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的文章

行銷 你們都誤會他了!

February 12th, 2010

自從去年 Facebook 在台灣爆紅之後,不但社群行銷 (Social Marketing) 一夕間變成顯學,連帶著各路行銷駭客 (Marketing Hackers) 也開始橫行了起來 — 前兩天,MMDays 便出來踢爆了這些人的黑暗兵法。譴責之外,我更擔心大家因此對“行銷”這件事情,有了似是而非的認知,那就糟了。於是,便有了下面這篇文章…

什麼是行銷?

其實“行銷”這個中文名字取得很不好,很容易讓大家跟“行銷術”有錯誤的聯想,認為行銷就是想盡辦法把自己推銷到客戶的面前。其實真正的行銷,跟那個一點關係也沒有。行銷的英文是 “marketing”,是從 “market (市場)” 這個字來的,加了 “ing” 就是便成了“跟市場相關的事情”的意思。所以行銷的另一個名字 — 市場學,其實是比較好的翻譯。

那到底什麼是市場學呢?市場是由買方和賣方造成的,所以當你是賣方的時候,說穿了就是要去研究買方,了解他們的需求、習性、偏好、預算等等,然後對症下藥的提供產品和服務

而這件事情之所以會變成一個學問,是因為這個公式裡面,本來就有許多未知數。且更糟糕的是,在傳統的行銷活動裡面,還要再加上諸多大環境的限制,結果就把行銷活生生變成了一個近似黑盒子的怪獸,也難怪大家很容易對他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傳統的行銷

前面說了行銷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戶,傳統上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你又不可能把客戶通通叫來喝咖啡,也不可能到他們每個人家裡面研究他們的生活習慣 — 就算你有這個閒功夫,人家也不一定肯讓你去。所以就有人發明了用“抽樣”來預測“母體”這件事情,但結果常常是未知數 ↑ ,正確性 ↓ (而且什麼叫作 95% 信心水準根本就是放屁統計術語,翻成白話叫做如果結果不符算你倒楣,不要怪我)。而請這些抽樣的人來測試產品,也是問題多多,就算實驗過程設計的再好,還是跟真實生活有差距,所以又是一個不確定。

一個最有名的案例就是 1985 年的“新可樂 (New Coke) 事件”,其中可口可樂公司誤信“盲目測試”的結果 (真的很盲目),以為大家比較喜歡百事可樂的口味,於是連夜把舊可樂換成較甜的新可樂,結果反而招來市場的一陣大反彈,又連夜推出“傳統可樂”,才平息了眾怒。問題出在哪裡,後來的另一個測試找到了答案。原來當你把瓶子都拿掉,大家會偏好百事可樂。但是當你把瓶子裡面的可樂對調,大家還是喜歡可口可樂瓶子裡面的飲料,也就是說人們對 Coca-Cola 品牌的愛,勝過兩個產品間的小差距。

而當 Coke 這麼大的公司,都可以在市調上捅出這麼大的婁子,你怎麼能期待其他小公司的行銷部門和少得可憐的預算,能搞出什麼大成績。所以到最後“了解”變成了“猜測”,做出來的產品不夠精確,只好靠著廣告來洗腦,靠業務人員去欺騙推銷。行銷也因此淪為了“塞貨”,這也難怪大家對這件事情沒什麼好印象。(想想你過去這年來因為廣告還是業務人員,買了多少用不到的東西。)

網站的行銷

然而當行銷的主題從產品變成一個“網站”的時候,很多實體上的困難,當場就消失了。客戶的使用習慣,通通都在你的資料庫裡面。市場上的競爭產品,通通都在瀏覽器的下一個頁面。需要宣傳你的網站,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管道讓你選擇。

當一切變得這麼方便,你的行銷工作重點,就變成了如何提升產品的價值,而不是想盡辦法的拉客。因為如果你還是在想塞貨,卻沒有好貨,拉再多的流量,一個也不會留下來 — 上次“品牌 你們都誤會他了!”裡面提到的拼命打廣告卻沒有改善產品的 Yahoo!,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好意思 Jerry 我又拿你的公司開刀了)。相反的,你什麼時候看到 Gmail 打廣告了?但是我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不是“一用成主顧的”。

這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網路上的產品,轉換成本極低,所以當你一心只想把客戶拉來,又不給他價值,結果當然是通通跑去對手那裡。也就是說網站的行銷,少了很多環境的限制,既然如此,就要回歸到市場學的本位 — 也就是了解客戶,滿足他們的需求,然後從中獲取利潤。如果你專注的做這件事情,做得比別人好,我保證你一定會成功。如果你迷失在傳統的 “行銷術”中,卻沒有把產品做好,就算運氣好一時風光,也很難長久。

社群行銷

那社群行銷呢?他基本上只是增進你和使用者間溝通的另一個平台罷了。他的功能,其實和以往的 BBS、討論區、email、MSN,並沒有很大的出入。差別只在使用者聚集的量,和他們的關注程度上的不同罷了。也就是說,講白一點,如果你的產品很爛,並不會因為放到 Facebook 就爆紅,也不會因為有粉絲頁大家就愛你一點。

但相對的,如果能夠善用社群平台,來促進使用者對產品走向的參與,對你的進步的速度,絕對有正面的效果 (這個循環在 Mr. PM 最近的“社群行銷”投影片內有不錯的示意  — P. 12 開始)。

有了好的產品,這時候再透過社群去散播訊息,讓更多人發現、愛上你的服務,都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罷了。

所以,什麼是行銷?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好產品,而且是客人喜歡的好產品!

這樣,你懂了嗎?

PS. 第一屆 appWorks Ventures 育成計畫 已開放申請

appWorks 育成中心誠徵:創業團隊

February 10th, 2010

各位創業圈的朋友們,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經過了四個多月的奔走,我和夥伴們籌備中的 appWorks Ventures 創投,總算可以邁出很重要的第一步。在這邊非常興奮的跟大家宣布,appWorks 育成計畫從今天起開始接受你們的申請書。(註)

已經跟我表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馬上開始填寫。還不清楚這個計畫在做什麼的朋友,就讓我跟你們稍作解釋。

什麼是 appWorks 育成計畫?

簡單的說,appWorks 育成計畫,就是把創投和育成中心整合在一起,擷取兩邊的好處,以提供創業團隊一個絕佳的工作平台,讓創業的過程更有效率,風險更低,成功機率更高的一個計畫。

這個新模式由美國矽谷的 Y-Combinator 創投於 2005 年發明,優點是同時解決了傳統”早期創投”和”由學校經營的育成中心”所存在的問題。早期的創業團隊,往往需要投資人較多的輔導。但傳統的早期創投,由於旗下投資的公司地點和創立時間往往相當分散,無法統一的給予支持,因此常常無法發揮顯著的輔導效果。相對的,傳統的育成中心,多為學校經營,作為學生和校友的福利,在資源上多半較受限制,營運績效也往往不是以創業團隊成功與否來評定。再加上進駐團隊的創業主題常常分散,在這些中心內,也很難發揮切磋合作的綜效。

Y-Combinator 模式正好解決了以上所有問題,當育成中心改由創投經營,而創投需要這些團隊成功,來產生投資報酬,這樣的育成中心,當然會盡一切可能來幫助這些團隊。而採學期制招收進來的創業團隊,剛好可以集中培訓,這也解決了傳統早期創投輔導成效不彰的缺點。YC 模式在美國經營得相當成功,才開始五年,就已經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包括 RedditOmnisio 以及 Zenter 等等。

而因為 YC 這個模式有許多明顯的好處,又證明確實能夠提升創業成功的機率,我們因此決定把他移植到中文市場來執行,所以便有了 AWV 育成計畫的誕生。

所以 appWorks 育成到底提供哪些資源?

進駐 appWorks 育成中心的創業團隊,可以享受 appWorks 提供眾多的資源,而且全部免費。在”硬體”方面,有辦公室空間、會議區域、電腦軟硬體、網路、茶水點心等等。在”軟體”方面,則有各種創業課程、一對一諮詢、各種活動以及我們的人際網路等等。更重要的是,有潛力的創業團隊,在育成期滿,還可以獲得 appWorks 的投資,讓你們繼續去完成你們的夢想。(appWorks 育成中心資源的完整列表,可以參考該計畫網頁。)

對創業團隊的好處?

appWorks 育成計畫可以提供創業團隊許多好處,主要的優點我簡單說明如下:

  • 降低風險 由 appWorks 提供多數資源,因此創業成本幾乎為零。
  • 加速開發 育成培訓和輔導將大大提升開發效率。
  • 提高產品品質 我們給予的專業建議和其他團隊的回饋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 加速管理上手 財務、會計、營運等相關訓練讓你們不用費時研究這些課題。
  • 減少庶務負擔 育成中心提供立即可用的資源和各種行政服務。

你還等什麼?

寫了這麼多,希望有幫助到你了解參與這個計畫的好處。有興趣加入的創業團隊,歡迎你們填寫這份表格。(註)

還不夠過癮的人,可以再去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網頁閱讀更多的資料。

期待讀到你們有創意的申請書。

___

註: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已於 2010 年 5 月截止

紐約市 BigApps 大賽結果揭曉 台北市什麼時候跟上呢?

February 9th, 2010

為期一週的 New York Social Media Week,可以說是在 NYC BigApps 大賽頒獎典禮的掌聲下,畫下圓滿的句點。幾天下來幫大家”跑攤”的心得,會陸續撰文與你們分享。今天第一個要聊的,就是這個由大蘋果 (Big Apple) 辦的大應用 (BigApps) 比賽。

這個創業/創意競賽表面上看起來相當普通,由市政府經濟局主辦,總獎金也只不過是兩萬美元。但與其他競賽最大的不同是,為了這個比賽,紐約政府特地開放各式各樣的市府資料庫達 170 組,並要求所有的參賽隊伍要針對這些數據,去開發出有意義/好玩的應用程式,所以才有這個 BigApps 的名稱。

也就是說,這個活動不只是一場創意競賽,他更是政府開放化 (Open Government) 政府開原化(Open Source Governance) 的真正實踐。這兩個是北美政府相關科技圈最近最熱門的議題,自從選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會用黑莓機和 Twitter 的科技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 後,山姆大叔正用很快的速度朝著與科技圈密切整合前進,不但雇用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聯邦政府 CTO 安聶‧秋波 (Aneesh Chopra),白宮也架起了 Open Government 計畫的專屬網站。他們認為政府與科技圈的結合有非常多的好處,除了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 IT 預算,提升政府服務品質和效率外,還可以刺激科技產業升級,透過結合各種政府數據來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回頭看看本屆比賽的優勝者:WayFinder NYC (透過擴張實境技術讓你用 Google Street View 輕鬆找到地鐵入口)、Taxihack (計程車資訊/評論)、Big Apple Ed (公立學校資訊/評論) 以及 NYC Way (含有許多居民與旅客相關資訊的 iPhone 程式),都是政府服務非常好的延伸。

NYC Way Finder 畫面

而紐約市辦這樣的比賽,和之前提到的 Netflix 百萬獎金大賽,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讓主辦機構可以用很少的資源,就達到研發、創新、創意外化等非常有效的結果。所以雖然 NYC BigApps 的獎金只有 Netflix 的 50 分之一,仍舊吸引來了高達 85 組的隊伍參加。即使這中間只有 1/3 的作品成氣候,一下子,紐約市的居民和旅客就多了 28 個基於完整的政府資料庫,所開發出來的網站服務和手機程式。這 $20,000 美金,只能說花得實在太值得了。

當然要辦這樣的活動,有很多事前的準備工作,政府各單位間必須要先協調,統整資源,確認能夠開放的數據,然後再決定用何種方式供人存取。但是我期望能夠在很快的時間,看到台灣的各大城市,開始從事這樣的工作。這不僅僅是世界潮流,更如同前面提到的一樣,是可以福利、方便民眾和刺激科技產業的政府活動。讓我們祈禱 2011 年,我們也可以來辦一場有聲有色的 Taipei TaiApps 大賽吧!

PS. 最近開了專門服務中文讀者的 Twitter (@mrjamielin) 和噗浪 (@MrJamie),有在使用者人歡迎追蹤。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