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請問,創業要怎麼開始?

April 27th, 2012

appWorks Demo Day #4 前為了專心在準備工作,所以近一個月暫停了我的演講行程,換來的結果就是這陣子瘋狂的還債。光是過去的這兩禮拜,我就跑了聯合晚報、台大新聞所、世新傳管、創投公會、成大三創學程、成大學生論壇,還有開南大學等七場,要說是全省跑透透再加上馬不停蹄,也一點都不為過。

其中我特別喜歡面對學生,尤其是跟他們 Q&A 對話,因為從他們的問題裡面,你可以聽到年輕人們對於未來有什麼渴望,對於「創業」這件事情又有什麼困惑,更知道該如何幫助他們。

而要說到這兩個禮拜來最常出現的問題,那大概非「創業要怎麼開始?」莫屬。

說穿了我其實不太會回答這個題目,因為對我來說,創業的開始就是動起來,就是看到一個問題,著手開始解決它。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是看到一個機會,然後開始動手追求它,不過反正就是開始了。這有點像是我想跑步,下一秒我就開始跑步了,實在很難解釋要「怎麼開始跑步」這件事情。

第一次創業,籃球校隊學長 Louis 想要複製 Dell Computer 的 Direct Marketing 商業模式,他知道我會組裝電腦,所以找了我一起。我們又找了一些資工系的學弟,然後就開始動手建造 Hotcool.com 的電子商務平台。一開始根本沒有辦公室,網站好了之後幾個人就在家裡用後台上架產品,接著就開賣了。偶爾我們去 Louis 家開會,不過大多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在遠端工作。一直到訂單開始進來,我們需要開發票,才設立了公司。又到了單量開始增多,需要一個倉庫,我們才租了一個辦公室。所以從那之後,我一直認為「設立公司」和「租辦公室」,只是創業到了某個程度,才被迫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該考慮的東西。

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變種,那就是「我有一個好的 idea,但是不知道要怎麼做出來」。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因為它代表的是「缺乏執行能力」– 就好像你要開餐廳,但卻不會煮飯一樣。那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為除非你能趕快學會煮飯,或是能夠找到一個會煮飯的夥伴,否則你最多就是成為《社群網戰》裡面的那兩位可悲的划船隊員。

或許你不知道,其實「鼎泰豐」一開始根本不是鼎泰豐,幾十年前,這對創業夫妻本來是賣食用油的。但 60 年代罐裝沙拉油出現,讓他們的生意一落千丈。苦惱之餘,他們看到門口老兵擺攤賣的小籠包,生意蒸蒸日上。所以他們就去學做了小籠包,然後把食用油的生意 Pivot 成點心餐廳,又經過 30 年的努力,才成了今天的跨國企業鼎泰豐。

幾乎 99% 的創業開始就是這樣,往往都不是什麼太棒的 idea,前面的幾個嘗試也通常都會失敗。但那沒有關係,因為也就是在失敗中,你會找到更棒的 ideas。所以如果你想跑步,那就開始跑吧,何必多想呢?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 — 最後三天

(Photo via martingarri, CC License)

「內容行銷」取代「廣告」

April 23rd, 2012

老查 (@bestguy) 上禮拜在 Inside 寫了一篇「社群時代,運用內容行銷才給力」,大家都該去讀讀。讀完之後,我還有幾點要補充:

消費行為的改變

行銷的重點從「廣告」轉變到「內容」,並不是網路的問題,而是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很久以前,電視只有三台,很多人家裡甚至沒有遙控器,所以這群消費者被訓練成每看 15 分鐘節目,就要搭配 5 分鐘廣告的收視習慣。但現代的年輕人,他們從小活在的是 YouTube、PPStream、土豆、風行網的「隨選」世界,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並沒有人想注意廣告,就算你強迫把閃爍的霓虹燈放在他們面前,其實也只要一個滑鼠點擊就可以閃避。

Paid Media → Owned Media

既然「隨選時代」的消費者在找的是內容不是廣告,那身為「廣告主」,與其付費買內容「旁邊」的版位,你還不如自己成為內容本身。所以你必須要經營「部落格」、「粉絲團」、「YouTube 頻道」,還要開發自己「Mobile Apps」,所謂的「Owned Media」(自有媒體)。另外,以前要經營一個媒體,非常貴也非常難,所以除非你是像旺旺這樣大賺錢的企業,否則只能靠「Paid Media」(付費媒體) 來買別人的媒體。但現在在網路世界,經營自家媒體非常便宜也非常容易,所以你當然必須要這麼做。

Owned Media → Earned Media

有了自有媒體之後,你必須要宣傳它 (們)。以往,你靠著在 Yahoo/Google 上買廣告,或是「搜尋引擎最佳化 (SEO)」來讓人們知道你。而在 2008 年之後的「社群時代」,更好的方式是靠著 Social 的病毒擴散效應,讓粉絲們幫你影響他們的朋友,所謂「Earned Media」(贏來的媒體)。而這就是為什麼 Google 這麼怕 Facebook 的原因,因為當朋友可以影響朋友,那品牌主對於 SEO 與關鍵字廣告 (SEM) 的需求就會大幅降低。

所以,「內容行銷」已經不是做與不做的選擇,而是在這個時代每個企業都必須精通的策略。而當你產業的 Incumbents (衛冕者) 還活在過去時,這就是 New Entrants (新進者) 可以 Disrupt (突擊/破壞) 他們最好的時機。每當世界劇烈變化,就是創業的最好機會。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Photo via thomasleuthard, CC License)

《慧眼挑金》推薦序 — 創業的偉大航道沒有航海圖,但你可以帶著指北針

April 21st, 2012

難想像,iPhone 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僅僅是 5 年前的事情。然而在短短的 60 個月內,智慧手機卻橫掃了這整個世界 — 在 2011 年,地球上每 38 個人,就有一個人買了一支。不,這一點都不尋常。事實上,它打破了所有先前的紀錄。從來沒有一個新科技,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為人們所大量採用。而 iPhone 也並不孤單,從 Facebook、Twitter 到 Kinect,在這個時代,新的平台、新的市場,似乎每天都在崛起。

換句話說,我們身處的,是一個海象、地殼天天變化的市場,而且這個變化的速度還在持續加快當中。於是今天前人成功的模式,到了明天往往就已經失效 — Facebook 幾年前靠著從哈佛校園出發,一步步經歷長春藤、全美大學、優良企業、平台化,最後征服了這個世界。但我幾乎可以跟你保證你今天複製這個策略,明天還是卡在哈佛校園中。

既然這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快,那有心出海冒險的創業者,就不能再執著於過去的藏寶圖,而必須要帶些更耐久的工具,也就是《慧眼挑金》中的 11 + 2 個守則。不,這些守則不能保證你找到金銀島,但相信我,它們可以幫你躲過一些巨浪,也會在你迷失的時候給你一些方向。

其中守則 6「順應人性的科技」,正是初創業者最常忽略的一件事。不知道是看 Steve Jobs 的傳記抓錯重點,還是天生的藝術家浪漫性格,第一次出來創業的人,總夢想著他們可以「教育」市場,說服消費者去學習、接受他們創造出來的最新科技。這件事情不是不可能,只是市場往往沒有你想的那麼聰明。消費者要的,是他們可以輕易理解、最好是不用大腦就可以幫他們解決惱人問題的神奇機器。因此就向該章說的一樣,你要學會做出像 Wii、iPod、iPhone、Pandora 等這類符合人性的產品,而不是相反。

最後,很高興這本好創業書能夠在台灣上市,也很高興能在這裡推薦它,希望你會喜歡,也希望你不只喜歡,而是真的能把書中的精髓,應用在自己的工作、創業上。

Enjoy!

《慧眼挑金》已經上市,各大書局、博客來都可以買到

第五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申請即將截止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