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e-book’

誰想一個人 Go the F**k to Sleep

May 17th, 2011

首先,先前蘭奇一文的命題似乎造成了一些讀者工作場合上的困擾,請容我在這邊向你們致歉。因為這樣的事件,今天的文章雖然不是要訐譙人,我還是把字面馬賽克處理了一下。而且其實「誰想一個人」和「Go the F**k to Sleep」也不是一句話,它們是近來兩本超級暢銷書的名字。「誰」是一本在台灣發行,寫給現代都會女子的戀愛散文。「Go」則是在北美出版,一本非常特別的、寫給大人看的童書。

這兩本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們都是還沒出版,就造成了瘋狂的搶購 –「誰想一個人」在台灣創下了還沒正式上架就再版的紀錄,而「Go the F**K to Sleep」則在北美光預購就登上了 Amazon 排行榜的冠軍。但這只是結果,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怎麼辦到的。

「誰」的作者是「大A」,相信大多數人都還沒有聽過她,因為她的崛起也不過是近 4 個月的時間。話說當年「痞子蔡」這類第一代的網路作家,從 PTT 連載開始經營,經過了幾年,好不容易可以出書。接著出現「酪梨壽司」這種部落格作家,發文到出版,少說也要累積個一、兩年。那為什麼「大A」只要 3 個月?因為她走的是「社群媒體」,短短的幾個月就在 Facebook 累積了 5 萬粉絲,展現出的實力之後,出版社當然毫不考慮的簽下。

而「Go」的例子更有趣 (也可以參考 36 氪的文章),剛說它是一本寫給大人看的童書,什麼意思?其實是一個父親 Adam Mansbach (亞當‧曼斯巴哈) 把哄兩歲女兒睡覺的心得,分享在 Facebook,大受歡迎,所以索性真的出了一本書。本來「Go」被預期只是一本小品書 — 誰會想買給大人看的童書啊?結果離上市還有一個多月,居然看到讀者們在 Amazon 上瘋狂的搶購。深究原因,原來是「Go」的 PDF 電子檔被爸媽們熱情的傳閱,更重要的是,FOX 2000 知道之後,居然也已經出動把電影版版權談下,而出版社更因此為 Adam 安排了全美走透透的媒體行程。

在天空飛的老鷹已經在休息,還有會爬的、會跑的也是。我知道你不渴,那只是狗屁,別再說謊了,給我他X的躺下,親愛的,睡覺。

而再更深入分析這兩本書熱賣的原因,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它們都觸碰了讀者的心。讀過「誰」的都會女性,很少沒有流下幾滴眼淚的。而光看到「Go」這一頁的內容,我就已經想把這本書買下來。所以,還記得可口可樂行銷長的話嗎?哪有什麼比 Facebook 訊息更「流體又能聯想」的內容,當這兩位作者放棄了傳統的「圍堵」,張開雙手去擁抱讀者「表達」的權利時,當然能夠從社群媒體,一路攻回實體。

所以各位親愛的出版社,這樣,你懂了嗎?

PS. 本周五 (5/20) 1:00pm,appWorks 將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appWorks Demo Day #2」,參與第二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 12 個團隊,將在那裡向全世界展示他們六個月來辛苦創業的成果,歡迎關心我們的朋友,一起來見證這個台灣網路創業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

(Images via Peiyi and Fast Company)

再論「出版將死」

March 8th, 2011

很高興看到「出版將死」所引起的討論,不管該篇文章下面的留言、網誌 圈子、還是 Twitter 上,大家都發表了很多很有深度的見解。這些討論很棒,我自己從中學到不少,有些角度是我之前完全沒想到的。社群媒體就是這麼神奇,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所以我雖然不一定贊同你們的每一個論點,但是我絕對歡迎任何人加入討論。真理越辨越明,況且當你想要說服別人,自己的觀念也會變得更清楚,這對大家都是很好的練習。

回過頭來說 Amanda 發表的這篇網誌「Some Things That Need to be Said」,我認為她有些觀點很正確,但是有些卻是誤解,畢竟她還年輕,對商業的理解比較偏向「個體經濟」。我鼓勵大家去看看原文 (需要中文翻譯的可以參考這裡),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辯證:

  •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暢銷作家,事實上,在數位的世界更是只有有實力的人才能」 — 這點我 100% 贊同,這也是我最熱愛網路的地方,它是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 「自助行銷是非常累人的工作」 — 這點我也 100% 贊同,我每天早上 6 點起床讀新聞、寫文章,為得就是宣傳我的理念,當網路上有這麼多的聲音,你要被聽到的難度當然會增加。重點是這件事情是現今的出版社無法替你做的,所以這不是實體書和電子書的問題,是社群媒體帶來的改變。出實體書的作者,還是必須自己經營個人品牌 (試問,有哪一位編輯肯替作者早起寫網誌的?還是幫你維護你的 Facebook 粉絲頁?就算他肯,也不是好事,因為在社群媒體時代,讀者們要的是本人,連花花公子查理辛都開始親自 Twitter 了,你說呢?)
  • 「編輯非常的難」– 這點還是一樣,無論是實體還是電子,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我想點出的是電子發行往往不需要複雜的排版,反而更能夠專注在內容上
  • 「電子書佔 20% 的市場」– 完全錯誤,根據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美國出版協會) 公佈的數據,電子書目前佔據 3.8% (443M vs. 11.7B) 的市場,假設電子書的平均定價是實體的 1/2,那用「量」去計算,電子書應該是 7.6%
  • 「球賽打到第六局,比數是 8-2,你這局剛得 2 分,他們從第一局之後就沒得過分」 — 不是很好的比喻,比較像是賽跑,實體已經先跑了 50 分鐘了 (500 年),電子才出發,但在短短的一分鐘之內,電子就追上了將近十分之一的距離,你說要是你是領先者,會不會怕?不怕才怪!更重要的是,已經跑了 50 分鐘的實體書,現在不是在樹下乘涼,而是呈現倒退的狀態 — 2010 實體成人書的銷量,從精裝到平裝,實際是 -2.0 ~ -6.3% 不等,而電子書,則是狂增 164%,這樣你有點感覺了嗎?
  • 「5-10 年電子才會變成主流」– 或許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快,尤其是當你看電子 vs. 平裝,目前已經來到 441M vs. 1,380M,不到 1:3 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是實體出版社,知道 5 年內你目前的生意模式會被取代,我問你怕不怕?

所以結論呢?說死太沉重,但我認為實體出版被邊緣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而且速度是在增加的 (2010 年只有 15M iPad + 8M Kindle,2011 會有 40M iPad + 20M Android Pad + 10M Kindle)。現在的出版社難道不能轉型?我認為是可以的,但只有少數,因為網路世界 20 年來發展出的種種機制、文化、規矩,是他們無法了解的。而出版社在數位發行的附加價值,比實體少了很多。所以當他們無法拋棄原本的生意模式,轉型會是非常困難的,這點,可以參考之前的「複雜商業模式」一文。

網路正在造成商業世界大規模震盪,新的產業正在興起,舊的產業將被取代。在 appWorks,我們幫助你抓住這些機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領導者。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放申請,詳情請見 appWorks 網站,或是線上申請書。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Image via indieurbanfantasycom)

出版將死 — 26 歲作家自助發行至 Kindle,年入百萬

March 5th, 2011

已經說過好多次了,電子書,是一個很爛的稱號,它代表的實體世界對於網路的不理解。既然都已經來到了數位的時代,少了實體的束縛,何來書之有,何須成冊而後出版?人們要的是「內容」,有意義、有價值、有娛樂性的內容,加上方便他們取得、閱讀內容的環境,是書不是書,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出版業必死無疑,因為它在人們消費內容的食物鏈上,已經沒有任何附加價值,也沒有任何地位。前幾天傳出來,Amazon Kindle 上暢銷作家 Amanda Hocking (阿曼達‧哈金) 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個 26 歲的小女孩,自己寫小說,自己發行到 Kindle 平台,少了出版社在中間剝削,Amanda 的小說可以只賣美金 3 塊錢。扣去 Amazon 抽的 30% 手續費,她還淨賺 2.1 元。更重要的是這樣定價,幫她帶來了大量的讀者,每個月銷售 100,000 本以上,也就是說,她靠自己寫書自己發行,一年賺進好幾百萬美元

然後那些出版社呢?他們還在抱怨 Kindle 把電子書賣得太便宜,應該要從 $10 一本升到 $15 一本,才不會影響到實體書的生意。醒醒吧,各位作者,別再被出版社騙了。就像唱片公司一樣,這些老恐龍掙扎著逆天而行,以為自己可以抵抗時代的洪流,並不惜把你們通通拖下水。很快的,你就會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作家,直接跳過他們,自己到數位管道上發行,乘著這波浪潮,變成下一代的意見領袖。而現在的作者,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大概只能成為出版社可憐的陪葬品。

再說一次,這個世界,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希望你們已經發現了。

當大環境改變,就是創業家破壞既有秩序最好的機會。在 appWorks,我們幫助你抓住這些趨勢,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霸主。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已經開放申請,詳情請見 appWorks 網站,或是線上申請書。期待看到你們的加入!

(Image via Amanda Hocking’s Blog)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