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管理學」文章

親愛的 Steve Jobs,你的 Tim Cook 在哪裡?

December 14th, 2011

昨天去拜訪了一個團隊,創辦人簡直就是 Steve Jobs 的翻版。他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了熱情,而且 care 細節到幾乎是潔癖的程度。小小十多人的團隊,居然開了三個產品線 — 橫跨內容製作、Apps,還有硬體。重點是,這三個產品線都不是只是做做而已,不但三個都很強,而且全部都是由創辦人主導的設計、製作,也全部都在市場上得到不錯的成績。

看完之後,我對這個為了創業、為了開這麼多產品,過去三年每天只睡 3 小時的創辦人心服口服。但最後給了他一個忠告 — 你需要找到你的 Tim Cook。

你去看之前成功的團隊,幾乎每一個在外風光的 CEO/創辦人背後,家裡都有一個一樣偉大的賢內助。Steve Jobs 有 Tim Cook、Mark Zuckerberg 有 Sheryl Sandberg、Surgey & Larry 有 Eric Schmidt、eBay 的 Meg Whitman 有 Jeff Jordan,而 PayPal 的 Peter Thiel 也有 David Sachs。

和創辦人一樣,這個 COO 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寶貝,但是當創辦人在外面奔波,他卻是那個處理家裡的各種大小事的人。他必須要把公司的人事、行政、制度、財務、會計、獎懲、福利等等大後方顧好,確定團隊有高度的執行力,還要控制各種突發狀況,好讓 CEO 和研發團隊能夠專心在產品上面。一旦 CEO 去談了一筆生意,他則要扮演那個去「close the deal」的人,確認案子是照著創辦人的想法去執行,也要確認所有細節都是正確、合理的。

簡單的說,COO 就是那個在地面上「get things done」的人,他讓創辦人能夠維持一定的高度,才能看得更遠,專注在公司的未來上。

不,當你是小團隊時,你不需要一個 COO。事實上,當你是小團隊時,CEO 往往同時也就是這個 COO。但是如果你要從小團隊長成一個中團隊,當你的公司規模要從 30 個人跨到 100、300 個人時,你非要這個 COO 不可。不是代表 CEO 沒辦法做這些事情,是 CEO 必須要能夠專注在更大的事情上面。

這個人很難從外面找,如果要找,也要在公司還小 (10-30 人) 的時候。太晚了,他很難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也很難讓所有創辦團隊的人都信服。沒錯,創業很難,絕對不是做幾個受歡迎的產品而已。網路是知識密集產業,而知識密集產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只要你把人處理好了,其他的事情就是順水推舟。人搞不定,再好的生意模式也是白搭。

所以,各位親愛的 Steve Jobs,在你真的能夠變成 Steve Jobs 前,開始用心的找到你的 Tim Cook 吧!

(Photo via farber, CC License)

賽局

December 2nd, 2011

Seth Godin 在他的網誌上分享了「賽局」的四個等級

  • 等級一:你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跟你玩心機 (或者說你以為大家都是用直覺、感覺在做事,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大多的事情 — 社團、公司、市場、專案、會議、談判,都是某種程度的賽局)
  • 等級二:你也開始玩心機,但每個賽局感覺都好像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每次挫敗,你的心臟就好像停止了一樣。如果成功,你感覺像是征服了世界 –「今天這個面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關鍵…」
  • 等級三:你領悟了這是一場遊戲,你該做的是用策略去玩它 (而不是一天到晚跟人家拼死活)。你學會把情感抽離,因此也看透了雖然「贏」很重要,但是不停的玩下去更重要。而且用對的方法去玩,才是最最重要的。
  • 等級四:你開始覺得這場遊戲很無聊,因為結局你都看過了。有些人不玩了,棄甲歸田。有些人甚至開始挖洞給自己跳,因為他們懷念當年的刺激。從那裡,一種全新的遊戲又展開。

在我看來,大多數人玩這場遊戲的人,都停留在等級二,因為他們從頭到尾沒有領悟到人生其實是一場沒有止境的賽局。當你在某一場比賽把賤招用盡、佔盡了所有便宜、得罪了所有參與的人,只為了贏那麼一次,那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可能會回過頭來咬爛你的屁股。英文叫做「Over optimized locally」(相對於「Optimized globally」),中文叫做「短視近利」。

賽局的真諦,在於看到全局、看到整個人生,那你就會了解為什麼人家會說「吃虧就是占便宜」和「朋友才是一輩子的」。創業者,相對於一般人,你們通常是比較快看到這場遊戲的。但千萬別停留在等級二,你越快能夠走過那個階段,才能越快找到真正的成功。

加油了!

(Image via jdhancock, CC License)

別再預測未來了,動手製造它吧!

November 29th, 2011

昨天跟一位專業經理人聊天,他們公司正準備要進入一個新興產業,將由他來主導這個新 business unit (俗稱 BU) 的形成。基本上董事會同意這個策略方向,但是要求他的團隊做出一份「完整」的提案報告,清楚的描述他們策略和戰略,風險評估、競爭分析、執行細節,還要加上所有的替代方案。他說他們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製作這份報告,接著還要等到再下一次的董事會時報告,等著董事們評估,如果運氣不好被打回來,那這個新的計劃要到拖明年中才會正式開始進行。

這整件事情很諷刺,先不說一拖六個月機會早就跑掉了。重點是這樣的流程基本上要求這位專業經理人有預測未來,到每一個細節將會如何發生的能力。要做成這個報告,這位經理人的團隊,除了要能夠知道自己的行動會產生什麼結果,自己的產品進到市場會有什麼反應之外,還必須要能夠完全掌握、預知競爭對手的動態、總體經濟的情勢、全球景氣的變化、甚至是歐債、美債未來的發展。對,在我們的理想中,第一流的專業經理人必須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但那只是理想中,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這樣的人存在。

更諷刺的是它也假設董事會成員有預測未來、全知全能,還有速讀的能力。他們必須完全理解這個新產業的一切機會、情況、限制、時空背景,在短短的 15-30 分鐘的時間鉅細靡遺的讀完這份報告,然後指正報不合理的地方,要求經理人改進,甚至發回重做。對,在我們的理想中,第一流的董事會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但在現實生活中,董事會的成員也是人,他們並不是上帝。

更重要的是,假設經理人拿到了許可,進到了戰場之中,但他們在過程中發現了更好的機會,可以 pivot 的時刻,結果呢?因為之前已經答應了董事會,所以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他們成為了不幸的團隊,因為被既有的計劃綁死了。

Seth Godin 前幾天聊到的 CLASP 也是同一個道理。各位,別在活在理想中了。現實世界的未來,不是用預測的,是用製造出來的。與其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和現實脫節的紙上談兵上,還不如趕快做點什麼去影響未來的發生吧!

(Image via gilteric,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