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11的文章

加班是一種癌

August 23rd, 2011

幾年前,一個台大的同學去了國內某家知名電子公司上班。剛開始的兩個禮拜是「新生訓練」,9 點上課 6 點下課,照理說很輕鬆,約他下班出來吃個飯,想不到居然沒辦法來。問他為什麼,他說:「6 點下課後整個部門連主管都還在位置上,誰敢先走啊?」「那你都撐到幾點?」「大概 10 點吧!」「什麼?中間四個小時要幹嘛?」「不知道,上上網,找事做啊…」

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非常驚訝,倒不是加班本身,而是加班的理由有多麼的愚蠢。你現在大概覺得我很大驚小怪,不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在跟老闆比晚走啊,這不就是工作倫理的一部分,很正常吧?

不,這不是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生產有價值的東西」。一個公司能夠成功,靠得是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的產生價值」。也就是說在類似的資源投入之下,能夠得到更多價值產出的人,就會獲勝。

只有沒辦法產生效率的公司,才必須要靠投入更多資源來競爭,而「拉長工時」,就是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但這個方法只有短期可行,沒辦法長久。理由非常多,例如:(一) 時間有限,你最多只能加班到一天 24 小時,最後還是會被對方的效率打敗;(二) 人的體力有限,大多數人沒辦法長期超時工作又維持健康的身體;(三) 人是社會動物,需要健康的社交生活,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四) 知識工作者需要多方面的刺激,長期處於單一環境只會造成生產力的衰退… 等等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長期迫使員工加班,那它終究會得到的是效率的衰退,而不是提升。但於此同時,如果超時工作的情況無法儘快獲得改善,那這間公司就會開始得病,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員工會慢慢把「工時」和「生產力」混為一談,大家開始在比誰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多,而不是誰產生的價值多。於是,就出現了「我不能比老闆早走」這樣的荒謬觀念。

這是一種癌

這是一種癌,因為表面上這間公司看起來很有向心力,健康狀況也沒什麼問題。但是不用幾年,這個癌就會開始發作,問題百出,跳樓的跳樓、爆炸的爆炸,無論管理階層用盡辦法、焦頭爛額,都回不去過去的美好時光。為什麼?因為你從根本就搞錯了,生產力的重點是效率,不是投入的時間多寡。

剛好今天早上在 StackExchange 看到這段話,跟大家分享:

很多工程師以為加班是很 man 的事情,其實它根本就是愚蠢的行為。我曾經參與過最厲害的 startup 有非常精實的 testing framework,沒有任何意料之外的臭蟲 (regressions),並且有超高的效率。每個人都是 9 點上班、5 點下班,周末從不加班,連我老婆都很驚訝我每天都回家吃晚飯。我們偶爾需要小小加班一下,但是那時候每個人都是體力旺盛的。

當然這間公司最後失敗了… 才怪。你或許聽過,這家公司叫做「LinkedIn」。

記住,任何當你需要加班的時候,都是因為公司有某種機制壞掉了。你應該要堅持他們把這些機制修好,然後才答應這次幫他們的忙。

如果 LinkedIn 能夠不靠加班就成功的在短短幾年內就創造出 90 億美金的價值,那你們又有什麼藉口?創業不只是做出人們喜歡的產品而已,創業是一種態度,一種 Hack everything 的態度。

___

更多關於工作、管理的觀察,我常分享在 Facebook 上,歡迎追蹤

(Image via thiagosilva, CC license)

IPO 市場,Zynga 來了!

August 21st, 2011

2007 年才創立,卻能在短短的四年內,神速累積到 2.3 億每月活躍使用者,年營收達到 6 億美元,並推出多款大家耳熟能詳的社交遊戲,像是:FarmVille、Cafe World、Taxes Hold’em Poker 和近期的 Empires & Allies 等的社群遊戲龍頭 Zynga,終於在日前申請上市了。

翻開 Zynga 的 S-1 (上市前公開說明書),我們可以徹底的研究一下這個超級成功的社群遊戲商業模式。首先,Zynga 的 MAU (Monthly Average Users) 在 2009 就已經達到 1.5 億人。在 2010 則成長了 42%,來到 2.2 億人。到了 2011,隨著社群遊戲市場的飽和,Zynga 的使用者成長也開始趨緩,MAU 只微增 9%,來到 2.4 億人。

ARPU

如果單看 Zynga 的使用者數字,你或許會說成長已經慢成這樣,這家公司還有未來嗎?但是當我們反過來看看 Zynga 的財務數字,你就會發現這個商業模式神奇的地方。2009 年,Zynga 從 1.5 億的使用者身上,拿到了 1.2 億的營收,也就是說單月 ARPU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大約是美金 0.07 元。到了 2010 年,2.2 億使用者,Zynga 產生了美金 6 億的營收,也就是說 ARPU 是 0.21 元,足足成長了 3 倍。到了 2011 年,2.4 億使用者,前三個月 Zynga 的營收也是 2.4 億,ARPU 達到 0.33 元,短短半年,又成長了 50%。

也就是說,雖然社交遊戲市場日趨飽和,總體使用者成長快速放慢,但是 Zynga 這家公司卻越來越會抓玩家的胃口,越來越能夠推出會讓他們喜歡玩,並且願意付費使用的遊戲。這點從六月初推出的 Empires & Allies,在短短的 25 天內,就突破 3,900 萬使用者大關,打破所有先前的紀錄,可以略窺一二。

不是沒有弱點

不過,Zynga 的商業模式也並非無懈可擊。首先,他們太過依賴來自 Facebook 平台的營收 — 雖然 Zynga 在這次的 S-1 並沒有載明,但根據我的計算,他們的營收至少有 75% 來自 Facebook 平台。在 Facebook 平台上,Zynga 從 2010 年 7 月開始大規模的改用 Facebook Credits 點數,來作為玩家付費的唯一管道。在那之前,Zynga 把信用卡手續費列入「營收成本」計算,在那之後,Zynga 直接把 Facebook 扣除 30% 「稅收」的淨營收入帳。這樣的記帳方式改變,讓 Zynga 每季節省了 3,800 萬的手續費,換算之下,便可得知 Zynga 至少有 75% 的營收來自 Facebook。

第二,雖然經營近百款遊戲,事實上 Zynga 大多數的營收只來自其中的 2-3 款,再加上每款遊戲的壽命只有 18-36 個月,這讓 Zynga 的續航力相當難以預測。目前看來他們好像非常能夠抓住消費者的胃口,不過萬一哪一天失去了這樣的魔力,那獲利能力下降的速度可能比上去的還快。

第三,日益升高的遊戲開發成本。隨著社群遊戲日趨飽和,競爭日益激烈,遊戲開發成本上升的速度也與日俱增。事實上,過去一年來,Zynga 的研發費用足足提升了 2.6 倍,今年預計要花 3 至 4 億美金在遊戲開發上,不僅佔營收比率來到 30%,並且比營收上升的速度還要快。這將讓 Zynga 的獲利能力越來越低,也讓每款不成功遊戲的風險越墊越高。

無論如何,社交遊戲龍頭 Zynga 終於要上市了,我相信它能夠幫助全球投資人更了解遊戲,這個可以說是網路上最賺錢的商業模式。接下來,就讓我們期待 Zynga 掛牌之後的表現吧。

有興趣成為下一個 Zynga?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的加入。

這篇文章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8 月號的《創新發現誌》上。

Groupon 面臨嚴重倒閉風險

August 19th, 2011

我已經公開講過很多次了,我不喜歡「消滅價值」的商業模式。身為創業者,你應該要致力於創造價值,而不是消滅它。折扣、削價競爭有什麼了不起?我家門口的菜販都想得到。但是要賣得比競爭對手貴,生意還比對方好,那只有大師如 Steve Jobs、張忠謀先生才做得到。

也因為這樣,我不喜歡 Groupon 的商業模式。那也就算了,因為他們至少成功創造了一家「了不起」的網路公司,雖然讓上萬家餐廳老闆虧了不少錢,但至少他們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公司、股東,即將風光的上市,寫下完美的結局,不是嗎?

不!這件事情可能有很大的變化

首先,北美 IPO 市場自從國債風波後急速冷卻,再加上 SEC 的百般刁難,Groupon 的上市計畫正在往後推延。但這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晚一點上市,不是嗎?

瘋狂的財務槓桿

不,Groupon 最新公布的財務資料顯示,到今年 6 月底為止,他們的帳目上擁有約 3.76 億的約當現金,但卻有 6.8 億的短期負債,其中又有 3.92 億是欠餐廳的 — Groupon 賣出餐券後 60 天才會把帳款給餐廳。也就是說,他們的「負流動資產」 (Negative Working Capital),竟然「高達」美金 3.04 億,並且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增加了 0.75 億。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 Groupon 基本上是靠著「成長」來支應它的流動資產需求。換句話說到了今年第三季,Groupon 必須至少要產生出 3.92 億的現金流成長,否則銀行存款就會開始下降。記住,他們的現金水位雖然有 3.76 億,但其實還不夠拿來還 60 天內會到期,積欠餐廳老闆的 3.92 億,更別說剩下的 2.88 億短期負債,這其實是非常非常小的運作空間。

那有什麼了不起,Groupon 不是一直在瘋狂成長嗎?

是嗎?跟據 Alexa 的資料顯示,從今年第二季起,Groupon 的流量已經大幅下跌 1/3。當然這很有可能是他們為了維持現金水位,開始減少廣告的採買。但 33% 的流量下滑,我相信對營收絕對會是負影響。況且如果營收下滑的速度大於廣告預算下降的速度,那現金流還是要負成長。

也就是說,Groupon 正面臨著嚴重的倒閉風險,如果不能如期上市,他們可能會被自己的財務槓桿壓垮。

缺乏網路效應

為什麼 Groupon 的流量這麼經不起考驗,你問?在「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網路公司」中,我們點出的「網路效應」是最重要的關鍵。兩年多來,儘管流量、交易不斷成長,但 Groupon 無論在餐廳端還是在使用者端,卻都沒有創造出「網路」來。所以一旦少打廣告、少辦活動,流量也就跟著大幅降低。而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知名的哈佛商業評論近日也提出類似觀點

無論如何,Groupon 的猛爆崛起可以說是網路業近年來最大的奇蹟,但它的結果是好是壞,目前無法得知,還要持續追蹤觀察。但有一件事情我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 Groupon 最後是成功渡過重重關卡,還是像 Webvan 一樣走進歷史,這個案例都將會成為網路史上,每個創業者必須要學習的超級經典。

想學創業?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的加入,本周五也別忘了 appWorks Startup Mixer @ BCDog Cafe (哇已經有 212 人報名了!)。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