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業須知」文章

Amazon 成功的秘訣是…

November 18th, 2011

從任何的標準去看,今日的 Amazon,都是一家超級成功的企業 — 它的線上書城和其他 B2C 電子商務業務,全球第一,年營業額超過 200 億美金。它的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雲端服務,市占率超過 95%。它的 Kindle 電子書城,年營業額達 55 億美金,獨步全球。它最新推出的 Kindle Fire 多媒體平板,被譽為最有機會挑戰蘋果 iPad 的競爭對手。它的市值近 1,000 億美金,僅次於 Google,是全世界第二值錢的網路公司。

所以為什麼 Amazon 這麼成功?秘密就在創辦人 Jeff Bezos 的這一段話裡面

1997 年,我們 (上市後) 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如果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你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僅僅是把你的時間拉長,你就能夠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在 Amazon,我們喜歡做 5-7 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 — 我們非常的固執。我們的座右銘是「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

許多時候,一些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難就難在你不知道它需要多少時間。但你知道如果你有耐心,它必定會發生。電子書一定會發生;IaaS 雲端服務一定會發生。 所以你可以堅持你的信念,只要你想的夠長線,有耐心的話。

沒錯,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鴨子滑水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也不是第一次聊唯有累積沒有奇蹟。但真的能夠花 5-10 年的時間去實現一個願景的人,事實上少之又少。你或許忘了,Steve Jobs 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把 Apple 從谷底翻身。Mark Zuckerberg 也花了六、七年的時間,才讓 Facebook 成為世界第一的網站

這些人或許都是天才,但這個世界上也從來沒有缺少過天才。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創業的重點不是在爆紅,創業的重點,是在當全世界都瞧不起你的時候,勇敢的繼續嘗試、繼續進步、繼續累積、繼續 Iterate、繼續 Pivot,直到你成為領導品牌的那一天為止。

你不孤獨,因為你前面的偉人,都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加油!

(Image via josefstuefer, CC License)

三種你應該趕快「請走」的員工

November 15th, 2011

大多創業者往往都希望有一個愉快且有生產力的工作環境,好相處也好共事的團隊成員,大家一起建造一個成功的企業,然後再一起分享得到的收穫。但有些時候,總有些人,他們工作的能力或許不錯,說起話來也還有幾分道理,但他們就是永遠很不開心,永遠都在抱怨。

更糟糕的是這些人和他們的抱怨,常常不是個人的情緒而已。這些抱怨會影響整體的士氣,甚至讓團隊無法按照既定的方向前進。身為公司的領導人,你必須要適時介入和這些人聊聊,試著了解他們的問題、並著手改善,改變他們的態度。不過萬一你發現重點不是事情,而是他們的心態,而且那是你沒辦法改變的,這時候你可能要做一些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和這些「個性不合」的人分手。

Businessweek 整理出三種對創新組織尤其傷的人格,我認為很值得分享:

受害者

「你相信他們居然要我們這樣做嗎?拜託,我們已經這麼忙了,怎麼可能會有時間?而且光憑這點爛薪水,還要我們做這麼多事情。這個老闆真是個吸血鬼!」

受害者認為所有的「問題」都該被「指控」,但卻不去試著「解決」。每個人或許偶爾都會覺得吃了一些虧,但「受害者」則是從早到晚都認為全世界的人、事、時、地、物、規則、法律、合約,通通對不起他。他們永遠都在生氣,一點小事就惡言相向,永遠都在抱怨。

受害者在找的不是機會,因為他們在找的是問題本身,而不是解答。製造問題卻不解決問題的人,是沒辦法幫助一個創業團隊的。所以碰到這種人,很抱歉,只好請他們離開。要注意的是,由於他們的受害者心態,離開之後很有可能會對公司採取報復,請你準備好你的相關文件和心臟,接受這個攻擊 — 沒錯,這很棘手,誰跟你說創業是容易的?

悲觀者

「幹嘛這麼認真,這個東西不可能成功的。就算有使用者肯用,這種產品絕對沒辦法賺錢。況且就算狗屎運成功了,只要 Google 跳下來做一樣的事情,我們就死定了。我看我們還是再想更好的 idea 吧!」

Henry Ford 說:「無論你相信你可以或是你不行,你都是對的。」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距,就是成功者勇敢的挑戰了不可能,而失敗者還沒開始就先放棄了。創業往往多半是在挑戰不可能,如團隊中有成員持反對意見,那不是你的 idea 真的太太爛,就是他的個性不適合。

全知者

「拜託,我跟你說,我早就知道了。基本上政府一定很快就會來找我們的碴,然後這麼做也必定會惹到一些大廠,重點是我們根本沒有技術門檻,我跟你打賭這個產品半年內就會被老闆砍掉。」

好的創業者應該是永無止盡的學生,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應該以「學習」和「進展」為目標,而不是被已經知道的資訊綁住。一個東西不試試看,怎麼知道結果。如果一個人在你們還沒真的嘗試以前,就不斷唱反調,或許偶爾他是對的,但長期來說會大大減少你們找到成功的機率。

當電報服務的領導廠商 Western Union 看到第一代的電話,他們管理團隊的反應是:「這個東西有太多的缺點,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溝通工具,對我們一點價值也沒有。」當 Larry Page 和 Surgey Brin 把 Google 搜尋引擎介紹給 Yahoo,希望賣給他們 100 萬美金時,Yahoo 對這個東西嗤之以鼻。

要當受害者、悲觀者、反對者很容易,但是創業成功往往是在最困難、最不可能的地方發生。你需要一個願意挑戰機會,從中找到勝利的團隊。至於那些個性不合的人,相信我,讓他們回去大企業上班,對彼此都是更好的安排。

(Image via brajeshwar, CC License)

沒有「做完」的一天

November 9th, 2011

最近幾天在瘋狂的與申請「第四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的團隊們面談。這次收到的件數超過 130 個,比前一屆又成長了 60%,所以再次考驗了我們的產能,每天都談到 9:00pm 才能收工。但這個投資算起來非常值得,因為這裡面有好多團隊都相當令人驚艷,讓我非常期待 12 月開始能和他們一起「搞革命」。

不過也有些團隊對「網路產業」的了解比較淺,所以會用一些屬於其他產業的方式在思考。最常見的例子是他們會告訴我:這個產品差不多完成了,剩下的就只是行銷 (推廣) 而已。所以我們只需要 appWorks 幫忙找合作夥伴,還有募集一筆創投資金。

問題是,網路的產品,根本沒有「完成」的一天。即使是已經有 8.5 億人在使用,Facebook 仍然天天一小改,半年一大改 — 沒錯,有時候你有感覺,有時候你沒有,但 Facebook 一天改版絕對不只一次。即使是年營業額已經超過 340 億美金的 Amazon,還是每 11.6 秒就會改版一次。即使是全世界第一名的網站 Google,隨時都還有 200 個實驗、修改正在進行中。

市場隨時在變、消費者的喜好也永遠在變化,巨人們都努力的跳著舞想要跟上時代的腳步,你一個小蝦米的產品怎麼會有「完成」的一天?創業是一門藝術,但不是一件藝術品。並不是你把產品雕刻完成,推上市場,然後就等著有緣人來把它帶回家。你雖然好像在做一個產品,但其實它根本不是一個產品,反而比較像是一個生物、一個通路、一個品牌。

創業是一個態度,一個不斷進步、不斷優化、不斷尋找下一個成功、下一個突破的人生觀。這點在其他產業成立,在變動激烈的網路產業更是必須被認清。所以,別再找「終點」了,你要找的是「進展」。當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進步、今天的團隊比昨天的進步,今天的產品比昨天的更讓市場接受。每天每天,你對這些問題都能大聲的回答「是」,那你其實早已經在成功的偉大航道上。

加油!

(Image via expressmonorail, CC License)

©2025 MR JAMIE.
網站由 Allen Hsu 設計 | Logo 動畫由 Wen Chen 完成