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2的文章

流言終結者 #14 –「只要把這個做出來,我就成功了…」

June 7th, 2012

初創業者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以為這世上的每個人都想要他正在弄的產品,好像人山人海已經擠在外面排隊等待,只要他把這個產品蓋好,大門推開,就可以看客人開始瘋狂湧入,白花花的鈔票從天上大把大把灑下來。

問題是,99.99% 的創業故事,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其實這些所謂「成功」的創業團隊,成功的通常都不是他們第一個產品。大家最喜歡講「Angry Birds」有多麼受歡迎,在全球超越了 10 億次下載。但很少人願意去了解的是,Angry Birds 早已是 Rovio 的第六十幾款產品。在那之前,Rovio 已經創業 6 年,在寒冷的北歐度過了數千個無人問津的日子。

前陣子很紅,超過 3,500 萬人在玩的「Draw Something」,又是另一個例子。這個 App 其實是 OMGPOP 的第三十多款遊戲,在那之前,OMGPOP 也早已存在了 6 年。事實上,他們自己也承認,在 Draw Something 「爆紅」之前,OMGPOP 就只差這麼一點點,便要關門大吉收工回家。當然現在他們成功的以 2 億美金的天價賣給 Zynga,大家也方便的忘記了他們是多麼痛苦掙扎了 6 年,才有今天的成果。

在二月突破單月 1 億人次到訪,被認為有可能挑戰 Facebook 霸權地位的當紅「興趣社群」Pinterest,也是一個好例子。他們從去年底開始竄起,短短幾個月內衝上全球 50 大網站的排行榜地位,讓創投都搶著「給錢他們」。但當大家津津樂道這個「爆紅」故事的同時,其實很少人注意到 Pinterest 團隊早從 2009 年就開始創業,Pinterest 網站剛上線的前 9 個月,會員人數連 1 萬個都突破不了。為了突破困境,創辦人 Ben Silbermann 只能每天寫信給這些使用者,約他們喝咖啡,看看網站到底哪裡有問題。

像這樣的故事我還可以舉出好幾打,因為每個成功的網路公司,背後都有這段不為人知的過去。當然這個時間有長有短,對有些人是一、二年,對有些人則長達六年、八年,但你幾乎找不出有任何新創團隊,在產品推出的第一天,就出現瘋狂搶購的情況。

歸咎原因,其實「市場」並沒有那麼容易。每天醒來,早已有太多的媒體、產品、訊息在等著競爭消費者的注意力和荷包,要一個新產品在上市的第一天就能夠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出線,那當然是一個不切實際期望。

「可是這個東西市場上沒有啊!」第一次創業的人會說。

其實沒人做的東西往往不是因為其他人沒想到,而是因為根本沒有人需要。創業者在腦中想像了一個完美的使用者,然後自以為全世界人都跟他有一樣的想法,需要這個不存在的東西。因此當他第一次把產品「完成」、推出市場之後,當然只會大失所望,因為除了來友情贊助的朋友之外,這世界上的人,並不需要這個東西。

但那並沒有關係,因為這是創業必經的磨練。從天上掉到凡間後,有一些團隊會適應不良,不久之後就放棄創業。但也有一些團隊,他們會把自己歸零,重新去學習所有在「市場」中的生存之道 — 如何設計一個符合人們需要的產品、如何聆聽使用者的回饋,篩選其中值得參考的意見來改善產品、如何透過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進行推廣、如何與記者朋友保持好關係、如何和通路建立起合作、如何簽下客戶、如何訂價等等等等數十、數百個創業者必須要會的事情。

這個過程當然少說要個兩、三年,接著如果他們還沒有餓死,這個團隊才會有機會開始慢慢找到一些成功。但這樣的成功是很踏實的,因為你完全知道你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

至於剩下那 0.01% 第一天就「爆紅」的,相信我,你不希望當他們,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上去的,而當「市場」離他們遠去時,他們也不會知道自己是怎麼下來的。

所以,各位第一次創業者,別急著成功,因為成功前的所有磨練,都是一個未來領袖必經的道路

——

除了網誌,我每天還會在 Facebook 分享許多有用資訊,歡迎追蹤

(本文編輯後刊登在 2012 年 5 月號《30 雜誌》)

設計:如何好「用」,不是如何好「看」

June 6th, 2012

工程師最常犯的毛病,就是覺得「設計」不干他們的事。「我只負責把功能寫出來,UI 就交給美術了。」他們常常這樣說。問題是,一個好 UI,根本不只是美術這麼簡單,它必須要簡單易懂、好用而且流暢,這不只是美術的責任,工程師也必須要深度的參與。

Steve Jobs 在一次 Wired 專訪中,聊到 Apple 的設計與創意哲學  (原文):

設計是一個滑稽的詞。有些人以為設計就是「美感」,但當然,如果你再挖深一點,設計其實是「好用」的程度。Mac 的設計並不在它的外觀,雖然外觀是設計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它如何的好用。要設計出很棒的產品,你必須要先有深入的了解,你必須要真的知道它是用來幹嘛的。那要有很大的熱情與執著,才能讓你真正的了解某件事情。你必須要把它細嚼慢嚥,而不只是吞下去。大部份的人並沒有花時間去抽絲剝繭。

相對的,創意其實只是在連結事物。當你問很多「創意人」他們是如何「發想」的,你會發現他們有點心虛,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想出」什麼,他們只是「看到」了什麼。到了某種程度,這變成他們的一種直覺,能夠把經驗裡面的事物相連結,然後創造出新的東西。他們之所以能夠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或者是他們對於這些體驗的思考比一般人深入。

可惜的是,能夠真正「設計」與「創意」的人非常少。大多在科技產業的人都缺乏多元的生活體驗,導致沒有幾個點讓他們連連看,所以最終只能用很線性的方法解決問題,沒辦法有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你必須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夠真的做出最棒的設計。

也就是說,要有好設計、好創意,你必須要真正用心的去了解使用者面對的困難、需求、渴望、不足,然後同樣用心的去思考如何好好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這不可能一步登天,但你絕對需要把產品越改越好。當然,如果你是大企業裡面的小螺絲釘,或許你已經不 care 了,因為不管你再用心,碰到急功短視的主管,也是對牛彈琴。但如果你都已經出來創業了,還不能改變「不干我的事」的態度,那你跟大企業的主管,又有什麼兩樣呢?

——

別再錯過我的文章,今天就訂閱「MR JAMIE 電子報

(Image via bethelhigh)

索羅斯:歐元的真正危機,歐盟又將何去何從

June 5th, 2012

日前在義大利舉行的歐盟「Festival of Economics」上,著名的量子基金經理人,人稱「金融巨鱷」的索羅斯 (George Soros) 給了一個演講,詳細說明了為什麼他認為歐元危機還在日漸擴大,而歐盟將出現嚴重的結構改變。演講的全文稿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以下則是我的重點整理:

…歐元危機示範了誤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當局對於正在塑造的歷史缺乏認知。他們不了解歐元危機的本質,誤以為它是一個政府的財政赤字問題,但事實上這個危機是一個金融、國家競爭力的問題。當局於是應用了錯誤的政策工具 — 降低經濟活動並無法減輕政府負債,你必須要刺激成長才能打敗它;但現在危機仍在升高,因為他們無法了解社會變遷的動態,在某些時代有效的政策措施,到了另一個時代已經不足夠…

…當歐元被創造時,監管機構決定允許銀行無限制的購買政府公債,而不需要有任何準備金。接著,他們讓歐盟央行在它的「貼現窗口」(讓銀行拿政府公債向央行借款的窗口) 用一樣的條件接受所有政府的公債。商業銀行因此發現他們可以累積弱勢國家的公債,借此賺取多幾分的利息。這讓所有國家的利率趨於一致,因而造成了國家競爭力的差距。兩德統一後,德國在財務負擔下經歷了辛苦重整,最後變得非常有競爭力。其他國家則在低利環境下享受了房市與消費支出的雙成長,變得更沒有競爭力。然後出現了 2008 金融海嘯,造成了歐元公約 (Maastricht Treaty) 中無法預測的狀況。多個政府必需扛起銀行的負債,因此也出現了巨額的赤字。突然間這些國家淪落成了第三世界,擁有高額負債但卻沒有自主貨幣。而歐盟各國的兩極化經濟表現,也讓這個組織進一步分割成了「債權國」與「負債國」兩個集團…

…在危機剛開始的時候,歐元的解體似乎是無法想像的。以歐元計價的資產與負債錯綜複雜,解體將帶來無法控制的崩盤。但隨著危機的發展,金融體系也開始沿著國界重新盤整…

…也因此危機越來越深,金融市場間的緊張成度,已經到了前所未見的局面。德國政府公債的利率正在歷史低點,英國政府的 10 年期利率也在 300 年來最低的位置,但相對的,西班牙政府的風險溢價卻創下新高…

…實質上歐盟經濟正在收縮,但德國卻還在成長,這代表著 M 型化將更加擴大。而政治與社會的動態也在往分解歐元區推進,最近的選舉結果證明反對經濟收縮的勢力正在成長…

…我的判斷是當局有三個月的時間改正他們的錯誤,來逆轉現在的趨勢。我所謂的當局是德國政府和德國央行,因為在一個財務危機當中,債權國是擁有主控權的人,少了德國的支持,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被完成…

…我猜歐元應該會生存下來,因為解體不僅會讓負債國心碎,德國也不會好過到哪裡去。瓦解將會讓德國背負鉅額的壞債,光德國央行帳上就有上兆歐元的債權,還不算其他的政府間借貸。並且如果德國回到以馬克為貨幣的系統,那將讓他們的出口競爭力全失,更不提政治上的後果。因此德國應該會盡力確保歐元,但他們也只會做到這裡。所以結果會得到一個被德國主宰的歐元區,債權國與負債國間的經濟差距不斷擴大,然後負債國將變成長期弱勢的經濟區。這會讓歐盟從當初讓人充滿想像的「美好國度」,瞬間成為了德意志帝國與它的附庸…

我們需要做任何我們能做的事情去說服德國,他們必須要肩負起領導者的角色,保存歐盟這個「美好國度」,歐洲的未來需要他們。

所以以上,就是歐元危機背後正在發生的真正狀態,以及 Soros 對於歐盟未來的預言。姑且不論他是否已經押寶任何結果,這場演說是否是在為他的策略拉抬勝率,至少他指出的很多現象,是很少被媒體真正探討的歐盟經濟動態。就我自己而言,投資股票十多年來,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完全空手過 (除了 appWorks 的持股以外),因為三個月後世界的情勢,將是無法預測的,它很難大好,但絕對有可能大壞,所以這種時候,我認為空手是最好的策略。

再說一次,暴風雨很有可能即將到來,創業的人,請準備好糧草,這會是大幹一票的時候。

(Photo via worldeconomicforum,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