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1的文章

大神的原罪

November 22nd, 2011

Seth Godin 在他的網誌上寫到,有一次一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問他,與其「鼯鼠五技而窮」,是不是應該要把她的小提琴技巧再更精進。他有感而發:

我想這位樂手大概永遠都不會變成全世界「最好」的提琴手,這樣說應該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事實是你根本不可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且最棒」的小提琴家。全世界大概有 5,000,甚至是 10,000 個人的小提琴技巧棒到無法被一般聽眾辨識的程度,他們的不同大概只有幾個專業的交響樂評可以分辨。

追求技巧上的卓越,其實是一種逃避的行為。你逃避面對市場,因為你假裝還在「精進」你的技術。你在躲避真正辛苦的部分、躲避藝術的真諦、躲避和聽眾建立真正的連結,然後騙自己成功是在考試中得到 99 分,因為它比 98 分還高。

你真正可以做的是擁有超乎於「行業標準」的特質。Joshua Bell 是常常被提及的提琴手,但不是因為他擁有優於其他提琴手的技巧,而是因為他的魅力和他願意跨到別的領域。對所有人而言,他是全世界最棒的 Joshua Bell,而不是拉小提琴的人。

啊,這個道理可以被應用在好多好多地方。大學生們不知道為什麼去念研究所,只因為其他人都在念。說穿了,他們是在躲避這個世界,騙自己「碩士」比「學士」好、「博士」又比「碩士」好,卻不去發掘真實的社會到底還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一流的公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經驗,或是其實他們應該要加入新創公司

這也是我稱為「大神原罪」的背後邏輯,我們常常看到被譽為「神人」的工程師,卻總是埋頭在研究最新的技術、最難的問題、最屌的解法,而不是做改變最多人生活的產品。往往當他們在同儕間的地位越是崇高,就越是不敢做「平凡」的產品,或是「忘記密碼」等等那 20 個網站都該有的基本功能。大神一出手,必須要驚天地、泣鬼神,否則就有損了他們的威望。結果技術越是精進,讓他們越怕失敗,也離市場越來越遠。

但你們都忘了嗎?Steve Jobs 才剛說,真正的好產品是科技和藝術的結晶,它必然是跨界、跨領域的。事實上,這世界上的好人才,往往也是跨界、跨領域的。並不是說你不應該在某些領域精進,但更重要的,是你不用拿 99 分去贏過 98 分。你要做的,是把不同世界的知識,混合在一起,創造出更棒的產品。

如果你一直拉小提琴,最後你或許是個一流的樂手。但如果你能夠融合其他樂器的精神,並且與聽眾進行真正的對話,那你才能做出讓全世界都感動的旋律。我想這是 Seth 想說的,也是我想說的。

本周五 (11/25) 6:30pm,appWorks Startup Mixer #10 @ Marsala,一起來認識認識各種領域的創業者吧

(Image via 22193699, CC License)

版權:只是一種商業模式,過時的

November 21st, 2011

媒體上一天到晚都有人在撻伐「盜版」,講得好像是傷害了某種基本人權一樣。這些人都忘了,在印刷機還沒有被發明前,儒道百家恨不得你多抄幾本他們的書,因為你越抄,他們的影響力越大。在樂譜、唱盤還沒有被發明前,作曲者恨不得你多傳唱他的音樂,因為如果你不唱,這些歌就被人們遺忘了。族裡的長者更是鼓勵你多跟年輕人說我們的故事,因為這些珍貴的教訓,絕對不能失傳。

然後,工程師發明了各種的「量產拷貝」技術,接著,聰明的商人又發明了「版權」這個商業模式。商人告訴你,你的創作應該被「保護」起來,因為這些東西很有價值,所以必須要跟人們收錢。他們沒有告訴你,因為收錢,他們才能夠把「量產拷貝」的成本賺回來。因為收錢,他們才能夠有利潤、才能夠分你錢 — 一本 300 元的書,扣掉了成本、利潤,商人會大方的分給作者 30 元。

「量產」一開始是好事,因為它讓資訊的供給成本大幅降低,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書,學得起知識,直到網路降臨。「拷貝」的商業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複製的成本變成了「零」。一本拷貝的成本是零的書,怎麼還是賣 300 元?因為商人跟你說這是在保護你的「版權」。

但當你還卡在這個過期的商業模式時,早已有人開始喊出「版權沒有翻印不究」。為什麼?因為這讓你的創作可以接觸到更多人,也影響到更多人,衍生出更多的商業模式 — 演講、顧問、表演、演唱會、周邊商品。我們又回到了手抄書的時代,越多人傳遞你的思想,它的價值就越大。

而版權,就留給那些 losers 吧!

本周五 (11/25) 6:30pm,appWorks Startup Mixer #10 @ Marsala 來了,快去報名吧

(Image via 917press, CC License)

網路股 IPO 大退潮,熊市來了嗎?

November 19th, 2011

自從今年的 5 月號開始幫《創新發現誌》寫網路投資專欄之後,一方面想要藉由它來記錄、探討北美這一波的網路股 IPO 復甦,研究這些成功網路公司的商業方程式,一方面也想追蹤觀察這樣的趨勢,能夠延續多久。

果不其然,居然真的沒有很久。不過半年的時間,今年九月份,整個北美網路股 IPO 已經出現今年來的第一張空白考卷。首先,是美國、歐洲接連的國債風波開始衝擊公開市場。緊接著,本來準備要跟著上市的兩支重量級網路股 Groupon 和 Zynga 接連出現問題。Groupon 先是出現緘默期不夠安靜的事件,CEO Andrew Mason 發給公司全體員工的 email 遭到華爾街日報公布,引來美國證交所的關注。緊接著,又傳出 IPO 文件中的會計準則遭到 SEC 的駁斥,要求 Groupon 發回重編,並且必須要少認列一半以上的營收。屋漏偏逢連夜雨,搞得 Groupon 的 IPO 定價節節敗退,從原先預估的 250 億美金,大幅下降至 30 億 (註: Groupon 最後以近 300 億美金的市值,成功掛牌。)

Zynga 也沒有好過到哪裡去,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 2011 年第二季使用者成長停滯,營收較第一季下滑,盈餘更是大幅下跌 90%,這下讓所有的投資人開始緊張了起來。緊接著跟 Groupon 一樣,也爆出會計準則使用的問題。原來為了讓營收成長曲線平順,Zynga 居然把收到的錢分 4-6 個季度認列,也就是說當 Q2 營收開始出現微幅下滑,這裡面其實包含前幾季收現,尚未認列的營收,也就是說事實上 Zynga 當季的表現可能還要更差。

已上市網路股近幾個月的表現,則更是令人擔憂。首先是麥考林居然在 10 月初時市值跌破 1 億美金關卡,把不到一年前上市時近 10 億美金的價值幾乎通通都吐了回去。5 月初才剛成功掛牌的網秦也在 10 月初跌破 4 塊美金一股大關,市值只剩 3,000 萬美金,讓不少 IPO 投資人都慘遭滅頂。

而剩下無論是當當、土豆、人人、世紀佳緣等紅極一時的「China Stories」,也沒有一個倖免 — 每家和上市時相比,股價都下跌了 20% 至 70% 不等。市場一片哀鴻遍野,原本說好的中國故事,現在全都成了噩夢。

而追根究柢,會發生今天這樣慘狀的原因也不難解是,那就是這些公司根本都還不是體質健全的事業。事實上,其中的許多根本還離上市條件還非常遙遠,不僅公司本身尚未獲利,有些甚至連產生「正毛利」都有問題。這樣體質的公司拿去上是,一旦碰到熊市,當然被殺個片甲不留。

一個世紀以來的 MBA 教育,讓現代管理者每天把「股東利益最大化」掛在口上,一看到 IPO 市場熱絡,就急著把公司拿去上市,給大家創造「退場」的機會。問題是急就章的操作,一旦市場反轉,肯定招來更多問題。

無論是創業、創新、創造,重點都是在找到廠商、消費者雙贏,甚至加上夥伴三贏的長期、可重複、可規模化、可持久的商業模式。這點,我想比任何「退場」機會對一個公司的發展都來得重要好幾百倍。現在大浪退去了,裸泳的人也現身了,看完了熱鬧,咱們就回去好好的創造一番偉大的事業吧。

(Image via geekwire, Zynga S-1, 本文編輯後的版本,刊登在 2011 年 10 月號的《創新發現誌》上)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