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3的文章

品味:矽谷建築再演化

March 8th, 2013

NVidia New HQ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矽谷無庸置疑是全世界的科技中心,但如果你到那邊走一趟,會發現大多數的建築物並不會讓你有任何「科技」感。事實上,矽谷的大多景象跟美國任何城市的任何辦公園區沒什麼兩樣。

但這件事情未來將會有極大的變化。隨著 Apple、Google、Facebook 等這些「科技新貴」的市值、資產逐漸墊高,他們已經開始進到下一個階段,需要更進一步強化企業形象,透過更細膩的文化力來吸引、留住第一流人才。

Apple 的新飛碟總部

Apple UFO

Apple 率先在 Steve Jobs 離開前宣布了這個新總部,一個超未來感的飛盤型四層樓建築,可以容納 14,000 名員工,地下將有 1 萬個車位,還會有一個可以讓 1,000 個人參與的產品發表廳。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過去的地址一直是 One Infinite Loop,而他們的新總部則是真真正正的無限迴圈。

Nvidia 新總部

Nvidia HQ

緊接著 Nvidia 也在前陣子宣布新總部的設計,也就是本文標題下的兩座類三角形,幾乎會讓人誤以為是體育館的建築。總共 50 萬平方呎,務求開放樓地板的兩座大樓,也將會是上萬名員工的新家。為什麼選「三角形」?因為 Nvidia 的晶片,就是全世界最會畫三角形的 3D 晶片。

Facebook 新校園

Facebook New Campus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 Facebook 重金禮聘大師 Frank Gehry 合作設計的新校園。雖然不像其他幾位「老大哥」一樣走未來風,但從零開始自己「造鎮」的氣勢也非常令人期待。

Mark Zuckerberg Frank Gehry

Google 新總部

sil02

緊接著 Google 也傳出要在 Bay View 請 nbbj 建築事務所設計新總部,雖然這個圖還在很初期的概念階段,但圖上綠意盎然、不規則的幾何景象都已經是矽谷很少見的新氣象。

Samsung 矽谷總部

Samsung Silicon Valley HQ

不讓本土公司專美於前,國際賽區的科技新貴三星也計畫在矽谷投下重金蓋總部,主打綠概念,每兩層樓就設置空中花園。

當這些建築在 2015-2016 陸續完工,不僅將會為矽谷帶來另一番景象,吸引更多全世界一流的人才進駐,我想,也將把矽谷在全世界科技產業的崇高地位,帶到另一個高峰。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都分享在 Instagram 上,歡迎收看

(Images via designboom)

3000 元開始的自主人生 — 一本滿滿的創業靈感

March 7th, 2013

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

市面上的留學參考書很多,但沒有一本可以保證上哈佛 。因為上哈佛除了需要很多努力,也需要一些運氣──沒有人能控制 GRE / GMAT 測驗要怎麼出題,也沒有人能控制其他申請者會有多強的表現。

相同的道理,市面上的創業書也很多,當然也不會有任何一本可以保證成功。

因此創業書的重點不是「成功學」,創業書的重點是它可以給你哪些啟發,幫助你從創業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與人生的道理。然後,從那邊,當你漸漸累積起自己的實力,或許創業成功的機率才會有些提昇。

天下文化近期推出的《3000 元開始的自主人生》,就是這樣一本滿是靈感的創業書。我有這個榮幸為它寫了序,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創業的靈感來源

創業是一個性感的字眼,因為它常常跟「自由」、「作主」與「賺大錢」連結在一起。當然也跟 NBA 球員、歌手、明星等等這些「外表光鮮」的生涯選擇一樣,創業背後充滿著不為人知的辛苦與挑戰──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所以這是一門需要「精進」的功夫,不只是看書學,也要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習。好處是在這個網路時代,創業的練習成本是大幅降低的。《3000 元開始的自主人生》一書,就是在為大家介紹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如何善用雲端工具、網路行銷、或是 Kickstarter 群眾募資管道,用更低的成本去「實驗」創業構想,並且在過程「體會」箇中的道理,試著成為一個成功的小事業主人。

當然創業成功一點也不簡單,一天 24 小時,你的公司隨時都有可能出狀況。員工可以有生病、手機不通、出國度假、回鄉探親等各種理由無法即時處理這個狀況,但身為老闆,你沒有選擇,這是你的公司,出了狀況,無論如何,你就是必須要扛起來,把事情擺平。

除此之外,大多事情不會在你的控制之中。供應商要不要給你貨,什麼時候會給你,讓多少利潤空間;通路要不要讓你的商品上架,抽多少上架費、通路費;銀行要不要貸款,收多少利息,要不要讓你收信用卡;甚至連員工要不要來面試,要不要來上班,上班後一點不如意就提辭呈,這些事情你都只能努力爭取,但也常會事與願違。

過程中有這麼多不確定性,當然創業的「成功」機率不會太高。根據統計,台灣的中小企業每年新設 8-10 萬家,到了第五年往往就耗損三分之一,十年時剩下一半不到,二十年後則只會留下兩成。

所以本書的小資創業精神不是在教你一次成功,而是在最小資本投入的前提下,超低風險的去嘗試你的創業計畫。既然絕大多數的嘗試都會失敗,那就先把每次實驗都當做一種學習。既然這是學習,那學費能夠壓多低就壓多低。

舉例來說,很多人在創業前,會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撰寫一本厚厚的「營運計畫書」。問題是當現實世界有這麼多不確定性,真正進入市場前寫的任何營運計畫,事實上都是很虛無飄渺,甚至浪費時間的。所以作者建議你計畫只需要「一頁」就夠,接著就開始執行,壓低成本,先打廣告,收到訂單再生產產品,用這些方法去壓低時間與學費的耗損,真正開始了解真實世界的「市況」。

如果你身上流著創業者的血液,我相信這本書的很多章節都會讓你躍躍欲試。如果你能夠抱著上述的態度去試,無論最後成功與否,我相信你都會在過程中學到很多。

如此,你買這本書的價值,也就得到了。

PS. 習慣讀英文的朋友:The $100 Startup

___

歡迎在 Twitter 上追蹤我的碎碎唸

(Image via 博客來)

為什麼「五力分析」救不了麥可波特?

March 6th, 2013

Porter's Five Forces

34 年前,Michael Porter 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上發表了「Five Forces That Shape Industry Competition」這篇文章,從此之後 Porter’s Five Force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波特五力分析」,開始擁有了它自己的生命。這個模型逐漸在商學院、企業主管、政府機關間流行起來,到了 1983 年頂著明星光環的 Porter 正式創辦 Monitor Group,展開他長達 30 年的企業顧問生涯。

Monitor Group 在 80、90 年代氣勢旺盛,為 Porter 與他的合夥人們帶入了美金數億的顧問營收。但好景不常,到了金融海嘯的 2008 年,該公司營運陷入危機。隔年 Porter 等高級主管必須主動放棄高達美金 2,000 萬的分紅,並且反向借給公司 450 萬美元週轉,之後他們再向私募基金貸款籌資 5,100 萬紓困。但這筆錢終究沒辦法幫助 Monitor 營運重返軌道,接下來經濟逐漸好轉,但 Monitor 的業務始終沒有起色。最後,2012 年 11 月,無法付出利息的 Monitor 宣告破產,傳奇般的 Porter 被打回地球表面,大家也開始質問:

五力分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五力是結果,不是原因

在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中,一旦某種商品能產生「超額利潤」,則將引來許多後進者試圖競爭,導致該項商品售價不斷下跌,最終回復到正常的「經濟利潤」。DRAM 與 LCD 產業就是最好的例子,每當需求稍稍大於供給,造成售價上昇,就會引發生產者積極擴廠,最終導致價格崩盤,大家又開始賠錢。這個循環過去幾十年來週而復始,屢試不爽。

不過在 1979 年,Porter 發現有些產業結構中的企業,可以享受長期的超額利潤,這似乎違背了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他試圖解釋這個現象,因而畫出了 Porter’s Five Forces 的模型。

也就是說,當 Five Forces 有利於你時 (買家多、供應商多、新品/替代品少、競爭者少),你將能夠享受更長期的超額利潤,所以如果你處在這樣的產業結構,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維護你的位置 — 增加買家、增加供應商、打擊新品、打擊替代品、打擊競爭者。

問題是,五力沒辦法告訴你如何到達那個有利的位置。

舉例來說,蘋果在極度競爭的電腦與手機領域,享受了長達 6 年的超額利潤。他們的確達到了買家多、供應商弱、替代品中等、競爭者中等的地步,但他們達到這個位置的手段不是透過打擊競爭者,或是擠壓供應商,他們達到這個位置的手段是透過「做出人們想要的產品」,並且是「不斷的做出人們想要的產品」。

少了這個最核心的競爭優勢,那就算 Apple 再會打擊競爭者,再會擠壓供應商,也沒有任何意義。

保護 vs. 開創

也就是說,Five Forces 的核心是「保護主義」,講究的是當你達到了某個位置之後,你如何保護你的位置。所以為什麼蘋果要不斷整肅供應鏈,要玩弄三星與台積電,要對 Android 手機廠興訟,要透過 iCloud 綁住用戶,這些都是他們在鞏固自己戰略位置的手法。

但這一切的舉動,取代不了一個最關鍵的活動 — 每年的春天與秋天,當蘋果執行長站上舞台,他必須要推出一個讓全世界驚艷的全新 iPhone 與 iPad。如果他能夠做到這一點,則 Apple 的產業地位會繼續提昇,而接著所有鞏固地位的策略布局才有意義。如果他不能做到這一點,則上述的保護策略手法只會造成供應商的反彈,任何的興訟也只是助長競爭對手的氣勢。

快速更新的市場

也就是說,五力分析適用於產品幾乎不會更新的傳統產業,例如:金屬業、礦石業、化學原料業。因為產品不常更新,所以你需要透過鞏固戰略位置來產生、維持超額利潤 — De Beers 集團為期數十年的鑽石壟斷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在產品經常更新的電子產品領域,甚至進入了產品時時更新的網路產業,比起長期持續推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戰略位置與五力分析就顯得不重要許多 — 當然那不代表五力完全無用,就像上述 Apple 的例子,當你達到了某個位置,Five Forces 的確可以幫助你思考如何維持你的地位,讓你的產品部門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去製作更棒的新一代產品。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五力分析救不了 Michael Porter 自己的 Monitor Group,因為就像網路產業一樣,企管顧問的本質,也是不斷推出與時俱進,能夠不斷帶給企業新價值的下一代服務。從結果來看,顯然 Porter 與他的團隊,終究沒有領悟到這個事實。

___

一天一錠,效果一定,歡迎訂閱 MR JAMIE 電子報

(Inspired by Forbes; Image via HBR)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