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本網誌: Facebook, Google+, 電子報, RSS

關於出版業與電子書的討論

March 5th, 2010 by Jamie

這兩天忙得不可開交,appWorks 育成計畫又陸續收到許多申請書,更多團隊在跟我 Q&A,加上天下雜誌又剛好跟我邀稿,雖然想寫一篇關於天使和創投的分析,實在沒有時間,只好延到下禮拜。

不過剛好這兩天在我的 FB 頁上,有一個關於出版業和電子書不錯的討論,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你們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加入你們的見解。

話說我三天前貼了這一篇短文:

紐約時報 (NYTimes) 今天刊登了一則關於電子書與傳統出版的商業模式比較的文章,結論是電子書讓出版業和作者都獲利減少,所以沒有好處。並且引用某為“出版顧問”的話,說電子書應該要賣貴一點,免得害死大家。

Mr. Jamie 說:簡直就是謬論!1) 既然是電子書,為什麼還要”出版社”?為什麼還要讓出版社抽那麼多?2) 降低售價後,銷量會上升,最後作者的總收入還是會上升。3) 出版顧問,當然要護著出版業者。

然後在這個短文的下面,大家也如慣例相當踴躍的討論了起來 — 這是我喜歡你們的地方,我強烈認為只有在不斷的討論,深度的交換意見中,我們才能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

而最後是 Shiongle 提出了一些跟我相當不同的見解,我非常欣賞:

創作不是開一條生產線,書本並非用紙張厚度計價。並不是把出版社、書店消滅,作者才得到應有的奉籌。最可悲的是第二點,降低售價會使銷量上升,我不知道這句話是根據哪?但是,我絕對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在出版界,那是短期效果,反而,會害作者….

出版商也會受傷。台灣的書賣得比日本、韓國、香港便宜,請問我國讀書人口比例有日本高嗎?前陣子,某週刊數據,本國人民平均購買新書比例連香港都不如(或許有人提出國民所得問題),但我只是強調,書便宜不代表有人會買

最後,我相信文章中的出版顧問,絕對是以專業的角度評估過整個出版產業,就如同Jamie評估網路產業,如果,有人認為網路信箱應回歸使用者付費,明明沒錯理論沒錯,但是,Jamie一定是跳出來反對…

而我給他的回答則是:

完全同意書本用紙張厚度計價是錯誤的,可惜市面上的書多少有這樣的傾向 (如果你拿售價和紙張厚度去做回歸,你會發現是高度正相關)。而這就是因為實體有印刷成本,使得書本的定價不能完全反應”內容”的水準,或是”作者”的價值。

而售價降低銷售量會提升,是經濟學需求曲線的基本原則。iTunes 和 Kindle E-Books 的快速起飛,就是最好的實證。這個模型是針對單一市場,香港、日本、台灣各有物價水準,不能混合比較。

我相信”出版顧問”,絕對是非常關心出版業的興衰,所以他提出的意見,對”出版業”一定是非常正面的。問題是身為”作者”和”讀者”,我們顧慮的是作者有沒有賺到更多錢,讓他們能夠持續創做。讀者能不能夠以更好的價錢,更有效率的方式,取得內容。這些需求,在過去或許得靠出版業來幫忙。但在數位時代,卻跟出版業的興衰,沒有多大的關係 — 網誌興起,成為主流文字內容來源,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出版業者如果還一心只想繼續擋在作者和讀者間,收取買路財,我們強烈質疑為什麼我們還要關心他們的死活?

和大家分享,也期待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討論,你們的參與就是讓我每天繼續努力的動力。

另外,appWorks 求才版這個星期還沒有新工作,我預計週六會發通知文,如果有職缺想要我幫忙宣傳的,記得在那之前把資料填上。

(Image via gestev@flickr)

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讓新文章自動寄到你的信箱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