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Samsung’

《社群→媒體》Jamie、Cheryl 談品牌行銷

January 19th, 2011

「社群媒體」,當今網路最熱門的關鍵字。大家都在講它,卻很少人了解這四個字真正的涵義。在我看來,這個前所未見的「新媒體」,不但是一個趨勢,更是一門學問,非常高深的學問。在 Web 3.0 時代,Social 影響著一個網站的興衰,一個品牌的成就,一個現代企業的存活或是淘汰。因此,為了讓我們有機會一窺究竟,進而對這門學問有更深的領悟,我開始了一系列《社群→媒體》訪談活動。藉由與身處社群最前線的工作夥伴們一起探討,我希望能夠激盪出很多火花,來幫我們照亮這個新領域,引領我們進入社群媒體奧妙的全新境界。

《社群→媒體》開播第一集,我們請到了 TechOrange 主編 Cheryl Wu,聊聊她 4 年來的品牌行銷經驗,和對社群媒體的體會。

Jamie: 妳之前在噗浪上還蠻活躍,當初怎麼開始的?

Cheryl: 一開始是工作的關係,之前在三星行銷部門,社群領域交給我負責。2007 的時候還沒有人喊出「社群媒體」這個稱號,那時候叫做「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方法是韓國來的,主要就是到各討論區去貼文章,介紹自家的產品,然後把網友的回饋帶回公司。

Jamie: 所以三星做病毒行銷昰用個人帳號還是公司帳號?

Cheryl: 那時候都是實驗性質,由我們去建議主管在網路上做甚麼。所以一開始昰用個人帳號,抓到訣竅後才幫公司開官方帳號。

Jamie: 那妳又是怎麼變成癮科技上的憂愁妹?三星知道嗎?

Cheryl: 開頭是癮科技中文站這邊想要開始經營討論區,他們覺得可以增加讀者的黏度,於是找來 PTT 健鼠板板主奕之華負責,接著他就找上我用「憂愁妹」的身分去開一個板。三星還滿鼓勵的,甚至後來憂愁妹紅了,他們還考慮利用憂愁妹來代言新的產品。

Jamie: 在你看來,一開始經營討論區,和後來的噗浪有什麼不同?

Cheryl: 噗浪是對人,人會走在議題前面,比較個人化、裝置化;討論區比較分散,對哪個主題有興趣就進去,像園遊會。在討論區跟網友互動,黏性比較沒那麼高,但在社群媒體上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都會有人。這時候品牌的個性就會比較強,你可以透過社群媒體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在討論區 除了給好的建議意見,無法再給更多軟性東西。但社群媒體上,你可以靠著軟性的東西,像是閒聊的方式,慢慢累積品牌的好感。

Jamie: 對,台灣很多品牌經營社群都是把它當做討論區,沒有想過這是在經營品牌形象,常常以人氣做為指標,衝粉絲數、用一些雕蟲小技騙大家按讚,但這對品牌印象、好感,其實不一定有加分。

Jamie: 2011 年開始的社群媒體,你認為還有甚麼進步空間?

Cheryl: 還是品牌的影響力,過去可能是透過電視,現在是靠著社群媒體,速度會快很多。當然對許多企業來說,短時間內或許無法直接轉換成銷售,但是還是不能不學會經營,建立一套測量的方式。因為對於品牌未來的影響力,社群媒體絕對佔非常重要的地位。

Jamie: 謝謝 Cheryl。

Nexus S 出現,Google 同時正式推出 Android 2.3 Gingerbread

December 7th, 2010

今天一早起來,Google 執行長艾瑞克‧舒密 (Eric Schmidt) 非常幽默的在 Twitter 丟出了這樣的訊息:

沒錯,Google 正式宣布 Nexus S, 同時也釋出 Android 2.3 Gingerbread (薑餅) 的 SDK 開發套件。

Nexus S 顯然是衝著開發者來的,因為 Google 知道要等手機廠更新至 2.3,那大家有半年都沒辦法測試軟體。而且 Gingerbread 有一些新功能,像是要做行動付費用的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程通訊),需要新的晶片支援。所以,Google 選擇和 Samsung 合作,推出了 Nexus S 來把第一線的 Android 軟硬體標準再往上拉高。

Nexus S + Gingerbread 用起來如何?請大家看看這段 Google 精心拍攝的影片:

至於 Android 2.3 的新功能,重點整理如下,更詳細的資訊請參考 Android 網站

  • 新的 UI 設計 (黑/綠色系)
  • 支援 SIP 網路電話
  • 支援 NFC / 行動付費
  • 大幅改進的輸入法
  • 更棒的剪貼功能
  • 更新的電池管理 (主動關閉背景程式)
  • 更新的應用程式管理
  • 支援多個照相機
  • 新增 WebM/AAC/AMR 影片支援

所以看來今年的聖誕,智慧手機的戰局會非常有趣,就讓我們接著看吧!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