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TSMC’

流言終結者 #31 ─「股票上市創業就成功了…」

December 3rd, 2013

TWTR listed on NYSE

經歷近 10 年的寒冬,這幾年網路公司上市又開始熱鬧了起來。

在北美,本土的 Facebook、LinkedIn、TripAdvisor、Groupon、Pandora、Zynga、Zillow 與 Kayak 相繼在這段期間掛牌,還有來自中國的 360、優酷、土豆、搜房、惟品會、YY、人人也加入華爾街上市行列,甚至連俄國搜尋引擎巨擘 Yandex 都遠赴那斯達克來參加 IPO 派對。

在台灣,這幾年也有 PCHome 集團商店街的分拆上市,愛情公寓與雄獅旅遊的成功 IPO,以及數字科技、易飛網、CCMG 通訊與台灣淘米的陸續登陸興櫃,並且目前還有 10 家以上的網路公司,都在接受券商的上市輔導。

忽然間,過去對創業者而言遙不可及的 IPO 夢,似乎又開始露出了曙光。於是,就像 2000 年那次的網路創業熱一樣,我們又開始聽到年輕創業者以掛牌上市為目標,要來嘗試這個探險。

問題是,公司 IPO 之時,創業就真的成功了嗎?答案當然不盡然。

公開市場是流通、籌資工具

首先,創業者得先了解「股票上市」的真正含意。

當一家公司的股票在證交所、櫃買中心等這類公開市場掛牌交易,意思是股東們可以自由的把公司股票在市場上賣出,讓另一方的法人、散戶買家承接。所以股票上市的第一個意義,是讓想要賣出公司股票的舊股東,有一個方便許多的賣出管道 ── 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並不是就找不到買家,只是過程非常繁瑣,交易成本高,也因此股票的價值會因流通性而受到低估。

此外,當公司的股票掛牌交易,公開市場上的買賣雙方會依據公司的體質與展望,不斷去調整自己買賣的意願,這些意願會影響他們的買賣強度,最後反應在公司的股票交易價格上。這個價格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市場共識,也因此就成了市場對該公司股票「合理價格」的判斷。有了這個「民意基礎」,公司通常可以用相當接近的市價的價格發行新股票,進行所謂 SPO (Secondary Public Offering 也就是二次公開發行或是俗稱的現金增資),以籌措拓展業務所需之新資金。

擁有籌碼

除了籌資之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因為有市價與流通性,也會讓該公司較容易進行併購來充實實力 ── 當被併購企業的股東們知道透過這筆交易,他們可以換回上市公司價格較穩定,且較容易賣出的股票,被併購的意願當然會高上許多。

經營權

但股票上市所帶來的流通性與籌碼,並不是只有好處。除了給股東們帶來「賣」的方便,它同時也會給投資人「買」的方便,因而讓造成經營團隊某種主導權的困境。

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解釋,當一家公司在外流通的股票比例高且股價偏低時,它很有可能會遭到所謂市場派 (在國外也稱為禿鷹) 的攻擊。市場派會藉機大買公司股票,強勢進入董事會,甚至奪取經營權來取得自身的利益。

因此身為一個上市公司負責人,比起一個經營私有企業的創業者,除了投資人關係勢必更為複雜之外,還多出了經營權的風險需要管理。

紙上富貴

所以當公司 IPO 之後,經營團隊身上雖然持有許多公司股票,可以換算出相當的市值,但為了怕持股比例過低而在外流通股票過高,實務上創業者是很難把股票通通拿去兌現的 ── 當然隨著公司營業規模擴大與股本不斷膨脹,市場派攻擊的成本將會大幅升高,也因此團隊可以逐漸把持股比例降低,不過那通常是 IPO 好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IPO 是手段,不是目的

也因此,創業者應該要充分了解 IPO 並不是創業的目的,而是過程中的一種手段。IPO 讓創投等法人股東能夠出脫手中持股,取回資金與投資報酬,向他們自己的股東交代。IPO 也能讓公司更容易辦理現金增資,快速取得拓展營運所需要的資金。IPO 更能夠讓你得到籌碼,有能力透過併購同業,取得 1 + 1 > 2 的加速成長效果。

但創業真正的目的,我認為,仍舊應該是建造出像 Google、Apple、Amazon,或是台積電一般偉大的公司,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給同仁們一個美好、充滿成就感的工作環境,也為客戶、股東提供最大的價值。

IPO 或許是建造偉大公司過程中的一種手段,但絕不是到達目標的唯一途徑。就像創業中的任何工具一樣,創業者應該要好好了解其個別的優缺點,在對的時候選用對的工具,來幫助你成就人生的志業,達到真正的偉大。

___

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讓我們陪你建造偉大的網路公司

(申請即將在下週一截止)

(Photo via quintanomedia, CC License)

年輕人,勇敢加入「明日」的台積電吧!

May 15th, 2012

 

 

我們都知道人有生老病死,但其實企業也不例外。課本也許告訴我們組織可以「永續經營」,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幾乎從未發生,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人性有很多的弱點,因此烏托邦與太平盛世,當然也就只能在理論上成立。

但那不是重點,因為你根本不該加入永續經營的企業。

財務回報

根據定義,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是那個能夠長期停留在上圖橘色「成熟」區域,並且避免掉入紅色「衰退」區域的人。問題是,加入這樣的企業,除了「好像很穩定」之外,你什麼也拿不到,因為企業本身的成長早已非常緩慢。

台灣年輕人最喜歡加入的「台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往,當他們處在綠色的「高成長」時代,許多員工因為股票、分紅,讓他們的辛苦付出得到了不錯的回報。但如果你去問問這幾年加入 TSMC 的學長、同學,你會發現他們根本沒「賺」到什麼。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過去五年,台積電每年的營收成長只剩下 5.8%,甚至比中國的 GDP 成長還要低,當然很難有多餘的現金可以獎勵員工。

個人成就

更重要的是,你會想加入台積電,絕對不是只因為一個「錢」吧?除了愛、希望和勇氣,我想任誰都會想試試能不能在這個世界上,用力的留下一個大大的腳印。問題是,現在加入 TSMC,你幾乎注定沒有機會去踩這一下。攤開台積電的重要決策核心,根本沒有一個人是最近 10 年內加入的。事實上,你可以去看看任何重要科技公司的核心成員,幾乎 99% 以上,都是在公司早期加入的。

這個原因也非常簡單,並不是他們比你聰明,其實就只是因為他們比你更早加入,如此而已。因為早加入,他們對公司的高層、策略、文化、制度、組織、歷史,都比你更為熟悉。所以除非你真的比他們厲害好幾倍,而且可以被證明,否則實在很難說服所有人他們該被你置換。

加入明日的台積電

所以你該怎麼辦?當然是不要加入「今日」的台積電。你應該往前面找過去,去看看有什麼公司,有機會成為「明日」的台積電。處於綠色「高速成長」中是最保險的,因為這種公司就像 20 年前的 TSMC 一樣,商業模式已經找到,正在經歷快速擴張的階段,所以你很有可能可以跟著他們一起乘風破浪而起。

但如果你想要成為明日的曾繁城、蔡力行、宣明智、洪嘉聰 (台積、聯電決策高層),那你必須要再往上游前進,去找處在藍色區域,有潛力,但是還沒有完全成氣候的新創公司。這種公司通常是在 10 人以下,特色是有一個創辦人,讓人一聊就著迷,很想跟著他一起冒險的。

你一定會問,這些公司哪裡找?其實也沒有太遠,5/26 (六) 1:00-5:00PM 在台大闈場,appWorks 將與台大創創學程聯合舉辦「2012 夏季 新創公司 正職/實習媒合會」,當天將會有超過 30 家一流的網路公司在現場,釋出近 100 個工作機會。或許,值得你追隨一輩子的下位張忠謀先生,就會在那裡等著。

機會我們已經幫你準備,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Photo via joshbersin)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