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3的文章

品味:Toyota i-Road 跑得快的三輪車

March 29th, 2013

Toyota i-Road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Toyota 日前在幾內瓦車展上,發表了這款名為 i-Road 的未來車。它是一台兩人座的電動三輪車,最高時速約 45 公里,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可以充飽電,每次充飽可以跑 50 公里。

i-Road 的特色是轉彎時不是靠前輪旋轉,而是像冰上競速選手一樣親傾斜身體,優雅的滑過彎道。我們來欣賞一下它的身影:

這邊還有更多這台寶貝車的照片:

Toyota i-Road

Toyota i-Road

Toyota i-Road

Toyota i-Road Charging

iroad13

當所有車子的標準是四輪、兩輪,靠著「轉輪子」來改變行進方向,Toyota 為我們示範了三輪車加上傾斜轉彎,也可以變成一個實用的每日通勤、採買工具。如果連大家這麼熟悉的「車子」都可以被重新發明,那這世界上似乎沒有什麼不可以從頭設計。

與大家分享。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都分享在 Instagram 上,歡迎收看

(Photos via designboom)

讓實體店家傷透腦筋的「Showrooming」

March 28th, 2013

Shopping In Store

Showrooming: 在實體店家內檢視某個商品後卻不購買,接著再到網路上用更低的價錢購得該商品的消費行為。

實體店家們一定很懷念當年網路被拴在桌面上,電子商務與實體零售井水不犯河水的日子。但那個日子早已結束了,自從行動上網近五年開始普及後,Showrooming 成了一個在全球消費者間流行起來的運動。

根據 IBM 的一個研究發現,在中國,有 26% 的消費者說他們有這樣的習慣,印度有 17%,美國則是 7%。根據另一份 Forrester 的報告,在美國,有 20% 成年人會在店裡用手機上網比較價錢,之後有 33% 的人會因此在網路上或是別的店家內購買該商品。已經有 Showrooming 習慣的消費者,96% 說他們未來計畫持續這樣做,甚至會更頻繁的 Showrooming。

也就是說,智慧手機普及給了消費者隨時隨地上網比價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正在讓實體的「賣場」漸漸退化成「展場」。尤其是越高單價的商品,消費者越有理由比價,而展售這些商品的賣場也就越危險。

首當其衝的就是高單價、低毛利的消費電子 (俗稱 3C) 通路,在北美,就連龍頭 Best Buy 都已經兩年沒有賺錢,並且從一年多前就在破產邊緣掙扎。比 Best Buy 小很多,只擁有 1,750 家店的 Radio Shack 也沒好過到哪裡去,他們的獲利從 2011 開始大幅下滑,到了 2012 年也正式陷入淨虧損的領域。

很多實體店面開始討論要如何擊敗 Showrooming,畢竟相較於電子商務,需要付店租、庫存優化困難、架位有限、且營運時間短的實體店面,很難克服與電子商務相比在售價上的劣勢。但實體店面也不是沒有武器,相較於網路,實體店面可以讓消費者立刻拿到商品,店內人員可以提供更好的售中、售後服務,賣衣服等商品的店面可以提供丈量、修改的服務,甚至專注在銷售按摩、餐飲等無法透過黑貓送到家的「體驗性」商品。

當然,這裡面也會有些頭腦壞掉的店家,居然異想天開的想跟消費者收 5 元美金「只看不買」門票。

$5 just looking fee

無論如何,在未來的 20 年,行動上網與 App Internet 將會大規模的改變全球消費者的購物方式與習慣,這代表著在台灣每年 3-4 兆台幣,在全球每年數十兆美金的交易行為將要進行大遷徙。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衛冕者將會被打敗,很多新的冠軍將會被產生。

這就是我們所處在的時代。

___

網誌之外,我每天會在 Google+ 上分享許多新發現,歡迎收聽

(Photo via gorillaradio, CC License; consumerist)

Bill Gross 的創業心法

March 27th, 2013

Bill Gross

Bill Gross 與他的 Idealab 是「網路企業工廠」這個領域的始祖 (也是啟發李開復做創新工場的人)。從 1996 年開始運作至今,Idealab 已經「製造」了 75 家網路企業公司,完成了 300 輪,總金額高達 33 億美元的募資。這些企業中現已有 35 家成功退場,包括 8 家掛牌上市,其中還有 5 家是超過 10 億美元的全壘打

Bill 最近參與了 First Round Capital 所舉辦的年度 CEO 高峰會,分享了他 17 年來的創業心得。他說,雖然有 35 個成功經驗,但實際上,教他最多的是那 40 個失敗的嘗試。他把這些教訓歸納如下,我加入自己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找跟你不一樣的人一起

很多工程師創業喜歡找工程師一起,而且常常是臭味相投的一群。好處是大家語言接近,溝通很容易,但缺點是會做的事情重疊性太高。但創業畢竟是創造一個事業,一個事業需要設計、研發產品,也需要與市場、媒體、顧客、合作夥伴、投資人溝通,更需要管理公司的會計、財務、進銷存、報表等等。當然這些事情可以學,但是每件事情都要從零開始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最理想的狀態,共同創辦人要找價值觀接近,但能力與經驗互補的一群 — 至少要能涵蓋 Product Visionary, Designer, Hacker 與 Hustler 等四種職業。

吸引「比你更強」的人加入

很多第一次當老闆的創業者,會很害怕把經驗、能力太強的人請進來,最後把自己淘汰掉。但問題是如果沒有他們,公司根本沒辦法更上一層樓。所以你無論如何必須要跨出這一步,讓他們迫使你進步,成為更強的領導人,你的公司也才有任何機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

連刀口上都不花錢

絕大多數的新創公司是錢燒光而死的,因為「找到一個商業模式」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沒人能預測什麼時候會發生。因此,在你還沒找到之前,請把每分錢都當做最後一分錢來花 — 相信我,只要你認真想,所有的事情都有更便宜的方法。

不是 A 咖就請他另謀高就,立刻!

如果你讓一個每次都無法把事情做好的 C 咖留下,不只會損失生產力,也會讓全公司的人都以為那就是標準。所以不要懷疑,留下他對彼此都沒有好處,如果他對你的公司沒有熱情,你該做的是立刻放他自由,讓他趕快去找到他真的有熱情的工作。

說到做到

出來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 credit。如果你每次都 over promise 但 under deliver,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放羊的小孩,即使說真話也沒有人要信任你。所以最好的策略是 under promise,但永遠 over deliver。

快刀斬亂麻

小公司的好處就是走錯路可以倒車重來,所以不需要在每個路口猶豫太久。當你的時間、金錢有限,猶豫的機會成本遠高過做錯決定 — 做錯決定可以學到教訓,猶豫什麼都學不到。所以決策務必明快,做了之後務必追蹤成效,成效不好務必趕快悔改。這沒有什麼面子問題,當然,你必須要讓團隊知道這就是新創公司的做事風格。

承認錯誤,擁抱改變

創業者不需要當聖人,只需要當勇敢的實驗者。錯了認,有更好的方法就改,不斷不斷的修正,才能夠不斷不斷的進步。

榮耀歸給團隊

當團隊成員、合作夥伴、股東,甚至是董事幫你完成了一件事情,請務必記得給他足夠的鼓勵與榮耀 — 創業者往往是要求完美的人,但記得團隊需要你的鼓勵,才能夠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擁抱失敗

千萬不要過度懲罰錯誤,否則只會讓你的團隊失去嘗試的勇氣。如果團隊犯了錯,大家一起檢討從中學到了什麼教訓,下次不要再犯就好。

儘早確認你的產品到底有沒有人要

你的時間與金錢是有限的,越早知道這個版本的產品到底有沒有人要,你就能越早確定該繼續投入下去,或是去找另一個更有可能的產品。這就是 Lean Startup 的基本精神,跟摳門沒有關係,但跟提昇錢燒完之前,你找到商業模式的機率有非常大的關係。

創業的道理說來說去就是那些,但因為它們太違背從小到大訓練的脊椎反射,我發現必須重複提醒自己。我從 Bill Gross 分享中又再度溫習了這些功課,希望你們也是。

___

如果你太無聊,可以在 Twitter 上收聽我的各種碎唸

(Photo via jdlasica,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