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文章

真、誠、實 — 群聯電子潘健成先生的創業故事

July 14th, 2011

一個月前,《天下》的 Shirley 寫了封 Email 給我,說想請我推薦一本創業書 — 《為自己爭氣–群聯電子十年318億元的創業故事》。剛開始我有點狐疑,群聯是 IC 設計、快閃記憶體模組的 OEM 公司,他們的故事應該多跟跑業務、搞規格、壓低製造成本有關,這裡面會有很多值得網路創業者參考的嗎?

收到書後的周末,我隨意的翻開了。這一翻,天啊,我完全迷上了這個故事。原來群聯的開始,跟許多網路創業故事這麼像。跟我一樣,也是在大三升大四那年,潘健成先生 (以下簡稱 KS) 誤打誤撞的加入了一個創業團隊。又陰錯陽差的 (原本談好的工研院技術團隊結果不來了),他和幾個同學扛起了這間公司的 R&D 部門。接著他們偶然間發現技術團隊領低薪做得半死,結果管理團隊卻大把大把的把創投給他們的錢放到口袋,這時候他們決定離開。

接著靠著一股傻勁,他們決定獨立創業。這麼年輕又沒什麼經驗的團隊,當然沒有 VC 願意投資他們,所以 KS 和其他四位共同創辦人,自己從存款籌了一百萬,接著又運氣好碰到了幾個天使,於是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創業旅程。

從客戶來的需求

一開始他們就只是零星的接一些 IC 設計的案子,直到有一天一位客戶跟他們問能不能做出 USB 快閃記憶體控制 IC,他們花了兩、三個月把它做出來,想不到,就這樣,他們找到了第一個 Product Market Fit,這顆 IC 一出來就大賣,他們也賺到了第一桶小金 — 有沒有跟你說這一切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Pivot

但 KS 並沒有因此停下來,他發現客戶用 12 塊跟他買 IC,加上快閃記憶體後,反手居然可以就可以賺 50 塊,於是他當然決定 Pivot,更進一步去做整個模組的生意,這下讓他找到了一個真正可以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危機 → 轉機

想不到原來的公司看到眼紅了,居然找了律師告 KS 他們,想要分一杯羹。群聯面臨敗訴就會倒閉的危機,不得以之下 KS 引進了東芝這個股東來當靠山,而這,開啟了兩間公司間多年的情誼。

義氣

大家以為做生意都是現實的,但是群聯和東芝之間的關係,卻一點也不是那麼一回事。日本和台灣在過去這 10 年來,各自經歷了數個不同的危機。而每次,互相伸出援手的,就是東芝和群聯。2007 年,為了救東芝,群聯甚至搞得自己也差點滅頂。這種患難與共的情誼在商場上幾乎是前所未見的,但是 KS 證明了給我們看,做生意也可以講義氣,而且這樣的關係,更能長久。

跟 KS 一見如故

而上面這些故事這麼動人,其實也只是這本書所有精華中 5%。所以你可以想見我看完之後有多麼喜歡,多麼感動。於是,我請 Shirley 幫我約了 KS,因為我想代替大家再多問問他一些問題。而上周的一個下午,我們終於在信義誠品見到面。聊了一個小時,除了「真、誠、實」,我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形容 KS。

以下,是我們的對話中我認為值得分享的。

Jamie: 你怎麼定義創業「成功」?

KS: 創業就好像賭博一樣,你還沒離開賭場之前,沒辦法定義成功和失敗。很多企業今天很好,不小心明天就翻船了,這也不算成功。

Jamie: 既然是賭場,你有什麼「下注」的策略?

KS: 我常常覺得做一些決定,自己也不知道是對還是錯,反正就是要押下去,對錯明天就知道了,不對再改就是了。

Jamie: 創業過程最大的感覺是什麼?

KS: 用電子產品來比喻,如果是「0」或者是「1」時,那就是靜止的,很不耗電。而創業就像是在不確定下一個是「0」或是「1」的狀態,你隨時都必須要準備好變化。

Jamie: 群聯好像是一個非常重信用的公司?

KS: 我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信用,我們出去的產品,如果出了任何問題,我們一定負責到底,該賠的也賠到底。甚至連有一次,客戶聽了我們的建議下了訂單,結果 Flash 的價錢開始反轉,害他們損失不少,我們也下去負擔虧損。我覺得做生意就是互相,下次景氣好,他們也會給我多一點 margin。

Jamie: 創業者應該要有的個性是?

KS: 我常常覺得像街頭鬥牛一樣,去大公司上班,就好像配到兩個強的,你發發球就行了。但創業,就好像配到兩個弱的一樣,想贏,什麼都得自己來。

所以就這樣,KS 成為了我另一個非常非常敬佩的對象。因此,各位創業者,我在這裡非常誠意的跟你們推薦《為自己爭氣》,裡面的創業故事,我保證會給你們很多很多啟發。Enjoy!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從差點死掉的「翡翠海計劃」到 Google+,背後的故事

July 13th, 2011

還記得一年多前我寫過一篇 Google Me 的文章,和裡面的 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 投影片嗎?從那裡到今天一出發就聲勢如此浩大的 Google+,發生了什麼事?昨天一名曾經參與「翡翠海計劃」(Emerald Sea),也就是 Google+ 前身的工程師,突然跑出來把背後整個故事補齊了,裡面有很多值得創業者參考的地方。

原來事情的開始是這樣的,Paul Adams (保羅‧亞當斯) 本來是一位 Google 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員,在對很多使用者進行深入訪談之後,他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人們在真實生活的社交網路 (Social Network), 是由很多的小網路 (或小圈圈) 組成的,而不是一個很大的「朋友」圈。

而當 Google 高層下定決心要追逐 Social 策略時,Paul 的投影片變成了他們一本很重要的兵法。從那邊,「翡翠海計劃」被創造了出來。200 多位工程師在 Google 內部被徵召,接著基於 Paul 的研究成果,他們開始實作一個基於「多個圈圈」的社群平台。

開發的過程是非常辛苦也非常令人沮喪的,畢竟 Social 並不在 Google 的文化裡面。工程師們、Paul 代表的產品行銷以及 Google 高層,經常的碰撞。這時也剛好適逢 Facebook 大量的向 Google 挖腳,「翡翠海計劃」的成員不少因此跳槽 — 反正我都已經在搞 Social 了,與其在 Google 做這個不知道會不會死掉的東西,還不如直接去快要上市的 Facebook。Paul 的投影片在這時候流出到市面上 (所以這大約就是我寫文章的時候),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而對「翡翠海計劃」最致命的一擊是 Paul Adams 本人,在投影片流出不久之後,居然被 Facebook 挖走了。這時候計劃外的 Google 工程師,紛紛開始預測這個產品什麼時候會胎死腹中。接著 Facebook 出招了,推出 Facebook Groups 產品,這讓「翡翠海計劃」的人全部都嚇了一大跳。

不,Facebook Groups 跟「翡翠海計劃」的社交圈核心概念一點關係也沒有,Mark Zuckerberg 原來並沒有搞懂,或是他沒辦法這麼大規模的改造 Facebook 的根本。「翡翠海計劃」的成員信心大增,因為事實證明他們追逐了一個策略,如果成功的話,是 Facebook 沒辦法仿效的。

事情快轉至今日,「翡翠海計劃」變成了 Google+,並且成功的推出。不,它在短期內沒辦法把 Facebook 從社交的王座拉下來。但是 Google 給 Google+ 的種種優勢,包括 SEO 等等,很有可能迫使 Facebook 轉變,更擁抱開放,就 Chrome 的威脅迫使 IE 更認真支援 HTML5 一樣。

從外面看,這好像只是大傢伙下三著棋的功夫。但是當你聽到裡面的內幕,你就知道任何一個公司,都有很多管理、動機、整合的問題。身為創業團隊,在這方面,其實你並沒有任何劣勢。大公司只有資源和通路的優勢,而你則有動作快、效率高的優點 — 你沒看 Google+ 花了一年多,好幾百個工程師才做出來。這樣,你了解要如何挑戰大傢伙了嗎?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Image via 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

年輕人,你們還在等什麼?

July 12th, 2011

昨天晚上,幾個迷惘的年輕人從高雄上來找我。創業將近兩年了,雖然沒有什麼大成功,但一直在努力的嘗試找到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直到半年前,一切都變了。一位「天使」突然出現,給了一筆錢,然後說:「用力的擴張吧!去追逐火熱的團購市場吧!」

他們真的做了,一下子把團隊從 4 個人變成了 15 個人,接著瘋狂的去跟餐廳接洽。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接到一些案子,但是由於經驗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網站知名度不夠等種種因素,辛苦搞了大半年,最後居然發現慘虧了好幾百萬。這下不僅他們自己不知該如何是好,連出錢的「天使」也變成了「惡魔」,每天追著他們趕快開始賺錢,否則就要退股解散公司。

他們問我怎麼辦,是不是該放棄回去學校念書,把雙截棍練好之後再出來混。我只問了他們一句:「所以你們覺得這兩年來的教訓是什麼?有哪一間學校可以教你們這些?」

上禮拜我連續寫了兩篇 — 學校沒有教的社群媒體經理如何避免失敗,其實都是在講同一件事情。台灣的年輕人太熱衷追逐前人的「路徑」、模仿前人的「招式」了,彷彿成功跟任何一個數學方程式沒什麼兩樣,跟著做就可以功成名就,不聽話就是輸家。

不,親愛的小朋友們,這一切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你們將要走的路,我保證前人根本沒有走過。張忠謀之前,有人聽過「晶圓代工」嗎?郭台銘之前,誰想到過全球供應鏈可以套利?蘋果之前,根本沒有消費者對「智慧手機」感到興奮。HTC 之前,沒人想到台灣可以有世界級的品牌手機。

所以,當我聽到最近剛完成一輪增資的 Richi 的執行長莊惠婷說,她打算花 $1,000 萬,專找畢業生,讓他們在 Richi 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我當然舉雙手贊成。

還記得 Richard Riley (前美國教育部長) 的話嗎?

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十種工作,在 2004 年根本不存在,亦即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問題是台灣的教育,和那些只知道喝國科會奶水的教授,根本做不到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只好讓新創公司擔起這樣的任務。

Richi 創辦人小全說得更白:

不論是軟體技術或行銷商管背景,我們都極度缺乏,現在的教育根本就沒為新的產業準備足夠的基礎,學校剛出來的幾乎都缺乏足夠的入門知識。但既有產業的現成人才狀況更嚴峻,絕大部份除了缺乏創業的 know how,連創業的態度都冷感到極點;多半把自己當成供給面生產線的延伸,而非市場需求面的解決方案創造者。所以我們決定務實地大力擁抱新鮮人。有相關背景但無工作經驗者,尤佳。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有勇氣選擇這條不知道會帶你到哪裡去的路。我想很多人還是會去台積電上班,但是我幾乎可以保證,這些人絕對都不會是下一個張忠謀。至於那些少數想試著開創新局,卻又怕自己孤單的摸索的人,Richi 的機會你可以考慮試試 (直接寄 Email 給小全)。

而如果你還是覺得有點怕怕,沒關係,不然你來 Startup Weekend Taipei 試試周末創業好了。原本這個活動的票已經賣完,但因為 appWorks 是這個活動的夥伴,那三天我也會去幫忙當創業導師和評審的角色,所以 SW Taipei 主辦單位特別保留了十張票給這個網誌的社群,他們尤其想找前端工程師和有設計底子的人。如果你想先試試自己是不是塊料,請直接 Email 到 [email protected] 跟他們連絡。(建議提供兩件作品供他們參考)

好啦!我們都已經做到這樣了,剩下來的,你只能自己決定要不要跳下去了。

歡迎在 Google+ 加入我

(Image via morphomi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