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文章

Facebook World Hack Taipei 的幾個感想

September 12th, 2012

昨天在 Facebook 的邀請下去了他們主辦的 World Hack Taipei 當評審。一早大約有 200 位「Hackers」報到進場,經過一整天的努力,最後有 34 組團隊上台,分別用了兩分鐘的時間 Demo 了他們的成果 —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當表現的時間只有這麼短,團隊一天下來的思考與整理,和過去 Hacker 生涯累積的功力,要在一瞬間全部爆發出來,觀賞起來其實是蠻有啟發的。

比賽的最後是 XditePaperclip.io 得了大獎,可以飛到矽谷去跟全世界的 Hackers 再比一場。這是評審們一致的選擇,私底下我也蠻高興的,由她代表台灣出國比賽,其實非常好的人選。

不過今天的重點不是誰得了獎,而是昨天一天的觀察下來,我學到了什麼。以下就是我整理的一些重點:

Facebook 動態的加值

有好幾個團隊試著拉出使用者自己或是朋友的 Facebook 動態歷史,然後再從那邊加值。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事情,我們每天分享那麼多東西到 Facebook,雖然不是每一則故事都很有意義,但中間總些是可以拿出來回味再三的。Facebook 自己每天處理上億則新動態都來不及了,實在沒有時間開發太多幫助使用者回收舊動態的功能,而這裡,就是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切入的地方。

像是昨天獲得最佳遊戲獎的 Memory Millionaire,他們把你朋友過去某段時間的動態拿出來當「百萬大猜謎」的題目,讓你猜猜某一段話是誰說的,還可以跟另一個朋友比賽,就是非常棒的題目。另外,獲得評審特別獎的 Feed Manager,用一個「我的最愛管理員」使用介面,讓你可以把喜歡的書籤分類整理起來,也是很不錯的方向。還有 Wall++ 與 Monkey Memory,都做出了讓你可以按時間或是關鍵字檢索朋友動態的搜尋引擎,也是很有價值的功能。

Facebook Login 與行動

在行動的世界,最討厭的就是好不容易下載了一個新的 App,一打開卻還要叫你「註冊」這件事情。在手機上輸入是很不方便的,而且使用者往往只有 5 分鐘的時間,如果你沒辦法馬上給他一些價值,其實是很難把人留下來的。所以當 Facebook 已經有超過 5 億的活躍行動用戶,你應該好好利用它來降低使用者的進入門檻。提供 Facebook Login 是最基本的,至少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體驗到你的主要功能。

FB Login 之外,如果能夠用他的朋友與朋友上傳的內容來加值,那就更棒了。這次的 World Hack 由於是 Facebook 主辦的,所以幾乎每個 Mobile App 都有好好利用這些邏輯,但我認為這其實可以被更廣泛的使用。尤其是新的 App 來說,降低使用者的進入門檻其實比什麼都還重要,但也往往是最被開發者忽略的。

以 Facebook 為行銷通路

除了 Login 和挖掘有價值的資料以外,其實 FB 還是很重要行銷通路,尤其是當使用者自願的分享他們的故事回 Facebook 時,那往往對他們的朋友有不小的吸引力,能夠成為一個贏來的媒體。Facebook 的 Open Graph 提供了很多貼回的功能,這次 World Hack 的團隊也多有運用,也是我認為更多網路創業者應該學會利用的通路。

所以以上,就是我昨天下來的幾個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們正在建造的產品與商業模式有所幫助。

___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真正的數位匯流:內容與電子商務

September 11th, 2012

大約從 1995 年左右,就陸續有人在討論所謂「數位匯流」,說有一天電話、電視、音響、電腦與遊戲機,將會整合成一個裝置。事實上這件事情早就發生了,iPhone 就是這樣的裝置。但這件事情也還沒發生,因為在客廳,你還是需要一個 50  吋的螢幕和一組 6.1 聲道喇叭,好好去享受你的影音。iPhone 或許可以接上這些周邊,但總不能每次老爸的電話一響,大家看到一半的電影就要暫停吧?

所以數位載具會匯流,每個裝置都可以兼當另一個裝置使用。但那大概不代表每個人都只買一個數位裝置,事實上,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之下,我們還是會需要很不一樣的數位裝置 — 光是螢幕大小就有好多種選項,音響效果、攝影機,都需要不同的配套。所以數位匯流比較像是「iCloud」,也就是說所有的裝置會存取同一個遠端資料庫,讓你的數位生活可以完全同步,隨時、無縫的切換使用情境。

但除了「載具」的匯流,我更關心的是另一個數位匯流,一個網路商業模式的匯流,或者更明確的說,「內容」與「電子商務」的匯流。

一開始的網路業,是遵守著實體的界線切分的。搞媒體的人就搞媒體,賣東西的人就賣東西。也跟實體一樣,賣東西的人賺了錢,就去跟內容網站買廣告,導更多的人流來。這個世界基本上遵守著這樣的架構運行了 15 年,直到有些人開始發現這條界線有很大的問題。

先是經營內容的人,他們發現雖然電子商務大賺錢 (在台灣一年的產值超過 4000 億),但願意分給他們的廣告預算卻是窮酸的可憐 (在台灣一年只有 100 億)。與其等著他們來下廣告,既然我們本來就有使用者,何不自己開始賣東西。所以你看到 UDNFashionGuideBabyHome巴哈姆特,這些媒體、社群網站,紛紛開始搞起自己的電商業務。

接著是零售的人,他們發現經營內容也沒有想像中的難,尤其在社群媒體興起之後,既然如此,與其完全靠向別人買人流,我何不自己也經營一個社群,所以冒出現了像是 MamibuyFandoraWomanyPinkoi 這些既是內容、又是電商的新物種。

也就是說未來的網路創業者,不能只會做一件事情。你必須要懂用好的內容與好的社群,吸引一批忠實的目標用戶,然後再透過他們喜歡的商品與服務,與他們交換價值,賺到你的財富

我認為那是更重要的數位匯流,因為它打破了原有世界的運作方式,從中間,將會有更強的商業物種被產生,那對創業者來說,是最令人興奮的事情。

___

有人在玩新浪微博的嗎?

(Graph via garyhayes, CC License)

流言終結者 #17 –「創業就是要賺大錢…」

September 10th, 2012

離開台灣整整八年,這次搬回來,最不習慣的就是整個社會對「錢」這個字的迷戀程度,比起八年前感覺病態了好幾倍。打開電視,翻開報章,永遠不會缺少誰多有錢,怎樣有錢、賺錢術、摳門術等等話題。

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加上灑狗血的大眾媒體渲染,整體文化會有這樣的發展,倒是很難責怪任何人。不過令人擔心的,是人們開始用「錢」做為決策的主要考量。尤其對於創業者來說,這是很危險的,特別是那些看到 Mark Zuckerberg 靠著創辦 Facebook,年紀輕輕就登上富比世排行榜,因此認為這是賺大錢途徑的人。

事實上,如果要用金錢的期望值來衡量,創業比起去優質的大公司上班,其實是一個比較差的選項。以網路產業來說,每年都有上百家新公司出來創業,但最後能轉虧為盈的往往不到一成,而真正能走到上市的更是只有個位數。因此對創業整體來說,每個人平均有機會賺到的「錢」,其實是遠遠低於去一家好公司上班的。

所以你不應該創業,如果你只是想賺錢的話。

但人生也不只是錢而已。事實上,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像是健康、家庭、友誼、世人的尊敬、真心的快樂,大多是錢無法買到的。這些我們想要、需要的東西,真正的名字是「財富」,而只有財富中少數可以用錢買到的物質,我們才叫做「財產」。

一開始其實是沒有「錢」的,種田的農夫,收成了之後就拿著稻米,去和牧場主人交換羊奶。農夫不需要那麼多米,但早餐可以來杯羊奶。牧場主人不需要那麼多羊奶,但晚餐可以吃米飯當主食。這樣的交易讓農夫與牧場主人用不再需要的東西,換來了更想要的東西,也就是讓雙方都更加富有,是非常棒的結果,所以我們逐漸演化成了專業分工,然後再來交換產品的社會。

但以物易物終究有它的極限,做小提琴的工匠跟鑄劍的鐵匠,畢竟很難互相交換太多次產品,所以我們又發明了「錢」這個中間質,來幫助我們換得想要的東西。

所以錢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累積,錢存在的目的是讓我們可以更有效率的把作品換成中間質,然後再拿中間質去換得我們更想要、更需要的東西。如果我們已經擁有了所有想要的東西,那錢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看到尹衍樑、巴菲特、比爾蓋茲等真正「富有」的人,把他們畢生的積蓄都捐獻出去。但他們並不會因此變得「不富有」,因為當他們的人生已了無缺憾,再多錢在銀行也無法讓他們的「財富」有任何增加。相反的,當他們看到這些閒置的錢被用來幫助弱勢者,讓弱勢者可以得到他們需要的東西,捐獻者的人生也變得更充足,更富有。因此「累積錢」不等於「累積財富」,累積錢只是為了日後能夠換得自己想要的財富。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當創業是相對較差的「賺錢」方式,還是有很多人會決定出來一試。原因是在創業過程中,你可以不必透過錢,就累積到很多你想要的「財富」。當你做出一個自己很滿意的產品,當你學習到行銷、業務、領導、管理等等重要的知識,當你得到客戶滿意的讚美,當你解決了一個很難的問題,當你每天都發現自己比昨天還要進步,當你給了夥伴們一個很棒的工作環境,當你把一個個陌生人慢慢變成忠實的顧客,當你說服一個個好投資人加入你的股東行列,這些,都是在大公司,拿到再多薪水、分紅也不能幫你買到人生經歷與成就感。

而從「財富」的角度,我們也能很簡單就能解釋,為什麼只有少數創業者非常成功,而大多數卻是失敗收場。一家新創公司最終必須要從市場上賺取足夠的利潤,才能生存下來。而讓消費者願意「付錢」的方法,就是為他們創造「財富」,也就是創造出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成功的公司說穿了,就是做出了人們想要的產品,並且是市場價值遠遠超過成本的產品 — 蘋果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的 iPhone 雖然不便宜,但買的人幾乎很少嫌貴的。而失敗的公司,往往不是做出沒人要的產品,就是成本遠遠大過市場願意購買的價格。

做出人們想要的東西不難,但用低於人們願付價格的成本,做出這些東西,那往往有很高的難度

所以創業的重點不是錢,創業的重點是創造財富,為你的顧客,為你的股東,為你的員工,還有為你自己。唯有當你真正了解每個人想要的是什麼,創業才有可能成功,你也才有可能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此從今天開始,別再講錢了,先想想什麼是你人生的財富吧!

___

歡迎在 Facebook 上加入我

(本文編輯後刊登在 2012 年 9 月號《30 雜誌》; Photo via lwpkommunikacio,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