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利潤只是過去正確決策與執行的落後指標
傳統 MBA 教科書上,企業經理人的天職是「股東權益最大化」,雖然不盡相同,但它也經常被解讀成「企業獲利最大化」。
無論是股東權益最大化或是獲利最大化,這樣的目標設定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缺乏時間的觀念。
經營過企業的 CEO 都知道,公司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之間,經常是衝突的,而極少能兩全其美 ─ 今天投入 R&D,或許可以創造明天的獲利,但必須犧牲今天的變動成本。這個月減少行銷開支,馬上會貢獻淨利,但也會傷害次月的營業額成長。
更有甚者,今天的獲利最大化,可能對組織帶來不可逆的長期傷害。關於這點,HBR 近期刊出一篇 Too Much Profit Can Doom Your Company 探討,裡面的觀念相當值得大家參考。以下則是我認為所有創業 CEO 都該思考的重點:
規模
成長帶來規模,相對規模則帶來優勢,e.g. 固定成本的攤提,供應端議價能力等。因此,追求明天的規模優勢,才能確保後天的利益最大化。
僵化
當企業過度專注今天的獲利,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短視近利的文化,進而成為僵化的體系,從我們的政府、到中華電信,乃至於金控,都有這樣的問題。
人才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價值產出來源。因為強求今天的利潤,沒有積極在人才大戰不斷求勝,將會造成明天的苦果,這點從 Yahoo! vs. Google 的結果就可以得知。
競爭
今天的高額獲利,將吸引來明天的競爭對手。獲利越高,競爭對手就越如排山倒海而來。競爭越多,明天的利潤就越難維持。
機會
任何快速成長行業,都有趨緩的一天,這時原先的藍海產品、商業模式,就會逐漸變為紅海。在成長期過度專注於產生利潤,將會傷害你對次世代機會的投資,錯失跳入新 Paradigm 的先機。這點 Google 做得最好,早在 2005,當他們剛剛掛牌上市,搜尋引擎還在快速成長時,就已花費 5,000 萬美金買下 Android 團隊,開始布局未來。
股東
追求今日獲利的企業,會吸引來短視近利的股東,最終讓你動彈不得。追求長線利益的公司,會吸引來長線思維的股東,給你時間與空間,去達到最終的偉大。
當然,完全只顧長線,沒有務實的短線戰術,也不健康。但各位創業 CEO 們在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時,我建議,應該以長線為主,短線為輔,才能創造出真正偉大的企業。
___
創業 CEO,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一起學習永續的真諦
(Photo via edenpictures,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