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1的文章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September 16th, 2011

2005 年,Steve Jobs 在 Stanford 畢業典禮上演講,最後送給了在場的年輕人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個演講後來被廣為流傳,各種中譯版也紛紛出現,有些人把這句話翻譯為「求知若飢,虛心若愚」,《Cheers 雜誌》則把這句話翻譯為「飢渴求知,虛懷若愚」。無論如何,我認為這些都是錯誤的解讀。

什麼叫 Hungry?

美國人不會用 hungry 來形容對於知識的追求。對知識,他們用的是「好奇」(curious) 這個字。一個求知若渴的人,叫做「intellectually curious」或是「eager to learn」,但絕對不會是「intellectually hungry」,也極少是「hungry to learn」。

用到 hungry 的時候,針對的「成功」,也就是「hungry for success」。所以 Steve Jobs 的「Stay Hungry」,根本不是叫你去求「知」的意思,他真正想說的,是要你去不停的尋找成功,永遠不知道滿足。為什麼?因為創業者最常犯的錯誤,除了做出沒人要的東西之外,就是太快滿足於初期的成功,接著開始以為自己是神,再也不會失敗。

楊致遠就是最好的例子,90 年代末期 Yahoo 叱吒網路圈後,他開始陶醉於成功之中,成天打高爾夫球、旅行,結果呢?快轉十年之後,Yahoo 現在的市值等於他們手中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也就是說這家母公司是一毛不值。為什麼?因為他失去了 hungry。

回頭看 Steve Jobs,過去 14 年來,他像一頭肌餓的猛獸,永遠不會滿足,Mac、iPod、iPhone、iPad 一招接一招,不停直搗對手的心臟,如果不是因為健康狀況,他大概永遠沒有停歇的一天,這,就是 hungry,這,就是 Fox 寫的「稀有的豬」。

什麼叫 Foolish?

美國人也不會用 foolish 來形容虛心,虛心叫做「humble」、叫做「be a good listener」、叫做「be open to new ideas」。而 fool,根本不是「虛心的人」,fool 是「笨蛋」的意思。

「You gotta be a fool to believe that will work.」(你一定是個白癡才會相信那東西會成功) 是所有的創業者最常聽到的,而 Steve Jobs 想告訴你的,就是別理他們,繼續當你的傻瓜。因為要革命,你就註定要在眾人的誤會中孤獨的前進

所以各位創業者,記住 Steve Jobs 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然後一輩子都不要停止戰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People!

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來跟我們一起當傻瓜。

(image via)

誰說一個人、一支筆,不能撼動這個世界?

September 15th, 2011

昨天受邀去電腦公會幫「Data.Taipei 台北市政府公開資料平台」說明會開場,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拿 Open Data 來做出好 Apps 的心法。不過更重要的是市府資訊處的謝先生,也跟我分享了這個平台為什麼會被開出來,幕後的一些秘辛。

話說一年半前,我人還住在紐約,親眼目睹了 IT 行業出身的市長 Michael Bloomberg,為了讓大蘋果成為軟體重鎮,一連實施了好幾項很棒的政策。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熊抱 Open Data 觀念 (沒錯,不是輕輕一抱,是熊抱),大量開放政府資料庫,並且辦理 NYC BigApps 大賽,鼓勵大家利用公開資料庫開發有用的應用程式。這個獎金只有 2 萬美元的比賽,最後卻吸引來了 85 件作品參賽,其中不乏完成度相當高的 Apps。

看到紐約市政府可以這樣花小錢,創造大效果,我在網誌寫下了「紐約市 BigApps 大賽結果揭曉 台北市什麼時候跟上呢?」,文章的最後,我說:「讓我們祈禱 2011 年,我們也可以來辦一場有聲有色的 Taipei TaiApps 大賽吧!」沒想到,就這樣一篇小小的文章,居然掀起了大大的蝴蝶效應。

首先,當初我的網誌讀者沒有很多,但這篇文章被《動腦雜誌》的至靜發現,所以拿去轉載,因此多了很多人看到 (同時也開啟了我跟動腦間長期的合作關係)。聽謝先生說,這讓市府裡面開始討論這件事情的可能性,但也只是討論,並沒有定案。

到了去年底,NYC BigApps 辦了第二屆,雖然我人已經搬回台灣,但還是持續關心,所以又寫了「親愛的郝市長,紐約市 BigApps 2.0 開跑了,我們呢?」,而且這次我不只寫,在大家的建議之下,還把文章投到了「市長信箱」。據說這關鍵的一投,給了市府足夠的壓力,真的壓倒了駱駝,最後催生出了 Data.Taipei。

當然我絕對不是要說 Data.Taipei 都是一個小人物或是一篇小文章的功勞,剛好相反,我深信 ideas 不值錢、執行力才值錢,如果沒有市府資訊室、相關局處的努力,我寫 100 篇文章,今天也不會有任何東西生出來。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有一件事情你覺得是對的,不管別人怎麼認為不可能、怎麼澆你冷水,你就去做吧!就去推動它吧!即使你什麼都沒有、即使你誰也不是,但至少你還有一個人、一支筆 (一個網誌),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就不足以撼動這個世界。

Keep pushing.  Keep hacking, everyone.

除了推動更好的政府、更好的政策,我們還在推動一個屬於台灣的網路產業,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熱烈邀請你的加入。

創業 = 大公司的相反

September 14th, 2011

昨天因為 App Star 節目的邀請,回到母校台大去演講。會前、會後,有許多對創業有興趣的學弟妹跑來找我聊天,其中不少問題圍繞在如何「開始」,是不是要先寫一本厚厚的商業計畫募一大筆資金、建一個「完整」的團隊,還是要先打下深厚程式基礎?是不是應該去企業上上班,學學他們的管理方式?

我突然有一種感覺,原來「創業」這件事情這麼難解釋,是因為我們都活在一個「大公司」的世界,所有人對於「生意」的想像,都是來自這些大傢伙們行為 — 大企業的組織、大企業的架構、大企業的流程、大企業的邏輯…

問題是,創業根本不是那樣

為什麼?簡單的說,如果大公司的邏輯放諸四海皆準、到處都可以成立,那大家都不用創業了,這世界早就被他們填滿。問題是,每天都有人成功開創新公司、新領域、新產業,為什麼?就是因為大公司的邏輯,在創業世界往往是行不同的。

或者讓我這麼說:

新創公司 ≠ 大公司的縮小版

大公司在做的事情,是「執行」已經找到的商業模式,就好像連鎖餐廳的廚師照著食譜做菜一樣。所以架構、流程、嚴密的成本管理是重點,因為在食譜不變的情況之下,這些管理方法才會幫助企業產生出最多的利潤。問題是身為一個新創公司,你根本連消費者想吃什麼都還不知道,哪裡來的食譜。

所以身為一個 startup,你的重點是如何快速的找到這個食譜,也就是你的「商業模式」。既然如此,你當然不能做大公司在做的事情,你應該做它的相反。人家「充分授權」,你就應該「事必躬親」。人家謀定而後動,你就應該動而後謀變。人家找廣告代理,你就應該自己經營行銷、社群媒體。人家注重 reporting system,你就應該注重效率。人家組織完整,你就應該要力求精簡 — 剛好我的「異父異母」雙胞胎哥哥 Mark Suster 今天也寫一篇為什麼你不需要 COO

記住,創業就是在找到那個消費者想吃的東西,接著再做出你自己的食譜。在那發生之前,你千萬不能像大公司,你甚至不應該遵守任何規矩、任何管理學的教條。Remember, good entrepreneurs hack, everything.

想跟其他一流「廚師」一起開發食譜、嘗試新菜色?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熱烈徵求團隊中。

(image via jurvetson,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