頭改變。

這個策略不是不好,只是有諸多先天的劣勢。

首先,網路正在帶來巨大的行為革命,1980 後出生的年輕族群,食、衣、住、行、育、樂都大量依賴網路,這與 1970 以前出生世代大幅依賴實體報章、賣場的行為模式有如天壤之別,也因此產生消費文化上的巨大鴻溝。隨著 70 以前的人們漸漸退休,80 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對年輕世代消費文化的不理解,將讓老驛們決策上的正確率大幅降低。

再來,網路不僅帶來巨大的行為革命,更在帶來巨大的商業模式顛覆,其背後是互聯網思維的具體實現。70 前的人們,對於傳統模式常有根深蒂固的相信,讓他們無法跳脫框框思考,反而拖累企業在網路時代重新發明自己的步伐。宏達電被小米用互聯網思維徹底擊潰,但時至今日,內部還有許多高管不屑小米的成績,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後,網路時代講求速度,必須 24 小時備戰,能夠隨時反應。70 年前出生的第一代老將們,現多已步入 50-60 歲高齡,即使有心與年輕人一拼高下,許多時候體力也無法允許。

相對來說,我認為,六年級生則是現在帶領企業征服網路時代的最佳選擇。他們目前正值 35-44 歲、智慧與體力兼具的顛峰年齡,有很高比例是第一代原生網路族群,對網路文化長期浸淫,因此能橫跨七、八年級的文化,又能理解傳統世代的思維,因此非常適合扮演承先啟後的整合者角色。所以深思熟慮的馬雲,才會堅持把兵權交給他們。

因此,在這裡,我要大膽呼籲台灣企業們,應該要趕快篩選出企業內部優秀的六年級種子部隊,努力在未來 1、2 年給他們最好的養分,接著在 3 年內把決策大權交給他們。網路帶來的顛覆,對於所有既有企業而言,絕對是生死存亡之戰。如果不能把對的領導班底排列出來,長期而言,這場仗是幾乎沒有勝算。

這是年輕人的時代,你必須相信年輕人,才有未來。

___

創業 CEO,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本文編輯後刊登於《30》; Photo via 虎嗅)

品味:重新發明解答

December 14th, 2012

歡迎來到「品味」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在這個每週一次的系列,我試著跟大家分享我所看到、聽到的種種美好。

大多數創業者在「找問題」解決的時非常有創意,總是憑空幻想人們生活中可能 — 當然很多時候是不可能 — 存在的問題。然而他們在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時,卻又往往被「傳統」的框框套住,只從「既有」的基礎處上找答案,卻忽略了許多框框外的可能性。

要成為一個一流的創業者,你必須與他們相反。你要花很多時間觀察、研究人們的生活,從中找出真實存在、值得被解決的問題。然後,你需要學會「Re-invent (重新發明)」事物,用框框外面的方法,更漂亮的解決這些問題。「思想的舉重」是一個可以幫忙的日常訓練,而從別人的作品中找尋靈感,又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今天,與大家分享過去這週裡面,我看到的兩個很棒的「Re-invention」。

Josh Zisson’s 100% Reflective Bike

在傍晚、夜間騎腳踏車,很多時候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尤其在與汽車爭道的大城市裡面。傳統的設計師,多是在「腳踏車是既有的」這樣的框框裡面思考,因此他們在腳踏車之上,再加上夜光燈、車燈、反射燈、反射踏板、反射輪圈等產品,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年多前,律師 Josh Zission 決定徹底重新思考這件事情,建造一台最安全的夜間腳踏車。他的結論:讓整台腳踏車都反射光源。但這樣還不夠,他發現傳統的反射材質,反射的效率往往不彰,浪費了許多射到材質上的光源,即使整台腳踏車都塗佈這樣的材質,也無法達到最好的反光、安全效果。因此,他又與 Halo Coating 公司合作,開發出來了新的反光覆蓋材質,讓他的反光腳踏車擁有了最棒的夜間反射能力。

所以有時候,非工業設計師出身的局外人,反而更能從框框外思考,重新解決一個問題。但身為律師的 Josh 為何要做這麼多?沒錯,因為他出了車禍,撞上了突然打開的車門,然而波士頓當地的警察卻認為這是他自己的錯,沒有跟車子保持安全距離。他一問之下,波士頓的腳踏車騎士中很多人都碰過類似的狀況,因此,他給了自己一個任務,重新檢視並且試著解決所有腳踏車相關的安全問題。

GravityLight by Martin Riddiford and Jim Reeves

另一個也是「發光」的問題,是多年來很多人嘗試解決的,在非洲等缺乏電力的落後地區,夜間照明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試圖把太陽能、風力發電等裝置,與燈泡結合在一起。這些設計往往不是成本高昂,就是體積龐大、裝置困難。倫敦的兩位手持裝置設計師 Martin Riddiford 與 Jim Reeves,用他們 20 年來設計小東西的經驗,漂亮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答案是「重力」發電的 GravityLight,在一個發裝光裝置上加上沙包,使用者只需要把這個重物從地面舉起,產生的能量就足以讓燈泡發光 30 分鐘。實際是如何運作的,請看這支影片:

這個非常聰明又實用的 GravityLight 設計,現在正在 Indiegogo 上尋求贊助,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以行動支持他們的巧思,也可以提前拿到這個登山、露營時相當實用的產品。

最後希望今天的兩個分享,能夠給你們一些啟發,下次,也試著重新發明問題的解答,不過千萬別忘了,要針對的是真實存在的問題哦!

___

許多一天中的有趣見聞,也會分享在 Facebook 上,歡迎加入

(Images via Bike Safe Boston, Indiegogo)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