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雜誌的問題

September 3rd, 2010 by Jamie

因為協助撰寫文章的關係,Vista 非常客氣的寄贈了一本熱騰騰的九月號《數位時代》給我。昨天中午一時興起,便帶著一起去頂呱呱吃午餐。我必須先要承認我有一陣子沒買數位時代了,想當 (1999) 年創辦碩網的時候,我可是從第一期就開始珍藏,每一本的內容都反複咀嚼,奉為圭臬。或許是 02 年搬到上海,或許是 04 年又搬去紐約,曾幾何時,我跟這本雜誌居然已經變得如此陌生。

到了頂呱呱,點了兩支炸雞腿、一塊辣雞塊、大杯紅茶雪泥,還有最重要的呱呱包,找了個地方坐下來,接著開始非常不熟練的左手翻雜誌,右手吃炸雞 — 我也必須承認我很久沒有一邊翻雜誌一邊吃飯了,通常都是一邊用手機上網。

這麼大一本雜誌,我又吃的很快,應該可以陪我啃完這些東西吧?我心想…

結果不然,20 分鐘過去,呱呱包我還有半個,雜誌卻只剩最後一頁廣告了。我有點驚訝,並不是說期待一本雜誌可以讓我消磨 2 個小時,但是一本數位時代,理論上裡面滿滿的都是我有興趣的東西,居然比一本壹週刊還沒有「棟逃」。

我趕緊回頭去翻翻我到底看了什麼,沒看了什麼,這本雜誌為什麼只有 20 分鐘的壽命,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什麼,下次還會想再看嗎?

我看了什麼?沒看了什麼?

我數了數,在這本共 178 頁的雜誌中,扣除約 50 頁的廣告,也就是 130 頁的內容中,我大概只看了約 30 頁 — 包括「編者的話」、何先生的「幕光之城的啟示」、「吉恩立縱橫線上遊戲市場」、「eGov Insides 系列座談會」(因為我有列席)、「介面光電搶搭觸碰熱潮」、「Flipboard 引爆社群媒體熱潮」(因為我有被採訪)、「開店平台經營模式分析」、「盧希鵬 x 林坤正」、「陽光陳建銘」和「不畏失敗陳一舟」,共十篇。

回頭看看這些內容,我發現大多是數位時代「獨有」的,非新聞性質的,偏採訪、評論、對談類別的。也就是說,我有興趣的資訊,是先前沒看過的新東西、新觀點。至於其他許多所謂的「新聞資訊」,當一本月刊出來的時候,對我們這些每天在網路上吸收資訊的人來說,都是舊聞了。而另外的一些主題,則可以簡單的歸類在我沒有興趣的東西裡面。

雜誌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這本 180 頁的雜誌中,只有 1/6 是對我有意義的內容。其他的 150 頁,不但是浪費紙張、浪費墨水、浪費運輸成本、也浪費了廠商的廣告預算 (沒錯,我略過了每一則廣告,也沒有對任何曝光留下印象)。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下個月 Vista 沒有送我雜誌,我還會願意花 $150 買這本書嗎?答案大概是不願意。雖然我選讀的這些內容有些新意,但說穿了只是讓我更了解ㄧ些人物的管道,其實並沒有給我非常多啟發。而要多認識這些人,其實也不一定要透過某本雜誌。

但是,如果數位時代把這些內容通通都放到網路上,你問我願意花 $25 買這些內容嗎?我給你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而且如此一來,我可以不用特地走到 7-11 去買雜誌,不用多花 $125 的冤枉錢。更重要的是,對數位時代來說,不但可以省去多印一本雜誌、多運一本雜誌、多回收一本雜誌的成本,還可以多出了 $25 元的利潤,這很有可能是高過賣一本實體雜誌的利潤。

所以,雜誌有什麼問題?答案是他是死的、僵化的、齊頭式平等的,而數位閱讀則是恰恰相反,他是自由的、奔放的、可以隨著個人喜好變化的。親愛的出版社,你們發現了嗎?

(Pic via st3f4n@flickr under CC license)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