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有絕對的失敗,但沒有永遠的成功,這就是創業

May 15th, 2014

Groupon Baby

出來創業,當然想要避免「失敗」,追求「成功」。

失敗很容易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創造的價值低於所需要的成本。舉例來說,失敗的產品不是沒有好處,而是提供的好處相對太少,因此消費者寧可把他珍貴的時間與金錢花在其他地方。失敗的公司不是沒有在市場中產生價值,而是產生的價值低於產生這些價值所耗費的資金與機會成本。而失敗的創業就是把資源都耗盡了,但產品與公司都沒辦法脫離失敗的領域。(註)

另一方面,如果你問創業者成功是什麼,大夥卻很難講出個清楚明白的答案。但我認為沒有明確答案是相對正確的,因為作為一個統稱,創業成功其實是個非常不精準的字眼。在創業的不同階段與不同面相裡面,成功這個字其實代表著不同的涵義。

Step 1. 成功的產品

通常創業的第一步是追求一個成功的產品,也就是受到消費者歡迎、有 Product-Market Fit,且有 Traction 可以證明這個 Fit 的產品。當然一個今日成功的產品,如果沒有持續更新、與時俱進,就會變成一個明日失敗的產品。而如果只有一個成功的產品,卻無法產生足夠現金流去支應未來營運、維護、更新所需要的成本,那麼創業終究還是難逃失敗。

Step 2. 成功的商業模式

因此,基於成功的產品之上,創業者必須架構出成功的商業模式,也就是 LTV > CPA、可重複且可規模化的客戶取得、經營、變現、留下,以及原物料取得、加工體系。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不斷抵抗 LTV 的地心引力,持續面對 CPA 的通貨膨脹,並且優化現金滾動的速度,才能維持商業模式的效率。當然如果商業模式本身有產生現金流,但無法支應組織營運它的開銷,那麼創業還是要失敗。

Step 3. 成功的規模化

因此,你必須規模化你的商業模式,讓它放大到能夠養活整個團隊。這代表你必須要在維持 LTV 與 CPA 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擴大你的用戶基礎。同一時間,你往往需要增加團隊的人手來支應這個成長,並且確保有好的文化、制度、管理,來讓成長過程中成本的增長速度低於毛利的增長速度,所謂的 Operating Leverage。這往往也代表你需要向創投募資,以提高成長的速度,避免被 Fast Follower 趕上。因此你必須學會管理投資人關係,開董事會,組織也被迫必須要越來越成熟。當這個階段完成,你會得到一個中期內可以成功自給自足的公司。但如果你停在這裡,不久後你會發現既有的商業模式會開始頂天,進入邊際效應為負的領域。這時你的營業額成長會趨緩,但成本卻繼續提昇,原先的 Operating Leverage 變成了 Operating Deleverage,因此你必須繼續進步,否則又將落回失敗的領域。

Step 4. 成功的企業

因此,你必須要拓展新的領域,進入創業 2.0 階段。有些人橫向發展,開出新的產品線,發展新的商業模式,或是拓展新的市場。有些人縱向發展,切入上游供應鏈,或是下游通路,來增加商業模式的附加價值。相對應的,你必須發展出更複雜的企業組織與文化,有些人要負責照顧原來的金雞母,有些人則負責養小雞,創造未來的金雞母。一旦這樣的組織確立,那麼你將會得到一個能長期不斷更新自己,避免落回失敗領域的優質企業。當然,能夠到達到這一步的,全世界只有非常非常少數的企業。

Step 3.5. 成功的 IPO

為了要達到艱難的 Step 4,企業會需要非常高端的武器來幫忙,而 IPO 是取得這些武器重要的管道。一家公開上市的公司,能夠較方便且用較低的成本取得資金,也能夠發行新股 (所謂籌碼) 進行併購,而它確實有流通性的選擇權也對員工有較大的激勵作用。當然,IPO 之後就必須面對資本市場帶來的負擔與風險,因此企業也必須增加管理這個資本通路所需要的能力,避免因為新增成本的拖累,增加落回失敗領域的機率。

Step 4-1. 成功的退場

另一種可能,在 Step 3. 時,你發現你的商業模式可以放大,但卻缺乏建立一個偉大企業所需要的領導、核心與意志。這時很多新創公司會選擇加入另一個已經擁有這樣基礎的企業,為自己、員工、股東創造報酬,也讓好不容易創造的商業模式能夠在新的母體中繼續發揚光大。

結論

因此,當我們講創業成功,它事實上同時代表了好多不同的成功情境與狀態。而另一方面,在創業的世界,也幾乎沒有永遠的成功。如果無法不斷進步,終究會被失敗的地心引力拉回地獄。所以事實上創業成功就是不斷的進步,但這概念對於非創業者又很難解釋,才會因此讓這個字這麼難講明白。
___

創業無法保證成功,但我們非常努力協助你脫離失敗,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註:當然,一個失敗的創業也可以同時是極大的學習,如果未來能再次創業,或把這些經驗運用在新工作上,那即使創業失敗,這個嘗試所產生出的終身價值,還是很有機會大過它消耗的機會成本

(Photo via Kevin Tao, CC License)

創業巨大成功的關鍵

May 7th, 2014

When the moon brakes down

要創辦一家長期成功的偉大企業非常難,有多難?在北美,每年約有 1,500 百家新創科技公司得到創投的投資,但最後能跨越 IPO 門檻卻只有 8-10 家。換句話說,即使是得到創投支持的一流創業者,最後能達到上市這個里程碑的也不過 0.7%。

所以除了團隊本身很強,且能夠得到資本的支持外,從創業到偉大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必須被弭平。十多年自己創業,並且觀察別人創業下來,我認為以下幾個要素是弭平這個巨大落差最重要的關鍵:

1. 年份

就像紅酒要好喝,年份往往比酒廠重要一樣 (註),每個創業題目也都有它的最佳年份。科技的突破、環境的成熟、市場的開放 –– 所謂的 Paradigm Shifts,總會突然讓某種產品與商業模式的成功機率激增。1980 前後幾年是 PC 相關創業最好的年份、2004 前後是社群與智慧手機,在台灣還有平台電商、2005 是視頻、2008 是社群遊戲與垂直電商、2009 是團購與閃購、2010 是行動社群、2012 是行動遊戲,而這兩年則是行動電商。

理論上在某個題目成熟的幾年前提早開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你能在外海省吃儉用蹲著等到浪來。只可惜創業者通常也是沒耐心者,因此往往在 Paradigm Shift 大幅發生前就把資源耗盡,或是過分投入在一個錯的方向上,導致浪來時無法快速轉向,最後把先機白白送給後進者 –– 在 2007 之前遙遙領先,卻在接下來三年把寶座拱手讓給 iOS & Android 的 Windows Phone 就是最好的例子。

2. 中心思想

在某個題目成熟的年份一起出發追逐它的同梯,最終只會有一組拔得頭籌。團隊的組成與規模能隨著成長與時俱進,做事有方法且效率高是最基本的。但能夠登峰造極的團隊,我認為背後真正的差別在於一個超凡且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中心思想」。Amazon 的中心思想是用 7-10 年的時間做別人做不來的事、Google 是不做邪惡之事並整理全球的資料供眾人取用、Apple 是做科技界的 Mercedes-Benz。

有了優異的中心思想,才能吸引到價值觀相投的人才,逐漸孕育出一組能長期獲勝的企業 DNA,因此最終有機會偉大。

3. 環境

在生物學上,同樣的 DNA 到了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在企業組織上,我認為也是一樣的邏輯。好的中心思想能幫你吸引價值觀類似的高手與合作夥伴,但如果所處的生態系缺少這些物種,那麼中心思想再好也是白搭。另一方面,如果環境中有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或是隨時可能來襲的既得利益者,那也會激發優秀團隊更多的潛能。這也是為什麼 Facebook 要大老遠從 Boston 搬到矽谷的原因,如果當年 Mark Zuckerberg 沒有孟母三遷,今天的社群王者恐怕不會是他。

4. 一口氣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團隊,更沒有完美的創業歷程。幾乎可以保證的,每條成功道路上一定會出現好幾個重大挫折,考驗著挑戰者的決心。絕大多數心臟小的人的確會放棄,但少數沒有放棄的人,我的經驗是,並不只是心臟比較大顆。沒有放棄的人,往往是一口氣嚥不下去。讀讀他們的故事,你會發現一定有像是小時候窮被親戚瞧不起、到都市念書淪為次等公民、前份工作的成績不被董事會重視,甚至是創業之初受到了大傢伙的侮辱這些劇情。而那口必須要爭的氣,就是支撐他們遇神殺神,見佛殺佛,不斷前進下去的真正動力。

5. 鐘擺

雖然不會有完美的組織,但一個組織不能停止追求完美。有時候,進步是把成功經驗在組織內擴散,而另一些時候,進步需要靠失敗的震撼,讓組織在教訓中成長。能夠出類拔萃的企業,我認為,領導者勢必充分掌握了鐘擺原理,能夠有節奏的施以炙燄與寒冰,從中淬鍊出組織越來越高的鋼性。

6. 再創業

無論年份再好,執行再成功,一個題目總有到頂的時候。優秀的創業者能夠做到一個題目的冠軍,但頂尖創業家在聲勢正好之時,早已經開始二度、三度創業。無論是 Facebook 的行動大 Pivot、Google 的 Android 策略,都是他們能繼續偉大很久的原因。

___

除了不能給你一口氣之外,歡迎來 AppWorks Accelerator 找其他五個關鍵要素

註:1.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年份的影響已經較不顯著;2. 對於請酒、送酒的人,品牌與價格當然就很重要,因此會有那麼貴卻沒有好喝多少的紅酒存在

(Photo via robbie73, CC License)

你創不出偉大的事業,因為…

April 30th, 2014

Kids

你活在自己的世界

你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別人都不了解。你忙著實現自己的夢想,卻不管你的夢想對這世界有什麼意義。你成天想著自己的問題,對別人的問題卻提不起任何興趣。

你以為技術可以征服一切

你做著偉大的平台夢,卻連「雞蛋問題」也沒想過。你以為衝大流量就可以賺錢,卻不清楚廣告主與代理商的真正需要。你衡量技術只看功能與優勢,卻沒考慮效能、實作、維護成本,以及技術的可靠度。

你太在意同儕的眼光

你忙著讓其他創業者覺得你很屌,卻忘了照顧真正客戶的感受。你三天兩頭檢查 Alexa 排名,卻不知道網站回購率到底是多少。你盲目地砸錢衝粉絲,只為了跟人家一樣達到六位數。

你自以為聰明過人

你自命不凡,以為什麼事情都能從零學起。你對領先者不屑一顧,認為他們的行為都很白痴。你錯估自己的資源劣勢,幻想可以以一敵百。你對市場缺乏尊敬,更對競爭的激烈程度沒有體認。

你根本失敗得不夠

你吹毛球疵又怕丟臉,所以嘗試的速度遠不如別人,無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也沒辦法從意外中得到收穫。

你顧著當站在風口的豬

卻忘了在退潮前把泳褲穿好。

你不跟顧客聊天

你覺得跟顧客聊天很痛苦,不知道要聊什麼,也不知道該問什麼問題。你寧可把時間花在電腦前面,繼續幫網站加更多功能。

你不閱讀

你買了很多創業書堆在床頭,卻每晚都說明天再看。你成天逛正妹網站,卻沒讀幾則新聞評論。你忙得心煩就偷打電動,卻告訴自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你缺乏好奇心

你對這世界上種種事物發生的原因,經濟與產業的歷史,缺乏不斷深入了解的驅動力。甚至連使用者為什麼到你的網站,用了哪些功能、看了哪些頁面,你也沒有想過要真正掌握。

你無法面對現實

現實是,台灣每年有 10 萬家公司被創辦,最後能夠達到 IPO 門檻的只有 30 家。IPO 都只有 0.03% 的機率,更何況要成就偉大?

___

當然,如果你不是上述的創業者,歡迎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Inspired by Raymmar Tirado; Photo via tjt195, CC License)

©2024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