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3的文章

品味:幫實體商店按讚的 Fliike

July 12th, 2013

Fliike by Smiirl

歡迎來到每週一次的「品味」專欄,在這裡,我分享我所看到的種種美好。

Facebook 興起後,很多店家主人會利用閒暇時間經營粉絲團。但當我在 Facebook 好不容易累積了許多粉絲,似乎又與路過的人們沒什麼關連。如果能讓他們知道這個人氣,或許會讓更願意進來逛逛?為了連結「線上與線下」,巴黎的新創團隊 Smiirl 設計了 Fliike 這個優雅的產品。

Fliike

它的功能非常簡單,就是顯示你經營的 Facebook 粉絲團現在、即時的粉絲人數,讓我們來看看影片:

Fliike by Smiirl

當然 Fliike 需要 WiFi 訊號,第一次使用時也需要簡單的設定才能綁定粉絲團,但我認為那些都不是這個產品的重點。既然要讓店家擺在門口、櫥窗,除了顯示即時粉絲數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的外觀、整體設計,能不能與店家想呈現的「風格」融合,才能達到吸引顧客,卻不減損店家品味的目的。

我認為 Fliike 簡約又經典的設計可以與不少店面風格配搭,但例如重金屬、嘻哈,或是高級餐廳,大概都很難把這個物件擺在門口。另一方面,用線上的資訊去影響線下的消費,的確是接下來世界必然發生的事情。所以,Fliike 率先做了嘗試,但我想在這個物種裡面,應該還會非常多的突變與演化發生。

___

一天中的美好風景,我常分享在 Instagram,歡迎追蹤

流言終結者 #27 –「東西賣得好公司就會賺錢…」

July 11th, 2013

Apples

上一集的流言終結者中我們提到,商業模式是一家公司在市場裡「創造並且留下價值」的循環。從「營收」面出發,我們得先了解目標客群與他們的需求,設定該提供給他們如何的價值,通常也就是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接著我們選擇與目標客戶接觸的通路與維繫的關係,則這個商業模式的營收能力就出現了。

換句話說,可以寫成這樣的公式:

[有這樣需求的潛在客戶數量] X [喜歡我的產品 (價值訴求) 與價格的比率] X [產品價格] X [通路抽成後留下的比率] X [通路能夠接觸到的潛在客戶比率] X [買完後回購的週期與比率 (關係)] = [公司的長期營業額]

但一個公司不會只有營收,事實上,每個營收的產生,背後都會有相對應的成本。一個商業模式的成本面,可以用以下的四個元素去分析:

關鍵活動

關鍵活動就是為了產生上述的長期營收,一個公司必須要從事的活動。再以我們的早餐店為例,最基本的關鍵活動就是開張、叫食材、製作早餐、販售早餐,而根據選擇的客群、通路、價值訴求與客戶關係的不同,還有可能需要到巷口招攬客人、與通路夥伴溝通、出貨、招募會員,或是精美的包裝三明治等等。

關鍵資源

相對於關鍵活動,關鍵資源則是要產生這樣的營收,我們必須要取得的重要生產元素。以早餐店來說,水電、食材、廚師、料理台都是缺一不可的關鍵資源,而如果我們訴求的價值是「健康」,則很有可能必須取得「有機食材」的穩定供應。

關鍵夥伴

關鍵夥伴通常也就是關鍵資源的供應者。同一種關鍵資源,如果能夠供應的夥伴越多,則取得的成本通常會越合理,供貨的穩定性也越能夠被保障。相反的,如果必須仰賴某單一夥伴提供關鍵零組件,則這個商業模式的長期成本很難壓低,碰到斷料衝擊的風險也越高。因此,越是稀缺供貨夥伴,越必須要想辦法維持長期穩固的關係。

成本結構

有了活動、資源與夥伴,則這個商業模式的成本結構也就能夠被推導出來。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公司的所有成本,並不全然都是某個商業模式的成本。舉例來說,科技公司往往會為了建立未來的競爭力,聘用許多工程人員進行研發活動,或是一口氣租用較大的辦公室,預留未來的擴張空間。在多數的時候,這些額外成本都不應該被算入一個商業模式的成本結構中。

持續調校

大多數的狀況下,一個剛推向市場的商業模式,它的成本結構往往是遠大過營收能力的。剛開幕的早餐店,絕大多數目標客戶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前幾個月入不敷出是很正常的事情。剛上線的網路服務,更常常要「燒」上好幾年才有機會轉虧為盈。

當然如果銀行裡有無限的存款,對自己的商業模式也有無比的信心,則你確實可以坐在那邊等待反轉的來臨。但實務上創業往往不是那麼回事,我們通常只有有限的資金,更重要的,我們的商業模式往往還有很多精進的空間,能讓營收上升,成本下降,拉近與損益平衡點的距離。

以傳統的實體產品為例,由於設計、生產、製造的流程非常冗長,已經造成了無法輕易更動的成本結構,所以當商品進入市場後發現顧客接納狀況不如預期,公司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變動目標客群、通路、顧客關係與包裝,從那邊試圖去改善既有產品的營收能力。

歌手 Lady Gaga 就是更動市場有趣的例子,在成為女神之前,卡卡的本名是 Stefani Germanotta,紐約大學的爵士藍調鋼琴學生。大學二年級時,一心發展音樂生涯的她,毅然輟學外出闖蕩,試圖找到自己在音樂市場裡的定位。前後經歷的嘻哈、搖滾,與唱片公司簽約又遭毀約,墮落到紐約下東城的「新滑稽劇場」表演,又被索尼唱片發現而聘為小甜甜布蘭妮的作曲者,之後她才逐漸找到現在這個廣受時下年輕人歡迎,結合時尚、舞曲、另類的樂手風格。

相對於實體,網路世界的邏輯則恰恰顛倒。軟體產品很容易被更動,反而是顧客與通路比較難以取得。所以你看到網站常在改版,試圖找到更符合市場需要的價值訴求,來產生較高的長期營收。但由於會員名單與粉絲社群累積不易,他們往往不會隨便更換目標客群。

總結來說,既然 Startup 是一個暫時性的組織,必須找到「可重複、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才能開始蛻變,逐漸化身為一個生生不息的偉大事業體。則深入了解自己商業模式中的每個環節,並且不斷去分析、精進,必然是身為一個創業者,最最基本的功課。

___

歡迎在 Google+ 上追蹤我分享的網路產業資訊

(本文編輯後刊登在 2013 年 7 月號《30 雜誌》; Photo via steve, CC License)

創業者如何讓創投「愛上你」

July 10th, 2013

Paul Graham & Charlie Rose at TechCrunch Disrupt New York 2011

愛評網募得新台幣 1.5 億,優必達成功籌資美金 1,500 萬,PubGame 增資美金 500 萬… 近來台灣的網路產業很熱鬧,幾乎每個月都有新創公司向創投成功募資的新聞傳出。這讓很多創業者懷著「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情,積極的與投資人接觸,希望也能贏得他們的青睞。

職業生涯前十年,我是一個向創投募資的創業者,從 1999 年開始,我參與創辦的幾家公司,共計經歷過五輪、總金額約新台幣 3 億的創投融資。2010 年開始,我轉戰創投,目前管理專注投資網路產業的 3.2 億台幣「本善基金」,至今投資了 17 家本土新創公司。

歸納這些年來坐過談判桌兩側的經驗,對於想要向創投募資的許多年輕創業者,我想有一些訣竅可以在這裡分享。

認清創投是一種投資

很多初創業者犯的第一個錯誤,是沒有去意識到創投不是一種研發補助,而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產生報酬。此外,就像共同基金一樣,創投管理的基金絕大部分不是自己的錢,而是向法人及個人股東們所籌得的資本。多數創投基金有 7-10 年的壽命限制,在那之前必須要產生出好的投資報酬,並且連本帶利把資金歸還給股東,才能夠達成基金當初設立的目的,也才有機會募得下一支基金繼續營運 — 當然實務上不會等到第一支基金完全清算完畢才開始募第二支基金。

資本是一個市場

創業者還必須知道資本是一個市場,意思是裡面有眾多的買方與賣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買賣偏好。國內有 120 家創投,管理著總資產達 1,500 億的 200 支創投基金。每家創投、每支基金都有不同的產業、金額、階段、壽命狀態,因此充分了解哪些買家與你的狀況速配,哪些明顯不是你的潛在客戶是最基本的功課。

就像我們購物時會貨比三家一樣,創投在投資之前,類似的公司也不會只研究一家。因此充分掌握同業情報,了解自己的競爭優勢,也是身為賣方非常重要的工作。

信任 → Traction → 團隊 → 產品 → 股東 → 市場

當創投決定要不要投資你之前,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信任」。再厲害的團隊,如果有誠信問題,那絕對沒有人放心把錢交給你。信任基礎很難建立,這也是為什麼向創投募資總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也因此等到缺錢時才開始找創投是最壞的策略,聰明的創業者在平時就會定期與創投碰面,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交流過程讓他了解你,進而培養信任基礎。

有了信任的前提,在募資評估的過程中,早期創投重視的因素依重要順序排列,分別是 Traction (實績)、團隊、產品、股東以及市場。Traction 就是在目前為止的這段時間內,市場實際對你產品接受的狀況,最好的就是能秀出總營業額、會員數雖小,但呈現加速成長的狀態。團隊要的是完整、有良好化學反應的成員組成。

產品必須是有競爭力的,網站與 App 的穩定度與反應速度尤其重要,依據消費者反饋改版進步頻率也很關鍵。此外,如果已有或是將有有影響力的股東,對募資的幫助也很大。最後是面對的市場必須要大,或者是快速成長,這點對於早期公司重要性較低,但對中、後期的公司而言就是變成了募資最重要的因素。

成功募資不代表創業成功

聊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發現,向創投募資是一個極度複雜的過程。但抓住上述訣竅,再加上長期的嘗試、學習、努力,這是一個可以被克服的門檻,畢竟每年都有非常多的新創公司向 VC 成功募得資金。更重要的,創業者應該記住創投資金只是創業過程中的「加速器」。北美創投一年投資 1,500 家科技公司,最終可以產生「成功出場」其實不到 5%。換句話說成功募資或許值得高興,但那與真正的創業成功還有很大的距離。

___

有需要 appWorks 投資,或是輔導你募資的創業者,歡迎跟我們聯絡

(Photo via techcrunch,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