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機會」文章

年輕人,勇敢加入「明日」的台積電吧!

May 15th, 2012

 

 

我們都知道人有生老病死,但其實企業也不例外。課本也許告訴我們組織可以「永續經營」,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幾乎從未發生,背後的邏輯非常簡單,人性有很多的弱點,因此烏托邦與太平盛世,當然也就只能在理論上成立。

但那不是重點,因為你根本不該加入永續經營的企業。

財務回報

根據定義,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是那個能夠長期停留在上圖橘色「成熟」區域,並且避免掉入紅色「衰退」區域的人。問題是,加入這樣的企業,除了「好像很穩定」之外,你什麼也拿不到,因為企業本身的成長早已非常緩慢。

台灣年輕人最喜歡加入的「台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往,當他們處在綠色的「高成長」時代,許多員工因為股票、分紅,讓他們的辛苦付出得到了不錯的回報。但如果你去問問這幾年加入 TSMC 的學長、同學,你會發現他們根本沒「賺」到什麼。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過去五年,台積電每年的營收成長只剩下 5.8%,甚至比中國的 GDP 成長還要低,當然很難有多餘的現金可以獎勵員工。

個人成就

更重要的是,你會想加入台積電,絕對不是只因為一個「錢」吧?除了愛、希望和勇氣,我想任誰都會想試試能不能在這個世界上,用力的留下一個大大的腳印。問題是,現在加入 TSMC,你幾乎注定沒有機會去踩這一下。攤開台積電的重要決策核心,根本沒有一個人是最近 10 年內加入的。事實上,你可以去看看任何重要科技公司的核心成員,幾乎 99% 以上,都是在公司早期加入的。

這個原因也非常簡單,並不是他們比你聰明,其實就只是因為他們比你更早加入,如此而已。因為早加入,他們對公司的高層、策略、文化、制度、組織、歷史,都比你更為熟悉。所以除非你真的比他們厲害好幾倍,而且可以被證明,否則實在很難說服所有人他們該被你置換。

加入明日的台積電

所以你該怎麼辦?當然是不要加入「今日」的台積電。你應該往前面找過去,去看看有什麼公司,有機會成為「明日」的台積電。處於綠色「高速成長」中是最保險的,因為這種公司就像 20 年前的 TSMC 一樣,商業模式已經找到,正在經歷快速擴張的階段,所以你很有可能可以跟著他們一起乘風破浪而起。

但如果你想要成為明日的曾繁城、蔡力行、宣明智、洪嘉聰 (台積、聯電決策高層),那你必須要再往上游前進,去找處在藍色區域,有潛力,但是還沒有完全成氣候的新創公司。這種公司通常是在 10 人以下,特色是有一個創辦人,讓人一聊就著迷,很想跟著他一起冒險的。

你一定會問,這些公司哪裡找?其實也沒有太遠,5/26 (六) 1:00-5:00PM 在台大闈場,appWorks 將與台大創創學程聯合舉辦「2012 夏季 新創公司 正職/實習媒合會」,當天將會有超過 30 家一流的網路公司在現場,釋出近 100 個工作機會。或許,值得你追隨一輩子的下位張忠謀先生,就會在那裡等著。

機會我們已經幫你準備,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Photo via joshbersin)

「創投」的真正意義

February 20th, 2012

Moore’s Law (摩爾定律):一個固定大小的 IC 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 24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

如果要說近 40 年來的 PC 產業發展,包括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它的背後有什麼靈魂人物的話,那 Gordon Moore 絕對是當之而無愧。大家最耳熟能詳大概就是他於 1975 年提出的 Moore’s Law,這雖然不是一個物理學上真正的定律,但幾乎精準的預測了過去這半個世紀來半導體產業進步的速度。

但除此之外,他其實還有兩個非常大的貢獻。1968 年,他與 Robert Noyce 一起創辦了 Intel,之後為我們創造了 286, 386, 486, Pentium 等一代又一代先進的個人電腦核心。更重要的是,1957 年,當他與著名的「8 人叛變小組」一起離開 Shockley Semiconductor 去創辦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時,鮮為人知的是,也在那個過程中也意外創造了整個創投產業。換句話說,矽谷創業者今天能夠享有這麼肥沃的土壤、領先全世界的創業環境,Gordon Moore 居功厥偉。

在 Fairchild 之前,美國的科技產業並不流行創投。Moore 原先服務的 Shockley Semiconductor,便是由 William Shockley 教授 (矽晶體的發明人) 自掏腰包成立。但 Prof. Shockley 以他近乎冷血的管理方式聞名,在應徵的時候,他給來面試的人做的居然是一連串的精神測驗,並且 Moore 本人還會親自拿著馬錶量測每個人完成的速度。也因此 Moore 等人在那邊上班不到一年,便萌生去意。

但一群才剛出社會沒多久的小夥子,哪來的資金創立自己的公司?所以他們找上了生產相機的 Fairchild Camera,並且靠著他們對矽晶體的理解和熱情成功的說服了創辦人 Sherman Fairchild,出資讓他們設立新公司。這個投資案很快的便證明是門超級成功的生意,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在短短的 9 年內,便從 12 人成長為 12,000 人,營收更是突破當年的 1.3 億美元。當年的八位創辦人,也紛紛成為在半導體產業極受尊重的先進。

也因此當 Moore 與 Noyce 於 1968 年再次搭檔,自掏腰包 25 萬美元創辦 Intel 時,他們很快也的吸引來了創投的支持。而 Intel 也再次證明是超棒的投資標的,創辦後短短的兩年內就上市,為投資人贏得上百倍的報酬,也讓 Moore 和 Noyce 從此成為半導體行業教父級的人物。而在這前後 20 年左右的過程中,除了 Intel,其他從 Fairchild 週邊衍生出來科技公司,也都按照著前人設下的典範進行募資,所以從那邊,創投產業的遊戲規則也漸漸被制定了出來。

所以如果你問我 Venture Capital 是什麼?我會說它根本不是一種投資的方式,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個「Enabler」,一個是讓年輕人有機會嘗試、實現他們理想的「開門者」。它的發源是這樣,它的過去是這樣,它的未來也應該是這樣。只是「開門」這件事情,在最近這 10 年來,有非常重大的改變。跟當初的半導體/硬體產業相比,當今的軟體/Internet/App 產業所要求的創業資本,簡直就是趨近於零。這雖然大大降低了創業的進入門檻,但也同時大大提升了創業的成功門檻。

也就是說,現在一個創業者所需要的 Capital,已經遠遠超過了 Money Capital。除了錢之外,你還需要 Intellectual Capital、Human Capital 和 Business Network Capital。因為雖然你只需要一點點資金,就可以開始創業,但是要成功,你非得有大量而且精準的知識、人才和合作夥伴不可。

也因此,在三年前創立 appWorks 的時候,我們決定要「重新發明」創業投資。我們把上述創業者需要的關鍵幫助,集合在一起稱之為「appWorks 育成計畫」,接著再佐以種子資金,讓所有參與的團隊能夠一站獲得全部的 Startup Capital。事實證明這樣的模式非常有效,以從第一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畢業」的 10 個團隊為例,兩年後的今天,還有 9 個團隊持續在追逐他們的夢想,5 個團隊已經在核心生意上開始獲利,還有 4 個團隊成功募得了下一輪的創投資金,讓他們可以繼續去放大他們的商業模式。

所以今天,我要在這裡跟大家宣布:「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從現在起接受申請。我們歡迎所有想實現理想的創業者加入這個大家族,整個 appWorks Family,包括 appWorks 經營團隊、我們的 20 多位 Mentors,以及 80 多個育成過的團隊,都在這裡準備好要幫助你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創業不應該孤獨,不孤獨的團隊更有較高的成功機率。無論你已經創業一陣子、剛開始創業,或是正在考慮創業──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歡迎你的加入。

(Photo via edyson, CC License)

Groupon:大幅損害餐廳商譽,請小心服用

September 13th, 2011

關於使用 Groupon-like 服務可能有損消費體驗,因而打擊餐廳商譽的討論,我之前寫了很多。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消費者的 Groupon-like 經驗,我甚至還做了一個調查,最後公布了 228 位使用者回覆的數據和分析結果。而事實證明我不是唯一關心這件事情的人,昨天 Boston University 的 John Byers & Georgia Zervas 以及 Harvard University 的 Michael Mitzenmacher 也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三位豆豆城 (Boston 的小名) 的科學家,追蹤了今年 1 月到 7 月,總共 16,000 個 Groupon-like 團購,然後和 Yelp 上面的餐廳評論相比對。結果發現,使用 Groupon-like 的服務後六個月,雖然餐廳得到評論數量大幅上升 50%,但是平均的商譽卻大幅降低 11%。而且這只是六個月後的情況,你們可以看到上面那條黑線,也就是餐廳的平均星等,它其實還在快速下降的過程中。

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使用 Groupon-like 服務,雖然短期內可以幫你帶來人潮,但結果卻往往會損及餐廳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我們都知道「商譽」對餐廳而言幾乎是最重要的東西,而且是用錢買不到的。所以你賠上商譽、賠上錢,去換一些絕大多數不會再回來的人潮,這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嗎?

無論如何,我堅持 Groupon 模式還要再進化,才能從目前的 Groupon 贏、餐廳輸、消費者輸,慢慢變成三贏的結局。在台灣,我們看到 Groupon-like 服務已經往旅遊和宅配市場遷徙,但這並不是進化,而是撤守餐飲市場。餐廳還是需要好的 Online-to-Offline (也就是 O2O) 的解決方案,我認為這裡還有很多的創業機會。

關注餐飲的人,可以試試 EZTABLE 超棒的訂位服務。喜歡團購的人,GoodLife 的團購導航讓你一次看完每天超過 100 檔的優惠。想要創業的人,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熱烈徵求團隊中。

(image via)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