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3的文章

如何解讀 Facebook 在英美可能的衰退

April 30th, 2013

Facebook total users

根據分析機構 SocialBakers,上個月 Facebook 在美國失去了 600 萬用戶,相當於 4% 的損失。在英國,單月登入的用戶也少了 140 萬,等於 4.5% 損失。這些下滑現象是持續的,過去六個月裡面,Facebook 在美國與英國分別損失了 900 萬和 200 萬用戶。
The Guardian

光是讀到 The Guardian 這樣的報導,你可能會覺得 Facebook 完蛋了。但當你把 SocialBakers 的網站打開,看看實際的數據,會發現情況其實沒有那麼糟,反倒是可以觀察到一些有趣的規律。

在過去 6 個月裡面,Facebook 最大的 15 個市場是長這樣的:

Facebook 6-month user growth by countries

50% 天險

你可以看到除了印尼的情形有些特殊之外 (推測應該是上網的穿透率偏低),Facebook 在美國、英國與加拿大遇到的都是類似的狀況,已開發國家、人口穿透率超過五成 = 撞牆! 繼續往下捲你還會發現在澳洲、瑞典、香港,都是一樣的狀況。甚至連開發中國家的智利,也碰到了 50% 天險。而另一個開發中大國阿根廷由於近一個月才突破 50%,會不會出現天顯現象還要再觀察。

但還有另一個更有趣的現象,超過 1,000 萬用戶的 24 個 Facebook 大國裡面,有一個地方非常的例外,沒錯,就是台灣,不但突破了 50% 的天險,而且一路推進到了 58% 穿透率,還可以繼續微幅成長。

我的推測是英美加這些國家的文化講求個人主義,一旦「主流大眾」進駐,會有較高比率的「早期採用者」離去。而台灣的文化比較「集體主義」,即使已普及至「後主流大眾」,早期採用者離去的比率相對低很多。另外,無論是微網誌 Twitter、中網誌 Tumblr 和商務社群 LinkedIn 在台灣都不普及,使用者常常拿 Facebook 來替代 Twitter、Tumblr 與 LinkedIn 的用途,我想也是另一個原因。

無論如何,像這樣大規模加入一個社群網路,絕對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的巨型運動,它後續會有怎麼的發展,應該怎麼解讀,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都是值得創業者不斷追蹤,不斷思考的題目。

Update (5/1/2013): Social Bakers 事後發出了一些說明文,我認為我原來的文章內容並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決定把標題從「如何解讀 Facebook 在英美的顯著衰退」改為「如何解讀 Facebook 在英美可能的衰退」,來減少讀者誤會的發生

___

歡迎來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每天和一群厲害的創業家一起討論、創造網路的未來

(Graphs via socialbakers)

 

創業 CEO:經營信用,不要經營人脈

April 29th, 2013

Embrace words

歡迎來到「創業 CEO」系列,在這個系列中,我們討論一個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一位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如果人脈是橋,信用就是橋上的交通

坊間流傳:「經商需要人脈,因為人脈等於錢脈。」所以第一次出來做生意的年輕人,要積極的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努力多認識一些社會先進。

但你很快會發現這樣並不夠,尤其身為創業 CEO,你需要的不是「認識」很多人,你需要的是和很多人形成穩固、互惠的合作關係,無論他們是你的共同創辦人、同仁、供應商、通路夥伴、投資人,甚或是你的 CEO Mentors (導師)。

要形成穩固、互惠的合作關係,需要的不只是「互相認識」,更重要的是「互相信任」。因此,我自己的體悟是與其經營所謂的「人脈」,還不如經營你的 Credit,也就是中文說的「信用」。

或者讓我這麼解釋,通常生意場合認識的朋友,第一次可能願意因為「認識」而跟你合作,但如果這個合作沒辦法創造出互惠的結果,則第二次你再去找他,雖然他並沒有忘記你,但大概很難再跟你合作了。

因此每次與夥伴合作,務求為對方創造價值,無論那是多麼小的合作關係。如果你長期如此經營你的信用,則久而久之,你才有機會累積一個個穩固的夥伴關係。

實際如何執行?以下分享一些我的方法:

  1. 慎重的介紹 — 當朋友 A 請我們介紹朋友 B,只是傳遞這個訊息是最不好的作法。你應該先確認 A 想認識 B 的原因,以及 A 是不是值得 B 信任的朋友。接著當你發出介紹信時,你應該非常清楚的向 B 說明 A 值得他認識的原因,以及雙方可能有的互補關係。如果 B 的工作非常忙碌,或是有特殊的業界先進地位,信寄出之前,你甚至應該先撥通電話向他致意。最最慎重的處理方式,當情況需要時,你應該安排一場晚餐,讓雙方在愉悅的場合中有機會好好的認識。無論如何,每次介紹朋友時,你必須想到這是你的信用,然後非常慎重、非常用心的處理它。
  2. 說到做到 — 說到做到是最基本的信用,但也常常是最難的任務。因此好的策略是不輕諾,一旦承諾了不但要做到,甚至要超越夥伴的期望。
  3. 堅持透明 — 養成習慣無論是投資人、同仁、任何人,通通都講同一個版本的故事。切忌版本分歧,前後不一致,因為馬上會傷害到你的信用。故事不夠好?那就更努力改善自己、改善公司,讓你的創業故事越來越好。
  4. 付出、付出、付出 — 當夥伴們需要你的幫助,即使沒說有什麼回報,只要損失是可以承擔的,你都該積極的幫忙。當然中間會碰到一些爛咖,但這些人頂多也只能佔你一次便宜。事實上,我會發現這世界上願意真心互惠的朋友,其實是非常非常多的。

所以以上,就是關於經營信用,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一些想法,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

___

歡迎來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和我們輔導的網路 CEO 們一起學管理、學領導

(Inspired by Michael Hyatt; Photo via robbie73, CC License)

品味:遠比 LED 節能,「發光植物」來了

April 26th, 2013

Glowing Plant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為了夜間照明,人類因此每年產生的碳足跡 (CO2 量) 與汽車相當。當然近年來很多人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型態無法永續,所以我們開始想辦法改善,把原來的照明設備換成 LED、省電燈泡,來減少能源的使用,也藉由延長燈具的使用壽命來減少製造的碳排放。

但一個在舊金山的團隊認為這樣還不夠,這個問題事實上可以被徹底的解決,路上有那麼多樹,我們只要讓其中的一些植物夜間發光,不但不需要耗費電力或瓦斯,還可以創造美妙的自然景觀 — 沒錯,歡迎來到 Avatar 的世界。讓我們來欣賞 Glowing Plan Project 的介紹影片:

簡單來說,Antony Evans 與他的夥伴,把自然界中螢火蟲等的發光基因萃取出來,接著想辦法插入植物的基因裡面。結果當然就是一株株會發光的植物,也等於是沒有任何碳足跡的照明設備 (理論上)。

更有趣的是,Antony 的團隊只有三個人,但卻有辦法挑戰發明 Glowing Plant 這樣複雜的 DNA 工程。他們的工作之所以可能,是因為「DNA 讀寫技術」在近 20 年來快速普及,前後有高達 1 萬倍的成本下降。也因此讓 Antony 這樣的團隊可以使用簡單的軟體,就可以上網下單請 Cambrian Genomics 等這類「代工」實驗室組合 DNA 序列,再透過貨運寄送到 Antony 團隊的實驗室。

Cost of DNA Read & Write

這是一個很大的底層 Paradigm Shift,會觸發非常多上層的基因工程活動,因此 Glowing Plant 應該只是第一波,未來我們將會陸續看到更多的重組 DNA 的產物。聽起來有些恐怖,似乎蜘蛛人就在眼前,但我也相信就像任何人類歷史上的科技一般,我們應該有能力把它用在對世界最有意義的地方上面。

___

歡迎來第七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和我們一起重新發明這個世界

(Image via Kickstarter)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