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Trust’

創業 CEO:即使失敗,也要贏到信任

August 25th, 2014

Trust Circle

那些對於小事的實情缺乏關注的人,無法被信任予大事

― Albert Einstein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在這裡,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某知名消費品牌的一位高管,數年前決定出來自行創業。由於在老東家時戰績輝煌,一出來就吸引了許多優秀人才加入,也得到不少重要股東的資助。可惜好景不常,三年之後,公司嘗試了四、五種商業模式都沒有成功,資金耗盡,只好拉上鐵門,收工大吉。

勝負乃兵家常事,創業失敗機率更是遠高過成功,原本沒什麼了不起。但這位高管創業失敗後,不僅公司解散,居然從員工、股東、董事到監察人,一個個都上法院按去鈴控告他。提告的理由雖不能說完全是子虛烏有,但多半是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在人力、速度、成本等多重考量下,必須做出的權衡。這些決定事後很難去舉證什麼,法官也只勸他們好好自行和解。

控告已經失敗的公司與經理人,尤其當高管絕大多數的身家也跟著公司一起付之一炬,告贏了也很難拿回些什麼。這些利害關係人之所以還是如此大費周章去興訟,說穿了,是在用行動宣洩他們對該高管的極度不滿。在公司載沈載浮的三年中,高管的種種決策、行事方式,徹底失去了員工、股東、董事與監察人對他的信任。

當然這是很極端的例子,但我身邊還有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創業者 B 的第一家公司失敗之後,馬上獲得原投資人與團隊的支持,立刻重起新的爐灶。這不禁讓我想到,高管與創業者 B 的不同。雖然都是失敗,但如果高管在三年的過程中能像 B 一樣用心維護這些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或許失敗後的景象不會如此不同。

無論如何,360 度的贏得並維持信任,是 CEO 的重要功課。在現代網路與實體交織的社會中,這件事變得更複雜,但如果懂得方法,也可以更有效率。

以下是我觀察到把這件事做得最好的現代 CEO ,最常用的幾個心法。

堅持線上線下透明且一致

自從 Facebook 普及以來,有不少企業經理人開始透過它經常性的溝通理念、建立個人品牌。這是 Facebook 在管理上相當好的應用,但要注意的是「線上」與「線下」的言行必須是公開、透明,且一致的。我們的行為每天都看在同事眼裡,當你試圖在 Facebook 上扮演另一個自己,其實很容易發現。放羊日子一久,大家對你的信任自然會流失。

歸功於團隊,責難於自己

當團隊得獎、有了重大成就,或是獲得媒體報導,現代 CEO 常常會在 Facebook 與大家分享這個喜悅。分享的同時,別忘了把榮耀歸於團隊,把不夠完美的細節責難於自己。展現出大器不僅不會讓朋友們對你的能力扣分,還會贏得團隊的真心。

適時表揚

當某位同仁辛苦為了專案週末加班,或是代表公司談下了重要客戶,除了在內部大大表揚之外,許多 CEO 也會在 Facebook 上讚美他一番。這或許只是一個小動作,但有時卻能為同仁帶來莫大的鼓舞。

360 度充分溝通狀況

公司不可能永遠都是好事,當失敗、挫折發生時,除了面對、處理它之外,我認識的聰明 CEO,還會懂得利用社群、Email、WhatsApp 等工具,360 度的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好好溝通,失敗發生的經過、善後的過程等等關鍵資訊,並且回顧他從中得到的教訓。人不可能完美,創業更是充滿曲折,但懂得檢討自己的領導者,才會贏得敬重。

說到做到

最後,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說到做到。有些人把 Facebook 當一個話劇舞台,在上面講講場面話,但幾乎不會真的實現。尤其在與潛在合作夥伴互動時,這絕對是大忌。如果連平常的小諾言都無法兌現,又要人家如何相信可以跟你做大生意?

___

訂閱我的每日創業精選 Flipboard 雜誌

(本文編輯後刊於《30》雜誌;Photo via joi, CC License)

讓人信任

November 14th, 2013

Woody Buzz

創業越久,就越能體會信任的重要。這畢竟是一個要找很多人一起冒險的旅程,從團隊、股東,到合作夥伴,都必須為了某個理由,願意跟我們淌這個混水。當然事情順利的話,你將會提供甜美的果實做為回報。但在事情還不明朗,甚至陷入低潮時,你常常只有信任來扮演這中間唯一的黏著劑。

所以創業者必須努力做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也必須努力贏得重要夥伴的信任。

贏得信任最重要的管道是共同的朋友,因為他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幫你背書。但請不要濫用這條捷徑,因為你一旦搞砸,兩個人的信用都會毀掉。同時記得這是一條雙向道,當朋友需要的時候,你也應該用自己的信用幫他背書。當然,請先確認這是一個值得你背書的新關係。

就像信用卡額度一樣,信任是有大小差別的。任何朋友都可以託他買杯 30 元的奶茶,但絕對不是誰都可以幫你去買 3,000 萬的房子。也就像信用額度一樣,信任是可以一步步提昇的。準時與會、說到做到、令人滿意的執行結果,這些大大小小的檢查點,都是你信用額度被調整的依據。

因此,無論是使用者、團隊、合作夥伴,或是潛在投資人,在還沒有堅固的信任基礎前,不應該貿然找人家跟你冒大風險。比較好的步驟是從小信任開始,提供免費試用、先為對方創造價值、一起寫期末報告、完成專案、參與社團、做公益服務,都是可以逐漸贏得人家信任的方法。

在這個資訊越來越透明的社會,所有人的信用也將越攤在陽光下。我們唯一的因應辦法,就是當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創業是如此,做生意是如此,對朋友是如此,做人也應當是如此。

___

AppWorks Demo Day #7 下週一見!

創業?歡迎申請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Inspired by Seth Godin; Photo via brwynn, CC License)

郭家兄弟值得年輕創業者學習的地方

July 30th, 2013

Kuo Brothers

昨天《工商時報》非常關注網路產業的英煒用頗大篇幅報導了郭家兄弟成功募資的新聞,文中也提及了 appWorks 對本次投資案的參與。

雖然這由是我的合夥人 Nice (程九如) 所主導的案件*,但近身觀察了這次郭家兄弟非常有效率的募資經過,我認為背後有許多值得所有創業者學習的地方,在這邊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appWorks 是採「合夥人制」的一個創投,每個投資案會由其中一位合夥人帶頭投資

首先,這次郭家兄弟的增資,前前後後約莫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無論在台灣或在矽谷的創投案件,這樣時間是非常非常短的。能夠這麼有效率的完成一次募資,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重點:

Trust

郭家兄弟與我們認識超過兩年了,過程中我們一直在關注 Jerry & Andy 的創業歷程。Jerry 幾次來 appWorks 演講,都非常大方的分享他們的創業故事與近況,也很熱心的幫助我們正在育成的年輕創業者。去年中他們出書記錄創業人生,也邀請了我為他們寫序。因此當這次得知他們在募資時,跨越初期的信任門檻是非常迅速的。

Traction

講到新創團隊募資,信任之上,最重要的就是 Traction。郭家兄弟推出敗衣網一年,好魚網半年,兩者皆繳出了很棒的成長曲線,營運效率也不斷的在提昇,這對創投而言往往是最重要的投資原因。

Track Record

郭家兄弟有將百萬網友團購成功出場給 Groupon 的經驗,在 Groupon Taiwan 更累積了把公司經營至數十億營業額,上百人團隊的歷練,這樣的 Track Record 對於創投而言也是大大的加分。

Team

雖然 Jerry & Andy 是郭家兄弟的招牌,但事實上 Kelly & Cindy 也在團隊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我們的經驗是兄弟或夫妻一起創業,往往不是大好就是大壞。郭家是「兄弟夫妻」全部一起創業,並且這些年下來還能持續維持團結,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組合。

Execution

經過這麼多年的磨合,郭家這個團隊的執行力已經到了相當極致的程度。他們只要三個禮拜就可以把一個商業模式做出來送到市場測試,接著約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決定這個模式值得繼續做還是需要 Pivot。這樣的時程說起來容易,但要真實實踐起來其實需要執行力非常高的團隊。

上述這些創投普遍認同的關鍵,是郭家此次增資案能夠如此順利進行的原因。而以下的這些思考點,則是讓 appWorks 積極參與本次投資案的原因:

台灣 + 網路

appWorks 存在的目的,是協助推動台灣網路產業的發展。我們認為郭家兄弟如果能夠成功,將會是所有網路創業者的示範。因此出錢出力提昇他們的成功機率,是 appWorks 應該做的事情。

二度創業

我常說矽谷之所以是矽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強大的創業者 Recycle 活動。當一個創業者第二、第三次創業,他會帶著之前所學到的種種教訓,不僅這次創業的成功機率更高,也能夠把這些教訓傳遞給新加入的成員,讓整個社群的創業能力都向上提昇。因此,我們認為台灣如果要成為東南亞矽谷,則鼓勵創業者二度、三度創業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們投資 Jerry & Andy 的另一個原因。

最後,appWorks 非常榮幸能夠參與這次郭家兄弟的增資,在此恭喜 Jerry, Andy, Kelly 與 Cindy 又寫下了另一個創業的里程碑。我預祝他們事業蒸蒸日上,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美好的服務,也為他們的員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也祝福他們將來能夠真的掛牌上市,鼓舞更多年輕創業者加入網路這個充滿希望的新興產業。

___

關於網路創業的觀察,我常分享在 Facebook 上,歡迎追蹤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