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機會」文章

年輕人,你該加入新創公司

September 9th, 2011

定義:新創公司 (Startup) — 25 人以下,設立 3 年以內的公司。

上次在龍騰微笑競賽的決賽隊伍輔導上,台下有同學問到想創業,但是沒什麼好的 idea,或是不敢冒這麼大的險,該怎麼辦?群聯電子創辦人潘健成先生給了一個很棒的答案,他說:

那就加入新創公司啊!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而且事實上,我認為這個邏輯不只想創業沒 idea 的人適用,它根本是所有年輕人都該思考的路。沒錯,這完全違背老師、父母教你的「去聯發科上班」,但今天就讓我證明給你們看,對年輕人來說,加入新創公司絕對是比直接去聯發科更好的選擇。

「穩定」的工作

相信我,除了去當公務員外,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所謂「穩定」的工作了。50 年前的大公司,血液裡或許有過「員工第一」、「照顧他們一輩子」的 DNA,但近半個世紀來由於 MBA (企管碩士) 教育的普及,大多數公司的經營重心,早就從員工,轉移為「股東第一」 — 別懷疑,MBA 的第一堂課就是「股東權益如何最大化」。

所以對這些公司而言,一旦市場不景氣,自然的選擇就是裁員 (沒錯,聯發科也不例外),因為大多數員工對他們來說只是「可取代的資產」 — 今天裁了你,明天雇用他,基本上是一樣的。不要懷疑,我說的就是你,加入這些公司的前幾年,對他們而言,你就是一個螺絲釘罷了。

『不景氣很少發生啊!』你說。不!由於科技世代交替的速度越來越快,景氣循環也在加速中,而且震盪的幅度越來越大。從 2000 年開始,短短 11 年間,我們已經經歷了 2 次大規模全球不景氣,更重要的是第三次正在來臨中,所以現在加入大公司,明年你就是那個被裁掉的。

穩定的收入

既然沒有穩定的工作,哪裡有穩定的收入。不過更重要的是,誰需要穩定的收入?所謂「穩定收入」根本是銀行、資本主義社會要賣你房貸、車貸、信用卡分期的一場騙局 — 有了穩定的收入,你才能夠穩定的還他們本金和利息。否則請問你生活中的開銷,有哪一項是「穩定」的?房租、水電、電話費?真的嗎?你再仔細想想,這些其實通通都是可變動的。

收入低?那那搬去住便宜一點的套房、雅房啊!否則乾脆搬回家跟爸媽住。水電、瓦斯、電話費,通通是可以控制的。伙食費、治裝費,彈性的空間更大。也就是說,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穩定」的收入,你需要的是「精明」的開銷,只要你能夠隨著收入、存款,好好管理你自己的支出,那你已經立於不敗之地。買房子?別傻了,靠你的薪水,連你租的套房都買不起,況且你真的只想要買一個小套房嗎?如果你真的想要有一天買下一間不錯的房子,那你需要的不是薪水,而是快速成長股票。

直接影響比賽的結果

所謂快速成長的股票,也就押寶在一家公司未來上。現在我請問你,假如果你有 100 萬要去賭棒球,你要押在你不熟的球隊,還是要押在你了解的?當然是了解的是吧。好,假設你自己也是棒球員,那請問你要押在自己的球隊,還是別人的球隊?當然是自己的吧。那假如你是投手,今天會出場主投,明天會坐冷板凳,請問你要押哪一天?當然是押今天自己主投的那一場啊!為什麼?因為你能夠影響球賽的結果,如果你認真一點、努力一點、聰明一點,那明天就有可能會賺 200 萬回來。

好,那到了現實生活中,你為什麼卻要把錢押在別人的球隊、別人主投、別人影響結果的比賽上呢?『我哪有!』你說。有,當你去一間你無力改變的大公司,領幾乎沒有的股票,或是把賺到的錢拿去買共同基金,其實你就是在押寶別人控制的球賽。

成長速度

或許你說,我還很嫩,找個「大球團」當球僮,看看有一天能不能上場。這還是完全不合邏輯 — 你有聽過任何一個球團把球僮升格成先發球員的嗎?當然沒有,那他們都去哪裡找球員?當然是小聯盟。為什麼?因為小聯盟雖小,他們的球員在比賽中都有獨當一面的機會,累積了無價的經驗、快速的成長。

同樣的道理,加入一個新創公司,除了可以影響比賽的結果,你還有什麼事情都碰、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機會。三年以後真的覺得不適合,頂多再跳槽去聯發科就是了。而且沒錯,這次你不會從小球僮幹起了,因為你已經累積了無數的小聯盟先發機會。

所以,各位年輕人,真的別再傻傻相信世界上有什麼「穩定的工作」了,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炙手可熱、所有人都想搶的一流人才才是王道。職業生涯的第一步,我和潘健成先生一起建議你,從新創團隊開始吧!

2013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

如果你正在考慮加入新創公司,歡迎到 2013 AppWorks Startups 聯合大徵才活動頁逛逛,裡面有 24 家我們輔導的新創企業正在徵求 45 個職務,說不定其中之一,就是那個改變你一生的新創旅程。

(image via alex, i’m-sure-he-wouldn’t-mind license, inspired by)

矽谷為什麼是矽谷?

July 26th, 2011

appWorks 的四個合夥人,組成非常的有趣。我是從近幾年來網路創業、創投活動越來越活躍的紐約回來,IC 則是拿到台大電機博士後,在台灣的創投圈子待了 4 年,Jackey 和 Mike 分別受了近十年的矽谷文化洗禮,此外,Jackey 還在西雅圖的微軟總部工作過一陣子。

所以每當我們聚在一起,(除了我跟 Mike 間一定會出現的蘋果與自由辯論外) 討論的話題常常就是這四個城市的「創業文化」有什麼差異?有什麼台北可以向其他城市學習的?有什麼我們應該努力的把 appWorks 育成的創業團隊推過去的方向?每次討論到最後,得出的結論都是矽谷那種人人以「創造」為榮、把身上的「傷痕」當作驕傲的態度,最值得我們追隨。

但矽谷,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1956 年,近代科技史上關鍵的一年,矽谷第一家半導體公司 Shockley Semiconductor 在 Mountain View (Google 目前的所在地) 被創立。15 個月後,8 名員工離開 Shockley,創辦了知名的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 Fairchild 可以說是矽谷的「夏娃」,等同於「三愛」在台灣電子業的位置。從 Fairchild,矽谷近年來所有重要的半導體公司,被一家家的衍生出來

矽谷文化的開始

所以說 Fairchild 是「矽谷文化」的開端,一點也沒有誇張。而 Fairchild 的公司文化是一個怎樣的文化呢?你猜的沒錯,就是一種鼓勵嘗試、不懲罰失敗的文化。8 個 Fairchild 的創辦人都是科學家,因此他們非常清楚大多數的實驗都會以失敗收場。所以在 Fairchild,他們鼓勵員工 learn, discover, iterate 和 execute (學習、發現、更新計畫和執行)。就像教授不會懲罰實驗室裡學生失敗的 projects 一樣,當 Fairchild 工程師碰到了瓶頸,公司會說你倒車,試試另一條道路就是了。(沒錯,我們現在發明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字去敘述這個動作 — pivot。)

而隨著 Fairchild 的員工一組組的離開,接連創辦了像是 Intel 等知名的半導體公司,這樣的文化,漸漸的成為了矽谷的中心思想。

創業失敗是一種經驗

這,就是 appWorks 希望帶給台灣科技產業的新文化。加上第三屆的 24 個團隊,appWorks 育成計畫目前已經累積了 50 個 Startups,超過 110 位創業者。我們相信,只要 appWorks 一屆一屆的堅持下去,5 年、10 年後的某一天,當這些新創公司漸漸開花結果,這樣的矽谷創業思想就有機會在台灣根深蒂固。

有興趣加入我們?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即將在下周正式開始接受申請,敬請期待。

歡迎在 Google+ 上加入我們的討論

(Image via livenature, CC license)

Blendtec 四年業績上升 1,000% 的秘密

March 31st, 2011

聽過我演講的人,就知道我很喜歡講 Blendtec 的故事。他們的果汁機 (或稱食物調理機) 一台定價 $600 美金,比競爭對手的貴 3-5 倍,沒有花任何預算在電視、平面、或是戶外廣告上面,也不走電視購物路線。這樣的定位,如果用傳統的市場學去看,應該是一家針對金字塔尖端高消費族群,量少利潤高,利基市場走向的公司。但事實不然,如果你打開 Amazon 的果汁機銷售排行榜,Blendtec 卻是長期佔據銷量冠軍。

這在傳統的市場學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一個超高單價產品,不靠一毛廣告預算就能夠賣得比低單價、入門級的產品好,這怎麼可能?但 Blendtec 為我們證明這是可能的。而研究他們為什麼能創造這樣的奇蹟,說穿了也沒什麼,靠得不是別的,就是我們最熟悉的網路、新媒體、社群媒體,然後最重要的 — 病毒影片 (viral videos)。

怎麼樣的病毒影片,我相信大家可能都看過,不過今天我們還是來看看他們的最新力作 Will it Blend? – iPad 2:

很白癡吧?不過更重要的是,這支影片才上傳 15 天,就已經累積了將近 1,00 萬次的收看。沒錯,就是這樣的影片,特別受到網友的喜歡,所以只要 Blendtec 一有新作,就會立刻被分享到社群媒體,然後一傳十、十傳百,短短的時間就傳遍街頭巷尾,所以被稱為「病毒影片」。事實上,Blendtec 從四年前開始拍這樣的作品,至今已經累積了 106 支影片、超過 1.5 億人次收看,進而造就了他們果汁機賣座的神話。

不過這只是今天的開頭,話說前幾天,我的朋友、矽谷科技部落客 Robert Scoble 跑去訪問影片中的主角 — Blendtec 創辦人兼執行長 Tom Dickson,請他聊聊 Blendtec 為何能夠如此成功的故事,裡面好多精彩的劇情,非常值得創業者參考。英文聽力不錯的人,我鼓勵你們去看看這個影片 (貼在文章最後,不過長達 33 分鐘就是了 — 後面是重複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重點整裡:

  • 意外發現病毒影片的威力 — Blendtec 本來是一個只有 25 個工程師,沒有任何行銷人員的公司。四年前他們終於請了一個小夥子來負責行銷,卻沒有給他任何預算。窮則變,這個小夥子跟 Dickson 拿了 50 美元,去買了一些可樂、彈珠等等東西,做了一件實驗衣,然後拍了幾支用果汁機打碎這些東西的影片。五天之後,他們發現這是一個全壘打,這些影片居然得到了超過 600 萬人次的收看。
  • 四年成長 1,000% — 更重要的是,過去四年,Blendtec 的業績上升足足有 10 倍,靠得全都是這一支支的病毒影片。
  • 客戶自己會了解 — Blendtec 的主要競爭對手是 Vitamax, 他們的果汁機比較便宜知名,但是很容易壞,客戶 (奶昔店) 最後往往要花更多錢修理、更新。但是 Blendtec 不採主動出擊,他們故意讓客戶去嚐嚐苦頭,最後才會了解為什麼他們應該要花 3-5 倍的價錢,買更耐久、更容易清理的 Blendtec。(感謝 Jackie、韋志等朋友留言指正)
  • 意外做出強力刀片 — Blendtec 超強力的專利噴射機翼造型刀片,當初開發出來的原因,竟然只是 Dickson 想要嘗試新的容器大小,卻不知道刀片要做多長,所以把多餘的部分凹起來,結果意外發現了這樣的東西。所以你看,創新根本都是碰撞的結果,你就是要不斷嘗試,試各種不同的東西,總有一天被你試出個結果來。
  • 全世界都會山寨,美國人也不例外 — 商業競爭就是這麼一回事,在大陸是這樣,在美國也是一樣。Dickson 拿出 Vitamax 山寨的果汁機,不僅尺寸、大小、把手、刀片的形狀通通一樣,兩個甚至可以完美的相疊在一起。Dickson 當初發明大尺寸容器和刀片的時候沒有留下書面研發記錄,但是他把所有的原型機都留了下來,所以 Blendtec 最後贏得了訴訟。當然這裡面還有專利的故事,但是我認為不適用於網路業。在網路業,保護自己的方法是找其他的進入門檻,和速度、速度、速度。

我希望這個故事能給你們一些創業上的啟示,也有讓你們認識到病毒影片的強大威力。相信我,那些大恐龍還有一陣子才會發現這個東西,在那之前,請你們好好的利用。加油!

(Image via andrewbaron@flickr under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