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3的文章

品味:英倫小米 ─ Ubuntu Edge 智慧手機

July 26th, 2013

Ubuntu Edge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負責帶頭維護最受歡迎 Linux 版本 Ubuntu 的 Canonical,近幾年非常努力的在往行動 Pivot。去年初在巴塞隆納 World Mobile Congress 推出了 Ubuntu for Android,以同時運行的 Ubuntu 與 Android 的概念希望吸引手機廠手機預載。今年初又在 WMC 推出 Ubuntu Touch,以 Ubuntu 為核心,圍繞著「拖曳」重新設計了智慧手機的使用者介面:

Ubuntu On A Galaxy Nexus

雖然兩個 Projects 在宣布時都得到媒體與網路社群高度的關切 (光上面這支影片前後就有 65 萬人次收看),但 Ubuntu 似乎遲遲無法說服手機製造商買單,一年多了第一個重大手機合作案都還沒發生。Canonical 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效法 Google 當初推出 G1 的精神,自己撩下催生第一支 Ubuntu 手機。

Canonical 最後設計出的是 Ubuntu Edge 這個概念智慧手機,接著就把它丟上 Indiegogo 進行群眾募資,結果居然在短短三天內就募得了 616 萬美金,眼看就要打破 Pebble 先前創下的紀錄。Ubuntu Edge 到底是什麼概念這麼厲害?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它的推廣影片:

Ubuntu Edge: introducing the hardware

影片中 Canonical 創辦人 Mark Shuttleworth 形容 Ubuntu Edge 是一台智慧手機的 F1 賽車,是手機與電腦的「匯流」。在我看來,將會配備高速多核 CPU、4 GB 記憶體與 128 GB 儲存空間的 Ubuntu Edge,根本就是把一台電腦塞進手機裡 ─  這基本上是一台 MacBook Air 的規格。

Ubuntu Edge specs

Ubuntu Edge 除了規格會飛以外,設計也頗讓人耳目一新。梯形的外在有師承 IBM Thinkpad 筆記型電腦的味道,周圍一個個貌似散熱孔的小洞也相當令人血脈噴張,真的頗有 F1 感。

Ubuntu Edge side

我更喜歡 Canonical 這次發表 Edge 與切入 Mobile 的整個策略,簡單為大家分析如下:

  1. 攻打「最高端」科技玩家族群,非常符合 Ubuntu 的品牌形象,這個族群也是目前智慧手機廠商們最沒有服務好的客群。
  2. 提供 Ubuntu 與 Android「雙開機」這樣「向下相容」的策略,是新平台解決「雞蛋問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法。
  3. 把概念設計出來後直接訴求群眾募資,而不是悶著頭自己去開模製造,非常符合 Ubuntu 一直以來借力社群的 DNA。
  4. 一次就喊出史無前例 3,200 萬美金的募資目標,是引起話題非常好的手法。
  5. 創辦人親上 Reddit 跟大家 AMA 問答,除了 Reddit 是相當精確的科技玩家社群,公開透明的 AMA 問答也是製造話題,說服大家買單非常好的方式。
  6. 從頭到尾講明「以戰逼和」,做這支手機只是為了示範給 OEM 看 Ubuntu Touch 的威力。一旦真的賣出 5 萬支 Edge,成功募得 3,200 萬美金,我想應該會有手機廠敢跳下來跟 Canonical 合作。

也因此,Ubuntu Edge 能夠在推出後三天如此發燒,背後有其相當精心的脈絡安排。中國有小米,英國有 Ubuntu Edge,在這個社群時代,如果還在用傳統的態度與工作方法做手機,我想,未來將會很難跟這些新草根品牌競爭。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蘋果的危機

July 25th, 2013

Tim Cook, Apple

昨天凌晨,Apple 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財報*。

營業額 353 億美金,較去年同期成長 0.9%。淨利 69 億美金,同比衰退了 21.6%。賣出 3,210 萬支 iPhone,較去年成長 20%。賣出 1,460 萬台 iPad,較去年衰退 14.1%。

資本市場認為蘋果擊敗了華爾街的預期,因此財報公布後,APPL 的股價跳漲 5.14%,昨天收在 440.5 元 。不過相較於一年前的今天 600 元的股價,仍舊是落後 27% 的 (同段時間內,作為 Benchmark 的納斯達克指數是上漲 22%)。

營業額成長的停滯與淨利的下滑,當然是過去一年來蘋果股價節節敗退的原因。但這到底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前陣子一些投資圈的朋友在跟我討論,蘋果的 PE (本益比) 只有 10 倍,現金股利年殖利率更高達 3%,這是不是代表股價已經到了谷底,準備好反彈了?

我認為不是,相反的,蘋果的危機還沒有解除。我的理由如下:

1. 僅剩 iPhone 一個亮點

2010 年以前,Steve Jobs 很喜歡說 Apple 是一個鼎,由三條主要產品線在支撐 ─ Mac, iPhone 與 iPod。2010 年以後,iPod 的銷售量逐漸衰退,但幸好 iPad 出現適時扛起了這第三根柱子。但時序來到 2013 年,Apple 要維持三足鼎立強健態勢再次出現挑戰。

首先是 Mac 的出貨量成長從約去年中開始停滯。到了今年,即使是推出了全新設計的 iMac 與電池持久許多的 MacBook Air,最新一季的財報裡面 Mac 的出貨量還是硬生生較去年下跌了 5% ─ 從 400 萬台掉到 380 萬台。

接著是 iPad。當整體平板市年成長高達 142% 的同時,三年前發明這個產品類別的 iPad 居然繳出了衰退 14% 的成績,這簡直是嚴重的侮辱。更慘的是,要不是去年底推出「平價」的 iPad Mini,狀況可能還會更糟 ─ 大家估計今年 iPad 的出貨量中有超過 6 成是 Mini。

因此,Apple 的全產品線只剩下成長 20% 的 iPhone 還是亮點,但事實上那也較成長 30% 以上的整體市場落後許多。(與此同時,對手 Samsung 的智慧手機是以高過整體平均的 36% 在成長。)

2. 營運效率也在衰退

在 Apple 的產品線出現問題的同時,這狀況也反應在了他們最新一季的財報裡面。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43% 大幅衰退 6%,剩下 37% (根據目前最新 13Q1 的數字,三星的毛利率一年內成長了 7% 來到 41%,而宏達電的毛利率則衰退 5% 來到 20%。)

當毛利率與淨毛利紛紛下降的同時,宏達電砍掉了 40% 的行銷費用、10% 的管理與 7% 的研發人力。相對的,蘋果的研發與管銷卻仍舊在上升,因此營業利潤率衰退的比毛利率還要快,較前一年減少 7%,來到 26%  ─ 當然這不一定是壞事,Apple 要逃脫現在這個困境,必須要設計出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因此在現金還能支應並且還能留住 Jony Ive 這些產品人才的前提下,加強投資研發的確是必要的。

3. 美、日以外國際市場全面敗退

Apple International Sales

最後,Apple 產品風行全球的盛況也在快速變調。事實上,從最新一季的數字來看,蘋果除了在北美與日本仍舊可以維持年成長外,在歐洲、大中國以及亞太地區,通通呈現衰退的狀況。去年資本市場盛傳的「中國將接手撐起蘋果」理論,事實證明正在破局。當 iPad Mini 的價格無法徹底擊潰百元 Android 平板大軍 (US$100),當小米採用類 Uniqlo 高貴不貴策略,以蘋果一半價格競爭,Apple 在中國的續航力的確面對很大的挑戰。

所以,因為以上三個主要原因,我認為蘋果距離谷底還有一大段距離。我們必須觀察 iPhone 5S 推出後受市場接受的情況,以及盛傳的平價版 iPhone 是否會出現,和它是否會像 iPad Mini 侵蝕 iPad 一樣拖累高階 iPhone 市場,並且拉低 Apple 毛利率。我們還得觀察新版 iPad Mini 推出時的市場定位, 有沒有辦法扭轉 iPad 產品線競爭力日漸衰退的趨勢。

如果以上兩個條件成立,則我們可以說後賈伯斯的蘋果,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因此重新成為了值得投資的公司。

這就是科技產業,一時的成功不代表永遠的成功。市場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競爭者永遠都在追求突破,我們只能也不斷向前推進,沒有休息的一刻。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分享的科技產業觀察

*Apple 的 FY13Q3 是從 3/30/2013 – 6/29/013

(Photo via deerkoski, CC License)

人人是媒體的時代,你的媒體原則是什麼?

July 23rd, 2013

Chinatimes evening issue stopped

Internet 與 Social Media 帶來了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只要我們願意,每個人都可以寫網誌、貼 Facebook、經營粉絲團、上傳影片到 Youtube,分享自己的觀點,影響他人的想法。

當你開始有了讀者,開始有了影響力,你必須要做出一些抉擇,你必須要抉擇我在「辦」的,是怎麼樣的一個「媒體」。Seth Godin 前天寫了一篇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media moguls,裡面提到的十組問題,都是我在經營 MR JAMIE 這個媒體品牌的過程,曾經思考過,也曾經抉擇過的價值觀。

這裡面沒有「對」與「錯」,但仔細把它們想過一輪,絕對能幫助你釐清,你的媒體原則到底是什麼:

  1. 建立一個對「事實」的定義,並且堅守它。你是否認同刊登「八卦文」與「嘲弄文」來贏得關注?急著下結論,只為了比所有人都更早登出某則消息?人們其實可以忍受很多東西,只要你不是朝三暮四。
  2. 你內容中的「訊噪比」有多高?你會選擇用「湊熱鬧」的方式填滿「播出時間」嗎?訪問無關緊要的路人,浪費秒數、頁面、版位、畫素,只是因為要填滿它?
  3. 你會如何表彰、保護或是揭露那些付錢給你的人?你的老闆、廣告主、客戶從與你的關係中得到價值,或是傷害?
  4. 你會不會放大恐懼?如果你的讀者上鉤,你會不會製作更多這樣的內容?
  5. 你可以允許自己多常說「同上」?(意思應該是就像大家報導的一樣,我無以復加)
  6. 你會把門檻拉高或是降低?如果一個智障在滿座的電影院裡大喊「失火了!」,你會大肆的報導這件事情,因為可能真的有火災,還是你會忽略這個白痴?或是你會把他揪出來,然後幫助社會更「正常」?
  7. 對你而言,更重要的是有越來越多的讀者與觀眾,或是你希望跟現有的讀者有更深的互動?兩者是無法得兼的。
  8. 你的作品是為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設計,還只是為了當下、現在?
  9. 精確的來說,你是想要討好誰?沒有人會頒發普立茲獎給我們這些人,所以如果不是要討好那些評審,你到底為什麼在辦媒體?
  10. 如果到了某個程度,你只是為了工作或者為了人們的期望而發聲,你會停下來嗎?

當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媒體,當每家網路公司更常會經營多個社群媒體,希望上面這些問題,能夠幫助你確認自己的中心思想,做一個對世界更有價值的文字/影音工作者。

___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 Facebook 追蹤我

(Photo via Lennon Wong,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