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實力才能接住運氣 ─ CHOCOLABS 的創業故事

December 4th, 2013

David Liu & Kevin Huang, Cofounders of CHOCOLABS

CHOCOLABS 兩位創辦人 David 劉于遜 & Kevin 黃崇傑

三年多前,當我們正在招收 AW#2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2) 團隊時,看到了來自「come2talk」團隊 David 與 Kevin 的申請書。

…這是一群起源於微軟實習計畫實習生所組成的團隊,在台灣微軟為期一年的實習計畫中,透過工作上的合作、專案的執行以及各種活動搓和在一起…

他們這樣寫著,並且強調兩人是技術與商業的結合 ── David 當時還在 Nielsen 擔任數位部門的業務,而中原資工出身的 Kevin 網誌上則是滿滿的技術相關文章

意外發現新大陸

come2talk 想做的是一個提供「有語言交換需求的對象」,透過「即時連線,單一使用介面,可選擇視頻/音頻/文字的溝通方式,也透過嵌入 Google 翻譯 API 即時翻譯對話內容,讓使用者只使用單一頁面達到全面學習的使用者經驗 」,簡單來說就是 C2C 版本的 TutorABC。

雖然對這個題目有些保留,但我們相當喜歡這個團隊,最後把他們收進了 AW#2。

LRMart

兩個月之後,AW#2 才剛開學,David 與 Kevin 就宣布他們換題目了:團隊改名為 LRMart,要做的是優質影音教學內容網站 ── C2C 的網路效應畢竟需要時間累積,在那之前先用內容累積社群,還算合理。接下來的幾個月,他們就努力的試著把這個網站蓋出來。

2010 剛好是 Mobile 逐漸在台灣受到重視的一年,因此一邊蓋 LRMart,Kevin 也一邊研究行動上的開發環境,並且發現了 PhoneGap 這個講求用 HTML 就可以快速開發 Mobile App 的工具。把 PhoneGap 加上本來在做的影音,Kevin 用兩天的時間就 Hack 出了「犀利人妻」這支整理當年最紅連續劇相關影片的 App。

犀利人妻 App

無心插柳,犀利人妻上架後短短一個月居然得到了 5,000 次的下載。David 與 Kevin 發現這是新大陸,討論後決定大 Pivot,放棄原本 Web 的開發,改專注在 Mobile 之上。

VideOhya 出現

決定了新方向,團隊再次改名為 VideOhya,並且很快開始工作,陸續推出「行動 MV 舞蹈」、「國標舞」、「狗狗訓練」、「美妝」等教學類 Apps。AW#2 這時也來到尾聲,在 AppWorks Demo Day #2 的舞台上,David 於是展示了他們的 Apps,並且宣告未來要以大量出版教學影音 Apps 為目標。

與東森電視合作

也就在這附近,我有了一個機會到東森電視演講,聊到了行動影音的發展。會後台長跟我說,他們的確有考慮把影音發佈到 Mobile 上。於是我就把 VideOhya 介紹給東森,看看雙方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結果雙方一拍即合,很快一起推出了熱門節目「57 健康同學會 App」,在排行榜上贏得了好成績。過程中我見識到了 David 與一個大公司眾多不同部門的 Stakeholders 協調,把合作案確實帶到終點的領導力,也看到了 Kevin 聆聽需求,把產品快速開發出來的執行力,對這個團隊產生了很大的信心。

轉向娛樂

大概是與電視台的合作,讓他們體會到比起教育,娛樂更受到觀眾歡迎的事實。在接下來的一年,他們陸續堆出了包括「台灣演唱會」、「音樂 MV 看到飽」、「不好笑免錢」等幫用戶調劑心情的 Apps,幾乎支支都登上排行榜冠軍。

也由於之前東森的案例讓我對 VideOhya「接球」的能力有很大的信心,這段期間只要有任何企業、部落客、出版社、藝人跟我說有影音類 App 的開發需求,我幾乎都會轉給 David 接手。當然每個公司都有各自的策略考量,因此不是每次都能談成合作,但我很有信心 David 會圓滿的處理好每段關係。

跟阿信合作

阿信 浪漫玩東京

也因為他們超強的接球能力,不久後得到了與五月天阿信合作的機會。這段合作也相當順利,陸續推出了「阿信 浪漫玩東京」、「阿信 浪漫玩大阪」等冠軍 Apps,也因為這段合作,讓 VideOhya 從阿信的 StayReal 團隊裡得到了 nAka 這位超強設計高手的轉任加入。接著,就在下載量蒸蒸日上的同時,他們又吸引到了交大資工的後端技術高手 Jerry  Weng 與來自 VPON 的業務強將 Alex Cheng,讓團隊有了更完整的陣容。

CHOCOLABS 正式成軍

CHOCOLABS

與此同時,經過了近兩年的自主開發與獨立發行,David 與 Kevin 認知到「發行受市場歡迎的 Apps」,有相當的 Know-How 門檻,並且可以形成一個可規模化商業模式。於是,他們決定推出 CHOCOLABS 這個專業 App 發行品牌,並且在我們的輔導下,完成了一輪 1,800 萬台幣的增資,用以擴張團隊,朝著「成為華人第一的 App 發行商」這個長期目標前進。

從 2010 創業至今,雖然 come2talk 與 LRMart 沒有實現,但目前為止,CHOCOLABS 已經推出了 47 款 Apps,累積 330 萬次下載,每月不重複用戶也突破 70 萬人。當然,要成為華人第一,他們還需要非常非常多努力。但過去三年來,看著他們不斷用實力去抓住屬於自己的運氣,我會說再給他們五年、十年,誰也不敢說這個團隊的極限在哪裡。

Keep pushing, CHOCOLABS.  Make us proud!

PS. David 叫我一定要提:CHOCOLABS 正在熱情徵才

___

如果你也很會接球,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讓我丟給你

(申請即將在下週一截止)

流言終結者 #31 ─「股票上市創業就成功了…」

December 3rd, 2013

TWTR listed on NYSE

經歷近 10 年的寒冬,這幾年網路公司上市又開始熱鬧了起來。

在北美,本土的 Facebook、LinkedIn、TripAdvisor、Groupon、Pandora、Zynga、Zillow 與 Kayak 相繼在這段期間掛牌,還有來自中國的 360、優酷、土豆、搜房、惟品會、YY、人人也加入華爾街上市行列,甚至連俄國搜尋引擎巨擘 Yandex 都遠赴那斯達克來參加 IPO 派對。

在台灣,這幾年也有 PCHome 集團商店街的分拆上市,愛情公寓與雄獅旅遊的成功 IPO,以及數字科技、易飛網、CCMG 通訊與台灣淘米的陸續登陸興櫃,並且目前還有 10 家以上的網路公司,都在接受券商的上市輔導。

忽然間,過去對創業者而言遙不可及的 IPO 夢,似乎又開始露出了曙光。於是,就像 2000 年那次的網路創業熱一樣,我們又開始聽到年輕創業者以掛牌上市為目標,要來嘗試這個探險。

問題是,公司 IPO 之時,創業就真的成功了嗎?答案當然不盡然。

公開市場是流通、籌資工具

首先,創業者得先了解「股票上市」的真正含意。

當一家公司的股票在證交所、櫃買中心等這類公開市場掛牌交易,意思是股東們可以自由的把公司股票在市場上賣出,讓另一方的法人、散戶買家承接。所以股票上市的第一個意義,是讓想要賣出公司股票的舊股東,有一個方便許多的賣出管道 ── 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並不是就找不到買家,只是過程非常繁瑣,交易成本高,也因此股票的價值會因流通性而受到低估。

此外,當公司的股票掛牌交易,公開市場上的買賣雙方會依據公司的體質與展望,不斷去調整自己買賣的意願,這些意願會影響他們的買賣強度,最後反應在公司的股票交易價格上。這個價格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市場共識,也因此就成了市場對該公司股票「合理價格」的判斷。有了這個「民意基礎」,公司通常可以用相當接近的市價的價格發行新股票,進行所謂 SPO (Secondary Public Offering 也就是二次公開發行或是俗稱的現金增資),以籌措拓展業務所需之新資金。

擁有籌碼

除了籌資之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因為有市價與流通性,也會讓該公司較容易進行併購來充實實力 ── 當被併購企業的股東們知道透過這筆交易,他們可以換回上市公司價格較穩定,且較容易賣出的股票,被併購的意願當然會高上許多。

經營權

但股票上市所帶來的流通性與籌碼,並不是只有好處。除了給股東們帶來「賣」的方便,它同時也會給投資人「買」的方便,因而讓造成經營團隊某種主導權的困境。

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解釋,當一家公司在外流通的股票比例高且股價偏低時,它很有可能會遭到所謂市場派 (在國外也稱為禿鷹) 的攻擊。市場派會藉機大買公司股票,強勢進入董事會,甚至奪取經營權來取得自身的利益。

因此身為一個上市公司負責人,比起一個經營私有企業的創業者,除了投資人關係勢必更為複雜之外,還多出了經營權的風險需要管理。

紙上富貴

所以當公司 IPO 之後,經營團隊身上雖然持有許多公司股票,可以換算出相當的市值,但為了怕持股比例過低而在外流通股票過高,實務上創業者是很難把股票通通拿去兌現的 ── 當然隨著公司營業規模擴大與股本不斷膨脹,市場派攻擊的成本將會大幅升高,也因此團隊可以逐漸把持股比例降低,不過那通常是 IPO 好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IPO 是手段,不是目的

也因此,創業者應該要充分了解 IPO 並不是創業的目的,而是過程中的一種手段。IPO 讓創投等法人股東能夠出脫手中持股,取回資金與投資報酬,向他們自己的股東交代。IPO 也能讓公司更容易辦理現金增資,快速取得拓展營運所需要的資金。IPO 更能夠讓你得到籌碼,有能力透過併購同業,取得 1 + 1 > 2 的加速成長效果。

但創業真正的目的,我認為,仍舊應該是建造出像 Google、Apple、Amazon,或是台積電一般偉大的公司,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給同仁們一個美好、充滿成就感的工作環境,也為客戶、股東提供最大的價值。

IPO 或許是建造偉大公司過程中的一種手段,但絕不是到達目標的唯一途徑。就像創業中的任何工具一樣,創業者應該要好好了解其個別的優缺點,在對的時候選用對的工具,來幫助你成就人生的志業,達到真正的偉大。

___

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讓我們陪你建造偉大的網路公司

(申請即將在下週一截止)

(Photo via quintanomedia, CC License)

創業 CEO:360 Marketing 與「贏得推薦」

December 2nd, 2013

Dropbox heart

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我常說 CEO 的工作是 360 Marketing,也就是對所有 Stakeholders ── 包括潛在客戶、既有客戶、通路、供應商、同事、股東、創頭、董事、媒體、大眾,甚至是競爭對手 ── 進行行銷。

行銷當然不只是推廣而已,因此 360 Marketing 的目的除了要讓大家知道你在做什麼,還要讓大家愛上你,並且願意向別人推薦你 (註)。但 CEO 工作繁多,面對這麼多的 Stakeholders,要如何簡化 360 Marketing,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面?

事實上,你只需要專注在「贏得推薦」即可。

如果對方願意推薦你,那表示他已經得到你在做的事情,並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因此你的推廣工作也已經成功。同時間,會向別人推薦某個東西,勢必代表自己也非常滿意,因此你的 Retention Marketing 也成功了。所以,只要專注在贏得推薦,就可以檢視你的 360 Marketing Campaigns 是否有效。

至於實務上該如何贏得推薦,以下針對幾個重要的 Stakeholders,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 潛在客戶 ── 提供免費諮詢,陪他釐清他想解決的問題,以及你的產品可以與不能幫助他的地方。因此當他決定要購買時,非常清楚自己在買什麼。如果因為你的產品不能幫他解決某些東西而不購買時,大方的推薦他更適合的產品。如此未來當他的朋友有類似需求時,他不但能夠代替你提供諮詢,還能夠適切的推薦你的產品。
  • 既有客戶 ── 除了提供好的售後服務,即時精準傳達新產品資訊,在你的能力範圍內,還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非產品相關的問題。如果他需要通路,那就幫他介紹好夥伴,如果他需要貸款,幫他推薦好銀行。如此他不但能向朋友推薦你,還有很多你如何多走一哩讓他滿意的故事可以講。
  • 同事 ── 以身作則,用最高的標準敦促自己。榮耀歸功於他們,責任扛在身上。關心他們工作以外的生活,想辦法幫他們維持好的平衡狀態。萬一不幸要分開,用心協助他們找到更適合的工作機會。
  • 股東 ── 定期寄出進度報告,告訴他們公司近來的亮點在哪裡,需要他們協助的地方又在哪裡。當股東幫助你,別忘了衷心的感謝他的協助。
  • 創投 ── 成為他 Portfolio 中最閃亮的明星,自然就會得到很多他的推薦。
  • 媒體 ── 努力用功跟上所有新聞與趨勢發展,適時適地的發言來漸漸成為你產業的意見領袖。當記者約你訪問,記得體貼他們的時間緊迫。當他的文章刊出,一定要幫他分享並且感謝他的報導。
  • 競爭對手 ── 做一個可敬的對手,不要做一個骯髒的對手。未來一定會有創投、通路、供應商問他除了他以外,業界還有誰他覺得最厲害,你必須當那個他脫口就說出來的人。從一個競爭對手口中得到的推薦,是所有推薦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當然,除了以上列表,360 Marketing 的對象還有很多,處理的方式也千變萬化。不過無論如何,贏得推薦是所有行銷中 Leverage 最高的策略,因此也是每個時間永遠有限的創業 CEO 必須精通的能力,與大家分享。

___

AppWorks Accelerator Class #8 即將在下週一截止,請把握時間

註:在流行銷裡面,我把它稱為 PRR (Promote-Retain-Refer) 三大成長引擎

(Photo via magnusjonasson,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