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2的文章

想創業?Evernote 執行長說: Don’t Do It!

April 30th, 2012

如果你還不知道 Evernote,它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雲端筆記本」服務,2007 年創立,到前陣子剛剛突破 3,000 萬使用者,與同樣在 2007 年創立,擁有 5,000 萬使用者 Dropbox 可以說並稱為「雲端儲存」的兩個 Top Startups — 兩家公司的最新估值都超過 10 億美金。

而 Phil Libin 則是 Evernote 的 CEO,他雖然不是這家公司的創辦人,但在創辦沒有幾個月就加入,而且從那時就一直擔任執行長至今。所以要說他是 Evernote 的一位 Co-founder,一點也不為過。在那之前,他也是一位創業者,在 2001 年創辦了 CoreStreet,一直帶領這家公司長達 6  年,CoreStreet 最後也以美金 2,000 萬成功的賣給了 ActivIdentity。

所以一個帶領著一家成功 Startup 的成功創業者,為什麼要他送給創業人一句話,卻是「Don’t do it!」呢?因為這些年來,有很多很多想創業的人去尋求他的意見,但 Phil Libin 卻發現大多數人,都為了錯誤的理由而想創業。

這其實跟我的觀察相當一致,因此我們今天就借用 Phil Libin 的四個理由,來聊聊為什麼你不該創業: (原文在此)

1. 為了錢

雖然這一點在台灣比矽谷和中國好,但還是有一些人以為創業是「賺大錢」的途徑。他們會跟我算老闆賺了多少錢,而他們只拿到多少薪水,所以結論是他們也要當老闆,才能一樣有錢。問題是,每一個「成功」的老闆背後,不知道躺了幾十個「失敗」的老闆。單次創業的失敗機率是遠大過於成功,所以算起來,你當「老闆」的期望值,可能比當「夥計」還低。當然,「財富不是錢」,所以如果你把創業過程中的成長、學習、自我實現算進去,那當一個創業者很有可能比當一個員工富有,但那是要在心態正確的前提下,而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絕對不是那個對的心態。

2. 為了當老闆

另一個常見的理由,就是認為創業可以當老闆、可以作主,因為在公司裡 Boss 常常不聽你的意見,但你明明就知道事情應該要這樣去做。這也是一個很危險的理由,因為你一旦當了創業者,就會發現自己根本不是「老闆」,而是每個人的「小弟」。從你的客戶、員工、合作夥伴到股東、新聞記者,全部都是你要討好的對象,因為你什麼都沒有,而他們身上則有各種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根本沒有任何人可以指使。如果要用「當老闆」的心態創業,那你幾乎注定會失敗,因為一個創業者如果少了柔軟的身段,那基本上是難以到達任何地方的。

3. 為了無聊

也有一些很強的「大神」,因為白天的工作太輕鬆,無聊而且手癢,所以晚上也玩票做幾個 Apps 來消遣。如果是先試試水溫,等到時機成熟後要全職投入,那還可以。但我也看到很多人,玩票了好幾年,但永遠卡在中間。創業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很多人全心全力投入好幾年,都無法成功,更何況是抱著姑且的心態。如果要創業,那就要下定決心,如果只是無聊,那還不如去學習一些別的嗜好。

4. 為了自由

最後還有一些人,認為創業之後的生活,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時間,非常自由。這其實是全世界最大的誤會。如果你是一個員工,每天 7 點下班後,你就是自己的主人,Server 爆掉了?那是老闆的責任。但當你坐到了桌子的另一邊,一天 24 小時,不要說 Server 爆掉,只要客戶不滿意、夥伴有問題、股東不開心、辦公室門打不開,不要懷疑,通通都是你的責任。所以從各方面來說,創業代表的不是自由,而是願意負更多的責任,千萬別誤會了。

所以說穿了,創業其實是一個嚴肅的事情。它代表的是一種人生選擇,一個非常認真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它的背後必須要有些理想,並且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就算全世界都跟你做對,你還是要堅持去實踐這個目標。當然有時候它會很好玩,但也有更多時候它非常辛苦,要不斷在資源匱乏、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想辦法突破眼前的種種困境。所以根本上創業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不是職業的選擇。也因此你必須要用更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而也唯有態度正確的創業者,才能夠從起點一步步累積,紮實的邁向成功,並且持續不斷的追求進步,永不停歇。

以上,與大家共勉。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 — 今天截止!

(Photo via frf_kmeron, CC License)

移動廣告網「Millennial Media」上市,Mobile Internet 時代正式到來

April 29th, 2012

北美移動廣告聯播網「Millennial Media」日前於紐約證交所 (NYSE: MM) 成功以每股 13 美元掛牌上市,IPO 當天就受到資本市場的熱烈擁抱,最高跳漲至每股 27.9 美元,超過上市價達兩倍以上,盤末也以每股 25 元作收。這讓 MM 的市值一口氣達到 18 億美元,比起老牌網路公司 AOL (美國在線) 還高。

而 Millennial Media 會如此受到投資人的歡迎,其背後的原因其實不難解釋。觀察目前北美行動廣告聯播網的市場,MM 是領先群中碩果僅存的獨立公司。根據調研機構 IDC 的統計,Google 加上於 2009 年收購的 AdMob 目前以 23.8% 的市占率居於該市場領先地位,接著是 Millennial Media 的 16.7%,之後才是蘋果 iAd 平台的 15.1% — iAd 的前身是 Quattro,由蘋果於 2010 年買下。

另外,一份由 eMarketer 出版的報告則顯示,移動廣告市場於 2011 年成長率高達 89%,首次突破 10 億美金,來到 14.5 億的總產值。根據該機構的預測,接下來隨著基數放大,行動廣告的成長會逐漸趨緩,但即使如此,整體市場仍有機會在 2016 年突破 100 億美金門檻。也就是說,假設 eMarketer 的預言正確,未來 5 年內這個市場會成長 10 倍。

5 年 10 倍對華爾街而言,當然是不能錯過的投資機會。而如果你要押注在這樣的瘋狂成長上,基本上不可能選擇 Google 或是 Apple,因為行動廣告只是 Google、Apple 所有營收中的小小一塊,即使這部分業務真的能跟著市場起飛,Google 和 Apple 的股價還是有可能受其他產品線更大的影響。所以剩下你能做的,當然就是買進碩果僅存的 MM 股票。

而到底 Millennial Media 值不值得這樣的估值,我們可以來看看它的 S-1 (上市前公開說明書) 中提供的資料。首先,從 2010 年的前三季到 2011 年前三季,MM 的營業額總共成長了 137.7%,遠高過整體市場的 89%。當營收成長,Millennial Media 的毛利率並沒有衰退,反而從 33.2% 成長至 38.5%,表示千禧仍處在具有 Operating Leverage 的擴張當中。

對於一個廣告聯播網而言,毛利率是尤其重要的健康指標,因為它代表著該聯播網取得廣告板位的成本高低。以 Millennial 的例子來說,就是當它每取得 1 塊美金營收,必須要付給與它合作的 Mobile Apps 開發商的比率。理論上當 Apps 開發商選擇行動廣告聯播網時,它們當然希望抽成的比率能夠越高越好,也就是當市場競爭,聯播網所得到的抽成比率將會降低,因此毛利率也將跟著衰退。

但實作上會影響開發商行動廣告營收的,其實不只有抽成比率而已。包括聯播網本身能提供的填滿率 (Fill Rate)、點擊率 (Click Through Rate)、每點擊費用 (Cost Per Click)、每千次觀看費用 (Cost Per Mille) 甚至是參與廣告的品牌種類、價值,都會影響開發商選擇聯播平台的意願。再者,以現行市場情況,行動 Apps 開發商往往會選擇像是 Unity、PhoneGap、Titanium 等技術框架,用來加速應用開發的時程,所以一個聯播網能夠支援多少開發商愛用的平台,也影響了它被市場接受的程度。

因此,當 MM 的毛利能夠隨著營業額上升,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它在上述這些非拆帳比率的條件上有所突破,也讓開發商更願意犧商拆帳比率,來使用 MM 提供的服務。

也因此,雖然 Millennial 尚未達到公司整體的真正獲利,但華爾街投資人就已經願意用高達 18 倍營收的估值擁有這支股票。而 MM 的上市,也代表了第一支「純移動互聯網」股正式進駐紐約證交所,若要說這個事件宣告了 Mobile Internet 的來到,我認為一點也不為過。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 — 最後一天

(本文編輯後,刊登在 2012.4 月的《創新發現誌》)

請問,創業要怎麼開始?

April 27th, 2012

appWorks Demo Day #4 前為了專心在準備工作,所以近一個月暫停了我的演講行程,換來的結果就是這陣子瘋狂的還債。光是過去的這兩禮拜,我就跑了聯合晚報、台大新聞所、世新傳管、創投公會、成大三創學程、成大學生論壇,還有開南大學等七場,要說是全省跑透透再加上馬不停蹄,也一點都不為過。

其中我特別喜歡面對學生,尤其是跟他們 Q&A 對話,因為從他們的問題裡面,你可以聽到年輕人們對於未來有什麼渴望,對於「創業」這件事情又有什麼困惑,更知道該如何幫助他們。

而要說到這兩個禮拜來最常出現的問題,那大概非「創業要怎麼開始?」莫屬。

說穿了我其實不太會回答這個題目,因為對我來說,創業的開始就是動起來,就是看到一個問題,著手開始解決它。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是看到一個機會,然後開始動手追求它,不過反正就是開始了。這有點像是我想跑步,下一秒我就開始跑步了,實在很難解釋要「怎麼開始跑步」這件事情。

第一次創業,籃球校隊學長 Louis 想要複製 Dell Computer 的 Direct Marketing 商業模式,他知道我會組裝電腦,所以找了我一起。我們又找了一些資工系的學弟,然後就開始動手建造 Hotcool.com 的電子商務平台。一開始根本沒有辦公室,網站好了之後幾個人就在家裡用後台上架產品,接著就開賣了。偶爾我們去 Louis 家開會,不過大多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在遠端工作。一直到訂單開始進來,我們需要開發票,才設立了公司。又到了單量開始增多,需要一個倉庫,我們才租了一個辦公室。所以從那之後,我一直認為「設立公司」和「租辦公室」,只是創業到了某個程度,才被迫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該考慮的東西。

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變種,那就是「我有一個好的 idea,但是不知道要怎麼做出來」。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因為它代表的是「缺乏執行能力」– 就好像你要開餐廳,但卻不會煮飯一樣。那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為除非你能趕快學會煮飯,或是能夠找到一個會煮飯的夥伴,否則你最多就是成為《社群網戰》裡面的那兩位可悲的划船隊員。

或許你不知道,其實「鼎泰豐」一開始根本不是鼎泰豐,幾十年前,這對創業夫妻本來是賣食用油的。但 60 年代罐裝沙拉油出現,讓他們的生意一落千丈。苦惱之餘,他們看到門口老兵擺攤賣的小籠包,生意蒸蒸日上。所以他們就去學做了小籠包,然後把食用油的生意 Pivot 成點心餐廳,又經過 30 年的努力,才成了今天的跨國企業鼎泰豐。

幾乎 99% 的創業開始就是這樣,往往都不是什麼太棒的 idea,前面的幾個嘗試也通常都會失敗。但那沒有關係,因為也就是在失敗中,你會找到更棒的 ideas。所以如果你想跑步,那就開始跑吧,何必多想呢?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 — 最後三天

(Photo via martingarri,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